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2021上半年教资综合素质——主观题_有一天,李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英语公开课,听课的一位教研员发现,坐在教室最后

有一天,李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英语公开课,听课的一位教研员发现,坐在教室最后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有一天,李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英语公开课,听课的一位教研员发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无精打采,也不跟着课堂的节奏走。趁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研员悄声问坐在最后一排的那几个学生怎么回事。那几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明了缘由。原来,那几个学生都是班上英语学习的“差生”。上课之前,李老师特意安排那几个学生坐在最后面,以免影响公开课的效果。下课之后,在与李老师的交谈中,教研员说:“既然那几个学生英语学习跟不上,为什么不给那几个学生另外布置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呢?哪怕让他们记几个单词也比干坐一节课好!”李老师一脸茫然,并不认可这个建议,只是勉强地点点头。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李老师的行为,并提出另外一种对“差生”的正确处理方式。(14分)

(1)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需要改进的。
①李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学生是发展的人”的观点。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李老师安排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不让他们参与到公开课中,说明李老师没有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能,也没有给学生提供改变和进步的机会。
②李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点。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教育。材料中,李老师因为学生的英语成绩差、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便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没有尝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独特性。
③李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李老师不但没有主动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孤立他们,不让他们参与课堂互动。这说明李老师没有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2)对于“差生”,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

②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差生”布置符合他们能力水平的学习内容。
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31.材料:
刚毕业的邹老师被安排担任我们这个“难管”班级的班主任。我们可高兴了,因为从年龄、性格上看,他是我们这些“顽皮生”不难对付的。我们决定给他来点“下马威”。于是,我们不断制造各种无聊的“难题”。出乎意料的是,他并不生气,还总是不厌其烦地解决这些“难题”。他不仅在课堂上对我们难懂的问题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直到我们弄懂为止,还利用课余时间和我们聊生活、学习,甚至还带我们到校外参观、郊游。我们平时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他总能站在我们的角度去理解,或进行解释,或尽量满足。
我曾悄悄地问邹老师:“您为什么不像别的老师那样呢?为什么我们犯了错误,您也不严厉地惩罚我们?”他说:“你觉得是我惩罚你们管用,还是现在这样更好呢?你们犯了错误,我帮你们指出来,你们改正了,我就高兴。老师和学生也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吧
其实,我们也不是冷血动物。一段时间过去,邹老师终于把我们都感动了。慢慢地,我们真把他当成了好朋友,不好意思再“为难”他,甚至为了表达对他的“哥们”情谊,在他生日的时候,我们这些“顽皮生”还凑钱买了一条名牌领带送给他。可是,这回他不乐意了,执意不要,坚持和我们一起到商场把领带退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邹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材料中,邹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相关要求,促进了学生行为的改变和品德的发展,是值得学习的。
(1)“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邹老师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释他们不懂的问题,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这体现了邹老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邹老师和学生成了朋友,当学生犯错时没有严厉地惩罚学生而是指出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这体现了邹老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3)“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邹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耐心向学生解释,做到了循循善诱。同时,邹老师带学生去校外参观、郊游,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体现了邹老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4)“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学生为邹老师买了一条领带作为生日礼物,但是邹老师坚持不收并和学生一起去商场把领带退了。这说明邹老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现了邹老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牢记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品德修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材料: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非洲社会大体上与自然环境保持着良好关系。15世纪起,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开始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非洲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使得外来寄生虫和疾病开始传播至非洲在长达数世纪的奴隶贸易期间,欧洲、北非、南亚的殖民者和商人将麻疹、水痘、肺结核和梅毒等传染病带到非洲各地。随着奴隶贸易从东、西两个方向逐渐深入非洲中部地区,这些传染病也从沿海渗透到内陆地区。不过,与欧洲殖民征服导致天花和麻疹传入美洲的情况不同,疟疾和黄热病在数个世纪里使得非洲内陆并未遭受欧洲殖民者的直接征服。直至19世纪中叶,热带非洲一直被称作“白人坟墓”。
随着西方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奎宁被用于疟疾防治,19世纪中叶起,欧洲殖民者得以深入非洲内陆地区。殖民征服加剧了传染病在非洲的传播。1881年,意大利人将牛瘟传入非洲之角,导致非洲东部和南部90%以上的牲畜死亡,同时破坏了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社会经济结构。19世纪20年代,英国军队和军舰将霍乱从印度带到东非;60年代以后,霍乱又对塞内加尔等西非殖民地造成了严重冲击。1894年,鼠疫被殖民者带入非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19世纪90年代,欧洲列强基本上完成了对非洲的殖民瓜分。此后直至20世纪60年代,非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变动。
殖民地政府极力推动经济作物生产以攫取最大经济利益,从而导致非洲很多地区的自然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殖民政府强加的税收及种植经济作物的要求,迫使民众在萃萃蝇地带开垦土地,这也加剧了昏睡病的传播。在大规模种植园农业地区,非洲人容易遭受蚊虫传染疾病的侵扰。殖民政府鼓励种植经济作物而非粮食作物,大量土地用于种植棉花、烟草和咖啡等,当生态问题或经济灾难发生时,非洲居民很容易陷入饥饿之中,饥荒与传染病结合,造成的破坏尤为严重。
殖民者还在非洲进行矿山开采、橡胶采集、修筑公路和铁路及军事招募,这些都需要大量非洲劳动力。殖民政府通过征税、工资及强制等手段,迫使非洲人离开农村外出务工。强制劳动及公路和铁路交通使得非洲民众的流动更为频繁,在客观上加剧了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
在资本主义的驱使下,非洲南部和东部地区出现了城镇化进程,大量人口涌入城镇。由于殖民地政府在非洲城镇发展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导致疟疾、鼠疫、霍乱、痢疾、肺结核、流感、天花、梅毒等传染病蔓延
理解当代非洲面临的传染病问题,离不开对传染病历史维度的认知。通过研究殖民主义对于非洲传染病传播所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前非洲所面临的传染病状况,认清某些欧洲殖民者关于非洲疾病的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些殖民者认为,非洲面临的传染病主要是由非洲自身的“愚昧”“落后”造成的。他们将非洲标签化为“疾病横生的”“黑暗的”大陆,只有欧洲“文明使命”才能将非洲社会从这一状态中“拯救”出来。殖民时代的这种错误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些欧美国家对非洲的认知。
(摘自李鹏涛《殖民主义加剧非洲传染病传播》,有删改
问题:
(1)文章认为当代非洲传染病有哪两个来源?请简要概括。(4分) 

