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行测的笔记_行测笔记

行测笔记

一、判断推理

1.平面图推

1.0 总结

做了几百道题后的总结
平面图推按照如下的步骤做

  1. 判断是一条式(给五个图让填第六个)、分类式、还是九宫格式,若是一条式和分类式,转2,否则,转3

  2. 一条式和分类式一般都是考察属性(数量、图形间关系可以看作属性的特殊情况),按照如下的顺序(顺序基本和出现频率差不多),来验证属性(加粗部分是容易忽略的):
    对称:对称轴的数量、对称轴旋转、是否中心对称、部分图的对称性(例如下面注意事项的例子)、对称轴和原图的交互
    面:面的数量、最大(小)的面的特性面的连接特性(比如每幅图的多个面都只有一个连接点)、面和面之间共享边的数量、特殊面(三角形、正方形)的数量和大小
    图论相关:笔画的数量(欧拉性)、连通分支的数量
    点:交点的数量、切点的数量
    线:直线的数量、弧线的数量、平行线的对数
    角:直角的数量、锐角的数量
    图形间关系以及上述属性的结合,这就太多了,难以总结,基本只能靠观察和猜测。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条式中的每幅图属性差不多,可以考虑位置关系

  3. 判断九宫格中每一行的每幅图是否组成元素几乎一样,若有一些差别但很相似,转4,若相差十万八千里,转2,否则,考虑位置关系,位置关系按照如下顺序验证
    平移:平移题中每幅图一般都是会划分为九/十六宫格,然后黑白相间,优先考虑黑色部分的移动,这里注意,有些时候两个元素的移动可能会重合
    旋转:可以考虑绕最外层移动、绕某点转某个特定角度
    对称/交换/镜面:顾名思义

  4. 考察属性规律,较为简单,详见1.3

注意事项
5. 一定不要考虑图形本身的含义
6. 有时候容易只关注深色部分而忽略浅色,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白色部分为轴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
一般优先考虑黑色
7. 不要下意识的往复杂了想,一定要优先考虑简单、直观的规律

不常见但是还是做到过几次的规律

  • 整个图形边的数量和面的数量保持一致

1.1 位置规律

如果涉及到九宫格、十六宫格,优先考虑位置关系,如果给出多副组成元素基本一样的图,那几乎就是考察位置关系。
比较隐蔽的位置关系和细节有这些:

  1. 关于某点/线对称
  2. 绕某点旋转
  3. 沿最外圈/内圈位移
  4. 交换位置(局部变化)
  5. 注意若干元素经过不同的变化而重合的情况,尤其是在九宫格、十六宫格题型中
  6. 内外
  7. 当难以找到单个元素的变化规律时,还可以考虑多个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
    例如


按照1-2-3个方块顺时针排列。

1.2 样式规律

样式关系也常涉及九宫格,但是一般每个格子的图形都不太一样,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出现1和2通过某种运算得到3时,就考虑样式
样式关系考虑如下几种

  1. 元素的组合、拆分、求同、求异,比较典型的是这道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一行前两个图的内部元素异或得到第三幅图。选C
    另外,还有可能和1.1位置关系形成组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逆时针旋转90°后和图二异或。选A
  2. 黑白运算
    其实感觉就是1的变种,这种题很容易和位置关系混淆,位置关系(不考虑重合)一般元素的个数是一样的,而黑白运算没有明显的元素个数规律,如果出现奇奇怪怪的元素个数变化,考虑下黑白运算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给定的图,判断黑色+白色=?色。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判断出,黑色+黑色=黑色,白+白=白,黑+白=黑。
上述规律随题目不同而不同。选C
黑白运算可能还有变种,其实就是把黑色、白色替换成其他元素,例如
正确答案A
选A

1.3 属性规律

如果给的图形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那就优先考虑图形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属性。分类题常涉及属性规律(具有某种属性的分一类)常见的属性有

