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型机器学习模型(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工作原理、定制与优化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部署策略。
在当今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Large Models)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它们不仅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而且还不断地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面,我们将从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特点与分类三个方面,对大模型进行全面概述。
大模型,也称为大型机器学习模型,是指具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计算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这些模型通常由深度神经网络构建而成,拥有数十亿甚至数千亿个参数。大模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预测性能,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和数据。大模型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
大模型通过训练海量数据来学习复杂的模式和特征,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可以对未见过的数据做出准确的预测。ChatGPT对大模型的解释更为通俗易懂,也更体现出类似人类的归纳和思考能力:大模型本质上是一个使用海量数据训练而成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其巨大的数据和参数规模,实现了智能的涌现,展现出类似人类的智能。
那么,大模型和小模型有什么区别?小模型通常指参数较少、层数较浅的模型,它们具有轻量级、高效率、易于部署等优点,适用于数据量较小、计算资源有限的场景,例如移动端应用、嵌入式设备、物联网等。而当模型的训练数据和参数不断扩大,直到达到一定的临界规模后,其表现出了之前未能预测的、更复杂的、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更深层次问题的复杂能力和特性,这种能力被称为“涌现”。而具备涌现能力的机器学习模型就被认为是独立意义上的大模型,这也是其和小模型最大意义上的区别。相比小模型,大模型通常参数较多、层数较深,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和更高的准确度,但也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训练和推理,适用于数据量较大、计算资源充足的场景,例如云端计算、人工智能等。
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1950-2005):以CNN为代表的传统神经网络模型阶段。从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开始,AI发展由最开始基于小规模专家知识逐步发展为基于机器学习。1980年,CNN的雏形诞生。1998年,现代卷积神经网络的的基本结构LeNet-5诞生,机器学习方法由早期基于浅层机器学习的模型,变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为自然语言生成、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后续深度学习框架的迭代及大模型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探索沉淀期(2006-2019):以Transformer为代表的全新神经网络模型阶段。2013年,自然语言处理模型Word2Vec诞生,首次提出将单词转换为向量的“词嵌入”,以便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文本数据。2014年,被誉为21世纪最强大算法模型之一的GAN(对抗式生成网络)诞生,标志着深度学习进入了生成模型研究的新阶段。2017年,Google颠覆性地提出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结构——Transformer架构,奠定了大模型预训练算法架构的基础。2018年,OpenAI和Google分别发布了GPT-1与BERT大模型,意味着预训练大模型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主流。
迅猛发展期(2020-至今):以GPT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阶段。2020年,OpenAI公司推出了GPT-3,模型参数规模达到了1750亿,成为当时最大的语言模型,并且在零样本学习任务上实现了巨大性能提升。随后,更多策略如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代码预训练等开始出现,被用于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任务泛化。2022年11月,搭载了GPT3.5的ChatGPT横空出世,凭借逼真的自然语言交互与多场景内容生成能力,迅速引爆互联网。2023年3月,最新发布的超大规模预训练大模型——GPT-4,具备了多模态理解与多类型内容生成能力。在迅猛发展期,大数据、大算力和大算法完美结合,大幅提升了大模型的预训练和生成能力以及多模态多场景应用能力。如ChatGPT的巨大成功,就是在微软Azure强大的算力以及wiki等海量数据支持下,在Transformer架构基础上,坚持GPT模型及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进行精调的策略下取得的。
大模型的特点主要包括:
大模型的分类主要按照输入数据类型和应用领域进行划分:
按照输入数据类型:
按照应用领域:
在当今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大模型的核心概念与类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与大模型相关的核心概念。大模型通常指的是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以下是一些与大模型相关的概念:
大型语言模型(LL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模型,它专注于处理和生成文本数据。LLM通过预训练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广泛应用于聊天机器人、文本生成、信息检索等领域。
LLM的核心在于其能够预测给定文本序列的下一个词或标记。这种模型通常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架构,如Transformer,它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捕捉文本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
LLM可以根据其设计和应用场景分为不同的类型:
Base模型和Chat模型是LLM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它们在设计和应用上有显著的差别:
除了Base模型和Chat模型,还有其他几种类型的LLM:
通过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和类型,我们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大模型,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场景。
在大型机器学习模型(大模型)的应用过程中,定制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模型微调与定制新范式、Prompt设计与few-shot prompt、LLM+RAG与模型量化,以及模型推理与评估技术。
模型微调(Fine-tuning)是一种在大模型基础上,通过提供额外的行业数据或特定任务数据,对模型进行再训练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模型更好地适应特定领域的需求,提高其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
微调的基本流程:
微调是一种有效的定制大模型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性能,同时节省计算资源和时间。然而,微调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以及需要准备高质量的标注数据集。
Prompt设计是一种通过设计特定的输入提示来引导模型生成特定类型文本的方法。Prompt设计可以用于各种任务,例如文本生成、问答、摘要等。
Prompt设计的原则:
few-shot prompt是一种特殊的Prompt设计方法,它使用少量示例来引导模型生成特定类型的文本。few-shot prompt可以用于各种任务,例如文本生成、问答、摘要等。
few-shot prompt的应用:
Prompt设计和few-shot prompt是一种有效的定制大模型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性能。然而,Prompt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需要设计高质量的提示和示例,以及需要考虑提示和示例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LLM+RAG和模型量化是优化大模型性能的两种重要技术。
LLM+RAG
LLM+RAG(Language Model +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是一种结合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和检索增强生成(RAG)的技术,用于提高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LLM+RAG可以用于各种任务,例如问答、摘要、文本生成等。
LLM+RAG的工作原理:
LLM+RAG的应用场景:
模型量化
模型量化是一种通过使用低精度数据类型(如int8)来表示模型权重、偏差和激活的过程。它可以显著减少推理过程中的内存占用和计算需求。
模型量化的方法:
模型量化的优势:
