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机器学习】经典!10大数据挖掘算法!

机器挖掘算法

国际权威的学术组织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 早前评选出了数据挖掘领域的十大经典算法:C4.5, k-Means, SVM, Apriori, EM, PageRank, AdaBoost, kNN, Naive Bayes, and CART。

在此,花哥我深入介绍下这些算法的原理及实践经验,并补充介绍下当下热门的集成学习与神经网络模型。

1. C4.5

3548718fd2efc449843e8be3130b6741.jpeg模型原理: C4.5 是决策树算法的一个扩展,它使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分裂属性。C4.5 可以处理连续和离散属性,并能处理具有缺失值的数据集。

训练过程

  • 从根节点开始,使用信息增益率选择最佳属性进行分裂。

  • 递归地对每个分支的子集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所有实例都属于同一类,或没有剩余属性可用)。

优点

  • 易于理解和解释。

  • 能够处理具有缺失值的数据。

缺点

  • 容易过拟合。

  • 对属性的顺序敏感。

适用场景: 适用于处理连续和离散特征的分类任务,尤其是当解释性很重要时。

Python 示例代码: C4.5 算法的直接实现并不在 Scikit-learn 库中,但决策树算法与 C4.5 非常相似。

  1.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2.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3.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4.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5. # 加载数据
  6. iris = load_iris()
  7. X = iris.data
  8. y = iris.target
  9.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10.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11. # 创建决策树分类器
  12.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entropy')
  13. # 训练模型
  14. clf.fit(X_train, y_train)
  15. # 预测测试集
  16. y_pred = clf.predict(X_test)
  17. # 评估模型
  18.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19.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2. k-Means

00082ba776c78a5ef354c4159739efe8.jpeg模型原理: k-Means 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点划分为 k 个集群。它通过迭代更新每个集群的质心(即集群中所有点的均值)来工作。

训练过程

  • 随机选择 k 个点作为初始质心。

  • 将每个点分配给最近的质心,形成 k 个集群。

  • 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质心。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质心不再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优点

  • 简单、高效。

  • 对大数据集有良好的可伸缩性。

缺点

  • 需要预先设定 k 值。

  • 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

  • 可能陷入局部最优。

适用场景: 数据聚类,例如市场细分、图像分割等。

Python 示例代码

  1.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2. import numpy as np
  3. # 创建随机数据
  4. X = np.random.rand(1002)
  5. # 定义KMeans模型,设置k为3
  6.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42)
  7. # 训练模型
  8. kmeans.fit(X)
  9. # 获取聚类标签和质心
  10. labels = kmeans.labels_
  11. centroid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12. print("Labels:", labels)
  13. print("Centroids:", centroids)

3. SVM (支持向量机)

d05cc2c67be59651ed129870cfaa5b4b.jpeg模型原理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分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之间的间隔最大化。这个间隔被称为“margin”,而位于 margin 上的样本点则被称为“支持向量”。通过最大化 margin,SVM 可以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对噪声和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对于非线性可分的数据,SVM 通过引入核函数(如线性核、多项式核、RBF 核等)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使其在高维空间中线性可分。这样,SVM 就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分类问题。

模型训练

SVM 的训练过程涉及求解一个凸优化问题。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找到一组权重向量 w 和偏置项 b,使得分类函数 f(x) = w·x + b 能够将不同类别的样本正确分开,并且 margin 最大化。这通常通过求解一个二次规划问题来实现,其中目标函数是 margin 的平方,约束条件则是样本点被正确分类。

对于非线性 SVM,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并通过求解对偶问题来找到最优的超平面。

优点

  • 在高维空间中表现良好,适用于特征维度较高的情况。

  • 对噪声和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通过引入核函数,能够处理非线性分类问题。

缺点

  • 当数据集规模较大时,训练过程可能较慢。

  • 对参数(如惩罚系数 C 和核函数参数)的选择敏感,需要调参。

  • 对于多分类问题,通常需要构建多个二分类器进行组合。

适用场景

SVM 适用于中小规模数据集的分类问题,特别是当数据具有较高的维度或呈现非线性关系时。它在文本分类、图像识别、生物信息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Python 示例代码