  1. 各种对称,而且还要细化,例如左右对称一类,上下对称一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D,134除了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
    还要注意可能考察对称轴的数量、对称轴的旋转,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考虑位置关系,这种看不出,再考虑黑白运算,由于不是A+B=C的形式,不考虑,所以考虑属性规律,对称轴每次逆时针旋转45°,选A
    这种涉及对称轴的一般把对称轴都画出来比较容易看出规律
  2. 各种曲直
    涉及到曲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相切关系等。
  3. 开闭性
    如果排除了前两个就考虑开闭,这里面涉及闭合面的个数等规律。还要考虑半开半闭,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C,146为半开半闭。

1.4 数量规律

考察最多,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而且经常结合上面几种规律。如果图形乱七八糟且没有明显的属性规律


  • 交点的数量、切点的数量、图形内部/外部的点数、直线或曲线的数量、多边形的边数等等。
    和点关系比较大的还有图论的一些相关结论:
1.4.1 图论相关
  1. 是否是连通图、连通分支的个数
  2. 每个点的度数,以及度数的奇偶性
  3. 图的笔画数,连通图的笔画数=奇点数/2
  4. 图的欧拉性:若一个图所有的点都是偶点,那就是欧拉图(从一个点出发,经过且仅经过所有边一次并回到该点),如果含义零个或两个奇点,那么有欧拉迹。
    欧拉性是笔画数的特例
  5. 哈密顿图(这个应该不会考,毕竟还没有充要条件)

  • 主要涉及封闭面的数量、面的形状(例如下面这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B,每幅图有两个相同的面。
    面的形状的另一个考察方式是最大/最小面的性质,例如最小的面和最大的面性质相同,最小的面是轴对称的等等(恶心的要死)
  • 元素的个数
    这个没啥好说的,比较恶心的是下面这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B,一个圆形=三个三角形

  • 主要涉及到角的数量(特别是直角的数量),锐角钝角等,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C,角的数量为3,5,7,9
    这里注意一个细节,图中的下面部分故意缺了,目的是造成角的规律,据说这是涉及角度的题目的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就是折现比较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 图形间关系

感觉比较难分类,放一些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D,一些图是黑点再交点上,一些是在线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D,封闭面的公共边个数

2.空间结构

2.1 六面体的展开图

判断技巧

  1. 两个面在同一行/列,且相隔一个面,那么就是相对面
  2. Z字的两端且仅靠中间的线,是相对面,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的a-d不是像对面
  3. 构成直角的边是公共边,对应是面是相邻面;四个面构成的行/列的两端边是公共边。
  4. 注意关注图形的相对方向,这里可以使用画边法。本质上就是对立体图和展开图的同一个面的四条边从相同起点出发,按顺时针进行编号,观察编号相同的邻面是否相同
  5. 利用三个相邻面的公共点

2.2 拼接、截面和三视图

  1. 碎片拼接题的技巧
  • 先观察给定选项的边缘,是否符合给定碎片的边缘,例如,某选项有一条水平的边,但是所有碎片都没有,可以快速排除掉该选项
  • 观察碎片的平行等长边
  1. 截面题

3.类比推理

重点在于:不要多想,不靠感觉靠考点;择优选择

3.1.1 语义关系

  1. 做题顺序:先看横向关系,若有多个选择符合考点,再看纵向关系,即选择和A或B联系更紧密的。例如树木:砍伐;汽车:驾驶;石油:开采。横向看,三者中冒号前后的逻辑关系基本相同,再纵向看
  2. 考点:官方考察为在逻辑关系上寻找相同或相近的。这里注意感情色彩的相近并不是逻辑上相同。做题时先确认考点再进行辨析常见考点如下
    • 近义和反义:注意只有在一级辨析有多个选项的情况下,再额外进行二级辨析:优先考虑感情色彩,即褒义、贬义或中性,例如,成果、后果和结果;
    • 比喻象征义:主要考积累,这里注意A:B的顺序
  3. 做题技巧:判断词语是否是近义词可以用代入法,造一个句子看词语替换后是否依旧合适。例如:跋山涉水和不畏艰险,好像意思很相似,但是造一个句子:小明跋山涉水来看望他,如果换成不畏艰险就很奇怪。