LLM+RAG和模型量化是一种有效的定制大模型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性能,并减少模型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消耗。然而,LLM+RAG和模型量化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需要设计合适的RAG策略和量化方法,以及需要考虑RAG和量化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模型推理和评估是确保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表现良好的关键步骤。
模型推理
模型推理是指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预测结果的过程。
模型推理技术包括:
模型评估
模型评估是指评估模型性能的过程。
模型评估技术包括:
模型推理和评估技术是定制和优化大模型的关键步骤,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性能,并提高模型的效率和可解释性。
模型推理加速是提高大模型应用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帮助模型更快地响应请求,降低延迟,提高用户体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模型推理加速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模型的复杂度和硬件条件,选择合适的推理加速技术。
模型托管和API接口是模型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模型。
例如,魔搭社区提供了SwingDeploy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以零代码的方式将模型部署到云上,并生成供应用程序使用的API接口。
模型部署方案涉及到将模型集成到实际应用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型部署方案:
此外,AgentFabric是一个交互式智能体框架,它围绕可插拔和可定制的LLM构建,并提供了智能体构建器、用户智能体和配置设置工具,方便用户创建针对各种现实应用的定制智能体。
总之,大模型的推理加速与部署是确保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高效运行的关键步骤。通过合理选择推理加速技术、模型托管和API接口,以及部署方案,可以最大化模型的功能和可用性。
开源大模型概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源大模型已经成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开源大模型介绍:
智谱AI的ChatGLM-6B系列
智谱AI的ChatGLM-6B系列是一个开源的、支持中英双语问答的对话语言模型,基于General Language Model (GLM) 架构,具有62亿参数。该模型结合了模型量化技术,用户可以在消费级的显卡上进行本地部署(INT4量化级别下最低只需6GB显存)。ChatGLM-6B系列已经更新到第三代,同时在多模态推出了CogVLM系列,以及在代码领域推出了CodeGeeX系列模型,同时在agent和math均有探索和开源的模型和技术。
百川智能的百川-7B模型
百川智能的百川-7B模型是一个开源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基于Transformer结构,在大约1.2万亿tokens上训练的70亿参数模型,支持中英双语,上下文窗口长度为4096。百川智能也是较早推出预训练模型的公司,并戏称给开发者提供更好的“毛坯房”,让开发者更好的“装修”,推动了国内基于预训练base模型的发展。后续百川发布了13B模型,以及百川2系列模型,同步开源base和chat两个版本。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在WAIC2023开幕式和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联合多家机构发布了全新升级的“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包括书生·多模态、书生·浦语和书生·天际等三大基础模型,以及首个面向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全链条开源体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不仅做了模型weights的开源,还在模型、数据、工具和评测等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开源,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进步。后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陆续发布了书生·浦语20B模型,以及书生·灵笔多模态模型。
其他开源大模型介绍
除了上述模型,还有许多其他开源大模型,如阿里巴巴开源的通义千问7B模型,昆仑万维发布的百亿级大语言模型「天工」Skywork-13B系列,以及01-AI公司发布的Yi系列模型等。这些模型在公开排行榜(如OpenLLMleaderboard)以及一些极具挑战性的基准测试(例如Skill-Mix)中的表现,均超过了之前的模型。
开源大模型的发展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广大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AgentFabric 是一个交互式智能体框架,用于方便地创建针对各种现实应用量身定制的智能体。AgentFabric 围绕可插拔和可定制的 LLM 构建,并增强了指令执行、额外知识检索和利用外部工具的能力。AgentFabric 提供的交互界面包括:
AgentFabric 的应用案例包括:
大模型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实践包括:
大模型的应用实践案例包括:
大模型的应用实践案例还包括:
大模型的应用实践案例还包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大型语言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人类引导强化学习提升人工智能性能以及大模型在技术与社会中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大型语言模型(LLM)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突破,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模型规模的持续增长: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训练数据的增加,LLM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更大的模型将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并提供更准确、更自然的语言生成。
多模态能力的增强:未来的LLM将不再局限于文本处理,而是将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信息结合起来,实现更全面的信息理解和生成。这将使得LLM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如视频摘要、语音合成等。
推理能力的提升:LLM将不再只是简单地生成文本,而是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推理和逻辑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回答复杂的问题。
个性化和定制化:LLM将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可解释性与透明度:为了增强用户对LLM的信任,未来的LLM将更加注重可解释性和透明度,让用户能够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和推理逻辑。
人类引导强化学习(HRFL)是一种将人类知识和经验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人类的反馈和指导来提升人工智能的性能。HRFL在LLM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标注和清洗:人类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帮助LLM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言。
模型训练和优化:人类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LLM更好地学习语言模式和规律,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
模型评估和测试:人类可以提供评估和测试,帮助LLM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从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部署和应用:人类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LLM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提升模型的应用效果。
大模型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工具,将对技术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大模型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改变工作方式:大模型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从而提升生产力和创造力。
促进知识传播和普及:大模型将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取到高质量的知识和信息。
引发伦理和安全问题:大模型也可能引发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如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大模型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工具,将对技术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这些影响,以确保大模型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