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物理层知识总结传送门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漫画解释
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因此,链路层就“看不见”有什么妨碍数据传输的东西。
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下面来介绍这几种方法。
那么我们如何去解决这种错误呢?
操作:
1.在发送端,扫描整个信息字段,只要连续5个1,就立即填入1个0。
⒉.在接收端收到一个帧时,先找到标志字段确定边界,再用硬件对比特流进行扫描。发现连续5个1时,就把后面的0删除。
保证了透明传输:在传送的比特流中可以传送任意比特组合,而不会引起对帧边界的判断错误。
可以用“高-高”,“低-低”来定界帧的起始和终止。
由于字节计数法中Count字段的脆弱性(其值若有差错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及字符填充实现上的复杂性和不兼容性,目前较普遍使用的帧同步法是比特填充和违规编码法。
概括来说,传输中的差错都是由于噪声引起的。
全局性:1.由于线路本身电气特性所产生的随机噪声(热噪声),是信道固有的,随机存在的。
解决办法:提高信噪比来减少或避免干扰。(对传感器下手)
局部性⒉.外界特定的短暂原因所造成的冲击噪声,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通常利用编码技术来解决。
差错种类
接收端如何检错
把收到的每一个帧都除以同样的除数,然后检查得到的余数R。
1.余数为0,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接受。
2.余数为不为0,判定这个帧有差错(无法确定到位),丢弃。
FCS的生成以及接收端CRC检验都是由硬件实现,处理很迅速,因此不会延误数据的传输。
滑动窗口有以下重要特性:
无差错和有差错
1️⃣ 无差错情况
2️⃣ 有差错情况
① 数据帧丢失或检测到帧出错
② ACK确认帧丢失
3. ACK确认迟到超时帧
发送周期
由于停等协议要为每一个帧进行确认后才继续发送下一帧,大大降低了信道利用率,因此又提出了后退n帧协议(GBN)和选择重传协议(SR)
。
上层的调用
上层要发送数据时,发送方先检查发送窗口是否已满,如果未满,则产生一个帧并将其发送;如果窗口已满,发送方只需将数据返回给上层,暗示上层窗口已满。上层等一会再发送。(实际实现中,发送方可以缓存这些数据,窗口不满时再发送帧)。
收到了一个ACK
GBN协议中,对n号帧的确认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标明接收方已经收到n号帧和它之前的全部帧。
超时事件
协议的名字为后退N帧/回退N帧,来源于出现丢失和时延过长帧时发送方的行为。就像在停等协议中一样,定时器将再次用于恢复数据帧或确认帧的丢失。如果出现超时,发送方重传所有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帧。
如果正确收到n号帧,并且按序,那么接收方为n帧发送一个ACK,并将该帧中的数据部分交付给上层。
其余情况都丢弃帧,并为最近按序接收的帧重新发送ACK(如图所示)。接收方无需缓存任何失序帧,只需要维护一个信息: expectedseqnum(下一个按序接收的帧序号)。
若采用n个比特对帧编号,那么发送窗口的尺寸 w 应满足:1≤w≤2^n-1。因为发送窗口尺寸过大,就会使得接收方无法区别新帧和旧帧。
优点:因连续发送数据帧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缺点:在重传时必须把原来已经正确传送的数据帧重传,使传送效率降低。
选择重传协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上层的调用
从上层收到数据后,SR发送方检查下一个可用于该帧的序号,如果序号位于发送窗口内,则发送数据帧;否则就像GBN一样,要么将数据缓存,要么返回给上层之后再传输。
收到了一个ACK
如果收到ACK,加入该帧序号在窗口内,则SR发送方将那个被确认的帧标记为已接收。如果该帧序号是窗口的下界(最左边第一个窗口对应的序号),则窗口向前移动到具有最小序号的未确认帧处。如果窗口移动了并且有序号在窗口内的未发送帧,则发送这些帧。
超时事件
每个帧都有自己的定时器,一个超时事件发生后只重传一个帧。
简单了解一下相关概念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将使用介质的每个设备与来自同一信道上的其他设备的通信隔离开,把时域和频域资源合理地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频率带宽)资源。
优点:充分利用传输介质带宽,系统效率较高 ; 由于技术比较成熟,实现也比较容易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所有用户轮流占用信道。
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就是当ABC都不传输数据的时候,D仍然要等待,不能直接传输。信道利用率只有1/4.
波分多路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种不同波长(频率)的光信号,由于波长(频率)不同,所以各路光信号互不干扰,最后再用波长分解复用器将各路波长分解出来。
S和T具有以下运算性质:
什么是规格化内积:就是内积结果再除以向量的维数,如向量s(1,2,3)点乘向量t(7,8,9)的规格化内积为(1*7+2*8+3*9)/ 3 = 50 / 3
纯ALOHA协议思想:不监听信道,不按时间槽发送,随机重发。想发就发
时隙ALOHA协议的思想:把时间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时间片,所有用户在时间片开始时刻同步接入网络信道,若发生冲突,则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时刻再发送。 控制想发就发的随意性
CS:载波侦听/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如何检测?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即发生了冲突。
MA :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协议思想:发送帧之前,监听信道。
CS:载波侦听/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以及发送数据时都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MA: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总线型网络)
CD: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半双工网络)
问:监听之后为啥还会发生冲突呢?
