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本文来源公众号“江大白”,仅用于学术分享,侵权删,干货满满。
原文链接:YOLOv10检测算法,ONNX模型部署和性能对比分析
以下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DeepDriving
作者:一天到晚潜水的鱼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0Ss9vcseNCEoK2UWugCNw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作删文处理
导读
YOLO系列目标检测算法迎来了其第十个版本,本文不仅对YOLOv10进行了详细介绍,还为大家演示了如何通过ONNX部署。部署后的模型与Pytorch推理结果无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YOLOv10
是清华大学最近开源的一个实时端到端的目标检测算法,解决了以往版本YOLO
系列目标检测算法在后处理和模型架构方面的不足。通过消除非极大值抑制(NMS
)操作和优化模型架构,YOLOv10
在显著降低计算开销的同时还实现了最先进的性能。
YOLOv10
的模型架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主干网络:使用增强版的CSPNet
来提取图像特征,它能改善梯度流并减少计算量。
颈部:采用PAN
结构汇聚不同尺度的特征,有效地实现多尺度特征融合。
一对多预测头:在训练过程中为每个对象生成多个预测,用来提供丰富的监督信号从而提高学习的准确性;在推理阶段不生效,从而减少计算量。
一对一预测头:在推理过程中为每个对象生成一个最佳预测,无需NMS
操作,从而减少延迟并提高推理效率。
YOLOv10
的主要特点如下:
利用一致的双重分配来消除对NMS
的需求,从而减少推理延迟。
从推理效率和准确性的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各种组件,包括轻量级分类头、空间通道去耦下采样和等级引导块设计。
引入大核卷积和部分自注意模块,在不增加大量计算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官方发布了从N
到X
各种型号的模型,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YOLOv10-N
:用于资源极其有限环境的超小型版本。
YOLOv10-S
:兼顾速度和精度的小型版本。
YOLOv10-M
:通用的中型版本。
YOLOv10-B
:平衡型,宽度增加,精度更高。
YOLOv10-L
:大型版本,精度更高,但计算资源增加。
YOLOv10-X
:超大型版本,可实现最高的精度和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基于ONNXRuntime
框架部署onnx
格式的YOLOv10
模型,以及YOLOv10
与RT-DETR
等算法的性能对比。」
首先把代码从GitHub
上clone
下来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HU-MIG/yolov10.git
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用conda
创建Python
环境并安装相关的依赖库和YOLOv10
conda create -n yolov10 python=3.9
conda activate yolov10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pip install -e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是低版本的pip
,可能会报类似下面的错误:
- ERROR: File "setup.py" or "setup.cfg" not found. Directory cannot be installed in editable mode: /path/to/yolov10
- (A "pyproject.toml" file was found, but editable mode currently requires a setuptools-based build.)
这种情况需要升级pip
的版本,最新版本24.0
实测是没有问题的。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安装成功后,从GitHub的release中下载PyTorch
格式的模型权重,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就可以导出onnx
模型了。
yolo export model=yolov10n/s/m/b/l/x.pt format=onnx opset=13 simplify
首先导入onnxruntime
包,然后调用其API
加载模型即可:
- import onnxruntime as ort
-
- session = ort.InferenceSession("yolov10m.onnx", providers=["CUDAExecutionProvider"])
这里的providers
参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我使用的是GPU
所以设置的是"CUDAExecutionProvider"
。如果用CPU
进行推理,则需设置为"CPUExecutionProvider"
;如果有TensorRT
的环境,还可以设置为"TensorrtExecutionProvider"
。
模型加载成功后,我们可以查看一下模型的输入、输出层的属性:
- for input in session.get_inputs():
- print("input name: ", input.name)
- print("input shape: ", input.shape)
- print("input type: ", input.type)
-
- for output in session.get_outputs():
- print("output name: ", output.name)
- print("output shape: ", output.shape)
- print("output type: ", output.type)
'运行
结果如下:
- input name: images
- input shape: [1, 3, 640, 640]
- input type: tensor(float)
- output name: output0
- output shape: [1, 300, 6]
- output type: tensor(float)
从上面的打印信息可以知道,模型有一个尺寸为[1, 3, 640, 640]
的输入层和一个尺寸分别为[1, 300, 6]
的输出层。
用OpenCV
读入图片后,首先需要对图片做预处理:
- image = cv2.imread("soccer.jpg")
- print("image shape: ", image.shape)
- image_height, image_width, _ = image.shape
- _, _, model_height, model_width = session.get_inputs()[0].shape
-