3.1.2 逻辑关系

  1. 做题顺序:和语义关系的考察形式基本一样,语义关系考察的一般都是成语和晦涩的词语
  2. 考点:
    • 全同关系,意思完全一样,可以造句子来判断:A是B,B是A
    • 并列关系,按照同一分类标准划分,平级但不相同,又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即没有第三种情况,例如男女、阴阳、生死;以及反对关系,有第三种情况,例如各种颜色,或者功能上的相似(例如计算器和算盘) ,功能相似很容易混淆,例如电话:手机,好像两者功能上一样,但是注意,手机(移动电话)是电话的子集
    • 包容关系,主要分两种,总属关系,即A是B(但B不是A) ;组成关系,A是B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这两种句子来代入判断 。例如,四季:春季是组成关系,春季不是四季但是春季是四季的一部分;八卦:乾坤也是组成关系,乾坤是八卦的一部分但不是八卦(乾坤与卦是总属关系)。当A是**集合、空间地理范围 **,例如这里的八卦,就一般是组成关系;另外,只要满足A是B那就是总属,有些时候可能也满足A是B的一部分,不考虑。
    • 交叉关系,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物。例如男士和公务员,依旧使用造句子来判定: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真题中有一个特点,四字词语的尾缀相同往往是交叉关系,例如二线城市和港口城市
    • 对应关系,A和B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常考的如下
      • 加工过程。例如材质:成品或工艺:成品二级辨析是物理或化学加工;
      • 物品功能。例如物品:该物品的功能或动作,常考的二级辨析是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D,物品:次要功能
      • 物品属性。例如物品:属性(多为形容词),常考的二级辨析是该属性是否对于物品是一定有的,例如 盐:咸(必然)花:香(或然)
      • 时间顺序。例如时间点1:时间点2,即考察时间顺序,多为动词,例如恋爱:结婚:生子,常考的二级辨析是动词描述的主体是否一致,比如 提交:审核 主体就不一致
      • 因果关系。例如原因:结果,常考的二级辨析是结果好/坏,原因自然/人为。判断是否有因果关系可以代入“xx导致xx”造句判断

3.1.3 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的特点是给的词语之间可以进行关联,且有主宾、地点状语等特点。例如
油田:钻探:石油
常用的技巧是造句,而且越简单越好,例如这里是在油田钻探石油,然后将选项一一代入,注意代入时判断一定要严谨。如果有多个选项都满足,可以再细看词语本身的语法。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造句:农民在农田里水稻
电商在网络上货物
渔民在海面捕鱼
三个句子都是主语+地点+动词+宾语,咋一看好像AB都对,但是B中自带动作,其实无法代入上述句子结构。

3.1.4 词语拆分

有些时候,词语间没有明显关系,而又有如下特征,可以考虑拆分

  • 带有并列结构的成语被拆分,例如,南征北战
  • 词语间无逻辑关系,词语本身可以才分,例如 成败:呼吸
  • 相同单字反复出现,例如,寒:寒冷:寒舍
    拆分之后,辨析拆分的结构之间的正反义、象征义、词性、拆分后的词语间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四个名词,并列关系;2.反义;3.因果;4.方式目的;5.主谓宾,语法关系

二、资料分析

1.统计数语和易混淆概念

  1. 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又称涨跌幅增速。考试中最常见的是给现期量和增长率,让求增长量/基期量,还有一个说法叫同比增长趋势,就是增长率
    易混淆点:增长了280%=增长了2.8倍=是3.8倍;降幅5%=增长率 -5%;

  2. 同比:与历史同时期;环比: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

  3. 百分点,百分数的单位,为了避免百分数增长时的歧义而引入,例如,去年增速2%,今年3%,应该说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但是如果说增加了1%就有歧义。

  4. GDP=三个产业增加值的和 ,做题时把增加值替换为GDP即可。增加值几乎和GDP绑定,其他的题目几乎不会出现增加值这个概念

  5.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40%-50%为小康,一般出现在常识题、类比题中;

