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如下图 所示为 LLaVA-v1 的模型结构,可以看出其简化了很多,但整体来说还是由三个组件构成:
Vision Encoder:和 Flamingo 模型的 Vision Encoder 作用一样,也是用于提取视觉特征,作者采用的是CLIP ViT-L/14。
Projection W:其比 Flamingo 中的 Perceiver Resampler和 BLIP-2 中的 Q-Former 简单得多,只是一层简单的 Linear,将 image feature 映射到 LLM 的 word embedding 空间。
Large Language Model:和 Flamingo 模型的 LLM 作用相同,用于生成文本,不过作者没有对 LLM 的结构进行修改,直接使用了 基于LLaMA的Vicuna-v1.5 13B 模型。
作者基于ChatGPT or GPT-4设计了一种策略,将现有的图像-文本对数据集,转化为具有更多多样性的视觉-语言指令数据集,从而用于端到端微调LLaVA模型。
模型训练任务是预测Assitant的答案和停止符,因此一条指令微调样本中,只有绿色部分是计算loss的,样本示例如下图所示
模型的训练分成以下2步进行:(采用的是图像-文本对数据转化成的指令微调数据)
论文: Improved Baselines with Visual Instruction Tuning
与LLaVA-v1相比变化很小,主要包括:
Vision Encoder:输入图像从 LLaVA-1 的 224x224 扩展到 336x336,作者采用的是CLIP ViT-L/336px。
Vision-Language Connector:从 LLaVA-1 的单层 Linear 扩展为两层 MLP,中间使用 GELU 激活。
Large Language Model:从 LLaVA-1 的 Vicuna-v1.3 13B扩展为 Vicuna-v1.5 13B。
指令微调训练数据:增加了面向学术任务的视觉问答数据样本。
训练一个指令跟随的视觉-语言多模态大模型LMM,通常分成2步:
论文:[2304.10592v2] MiniGPT-4: Enhancing Vision-Language Understanding with Advanced Large Language Models
MiniGPT-4 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其和 BLIP-2 几乎一样:
Vision Encoder:直接使用了 BLIP-2 的方案,作者用的是EVA-CLIP ViT-G/14。
Projection:BLIP-2 的 Q-Former 也完整保留,同样后面增加了一层可训练的 Linear 层。
Large Language Model:使用 Vicuna-v0 模型作为 LLM。
训练分成两步
论文:MiniGPT-v2:large language model as a unified interface for vision-language multi-task learning
由三部分组成
Projection:采用更高分辨率的图像(448x448),投影所有图像 Token 会导致非常长的序列输入,其会显著降低训练和推理效率。因此,作者在嵌入空间中(ViT的输出层)将相邻的 4 个视觉 Token拼接起来,并将它们一起投影到大型语言模型的embedding 中,从而将视觉输入 Token 的数量减少了 75%。
Large Language Model:使用开源的 LLaMA2-chat(7B,[2302.13971] LLaMA: Open and Efficient Foundation Language Models)作为语言模型主干。
一个多模态大模型同时用于多种视觉-语言任务时,输出内容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当问图像中某个人的位置时,大模型的输出既可以是bounding box坐标形式,也可以是自然语言格式(例如upper right corner)。为了缓解这种不明确,降低LMM对多种任务的学习难度,作者提出multi-task instruction template中增加task-specific tokens(任务相关的标记符)
输入模板格式如下图所示:[INST]是user role,[/INST]是assignment role。将user input分成三部分:图像特征 + 任务标识符 + Instruction