- input_tensor, ratio, x_offset, y_offset = preprocess(image,
- image_width, image_height, model_width, model_height)
YOLOv10
在做数据预处理的时候是对原始图像做等比例缩放的,如果缩放后的图像某个维度上比目标值小,那么就需要进行填充。举个例子:假设输入图像尺寸为1920x1058
,模型输入尺寸为640x640
,按照等比例缩放的原则缩放后的图像尺寸为640x352
,那么在y
方向上还需要填充640-352=288
,即分别在图像的顶部和底部各填充144
行像素。最终实现的效果如下:
整个数据预处理的流程如下:
把OpenCV
读取的BGR
格式图片转换为RGB
格式;
计算缩放比例和需要填充的区域,把原始图片进行等比例缩放,对不足的区域进行填充让输入图片的尺寸匹配模型的输入尺寸;
对像素值除以255
做归一化操作;
把图像数据的通道顺序由HWC
调整为CHW
;
扩展数据维度,将数据的维度调整为NCHW
。
实现上述功能的预处理函数preprocess
的代码如下:
- def preprocess(bgr_image, src_w, src_h, dst_w, dst_h):
- image = cv2.cvtColor(bgr_image, cv2.COLOR_BGR2RGB)
-
- ratio = min(dst_w/src_w, dst_h/src_h)
- border_w = int(round(src_w * ratio / 2) * 2)
- border_h = int(round(src_h * ratio / 2) * 2)
- x_offset = (dst_w - border_w ) // 2
- y_offset = (dst_h - border_h ) // 2
-
- image = cv2.resize(image, (border_w, border_h))
- image = cv2.copyMakeBorder(
- image, y_offset, y_offset, x_offset, x_offset,
- cv2.BORDER_CONSTANT, value=(114, 114, 114)
- )
-
- image = image.astype(np.float32) / 255.0
- image = np.transpose(image, (2, 0, 1))
- input_tensor = np.expand_dims(image, axis=0)
- return input_tensor, ratio, x_offset, y_offset
经过预处理后,输入数据input_tensor
的维度变为[1, 3, 640, 640]
,与模型要求的输入尺寸一致。
准备好输入数据以后,就可以送入模型进行推理:
- outputs = session.run(None, {session.get_inputs()[0].name: input_tensor})
- output = np.squeeze(outputs[0])
- print("output shape: ", output.shape)
YOLOv10
只有一个输出分支,所以只要取outputs[0]
的数据进行处理,去掉batch
这个维度后,模型输出的维度为300x6
。
output.shape: (300, 6)
从前文知道模型输出的维度为300x6
,其中300
表示模型在一张图片上最多能检测的目标数量,6
则表示每个目标包含4
个坐标属性(xmin,ymin,xmax,ymax
)和1
个类别置信度以及1
个类别索引。每个目标的坐标信息都是相对于模型的输入尺寸的,由于预处理的时候在边上做了填充,所以后处理的时候要把每个坐标值减掉对应的偏移值;如果要恢复到原始图像的尺寸,还需要除以预处理时使用的缩放比例系数。与RT-DETR
一样,YOLOv10
的检测结果不需要再做NMS
这些额外的后处理操作,处理过程非常简单。后处理的代码如下:
- for i in range(output.shape[0]):
- # 读取类别置信度
- confidence = output[i][4]
- # 用阈值进行过滤
- if confidence > 0.5:
- # 读取类别索引
- label = int(output[i][5])
- # 读取类坐标值,把坐标还原到原始图像
- xmin = int((output[i][0] - x_offset) / ratio)
- ymin = int((output[i][1] - y_offset) / ratio)
- xmax = int((output[i][2] - x_offset) / ratio)
- ymax = int((output[i][3] - y_offset) / ratio)
-
- # 可视化
- class_name = COCO_CLASSES[label]
- box_color = np.array(COLOR_LIST[label]) * 255
- box_color = (int(box_color[0]), int(box_color[1]), int(box_color[2]))
- cv2.rectangle(image, (xmin, ymin), (xmax, ymax), box_color, 4)
- # 省略.....
来看一下检测效果:
下面是用官方代码基于PyTorch
推理的结果:
可以看到,ONNXRuntime
和PyTorch
推理的结果是一致的。
这里的对比仅对比模型本身的推理耗时,不包含后处理操作。本文在GeForce GTX 1650 Ti
显卡上,基于ONNXRuntime
框架分别采用CUDA
和TensorRT
后端对YOLOv10
、YOLOv9
和RT-DETR
的各个模型进行测试,数据精度统一采用FP32
,模型输入尺寸统一设置为640x640
。各模型的推理耗时(单位为毫秒)测试结果如下:
模型 | CUDA | TensorRT |
---|---|---|
yolov10n | 10 | 7 |
yolov10s | 17 | 13 |
yolov10m | 34 | 27 |
yolov10b | 44 | 37 |
yolov10l | 55 | 46 |
yolov10x | 80 | 64 |
yolov9-c | 52 | 41 |
yolov9-e | 106 | 82 |
rtdetr_r18vd_6x | 52 | 26 |
rtdetr_r34vd_6x | 66 | 36 |
rtdetr_r50vd_6x | 94 | 52 |
rtdetr_r50vd_m_6x | 66 | 40 |
rtdetr_r101vd_6x | 133 | 89 |
YOLOv10
的论文里说YOLOv10-S
比RT-DETR-R18
快1.8
倍,YOLOv10-X
比RT-DETR-R101
快1.3
倍,YOLOv10-B
的推理延迟比YOLOv9-C
减少了46%
。从我测试的结果来看,YOLOv10-S/X
不止比RT-DETR-R18/R101
快一点几倍,YOLOv10-B
则没有比YOLOv9-C
快那么多。
总的来说,YOLOv10
的性能确实比之前的模型要强一些,新一代卷王名不虚传。
YOLOv10: Real-Time End-to-End Object Detection
https://docs.ultralytics.com/zh/models/yolov10/
THE END !
文章结束,感谢阅读。您的点赞,收藏,评论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大家有推荐的公众号可以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