  6. 拉动增长率:如果 B B B A A A的一部分, B B B拉动 A A A增长了 x % x\% x%,那么: x % x\% x%= B B B的增长量- A A A的基期量。例如某国去年 GDP 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 200、300、500亿美元(总GDP 为1000 亿美元),今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 14、36、50亿美元(总增加了 100亿美元)。那么今年该国GDP 增长率= 100 / 1000 = 10 % 100/1000=10\% 100/1000=10%。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 14 / 200 = 7 % , 36 / 300 = 12 % , 50 / 500 = 10 % 14/200=7\%,36/300=12\%,50/500=10\% 14/200=7%,36/300=12%,50/500=10%。三大产业分别拉动 GDP 增长了: 14 / 1000 = 1.4 % , 36 / 1000 = 3.6 % , 50 / 1000 = 5 % 14/1000=1.4\%,36/1000=3.6\%,50/1000=5\% 14/1000=1.4%,36/1000=3.6%,50/1000=5%
    一个类似的概念是增长贡献率,即 部分的增长量 总体的增长量 \frac{部分的增长量}{总体的增长量} 总体的增长量部分的增长量

  7. 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占整体的比例,例如某行业有一百家企业,某年有20家亏损,那么亏损面就是20%
    利润率:利润/营业收入

  8. 同比增量的平均值,注意和增量的平均值区分。若已知2010、2011、2020的数据,那么2011到2020的增量平均值就是 2020 数据 − 2011 数据 2020 − 2011 \frac{2020数据-2011数据}{2020-2011} 202020112020数据2011数据,但是同比增量的平均值是 2011 年的增量 + . . . + 2020 年增量 2020 − 2011 + 1 \frac{2011年的增量+...+2020年增量}{2020-2011+1} 20202011+12011年的增量+...+2020年增量= 2020 数据 − 2010 数据 2020 − 2010 \frac{2020数据-2010数据}{2020-2010} 202020102020数据2010数据

2.速算技巧

2.1 估算原则(重要)

核心就是如何决定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证明,任何一个整数(大于三位)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最大的误差也就0.5%
例如,12345,保留三位为12300,误差为+0.36%;1005,保留三位为1010,误差为+0.5%
因此对于大整数,若三位有效数字,误差的上限是0.5%
同理,若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误差的上限是5%
只要把握住误差上限以及答案之间的差距就可以选择保留位数

判断的原则是
如果给定选项数字的首位全不相同,保留两位;否则保留三位;
如果给定选项数字的差距大于10%,保留两位,否则保留三位

对于小数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2.2 截位直除(重要)

1.一步除式:只估算分母
例如, 12345 1368 \frac{12345}{1368} 136812345,若已经分析出了需要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那么估算为 12345 1370 \frac{12345}{1370} 137012345 。因为分子的估算对于除法运算并不会减少计算量(除非分子估算恰好可以凑整)
若分子有加法也一样
71182 71182 + 64222 → 71182 71100 + 64200 \frac{71182}{71182+64222}\rightarrow \frac{71182}{71100+64200} 71182+642227118271100+6420071182
2.多步连除:分子分母同时截位
多步连除就是形如这样的: 25 / 149 37 / 248 \frac{25/149}{37/248} 37/24825/149 ,且通常可以整理为多个分式相乘,例如
25 / 149 37 / 248 → 25 37 × 248 149 \frac{25/149}{37/248}\rightarrow \frac{25}{37}\times\frac{248}{149} 37/24825/1493725×149248
若涉及多步连除,给定的选项几乎一定相差很大,所以可以分子分母同时截位。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若已知现期和增长率,那么基期为
现期 1 + 增长率 × 增长率 \frac{现期}{1 + 增长率}\times增长率 1+增长率现期×增长率
因此。可以列式子如下
50674 1 + 34.2 % × 34.2 % 79092 1 + 5.6 % × 5.6 % \frac{\frac{50674}{1 + 34.2\%}\times34.2\%}{\frac{79092}{1 + 5.6\%}\times5.6\%} 1+5.6%79092×5.6%1+34.2%50674×34.2%
可以整理为
50674 79092 × 34.2 % 5.6 % × 1.056 1.342 \frac{50674}{79092}\times\frac{34.2\%}{5.6\%}\times\frac{1.056}{1.342} 7909250674×5.6%34.2%×1.3421.056
可以发现答案差距特别大,然后可以放心大胆的估算为
5 8 × 6 × 10 13 \frac{5}{8}\times6\times\frac{10}{13} 85×6×1310
约为3

