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上一次我们聊了简单工厂模式,让大家了解到了如何使程序具备更高的解耦性,使每一个功能代码都独立出来,今天我们和大家聊一下另一种解耦的设计模式,它就是策略设计模式。
什么是策略设计模式:它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项目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算法的客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工厂模式是让我们内部的构造变得高内聚低耦合,而策略模式是让我们的内部代码和外部客户端代码不直接进行联系,而是通过一个桥梁来进行沟通,并且使相同算法或功能的代码进行封装。给大家用UML图进行展示一下:
大家通过上方的UML图可以看出,策略设计模式的思想为封装算法类,通过一个上下文的类,来沟通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逻辑代码。给大家代码演示一下:
- /**
- * 此类为抽象的基类,用于具体的代码来继承使用
- *
-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StragerySuper {
- //算法方法,用于具体的逻辑算法来实现
- public abstract void AlphInterfact();
- }
具体的实现代码类:
- /**
- *具体的算法实现代码A
- *
- **/
- class ConcreteA extends StragerySuper{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AlphInterfact() {
- System.out.print("算法A的实现类");
- }
- }
- /**
- *具体的算法实现代码B
- *
- **/
- class ConcreteB extends StragerySuper{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AlphInterfact() {
- System.out.print("算法B的实现类");
- }
- }
- /**
- *具体的算法实现代码C
- *
- **/
- class ConcreteC extends StragerySuper{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AlphInterfact() {
- System.out.print("算法c的实现类");
- }
- }
上下文类,作为连接客户端和后台代码端的桥梁
- /**
- *Context类,用于和外界进行联系的类,用来对StrategySuper的引用
- ***/
- class Context{
- StragerySuper stragerySuper;
- public Context(StragerySuper stragerySuper){
- //初始化构造函数,传递具体的策略对象
- this.stragerySuper = stragerySuper;
- }
- //上下文接口,根据具体的策略对象,调用其算法的方法,执行具体的逻辑方法
- public void ContextInterface(){
- stragerySuper.AlphInterfact();
- }
- }
客户端代码:
- /**
- *客户端代码,通过Context中间类,来实现对具体实现类的调用
- **/
- class Client{
- Context context;
- public void main(){
- //客户端通过context执行具体的逻辑代码
-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A());
- context.ContextInterface();
-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B());
- context.ContextInterface();
-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C());
- context.ContextInterface();
- }
- }
Tips:以上代码有一些是伪代码,所以大家在编译运行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切勿直接粘贴复制!
大家看策略模式是不是和简单工厂模式有点雷同,下面我们把两个设计模式结合起来去实现,大家会发现我们的代码会更简洁和高效,每一种设计模式不是独立,他们都是可以交叉使用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在我们的代码中去应用到这些设计模式,那么我们的编程思想会越来越灵活。
就像上面策略模式代码中所体现的那样,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客户端还是比较臃肿,生成了很多Context的类,我们能不能把策略模式和工厂模式相结合呢,在桥梁类Context中去做判断和生成不同业务逻辑相对应的业务类呢?代码如下:
- /**
- *Context类,用于和外界进行联系的类,用来对StrategySuper的引用
- ***/
- class Context{
- StragerySuper stragerySuper = null;
- public Context(String type){
- //初始化时传递类型,直接在Context类中生成相对应的实现类
- switch(type){
- case "A":
- stragerySuper = new ConcreteA();
- break;
- case "B":
- stragerySuper = new ConcreteB();
- break;
- case "C":
- stragerySuper = new ConcreteC();
- break;
- }
- }
- //上下文接口,根据具体的策略对象,调用其算法的方法,执行具体的逻辑方法
- public void ContextInterface(){
- stragerySuper.AlphInterfact();
- }
- }
- /**
- *客户端代码,通过Context中间类,来实现对具体实现类的调用
- **/
- class Client{
- Context context;
- public void main(){
- //在客户端,我们可以直接调用,而不用去全部生成判断了
- Context con = new Context("A");
- con.ContextInterface();
- }
- }
Tips:以上代码有一些是伪代码,所以大家在编译运行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切勿直接粘贴复制!
这样客户端的代码是不是简洁了许多,我们把很多逻辑上的操作都封装在我们的Context类中,这样我们的客户端就看不到我们的逻辑实现,用户只需要传递他需要的类型,用户就能获取对应的结果值,对于用户来说简单直接。
策略模式的优势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通过这两天的例子可以发现,策略模式封装了算法,封装的这些算法都是完成功能相近的功能,只是实现不一样,减少了算法类和实现类之间的耦合性。
Good luck!
Write by Jimmy.li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