(1)①外部来源:欧洲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所带来的传染病;②内部来源:非洲内陆的原有的传染病。

(2)总体来看,造成一个地区传染病传播加剧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2)总体来看,造成一个地区传染病传播加剧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来传染病的猛烈输入。比如非洲传染病传播加剧与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过程中传染病的输入密切相关。
②自然环境的变化。比如非洲昏睡病的传播就是因为殖民政府迫使民众在不适合耕种的萃萃蝇地带开垦土地造成的。
③民众的频繁流动。比如殖民政府强制非洲人离开农村外出务工,加剧了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
④城镇发展方面投入资金较少。比如在非洲城镇化进程中,殖民政府在城镇发展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湖南留守女孩小钟高考成绩优异,考取北京大学冷门的考古专业,引发热议。女孩发微博称,她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把“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当作自己的“偶像”,所以才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樊锦诗得知后,特意把自己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赠送给她。
材料二:
樊锦诗自1963年北大毕业后在敦煌坚持工作40余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让榜样激荡内心的力量


榜样之于人生,就如同炬火之于黑夜,灯塔之于航船,指南针之于荒漠。“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学于北大”的樊锦诗,选择了扎根敦煌,守护文物,这一守便是40余年。她的坚守对当代青年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留守女孩小钟就从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星辰大海”。这便是榜样的力量最深刻的体现和最完美的诠释。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的体现,是有形的正能量的代表。空洞的口头说教终归难以让人信服,而榜样的作用便在于其能够将人们所追求的远大理想、优良品格化作一个个鲜活具体的形象,从而让人们拥有一个学习、模仿的对象。正如罗阿谢姆所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榜样的强大感染力正是来源于此。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榜样,可能是为科学事业奉献终身的科研工作者,可能是在赛场上夺得一块块金牌的运动员,也可能是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老师…不管是谁,这个人一定是在某个时期激荡起我们内心力量的人。
榜样给予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对个人的影响不可估量。自幼高位截瘫的张海迪以身残志坚的保尔柯察金为榜样,立志学习他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勇敢地面对人生,最后赢得了中国“当代保尔”的美誉。年轻时的周星驰以李小龙为偶像,立志要成为演员或者武术家,历经多年龙套生涯后,他成为电影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如果说张海迪是从榜样身上获取了在困境中生活下去的动力,那么周星驰便是从榜样身上领悟了前进的方向,最终他们都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这正是榜样给予了他们无穷的力量。
榜样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时代需要从榜样的身上汲取正能量。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充满诱惑的时代,许多青年人盲目崇拜明星偶像,忽略了那些真正坚守清贫、奉献自我、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因此,宣传榜样的事迹、弘扬榜样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为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等人颁发共和国勋章,央视每年进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这些不仅仅是在表彰杰出贡献者,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传递价值、塑造榜样,给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来自榜样的正能量会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带动社会成员保持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进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榜样是罗盘,是星光,更是不倒的旗帜,能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指引着人们追求正义和幸福。当我们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陷入迷茫时,当我们在困境中难以前行时,不妨想一想那些杰出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促使我们前进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鼓足干劲,不断拼搏、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我家自动化/article/detail/69427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