如果出现选项差距较小的情况,适当缩小估算范围即可。

3 重点题型及其估算小技巧(重要)

  1. 除法转乘法,常出现来已知现期和增长率,求基期的题型。当增长率 r < 5 % r<5\% r<5%时,可以采用
    基期 = 现期 1 + r = 现期 × ( 1 − r ) × 1 / ( 1 − r 2 ) ≈ 现期 × ( 1 − r ) 基期=\frac{现期}{1+r}=现期\times(1-r)\times1/(1-r^2)\approx现期\times(1-r) 基期=1+r现期=现期×(1r)×1/(1r2)现期×(1r)

  2. 已知现期和增长率,求增长量。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为 1 / n 1/n 1/n,那么增长量 现期量 n + 1 \frac{现期量}{n+1} n+1现期量。增长率为负也是可以用的,例如,已知现期为49,同比增长量为-19.6%,求同比减少量。
    − 19.6 % = 20 % = − 1 / 5 ,增长量 = 49 − 5 + 1 = − 12 -19.6\%=20\%=-1/5,增长量=\frac{49}{-5+1}=-12 19.6%=20%=1/5,增长量=5+149=12,所以减少量为12

  3. 分子分母差距占分母很小的,直接相减,常出现在已知若干年增长率的情况下,求现期,例如
    x × 1 + 2 % 1 − 3 % → x × 1 + ( 2 % − ( − 3 % ) ) = x × ( 1 + 5 % ) x\times\frac{1+2\%}{1-3\%}\rightarrow x\times1+(2\%-(-3\%))=x\times(1+5\%) x×13%1+2%x×1+(2%(3%))=x×(1+5%)
    尤其是对于出现1+百分数的,常用这种技巧。

  4. 乘法估算,大数乘法的原则是放大多少就缩小多少,例如 19.776 × 6.58 19.776\times6.58 19.776×6.58。其中19.776放大到20,大约放大了 0.224 / 20 = 1 % 0.224/20=1\% 0.224/20=1%,那么6.58可以缩小至6.5,这样就方便计算
    对于两个较小数的乘法,有如下技巧:

    • 两个数都小于10%,相乘小于1%,可以视选项差距忽略
    • 有一个数超过10%,可以尝试百分化或化为小数,例如
      11.6 % × 25.4 % = 11.6 % × 1 / 4 = 3 % 11.6\%\times 25.4\%=11.6\% \times 1/4=3\% 11.6%×25.4%=11.6%×1/4=3%
  5. 特殊乘法转为除法,例如 256 × 12.6 256\times12.6 256×12.6,其中 12.6 12.6 12.6约等于 12.5 12.5 12.5,而 1 / 8 = 0.125 1/8=0.125 1/8=0.125,利用该特性计算。要牢记 1 / 3 1/3 1/3 1 / 19 1/19 1/19对应的所有小数。例如下面的典型题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12.5%=1/8,增长量=12838/(8+1)=1426。
    有些时候给的百分数不是1/n,例如18.5%,可以发现介于16.7%和20%之间,即1/6和1/5之间,且离两别差值差不多,那么就可以取1/5.5。**这几年常出现的是9.5%=1/10.5和10.5%=1/9.5。
    如果有时候实在难以估算或不记得,牢记 x % = 1 / n , n = 100 x x\%=1/n,n=\frac{100}{x} x%=1/nn=x100

  6. 比较多个年份的增长率/求增长速度最快的,无需算增长率,直接比较 现期 基期 \frac{现期}{基期} 基期现期即可。另外,还有一种是给出现期和增长量,比较增长率,这种就是比较$\frac{增长量}{现期}$10. 求年均增长率,例如,求2015-2022的增长率,就是2022的数据减去2015的数据,再除以2022-2015。注意五年规划有些特别,例如,十三五是16-20,如果问十三五期间的年平均增加,那么基期是2015,因为2016年也是属于十三五的。