如下表1所示针对6种不同任务,设计了6种不同的标识符token,以减少各种任务之间的歧义。分别对应视觉问答(VQA)、图像描述(Image Caption)、图像定位描述(Grounded Caption)、指示表达理解(REC)、指示表达生成(REG)以及目标解析和定位(Object Parsing and Grounding,模型从输入文本中提取目标并检测它们对应的位置)。对于与视觉无关的指令,模型不会使用任何任务标识 Token。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MiniGPT-v2 的 Vision Encoder 都保持冻结状态。主要训练线性投影层、并使用 LoRA 有效地对 LLM 进行对齐。在 LoRA 中, 作者通过低秩适配器来微调 Wq 和 Wv,实现中,设置 rank = 64。所有阶段都以 448x448 的图像分辨率训练模型。在每个阶段,都是用设计的多模态指令模板进行视觉-语言任务训练。整个训练分成三个阶段:
为了拥有更广泛的视觉语言知识,作者在弱标签和细粒度数据集上进行混合训练,并给予弱标签数据更高的采样率,以便获得更多样化的知识。最终在 8xA100 GPU 上训练 400,000 步,全局批量大小为 96,最大学习率为 1e-4。这个阶段大约需要 90 个小时。
为了提高 MiniGPT-v2 在每个任务上的性能,作者排除了第一阶段中的弱标签数据集,例如 GRIT-20M 和 LAION,在此阶段只使用细粒度数据集进行训练,并根据每个任务的频率更新数据采样率。此策略使提出的模型能够优先考虑高质量的对齐图像-文本数据,以便在各种任务上实现卓越性能。训练模型对应后文的 MiniGPT-v2。最终在 4xA100 GPU 上训练 50,000 步,最大学习率为 1e-5,采用 64 的全局批量大小,此训练阶段持续大约 20 小时。
在第二阶段细粒度数据集基础上添加了多模态指令微调数据集(多模态指令微调数据集具有更大的采样频率),包括来自 LLaVA 的详细描述和复杂推理数据。在 4xA100 GPU 上再执行 35,000 个步骤的训练,使用 24 的全局 batch 大小,此训练阶段大约需要 7 小时,保持相同的最大学习率 1e-5。
论文:BLIP-2: Bootstrapping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 with Frozen Image Encoders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s-2301.12597
随着端到端预训练多模态大模型的成本越来越高,作者提出一种轻量化的Querying Transformer(Q-Former)来弥补模态之间的差异,大大降低了可训练参数量,并采用两阶段来训练它:第一阶段采用通过冻结的图像编码器来学习图像-文本表征能力,第二阶段采用冻结的LLM学习图像到文本的生成能力。
模型中唯一可训练的模块就是提出的 Q-Former,它能够从图像编码器中提取固定数量的输出特征,与输入图像分辨率无关。Q-Former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由两个共享 Self Attention的 Transformer 子模块组成(也就是说,图中橙色的 Self Attention 是共享的,灰色的 Cross Attention、紫色的 Feed Forward 和绿色的 Feed Forward 都是独立的):
Q-Former 左侧为 image transformer:与冻结的 image encoder 交互以进行视觉特征提取
Q-Former 右侧为 text transformer:可以用文本 encoder 和文本 decoder
在 Q-Former 中,作者额外创建了一组可学习的 Query embedding 作为 image transformer 的输入。这些 Query embedding 在 Self Attention 层相互交叉,并通过 Cross attention 层(每隔一个 transformer block 有一个 Cross attention)与冻结的 image encoder 输出的 image embedding 进行交叉。此外,这些 Query embedding 还通过相同的 Self Attention 与 text embedding 相交叉。作者使用 Bert Base 的预训练权重来初始化 Q-Former,其中的 Cross Attention 是随机初始化的,Q-Former 总共包含 188M 个参数(包括 Query embedding)。
在本文的实验中,作者使用了 32 个 Query,每个 Query 的维度为 768,与 Q-Former 中的 hidden 维度相同。也就是对应的 Query 的维度为 (32 x 768),由于 transformer block 并不会更改输入的维度,因此 image transformer 输出的维度 Z 也为 (32 x 768),这相比冻结的 image encoder 输出的维度小得多(比如,ViT-L/14 对应输出维度为 257 x 1024)。这种架构与预训练一起协同,迫使这些 Query 提取与 Text 最相关的视觉信息。