  1. from sklearn import svm
  2.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3.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4.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5. # 生成分类数据集
  6.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n_informative=2, n_redundant=10, random_state=42)
  7.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8.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9. # 创建SVM分类器
  10. clf = svm.SVC(kernel='linear', C=1.0, random_state=42)
  11. # 训练模型
  12. clf.fit(X_train, y_train)
  13. # 预测测试集
  14. y_pred = clf.predict(X_test)
  15. # 评估模型
  16.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17.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4. Apriori

c6c0d895e32e9b4f6d1a69e59552d3f4.jpeg模型原理:Apriori 算法是一种用于发现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经典算法。它基于两个重要的性质来减少搜索空间:

如果一个项集是频繁的,那么它的所有子集也一定是频繁的。 如果一个项集是非频繁的,那么它的所有超集也一定是非频繁的。 利用这两个性质,Apriori 算法可以高效地找出所有的频繁项集。

训练过程:

初始化频繁项集列表,将每个单独的项目视为 1-项频繁集。 迭代生成更大的频繁项集,直到无法再生成新的频繁项集为止。 在每次迭代中,基于当前的频繁 k-项集生成候选的(k+1)-项集。 扫描数据库,计算每个候选集的支持度。 保留支持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候选集作为新的频繁(k+1)-项集。

优点:

高效,利用性质减少了不必要的搜索。 易于理解和实现。

缺点:

可能产生大量的候选项集,尤其是当数据集很大或支持度阈值设置较低时。 对支持度阈值的选择敏感,不同的阈值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适用场景:

市场篮子分析,用于发现商品之间的关联规则。 推荐系统,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推荐相关产品。

Python 示例代码:

  1. from mlxtend.frequent_patterns import apriori, association_rules
  2. import pandas as pd
  3. # 示例数据集
  4. dataset = [['牛奶''面包''黄油'],
  5.            ['尿布''啤酒''鸡蛋'],
  6.            ['牛奶''尿布''啤酒''鸡蛋'],
  7.            ['面包''黄油''尿布''啤酒'],
  8.            ['牛奶''面包''尿布''啤酒']]
  9. # 将数据集转换为适合Apriori算法的格式
  10. df = pd.DataFrame.from_records(dataset)
  11. # 使用Apriori算法找出频繁项集
  12. frequent_itemsets = apriori(df, min_support=0.6, use_colnames=True)
  13. # 生成关联规则
  14. rules = association_rules(frequent_itemsets, metric="confidence", min_threshold=0.7)
  15. # 打印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
  16. print("频繁项集:")
  17. print(frequent_itemsets)
  18. print("\n关联规则:")
  19. print(rules[['antecedents''consequents''support''confidence''lift']])

5. EM (期望最大化) 算法

c213238a6b40262b0114b0d0ff8ed59f.png模型原理:

EM 算法是一种迭代优化策略,常用于概率模型参数的估计,尤其是当模型含有隐变量时。EM 算法通过交替执行 E 步(期望步)和 M 步(最大化步)来找到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或最大后验估计。

训练过程:

  • 初始化模型参数。

  • E 步:根据当前参数估计,计算隐变量的期望或概率分布。

  • M 步:最大化 E 步中得到的期望似然函数,更新参数。

  • 重复 E 步和 M 步,直到参数收敛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优点:

能够处理含有隐变量的概率模型参数估计问题。 迭代过程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

可能对初始参数敏感,不同的初始值可能导致不同的收敛结果。 可能存在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解。

适用场景:

  • 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参数估计。

  •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参数估计。

Python 示例代码:通常使用 Scikit-learn 库中的 GaussianMixture 类来实现高斯混合模型的 EM 算法。

  1. from sklearn.mixture import GaussianMixture
  2. import numpy as np
  3. # 创建模拟数据
  4. np.random.seed(0)
  5. n_samples = 300
  6. X = np.concatenate((np.random.randn(n_samples, 2) + [52],
  7.                      np.random.randn(n_samples, 2) - [22]))
  8. # 定义并训练高斯混合模型
  9. gmm = GaussianMixture(n_components=2).fit(X)
  10. # 预测数据点的类别标签
  11. labels = gmm.predict(X)
  12. # 打印结果
  13. print("预测标签:", labels)

