赞
踩
imutils 这个图像处理工具包,除了简化 opencv 的一些操作之外,还有专门配合 dlib 处理人脸数据的工具 face_utils。dlib 提取人脸数据后,五官都是用一些特征点来表示的,每个部位的点的索引是固定的,想要进一步操作就得对这些点进行处理,而 face_utils 就是简化这些点的表现方式.
imutils.face_utils有3个常用方法/函数/属性:
dlib 提取人脸的 68 个特征点之后,是用自身的 dlib.full_object_detection 格式保存它们的坐标信息,每次提取坐标都需要用 (shape.part(i).x, shape.part(i).y)形式。
shape_to_np 将 68 个特征点的坐标提取出来后,再用 numpy 保存为坐标点矩阵,方便其使用。
dlib 提取人脸特征点是用 68 个点包围每个部位,如上图,例如第 37 个点到第 42 个点就代表右眼,在图片上这几个点若显示出来就是把右眼那块区域包围着,可以通过这些点之间距离的变化来判断人脸的变化,比如是否眨眼等操作
imutils 通过 OrderedDict 把这些点的索引与其表示的区域直接通过字典形式联系起来,之后再提取某个部位的点时,就不用去查点的索引分布了,例如想提取嘴部特征点,其索引可以通过:
(mStart, mEnd) = face_utils.FACIAL_LANDMARKS_68_IDXS["mouth"]
把 FACIAL_LANDMARKS_68_IDXS 打印出来看看:
dlib 提取人脸区域是后是用 4 个数表示,分别代表上下左右的边界。
rect_to_bb 将其转换为坐标信息,即(左上角横坐标, 左上角纵坐标, 矩形宽度, 矩形长度),之后就可以通过这个坐标将人脸区域用矩形框出来显示。
def rect_to_bb(rect):
# take a bounding predicted by dlib and convert it
# to the format (x, y, w, h) as we would normally do
# with OpenCV
x = rect.left()
y = rect.top()
w = rect.right() - x
h = rect.bottom() - y
# return a tuple of (x, y, w, h)
return (x, y, w, h)
通俗的话来解释凸包:给定二维平面上的点集,凸包就是将最外层的点连接起来构成的凸多边形,它能包含点集中所有的点。
cv2.convexHull(points,clockwise,returnpoints)
points:输入的坐标点,通常为1* n * 2 结构,n为所有的坐标点的数目
clockwise:转动方向,TRUE为顺时针,否则为逆时针
returnPoints:默认为TRUE,返回凸包上点的坐标,如果设置为FALSE,会返回与凸包点对应的轮廓上的点
此函数是找寻凸包,不严谨的说是将最外层的点连接起来构成的凸多边形,即把边缘点连接起来
cv2.drawContours(image,contours,contourIdx,color,thickness=None,lineType=None,hierarchy=None,maxLevel=None,offset=None)
mage:输入图像
contours:轮廓列表
contourIdx:列表中的哪条轮廓
color:绘制颜色
thickness:轮廓线的宽度,如果是 -1 (cv2.FILLED),则为填充模式
此函数是将轮廓线条绘制出来,内部空间也可以填充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