  7. 累计量和部分量的增长率比较。例如,1-12月份发电累计量的同比增长率介于12月的发电量同比增长率和11月的发电量同比增长率之间。

  8. 比重问题。

    • 求基期的比重:已知A:部分的现期;a:部分的增长率;B:总体的现期;b:总体的增长率。则基期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为 A B × 1 + b 1 + a = 现期比重 × 1 + b 1 + a \frac{A}{B}\times\frac{1+b}{1+a}=现期比重\times\frac{1+b}{1+a} BA×1+a1+b=现期比重×1+a1+b。且优先算第一部分,因为接近1的分数最后算,很可能计算A/B后再估算第二部分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
    • 比重升降: 就是比较增长率
    • 现期比重较基期上升几个百分点。先判断方向,即增加还是减少,再判断数值,即 A B − A B × 1 + b 1 + a = A B × 1 1 + a × ( a − b ) < ∣ a − b ∣ \frac{A}{B}-\frac{A}{B}\times\frac{1+b}{1+a}=\frac{A}{B}\times\frac{1}{1+a}\times(a-b)<|a-b| BABA×1+a1+b=BA×1+a1×(ab)<ab。若有多个选项小于 ∣ a − b ∣ |a-b| ab,再计算 A B × a − b 1 + a \frac{A}{B}\times\frac{a-b}{1+a} BA×1+aab
  9. 平均问题。

    • 计算大约的平均数:可以采用削峰填谷,选择一个差不多位于中间的数(一般选择选项中有的),再以这个数为基准计算 实际平均数 = 基准数 + 差值 1 + . . . + 差值 n n 实际平均数=基准数+\frac{差值1+...+差值n}{n} 实际平均数=基准数+n差值1+...+差值n削峰填谷还可以用于判断总数的大小,常用于综合题。例如,判断某几年的总产值是否大于某个数,可以不必要计算和,而是大概的判断下和平均数的差距
    • 两期平均数的比较,就是比较分子和分母哪个增长快。如果要具体计算平均数的增长率:假设现期总量是A,同比增速是a;样本数是B,同比增速是b,可以推算出平均数增长率为 a − b 1 + b \frac{a-b}{1+b} 1+b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平均值的增长率,但是给出的是增量。
      总量增长率 a = − 26 534 + 26 = − 5 % a=\frac{-26}{534+26}=-5\% a=534+2626=5%,同理样本增长率 b = − 11 % b=-11\% b=11%,平均值增速为
      − 5 % − ( − 11 % ) 1 + ( − % 11 ) = 6 % \frac{-5\%-(-11\%)}{1+(-\%11)}=6\% 1+(%11)5%(11%)=6%
  10. 混合增长率

    • 间隔增长率:已知2020年同比增长率 r 1 r_1 r1,2019年同比增长率 r 2 r_2 r2,2018的数据为A,则2020对比2018年的间隔增长率为 r = A ( 1 + r 1 ) ( 1 + r 2 ) A − 1 = r 1 + r 2 + r 1 × r 2 r=\frac{A(1+r_1)(1+r_2)}{A}-1=r_1+r_2+r_1\times r_2 r=AA(1+r1)(1+r2)1=r1+r2+r1×r2。这里 r 1 × r 2 r_1\times r_2 r1×r2可以使用小乘法的速算技巧(第4点),类似的可以求间隔倍数,即2020年数据是2018年的 r + 1 r+1 r+1倍;也可以求间隔基期, A / ( 1 + r ) A/(1+r) A/(1+r)
    • 年均增长率: ( 1 + r 年均增长率 ) n = 基期 现期 (1+r_{年均增长率})^n=\frac{基期}{现期} (1+r年均增长率)n=现期基期由于求年均增长率需要开方,所以不可能真的求,考题中基本都是在年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年均增长率,无需计算出实际值。如果需要计算实际年均增长率,使用选择中居中的比较整的数代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首先,十一五是2006-2010,基期是2005。已知增长2.1倍,则 基期 现期 = 2.1 + 1 = ( 1 + r 年均增长率 ) 5 \frac{基期}{现期}=2.1+1=(1+r_{年均增长率})^5 现期基期=2.1+1=(1+r年均增长率)5,代入20%,计算1.2的五次方,即使放大了也略小于3,选D
    • 已知部分增长率,求总体增长率。例如,上半年增长率 r 1 r_1 r1,下半年增长率 r 2 r_2 r2,则全年增长率介于两者之间,且偏向基期大的,在 r 1 r_1 r1 r 2 r_2 r2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看现期。
      线段法:增速差与基期量(可用现期代替)成反比。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口额距离8%为6,出口额为2%,反比。则进口额和出口额比值约为 1 : 3 1:3 1:3(实际上应该是2019年,即基期的比值)
      也有可能反过来考,即知道比值或具体数据,求某一部分的增长率