6. PageRank

01d39af6f3b96999a36836f6960d1c35.jpeg模型原理: PageRank 是一种由 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算法,用于评估网页的重要性或排名。该算法基于图论,将网页视为图中的节点,网页之间的链接视为边,并通过迭代计算每个节点的 PageRank 值来评估网页的重要性。PageRank 的核心思想是,一个网页的排名(即重要性)是由所有链接到它的网页的排名决定的,且一个网页链接到的其他网页越多,它的排名贡献就越小。

训练过程

  1. 初始化每个网页的 PageRank 值为 1,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所有网页的 PageRank 值之和为 1。

  2. 对于每个网页,计算其出度(即链接出去的数量),并根据出度调整链接到其他网页的 PageRank 贡献值。

  3. 迭代更新每个网页的 PageRank 值,新的 PageRank 值是所有链接到该网页的网页的 PageRank 值与对应贡献值的乘积之和。

  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 PageRank 值收敛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优点

  • 无需人工标注数据,自动从网页链接结构中提取信息。

  • 考虑了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能够反映网页的实际重要性。

缺点

  • 对新网页不友好,新网页由于缺少链接,PageRank 值较低。

  • 可能受到链接作弊(如链接农场、链接交换等)的影响。

适用场景

  • 搜索引擎中的网页排名。

  • 社交网络分析,评估用户或内容的影响力。

Python 示例代码: PageRank 算法通常用于图数据结构,因此可以使用网络分析库如 NetworkX 来实现。

  1. import networkx as nx
  2. # 创建一个简单的图
  3. G = nx.DiGraph()
  4. edges = [('A''B'), ('B''C'), ('C''A'), ('A''D'), ('D''A')]
  5. G.add_edges_from(edges)
  6. # 计算PageRank值
  7. pagerank = nx.pagerank(G)
  8. # 打印每个节点的PageRank值
  9. for node, rank in pagerank.items():
  10.     print(f"Node {node}: PageRank {rank:.4f}")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结构通常更加复杂,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阻尼因子、权重等。此外,对于大型网络,PageRank 的计算可能需要优化算法以提高效率。

7.AdaBoost

3f2e298f517ada59e992e998cc19bebd.jpeg原理: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是一种自适应的增强学习算法,它是集成学习算法-Boosting 算法的一种具体实现,通过组合多个弱学习器来形成一个强学习器,以提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boosting 另一种模型是 GBDT,它通过梯度提升的方式集成弱学习器,在每一次迭代中拟合前一轮学习器的残差,从而逐步减小预测误差。)

AdaBoost 在训练过程中为每个样本赋予一个权重,并根据前一次迭代的分类结果调整这些权重,使得后续的分类器更加关注前一次分类错误的样本。

训练过程

9d8da7c791f3429756c8a2712153beca.png

  1. 初始化样本权重。

  2. 重复以下步骤直到达到预定的分类器数量或满足其他停止条件:

  • 使用当前样本权重训练一个弱分类器。

  • 计算该分类器的错误率。

  • 根据错误率计算该分类器的权重。

  • 更新样本权重,增加错误分类样本的权重,减少正确分类样本的权重。

最终的强分类器是所有弱分类器的加权组合。

优点:简单有效,对弱分类器的类型没有限制,可以很好地处理不平衡数据集。

缺点:对噪声数据和异常值敏感,可能出现过拟合。

适用场景:用于分类问题,特别是在其他简单分类器效果不佳时。

Python 示例代码

  1.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2.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3.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AdaBoostClassifier
  4.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5.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6. # 生成分类数据集
  7.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n_informative=2, n_redundant=10, random_state=42)
  8.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9. # 初始化弱分类器(决策树)
  10. weak_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1)
  11. # AdaBoost分类器
  12. ada_clf = AdaBoostClassifier(base_estimator=weak_clf, n_estimators=50, random_state=42)
  13. # 训练AdaBoost分类器
  14. ada_clf.fit(X_train, y_train)
  15. # 预测
  16. y_pred = ada_clf.predict(X_test)
  17. # 计算准确率
  18.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19.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8.kNN(k-Nearest Neighbors)

bc24796ee30b5625abf455755fcc37a9.png原理:kNN 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或者说是非参数学习。对于一个新的样本,它根据在训练集中离该样本最近的 k 个样本的类别来进行分类或回归。