答: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
问:最迟多久才能知道自己发送的数据没和别人碰撞?
答:最多是两倍的总线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T)
总线的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只要经过2T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问:如何确定碰撞后的重传时机?
如果帧的长度太小,可能在站点停止传送之前,就已经传送完了。因此需要确定一个最小帧长。
CSMA/CA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CSMA/CD主要用于有线局域网。
轮询协议与令牌传递协议
轮询协议要求节点中有一个被指定为主节点,其余节点是从属节点。
主节点以循环的方式轮询每一个从属节点,“邀请”从属节点发送数据(实际上是向从属节点发送一个报文,告诉从属节点可以发送帧以及可以传输帧的最大数量),只有被主节点“邀请”的从节点可以发送数据,没有被“邀请”的节点不能发送,只能等待被轮询。
从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的报文信息可以看出,如果一个节点要发送的数据很多,它不会一直发送到结束,它发送到最大数据帧就是结束,主节点开始轮询下一个节点,等再次轮询到它时才能继续发送。即如果从节点要发送的数据很多时,它不是一次性发送结束的。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使用广播信道。
决定局域网的主要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 802.11是无线局域网的一系列协议标准,它们制定了MAC层协议,运行在多个物理层标准上。除基本的协调访问问题外,标准还进行错误控制(以克服通道固有的不可靠性)、适宜的寻址和关联规程(以处理站的可携带性和移动性)、互联过程(以扩展无线站的通信范围),并且允许用户在移动的同时进行通信。
802.11的MAC层采用CSMA/CA协议进行介质访问控制。冲突避免要求每个发送结点在发
送帧之前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那么结点可以发送帧;发送站在发送完一-帧之后,必须再
等待一个短的时间间隔,检查接收站是否发回帧的确认ACK。如果接收到确认,那么说明此次发
送未出现冲突,发送成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确认,那么表明出现冲突,发送失败,
重发该帧,直到在规定的最大重发次数之内,发送成功。
注意:在无线局域网中,即使在发送过程中发生了碰撞,也要把整个帧发送完毕。而在有线
局域网中,发生冲突则结点立即停止发送数据。要熟悉局域网的各种协议。
802.11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的最小构件是基本服务集( Basic Service Set, BSS)。 一个基本服
务集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移动站。所有的站在本BSS内都可以直接通信,但在与本BSS外的站
通信时都要通过本BSS的基站。基本服务集中的基站也称接入点(Access Point, AP),其作用和
网桥相似。
一个基本服务集可以是孤立的,也可通过接入点(AP)连接到一个主干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 然后再接入另一个基本服务集,构成扩展的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扩展服务集(ESS)还可通过称为门桥(Portal) 的设备为无线用户提供到非802.11 无线局域网(如到.
有线连接的因特网)的接入。门桥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网桥。基本服务集和扩展服务集如图所示。
移动站A从某个基本服务集漫游到另一个基本服务集时,仍然能保持与另一个移动站B进
行通信。
·冲突域和广播域·
网络1和网络2通过网桥连接后,网桥接收网络1发送的数据帧,检查数据帧中的地址,如
果是网络2的地址,那么就转发给网络2;如果是网络1的地址,那么就将其丢弃,因为源站和
目的站处在同-一个网段,目的站能够直接收到这个帧而不需要借助网桥转发。
如图所示,设每个网段的数据率都是10Mb/s,那么三个网段合起来的最大吞吐量就变
成了30Mb/s。如果把两个网桥换成集线器或转发器,那么整个网络仍然是—个碰撞域(即冲突域),
当A和B通信时,所有其他站点都不能通信,整个碰撞域的最大吞吐量仍然是10Mb/s。
网桥的基本特点:
①网桥必须具备寻址和路径选择能力,以确定帧的传输方向;
②从源网络接收帧,以目的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向目的网络转发该帧;
③网桥在不同或相同类型的LAN之间存储并转发帧,必要时还进行链路层上的协议转换。注意,一般情况下,存储转发类设备都能进行协议转换,即连接的两个网段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
④网桥对接收到的帧不做任何修改,或只对帧的封装格式做很少的修改;
⑤网桥可以通过执行帧翻译互联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即把原协议的信息段的内容作为另-种协议的信息部分封装在帧中;
⑥网桥应有足够大的缓冲空间,因为在短时间内帧的到达速率可能高于转发速率。
①能过滤通信量;
②扩大了物理范围;
③可使用不同的物理层;
④可互联不同类型的局域网;
⑤提高了可靠性;
⑥性能得到改善。
网桥的缺点:
①增大了时延;
②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流量控制需要用到编号机制,编号机制的实现在LLC子层);
③不同MAC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需要进行帧格式的转换;
④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多和通信量不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
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网桥必须具有路径选择的功能,接收到帧后,要决定正确的路径,将该帧转送到相应的目的
局域网站点。根据路径选择算法的不同,可将网桥分为·透明网桥和源路由网桥·
。
自学习算法:
源路由的生成过程是: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
,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