2. 4 分数比较和运算

难点主要在于分子分母同增同减。这类题几乎没有复杂计算
由如下技巧

  1. 直除首位,例如13/78,做除法是0.1+,27/124,做除法是0.2+ 容易判断出后者大
  2. 变化速度,分子变化速度快的更大(正数,负数相反)
  3. 先计算/比较分子,常出现在基期比较中,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列式为 15.79 / ( 1 − 3.4 % ) − 7.84 / ( 1 + 7.4 % ) 15.79/(1-3.4\%)-7.84/(1+7.4\%) 15.79/(13.4%)7.84/(1+7.4%)。今年的差距(即分子)为 15.79 − 7.84 15.79-7.84 15.797.84约为8,再根据分母情况,可以判断去年蔬菜产量比水果高约为9
    另外,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计算分数加/减式的一部分,例如,计算出 15.79 / ( 1 − 3.4 % ) 15.79/(1-3.4\%) 15.79/(13.4%),再减去7.84,实际结果要更大。

2.x 做题技巧

  1. 先看选项再做题,非常重要,例如,选出增长率最大或最小的,可以先从选项中排除掉明显非最值的

三、数量关系

3.1 数字推理

感觉类似图推,基本只能凭借经验
按如下步骤做题:

  1. 是大数字还是小数字,如果是大数字,还需要额外考虑单个数字的特点,例如
    数列: 1427 , 2739 , 4559 , 3248 , 5678 1427,2739,4559,3248,5678 14272739455932485678
    数的后两位的乘积等于前两位
  2. 一般单个数列的题型是给五个数,填第六个,如果给了超过五个数,考虑多重数列,一般是奇数项一个数列,偶数项一个数列
  3. 对于整数数列,如果数值间隔较小:若整体呈现线性规律(较为少见),考虑两项相减;若整体呈现多项式规律,优先考虑做两次差(较为常见),再考虑两项相加。
    如果数值间隔较大,且越来越大,可以考虑乘积
  4. 对于分数数列,一般要注意给定的分数是化简后的

3.2 数学运算

3.2.1 基本技巧

  1. 做题原则是能不算就不算,优先尝试使用一些技巧排除部分选项(尽可能排除两个),然后再代入选项(如果排除了两个,那么只需要代入一次验证就行),最后万不得已才计算

  2. 整除、倍数快速判断:4、25整除看两位;8、125整除看三位。
    对于复杂倍数的判断,可以用因式分解,例如,判断X是否被12整除,只需判断X是否可以同时被12的3和4整除,注意分解出的几个数必须互质,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X 579 Y X579Y X579Y可以被 24 24 24整除,将 24 24 24分解为两个互质的数 3 、 8 3、8 38,那么 79 Y 79Y 79Y可以被8整除,可以判断出 Y Y Y的范围,再根据可以被 3 3 3整除,可以判断 X X X

    有余数怎么办:这种基本没法快速判断,一般通过选项代入。即依次判断各个选项减去 余数的倍数特性
    对于比例式,例如若 A : B = m : n A:B=m:n A:B=m:n,且 m 、 n m、n mn互质,那么才有 A A A m m m的倍数, A + B A+B A+B m + n m+n m+n的倍数, A − B A-B AB m − n m-n mn的倍数