训练过程:kNN 算法实际上没有显式的训练过程,它只是在训练阶段存储所有样本。在预测时,计算新样本与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并选择最近的 k 个样本进行投票(分类)或平均(回归)。

优点:简单直观,无需参数估计,无需训练。

缺点:计算量大,尤其是当数据集很大时;对数据的尺度敏感;需要选择合适的 k 值。

适用场景:适用于样本数量不大且特征维度不高的分类或回归问题。

Python 示例代码

  1.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2.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3.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4.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5. # 加载iris数据集
  6. iris = load_iris()
  7. X = iris.data
  8. y = iris.target
  9.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10.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11. # 初始化kNN分类器
  12. knn_clf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13. # 训练kNN分类器
  14. knn_clf.fit(X_train, y_train)
  15. # 预测
  16. y_pred = knn_clf.predict(X_test)
  17. # 计算准确率
  18.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19.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9.Naive Bayes

91e12632d1dcb038743f4b841adf2671.png原理:Naive Bayes 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之间强(朴素)独立假设的分类方法。它计算每个类别下每个特征的概率,然后利用这些概率进行预测。

训练过程:计算每个特征在每个类别下的条件概率,以及每个类别的先验概率。

优点: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在文本分类等特定领域表现良好。

缺点:特征独立性假设在现实中往往不成立,可能导致分类性能下降。

适用场景:文本分类、垃圾邮件检测、情感分析等。

Python 示例代码

  1.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2.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3.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4.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5. # 加载iris数据集
  6. iris = load_iris()
  7. X = iris.data
  8. y = iris.target
  9.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10.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11. # 初始化Gaussian Naive Bayes分类器
  12. gnb = GaussianNB()
  13. # 训练分类器
  14. gnb.fit(X_train, y_train)
  15. # 预测
  16. y_pred = gnb.predict(X_test)
  17. # 计算准确率
  18.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19.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10.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f7d21b2c06874ae1d76660ae1438691c.png原理:CART 是一种决策树算法,可用于分类和回归。它通过递归地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空间来构建树,每个子空间对应一个类别(分类)或目标值(回归)。

由于 Cart 决策树的这些特性,它被广泛用在集成学习,通过构建并结合多个 Cart 的预测结果来进一步提高整体性能。

训练过程

  1. 选择最优特征进行划分,使得划分后的子空间纯度最高(对于分类)或误差最小(对于回归)。

  2. 递归地在每个子空间上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最大深度、节点样本数过少等)。

  3. 对于分类树,通常使用多数投票法决定叶节点的类别;对于回归树,通常使用子空间内目标值的均值作为叶节点的输出。

优点:易于理解和解释;可以处理非线性关系;不需要特征缩放。

缺点:容易过拟合;对噪声数据敏感;不稳定(不同的训练样本可能导致不同的树结构)。

适用场景:分类和回归问题,特别是当特征之间的关系复杂且难以用线性模型描述时。

Python 示例代码(这里以分类为例):

  1.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2.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3.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4.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5. # 加载iris数据集
  6. iris = load_iris()
  7. X = iris.data
  8. y = iris.target
  9.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10.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11. # 初始化CART分类树
  12. cart_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gini')
  13. # 训练分类树
  14. cart_clf.fit(X_train, y_train)
  15. # 预测
  16. y_pred = cart_clf.predict(X_test)
  17. # 计算准确率
  18.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19.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11.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

c748491d865e2b7e48aa3c416e324165.jpeg原理: 集成学习是一种训练方式,其原理在于将多个模型结合在一起以提升训练结果。它不是某种具体的训练方式或者算法,而是一种训练的思路。具体来说,集成学习通过结合数个“好而不同”的机器学习技术,形成一个预测模型,以此来降低方差(如 Bagging),减少偏差(如 Boosting),提升预测准确性。

