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测试用例及设计方法_软件测试 脑图

软件测试 脑图

本期导航:软件测试基础理论+软件测试用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关键字:等价划分法 边界值分析法 因果图法 判定表法 场景法


一、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1.软件测试思维导图

2.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文档驱动模型)

优点:

  • 为项目提供各阶段的检查点

  • 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 各阶段划分比较固定,阶段之间会产生大量文档,增大工作量

  • 由于开发模型为线性的,客户只能等到过程末期才见到效果,增大开发风险

  • 无法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增量模型(渐增模型)

优点:

  • 将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可以分批次地提交软件产品,使用户可以及时了解软件项目的进展

  • 以组件为单位进行开发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风险。一个开发周期内的错误不会影响到整个软件系统

  • 开发顺序灵活。开发人员可以对组件的实现顺序进行优先级排序,先完成需求稳定的核心组件。当组件的优先级发生变化时,还能及时地对实现顺序进行调整

缺点:

  • 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被模块化,如果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很难被模块化,那么将会给增量开发带来很多麻烦

  • 对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全局水平有较高要求

  • 对开发人员也有要求

快速原型模型(原型模型)

优点:

  • 增加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

  • 用户在项目开发中占主导作用

  • 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

  • 降低开发风险

缺点:

  • 因为用户的参与,使得忽视原型对实际环境的适应性等技术问题,所以不适合大型、复杂项目开发

  • 对于技术层面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问题不宜使用快速原型法

螺旋模型(风险驱动模型)

优点:

  • 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 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 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缺点:

  • 很难让用户确信这种演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

  • 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3.测试分类

单元测试:是模块测试,验证软件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是白盒测试
集成测试:是模块间的测试,测试接口是否正确,是灰盒测试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包括冒烟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

  • 冒烟测试:主干流程测试,确认软件的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后续的测试工作

  • 系统测试:是检测系统的功能、质量、性能能否满足系统的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界面、可靠性、兼容性等等,是黑盒测试

  • 回归测试:修改了旧代码之后重新进行测试,确认修改后的代码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新的错误

验收测试:是确保软件的实现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或合同的要求

4.测试模型

V模型

优点:自上而下逐步求精,每个阶段分工明确,便于整体项目的把控

缺点:V模型是基于瀑布模型的,缺点是将测试放在整个开发的最后阶段,没有让测试今早介入开发,没有在需求阶段就进入测试。

W模型

优点:测试与开发并行,让测试今早介入开发环节,使测试今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缺点:虽然开发与测试并行了,但是在整个开发阶段,仍然是串行的,上一阶段未完全完成无法进入下一阶段,不支持敏捷模式的开发。 

二、软件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思维导图

 2.测试用例模板

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

案例:qq登录账号检测模块(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

登陆要求:

  6-10(包括6,10)位数的账号

  必须为整数,不能以0开头

划分等价类如下:

  有效等价类:不以0开头的6、7、8、9、10位数字

  无效等价类:以0开头的6、7、8、9、10位数字,小数、字母、特殊符号、汉字及其组合

部分测试用例如下:

2.因果图法、判定表法

 

案例:公交卡充值系统(因果图法+判定表)

  1. 系统只接受50/100的纸币,一次只接受一张,只能充值50/100

  2. 若输入50纸币,选择充值50,完成充值后退卡,提示充值成功

  3. 若输入50纸币,选择充值100,提示错误:输入金额不足,并退回(找零)50元

  4. 若输入100纸币,选择充值50,完成充值后退卡,提示充值成功,找零50

  5. 若输入100纸币,选择充值100,完成充值后退卡,提示充值成功

  6. 若选择充值按钮后不投入纸币,提示错误

  7. 若投入纸币后规定时间不选择重新充值面额,退回纸币并提示错误

因果图分析:

原因:

  1. 输入50纸币

  2. 输入100纸币

  3. 充值50

  4. 充值100

条件1、2不能组合        条件3、4不能组合

条件1、3能组合        条件1、4能组合

条件2、3能组合        条件2、4能组合

条件1、2、3、4可单独出现

结果:

  1. 完成充值后退卡

  2. 提示充值成功

  3. 找零

  4. 提示错误

结果a、b必须组合        结果a、b、c可以组合

结果c、d可以组合        结果a、d不能组合

结果b、d不能组合        结果d可以单独出现

因果图绘制关键要素:

 因果图样例:

 (本案例绘制的因果图未附,可以阅读此文了解:《因果图法》-有这篇就够了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29342944)

根据因果图画判定表如下:

 根据判定表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部分用例如下:

3.场景法、流程分析法

(流程分析法作为了解,了解思维导图内容即可,进一步了解可以阅读: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流程分析法 - 测试牛的文章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15115339)

场景法业务流组成:基本流 + 备选流

案例:在线购物(场景法)

  在线网站订购书籍,整个订购过程为:用户登录到网站后,进行书籍的选择,当选好自己心仪的书籍后进行订购,这时把所需图书放进购物车,等进行结帐的时候,用户需要登录自己注册的帐号,登录成功后,进行结帐并生成订单,整个购物过程结束。

基本流和备选流如下:

根据基本流和备选流来确定场景:

可以采用矩阵或决策表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在下面的矩阵中,V(有效)用于表明这个条件必须是 VALID(有效的)才可执行基本流,而 I(无效)用于表明这种条件下将激活所需备选流。下表中使用的“n/a”(不适用)表明这个条件不适用于测试用例。

以上表是把每个场景成立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基本上已经明确了测试用例的数量,现在只要把真实数据填充上,那么整个测试用例就完成了。

测试用例如下:

4.正交表法、错误推断法

正交表法使用步骤:
1.制作取值表,不需要编号,列出数据即可。

2.复制表格中的数据放在一个新建的txt文本文档中,保存到allpairs文件夹中(例如:test2.txt)。

3.Win+r再输入cmd进入控制台界面, 进入allpairs文件夹中,输入allpairs.exe test2.txt>chenggong.txt (chenggong.txt是我们最终生成出来的正交表文件)。


4.打开allpairs的文件夹,可以看到chengong.txt正交设计表。根据正交设计表进行用例设计即可。

工具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bgDwzoAEhIflK6J-SjYBw?pwd=5g52

提取码: 5g52 


总结

本次介绍了软件测试中的一些理论、测试用例和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附带了一些案例和相关资源,希望能够对有需要的小伙伴有所帮助。喜欢的小伙伴动手点点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我家自动化/article/detail/512553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