  3. 不定方程法:这里指列出方程,但不实际计算,而是利用一些特征来快速判断,例如:
    21 x + 22 y + 24 z = 1234 21x+22y+24z=1234 21x+22y+24z=1234,可以快速判断出 x x x必须是偶数(利用奇偶性)
    21 x + 20 y = 121 21x+20y=121 21x+20y=121,可以快速判断出 x x x必须以1结尾(利用尾数特性)

3.2.2 工程问题

所有满足 总量 = 效率 × 时间 总量=效率\times 时间 总量=效率×时间的都可以视作工程问题

  1. 只给出一个数据,例如:只给时间型。一般都是甲完工需要多久时间,乙完工需要多久这种。然后求甲乙一起做完工时间;
    只给效率比例型:给出甲和乙的效率比例(或可以推出)。显然只给出一个数据无法求出另外两个,所以这种类型一般都是根据公倍数自己假设总量
    这里的效率比例可能是间接给出
    做题时清晰的列出总量、效率、时间,可以快速准确的做题,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妨设单台挖掘机的 效率 = 1 / 每小时 效率=1/每小时 效率=1/每小时,则 总量 = 1 × 80 ( 80 台总效率) × 10 × 30 ( 总时间) 总量=1\times80(80台总效率)\times10\times30(总时间) 总量=1×80(80台总效率)×10×30(总时间),根据题意,需要在八天内完成18天的工作量。不妨设需要总时间为 x x x,则 总量 = 1 × 150 × x 总量=1\times150\times x 总量=1×150×x。最后结果为需要多工作2小时
  2. 给出了具体的效率值,而且带有单位。这种就是列方程计算
  3. 牛吃草问题(总量会随时间变化),这种题的技巧为,将总量的变化平均到效率的变化里。例如,草地有100棵草且每天长1棵,牛每天吃2棵,考虑的应该是实际牛相当于每天吃1棵。大多数时候不会直接给草的生长速度,而是考虑如下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式为 Y ( 原有草量) = ( N ( 总效率,即牛数量 × 吃草效率 ) − X ( 草生长效率 ) ) × T ( 时间 ) Y(原有草量)=(N(总效率,即牛数量\times 吃草效率)-X(草生长效率))\times T(时间) Y(原有草量)=(N(总效率,即牛数量×吃草效率)X(草生长效率))×T(时间)

3.2.3 经济利润问题

利润率 = 利润 / 进价;售价 = 进价 × ( 1 + 利润率 ) ;总利润 = 总收入 − 总进价 利润率=利润/进价;售价=进价\times (1+利润率);总利润=总收入-总进价 利润率=利润/进价;售价=进价×(1+利润率);总利润=总收入总进价
这里进价等同于成本;另外注意总收入不一定进的货全部卖完

  1. 分段计费:一个技巧就是在横坐标中画出分段计费,清晰一点。
  2. 求最值:题型的特征是单价和销量此消彼长,虽然可以按二次函数 − b 2 a -\frac{b}{2a} 2ab算,但是比较麻烦。一个技巧是列出乘式,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要提高 x x x个300元,那么销售总额为 ( 3000 + 300 x ) ( 16 − x ) (3000+300x)(16-x) (3000+300x)(16x),不需要使用 − b 2 a -\frac{b}{2a} 2ab计算,这里可以直接看出 x 1 = − 10 , x 2 = 16 x_1=-10,x_2=16 x1=10,x2=16。那么 x m a x = − 10 + 16 2 x_{max}=\frac{-10+16}{2} xmax=210+16

五、常识判断

公基和行测的常识判断模块有很大的重合,基本可以一块复习。总的来说,公基不如常识考的灵活,公基还可能考事业单位的法律法规。
常识判断则主要考察政治(党史、时政、讲话、文件)、经济(宏观经济,常结合时政)、文化(各种作品,也常结合时代背景)、科技(新技术,且与时政关联大、基础科学)这四个大类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另外还有法律法规,主要考察新修的。省考不同地方有差异,还涉及到省情

5.1 马哲

考察方式类似考研,基本为给一个案例,问体现的哲学道理。判断时围绕表述有误与题不符
这里看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我家小花儿/article/detail/20067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