集成学习模型主要分为:Bagging 模型(随机森林)、Boosting 模型(Adaboost、GBDT)。

训练过程

  1. 构建基学习器:首先,通过某种方式(如随机采样、特征选择等)构建多个基学习器(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2. 训练基学习器:每个基学习器在训练集上进行独立训练。

  3. 结合预测结果:通过投票法(分类任务)或平均法(回归任务)等方式,将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优点

  • 提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 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 对噪声和异常值有较好的鲁棒性。

缺点

  • 训练多个基学习器可能增加计算成本和时间。

  • 可能需要调参来优化集成效果。

适用场景

  • 当数据集较大且计算资源充足时。

  • 需要提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的场景。

Python 示例代码

  1.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2.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3.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4.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5. # 生成模拟数据
  6.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n_informative=2, n_redundant=10, random_state=42)
  7.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8.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9. # 初始化随机森林分类器(集成学习的一种)
  10. rf_clf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11. # 训练模型
  12. rf_clf.fit(X_train, y_train)
  13. # 预测
  14. y_pred = rf_clf.predict(X_test)
  15. # 计算准确率
  16.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17.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12.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12bf77e840f443b02a7cc8c0392fe9e7.jpeg

原理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通过构建大量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处理信息。每个神经元接收输入信号,经过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多层神经元的组合和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深度学习通过搭建多层的神经网络模型,无疑已成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热门领域。

训练过程

  1. 前向传播:输入数据通过神经网络的每一层,逐层计算得到输出。

  2. 计算损失:比较网络输出与真实标签,计算损失函数值(如均方误差、交叉熵等)。

  3. 反向传播:根据损失函数的梯度信息,通过链式法则逐层计算参数的梯度,并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

  4. 迭代优化:重复前向传播、计算损失和反向传播的过程,直到达到预设的训练轮数或满足停止条件。

优点

  • 能够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 对特征工程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自动提取特征。

  • 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和高维特征空间。

缺点

  • 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 训练过程可能不稳定,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 模型结构和超参数的选择对性能影响较大。

适用场景

  •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复杂任务。

  • 需要自动提取特征或处理高维数据的场景。

Python 示例代码

  1. import numpy as np
  2.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3.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4.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5.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6.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7. from tensorflow.keras.utils import to_categorical
  8. # 加载iris数据集
  9.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10. X = iris.data
  11. y = iris.target
  12. # 数据标准化
  13. scaler = StandardScaler()
  14. X = scaler.fit_transform(X)
  15. # 将标签转换为one-hot编码
  16. y = to_categorical(y)
  17.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18.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19. # 创建神经网络模型
  20. model = Sequential()
  21. model.add(Dense(10, input_dim=4, activation='relu'))  # 输入层到隐藏层
  22. model.add(Dense(3, activation='softmax'))  # 隐藏层到输出层(3个类别)
  23. # 编译模型
  24. model.compile(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metrics=['accuracy'])
  25. # 训练模型
  26.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50, batch_size=10)
  27. # 评估模型
  28. loss, accuracy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29. print(f'Test loss: {loss}, Test accuracy: {accuracy}')

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对十大数据挖掘算法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些算法涵盖了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K-近邻、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学习、集成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关键算法。

每种算法均具备其独特的核心思想和应用领域,通过深入解析这些算法的原理,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选择最适合的算法,从而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a3eede4cdbf5ff2497965c5ac62997f1.jpeg

 
 
 
 
 
 
 
 
 
 
 
 
 
 
 
 
 
 
 
 
  1. 往期精彩回顾
  2. 适合初学者入门人工智能的路线及资料下载(图文+视频)机器学习入门系列下载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笔记等资料打印《统计学习方法》的代码复现专辑
  • 交流群

欢迎加入机器学习爱好者微信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机器学习交流群、博士群、博士申报交流、CV、NLP等微信群,请扫描下面的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小明-浙大-CV“。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也可以加入机器学习交流qq群772479961)

fed698b43aa76242eaadaecff8853e90.png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木道寻08/article/detail/995987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