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以UEFI举例。
烧录USB以后重启,进入安装镜像,然后使用iwctl联网.iwctl是一个较为简单使用的联网工具。
连接网络以后,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链接。
然后使用gdisk命令进行分区设置,一般情况下分3个区足以。一个作为EFI分区512M,一个作为/
分区,20G~30G足以。之后的空间可以全部给home分区,或者留出一部分日后以做他用。
然后对分区进行格式化。
然后使用timedatectl命令设置时区。
然后就是处理mirros,使用reflector --verbose --country 'China' -p https -l 30 --sort rate --save /etc/pacman.d/mirrorlist
筛选出速度较快的国内镜像,并写入配置。
然后就是挂载分区。举个例子。假如设备nvme0n1分了三个分区nvme0n1p1/p2/p3,其中p1为FAT32/VFAT给是的EFI分区,p2为系统分区,p3为HOME分区。那么则依次挂载.
- mount /dev/nvme0n1p2 /mnt
- mkdir /mnt/boot
- mkdir /mnt/home
- mount /dev/nvme0n1p1 /mnt/boot
- mount /dev/nvme0n1p3 /mnt/home
然后安装基本系统,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linux linux-firmware
.
然后生成fstab,系统依据该文件挂在设备。执行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之后,检查一下文件是否正确。使用cat /mnt/etc/fstab
命令查看(在执行该命令之前,可以Ctrl+L清下屏)。UUID是设备的唯一标识,可以看到上面关于设备的注释。
然后切换到安装的系统操作。arch-chroot /mnt
.
然后安装一些基本包pacman -S vim wpa_supplicant networkmanager netctl
.
其实在安装的时候,先不要修改语言设置。在安装完成进入系统以后,有大把的时间修改语言设置。
设置root密码。passwd
命令,重复输入两次密码。
这里就可以安装Bootloader了。一般都是使用Grub,不过我第一次使用Grub引导是失败的后面就懒得弄了,所以选择了自带的bootctl。
- bootctl install
- cd /boot/loader
- vim loader.conf
然后修改这个文件为
- default arch
- timeout 4
接下来创建并编辑arch.conf文件
- cd entries/
- vim arch.conf
输入如下内容
- title Arch Linux
- linux /vmlinuz-linux
- initrd /initramfs-linux.img
- options root=
root后面需要输入挂载到根设备的PARTUUID。ESC进入一般模式,然后:r !blkid
,找到挂载跟设备的PARTUUID并将其修改成类似这样。
- title Arch Linux
- linux /vmlinuz-linux
- initrd /intel-ucode.img
- initrd /initramfs-linux.img
- options root=PARTUUID=63eedc2b-a42c-44b0-87e4-76dc49e6dab2 rw
然后退出并保存。
然后并reboot
重启。
正常进入系统以后依然是文本界面,首先启动网络服务。
systemctl enable --now NetworkManager
然后设置wifi。
nmtui
然后选择Activate a connection,然后选择wifi,输入密码确认连接并退出。
之后你可以选择安装你喜欢的图形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