以输入的 Query embedding 维度 32 x 768,输入的 image embedding 维度 257 x 1024 为例,如下所示可以看出 Cross Attention 的过程,最终也可以保持 Query embedding 维度不变:
在第一阶段的表征学习阶段,作者将 Q-Former 连接到冻结的 image encoder 上(没有 LLM),并使用图像-文本对进行预训练。目标是训练 Q-Former,以便 Query 可以学习提取对文本信息量最大的视觉表征。受 BLIP 的启发,作者联合了三个具有相同输入格式和模型参数的预训练目标。每个训练任务在 Query 和 Text 之间采用不同的 Attention Mask 策略来控制它们之间的交互。
将 image transformer 的输出 Query 表征 Z 与 text transformer 输出的文本表征 t 对齐,其中 t 对应 [CLS] Token 的输出 embedding。由于 Z 包含多个输出 embedding(32 个 Query,对应 32 个 embedding 向量),因此作者首先计算每个 Query 表征与 t 之间的成对相似度(32 个),然后选择最高的一个作为图像-文本相似度。为了避免信息泄露,作者采用了单模态的 Self-Attention Mask,其不允许 Query 和 Text 相互看到
基于图像的文本生成(Image-grounded Text Generation,ITG)
ITG 的目的是以给定输入图像作为条件来训练 Q-Former 生成文本。由于 Q-Former 的架构不允许 Text Token 与 image encoder 之间直接交互,因此必须先由 Query 和 image encoder 交互提取生成文本所需的信息,然后通过 Self-Attention 传递给 Text Token。也就是说,Query 被强制提取有关文本的所有信息的视觉特征。作者采用多模态因果自注意力掩码(Multi-modal Causal Self-Attention Mask)来控制 Query-Text 之间的交互。类似于 UniLM 中使用的 Mask,Query 可以相互关注到,但不能关注到 Text。每个 Text Token 都可以关注到所有 Query Token,以及之前的 Text Token。此外作者还将 [CLS] Token 换成了 [DEC] Token,作为发出解码任务信息的第一个 Text Token。
图像-文本匹配(Image-Text Matching,ITM)
ITM 的目的是学习图像和文本之间的细粒度对齐。这是一个二元分类任务,要求模型预测图像-文本对是正(匹配)还是负(不匹配)。此时作者使用双向自注意力掩码(Bi-directional Self-Attention Mask,也就是 Query 和 Text 都可以相互看到。因此 Query 表征 Z 可以捕获到多模态信息。之后,作者将 Z 中的每个 embedding(32个)都输入到二元分类 Linear 层以获得 logit,并将所有 Query 的 logit 平均输出为匹配分数
在第二阶段的预训练阶段,作者将 Q-Former(带有冻结的 image encoder)连接到冻结的 LLM,以获得 LLM 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如下图 Figure 3 所示,作者将 Q-former 的输出 Z 通过全连接(FC)投影到与 LLM 的 text embedding 相同的维度中(类似 LLaVA-1.5 中直接将 image encoder 的输出通过一个 MLP 投影到 text embedding 相同维度,并实现模态对齐)。然后,将投影的 Query embedding 附加到输入的 text embedding 之前。它们可以充当 soft visual prompts,也就是使 LLM 以 Q-Former 提取的视觉表征为条件。由于 Q-Former 已经经过预训练以提取语言相关(language-informative)的视觉表征,因此它有效的充当了bottleneck,将最有用的信息提供给 LLM,同时删除不相关的视觉信息。这减轻了 LLM 学习视觉-语言对齐的负担,从而减轻了灾难性遗忘问题。
论文:CogVLM: Visual Expert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
质谱AI清华大学工作
以 BLIP-2 为代表的流行的浅对齐方法通过可训练的 Q-Former 或者线性层连接冻结的预训练视觉编码器和语言模型,将图像特征映射到语言模型的输入 embedding 空间。这种方法收敛比较快,但是性能不如联合训练视觉和语言模型,比如 PaLI-X。至于通过浅对齐方法训练的聊天式 VLM(比如 MiniGPT-4、LLAVA 和 VisualGLM),较弱的视觉能力主要表现在幻觉上。因此作者想要保留大语言模型的 NLP 能力,同时获得一流的视觉理解能力。
如下图 Figure 3 所示为 CogVLM 的模型结构,可以看出还是三个主要模块,不过对 LLM 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Vision Encoder:直接使用预训练的 EVA-CLIP ViT-E/14([2303.15389] EVA-CLIP: Improved Training Techniques for CLIP at Scale),作者删除了 ViT 的最后一层,因为它是专门用于聚合特征以便进行对比学习的。
MLP Adapter:使用两层 MLP,用于将 ViT 的输出映射到文本特征空间。所有图像特征在LLM中共享相同的位置编码
Large Language Model:作者向Transformer 每一层都添加了一个visual expert module,以实现视觉-语言特征的深度对齐。具体来说,每一层的 visual expert module 都包含 QKV 矩阵和 MLP层,它们的形状与大语言模型中的形状相同,并且都是从 LLM 内的对应模块作为初始化权重。这样做的动机是:语言模型中的每个注意力头部都能捕捉到语义信息的某些方面,而可训练的visual expert 可以将图像特征与LLM不同的头部对齐,从而实现视觉-语言特征的深度融合。
(1)预训练
数据采用图像-文本对,分成2个步骤:
(2)有监督微调SFT
训练得到的模型称为CogVLM-Chat
采用高质量的多任务SFT数据,总共约50w VQA对数据
迭代8000次,batch size=640,基础学习率采用10-5,为了防止LLM过拟合,LLM部分的学习率是其他部分学习率的0.1倍。除了ViT外,其余部分的网络参数都进行更新。
来自阿里团队
论文:Qwen-VL: A Versatile Vision-Languag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Localization, Text Reading, and Beyond
其结构也由三个模块组成:
Vision Encoder:采用的是 OpenCLIP ViT-G/14,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的预训练阶段会微调。
Large Language Model:采用 Qwen-7B 作为 LLM,并且在训练的第一阶段保持冻结。
vision language Adapter:采用单层的 Cross Attention 模块,和 Q-Former 类似,包含一组可学习的 Query 向量(ViT的输出作为cross attention的keys)。经消融实验,选择了最优的 256 个 Query,这样视觉特征序列的长度就为固定的256,从而提高了效率。最后将长度为256的视觉特征输入LLM。
训练分成3个阶段:2个预训练 + 1个指令微调
(1)预训练
数据集采用一个大规模的、弱标记的、网络爬取的图像-文本对集。收集的开源+阿里自家的数据集原始为5B,清洗之后保留1.4B用于训练,其中77.3%为英语,22.7%为中文文本。冻结LLM,只训练ViT和VL适配器, 图像大小采用224x224,训练目标函数为预测下一个token。
(2)多任务预训练
同时采用了7种任务的训练数据,将相同的任务数据打包成长度为2048的序列来构建交错的图像-文本数据。图像分辨率增大到448x448。此阶段训练整个模型,包括LLM。经过此阶段训练后的模型称为Qwen-VL。
(3)指令微调
主要采用image caption数据 + 对话数据,一共350K。 冻结住ViT,只训练LLM和VL适配器。经过此阶段训练后的模型称为Qwen-VL-Chat
论文:PaLM-E: An Embodied Multimodal Language Model
PaLM-E是个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具有562B参数,其中大语言模型PaLM为540B, ViT为22B。E表示具身Embodied。
模型输入为多模态信息,包括:
模型的输出为纯文本。当应用于具身智能时,需要相应的low-level policies执行具体的action
应用示例如下: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