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一,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为了规范性,把数据分配成为最小的逻辑表来存储避免重复,获得精简的空间利用。 但是多个表之间的关系限制,多表管理就有点复杂。 当然精简的存储可以节约宝贵的数据存储,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磁盘上付出的代价是微不足知道的。
非关系型是平面数据集合中,数据经常可以重复,单个数据库很少被分开,而是存储成为一个整体,这种整块读取数据效率更高。
二,非关系型数据库产生的背景
1,high performance——对数据库高并发读写需求
2,huge Storage——对海量数据高效存储与访问需求
3,high scalability && high availability——对数据库高可扩展与高可用性需求
三,Redis简介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键值对)数据库,是目前分布式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 SQL 型数据库截然不同,Redis 没有提供新建数据库的操作,因为它自带了 16 (0—15)个数据库(默认使用 0 库)。在同一个库中,key 是唯一存在的、不允许重复的,它就像一把“密钥”,只能打开一把“锁”。键值存储的本质就是使用 key 来标识 value,当想要检索 value 时,必须使用与 value 相对应的 key 进行查找。
Redis 具有以下特点:
- Redis 不仅可以将数据完全保存在内存中,还可以通过磁盘实现数据的持久存储;
- Redis 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包括 string、list、set、zset、hash 等多种数据类型,因此它也被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 Redis 支持主从同步,即 master-slave 主从复制模式。数据可以从主服务器向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上同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 Redis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C、C++、Python、Java、PHP、Ruby、Lua 等语言。
Redis优点:
下面对 Redis 的优势进行了简单总结:
- 性能极高:Redis 基于内存实现数据存储,它的读取速度是 110000次/s,写速度是 81000次/s;
- 多用途工具: Redis 有很多的用途,比如可以用作缓存、消息队列、搭建 Redis 集群等;
- 命令提示功能:Redis 客户端拥有强大的命令提示功能,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降低了学习门槛;
- 可移植性:Redis 使用用标准 C语言编写的,能够在大多数操作系统上运行,比如 Linux,Mac,Solaris 等。
- 支持数据备份,即master-salve模式的数据备份
注:make prefix=安装路径 install
- [root@localhost ~]# tar zxf /mnt/redis-3.2.9.tar.gz -C /usr/src/
- [root@localhost ~]# cd /usr/src/redis-3.2.9/
- [root@localhost redis-3.2.9]# make && make install
make install 只有安装了二进制文件到系统,并没有启动脚本和配置文件。软件包中默认提供了一个install.server.sh脚本文件,通过该脚本文件可以设置Redis服务所需要的相关配置文件。
一直保持默认即可,回车,回车,回车
- [root@localhost redis-3.2.9]# cd /usr/src/redis-3.2.9/utils/
- [root@localhost utils]# ./install_server.sh
- Welcome to the redis service installer
- This script will help you easily set up a running redis server
-
-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port for this instance: [6379]
- Selecting default: 6379
-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config file name [/etc/redis/6379.conf]
- Selected default - /etc/redis/6379.conf
-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log file name [/var/log/redis_6379.log]
- Selected default - /var/log/redis_6379.log
- Please select the data directory for this instance [/var/lib/redis/6379]
- Selected default - /var/lib/redis/6379
-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executable path [/usr/local/bin/redis-server]
- Selected config:
- Port : 6379 #端口号
- Config file : /etc/redis/6379.conf #设置默认设置文件
- Log file : /var/log/redis_6379.log #设置日志文件
- Data dir : /var/lib/redis/6379 #执行命令
- Executable : /usr/local/bin/redis-server #客户端命令
- Cli Executable : /usr/local/bin/redis-cli
- Is this ok? Then press ENTER to go on or Ctrl-C to abort.
- Copied /tmp/6379.conf => /etc/init.d/redis_6379
- Installing service...
- Successfully added to chkconfig!
- Successfully added to runlevels 345!
- /var/run/redis_6379.pid exists, process is already running or crashed
- Installation successful!
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Redis的服务控制脚本/etc/init.d/redis_6379来对Redis服务进行控制,如停止Redis服务,启动Redis服务,重启Redis服务,查看Redis允许状态。
- [root@localhost ~]# /etc/init.d/redis_6379 stop
- Stopping ...
- Redis stopped
- [root@localhost ~]# /etc/init.d/redis_6379 start
- Starting Redis server...
- [root@localhost ~]# /etc/init.d/redis_6379 restart
- Stopping ...
- Redis stopped
- Starting Redis server...
- [root@localhost ~]# /etc/init.d/redis_6379 status
- Redis is running (4582)
配置参数
- [root@localhost ~]# vim /etc/redis/6379.conf
- bind 127.0.0.1 192.168.2.1 #监听的主机地址
- port 6379 #端口
- daemonize yes #启动守护进程
-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指定PID文件
- loglevel notice #日志级别
- logfile /var/log/redis_6379.log #指定日志文件
- [root@localhost ~]# /etc/init.d/redis_6379 restart
- Stopping ...
- Redis stopped
- Starting Redis server...
-
redis-server:用于启动Redis的工具
redis-benchmark:用于检测Redis的工具
redis-check-aof:修复AOF持久化文件
redis-check-rdb:修复RDB持久化文件
redis-cli:Redis命令行工具
redis-setinel:redis-server文件的软链接
- [root@localhost ~]# redis-cli //连接本机上的Redis数据库
- 127.0.0.1:6379> ping //检测Redis服务是否启动
- PONG
- 127.0.0.1:6379>
指定远程主机上的Redis数据库,命令语法为Redis-cli -h host -p port -a password。-h指定远程主机,-p指定Redis服务的端口号,-a指定密码。若要退出数据库环境,执行exit或quit命令即可返回原来的Shell环境。
- [root@localhost ~]#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 127.0.0.1:6379> exit
基本测试语法为 redis-benchmark [option] [option value]。
查用选项:
-h:指定服务器主机名
-p:指定服务器端口
-s:指定服务器socket
-c:指定并发连接数
-n:指定请求连接数
-d:以字节(B)的形式指定SET/GET值的数据大小
-k:1=keep alive 0=reconnect
-r:SET/GET/INCR使用随机key,SADD使用随机值
-P:通过管道传输<numreq>请求
-q:强制退出redis。仅显示query/sec 值
--cav:以CSV格式输出
-l:生成循环,永久执行测试
-t:仅运行以逗号分割的测试命令列表
-i:ldie模式。仅打开N个idle连接等待
可以针对某台Redis服务器进行性能检测,执行redis-benchmark -h 127.0.0.1 -p 6379 -c 100 -n 100000 命令即可向本机,端口为6379的Redis发送100个并发连接与100000个请求测试性能。
- [root@localhost ~]# redis-benchmark -h 127.0.0.1 -p 6379 -c 100 -n 1000000
- ====== PING_INLINE ======
- 1000000 requests completed in 7.08 seconds
- 100 parallel clients
- 3 bytes payload
- keep alive: 1
set:存放数据,基本的命令格式为set key value
get:获取数据,基本的命令格式为get key
[root@localhost ~]# redis-cli 127.0.0.1:6379> set teacher cjx OK 127.0.0.1:6379> get teacher "cjx"
key相关命令
127.0.0.1:6379> KEYS * 1) "mylist" 2) "counter:__rand_int__" 3) "s2" 4) "s3" 5) "key:__rand_int__" 6) "s1" 7) "teacher"
exists:使用exists命令可以判断键值是否存在。integer 0 代表此键不存在
127.0.0.1:6379> exists teacher (integer) 1 127.0.0.1:6379> exists fiush (integer) 0
del:使用del命令可以删除当前数据库的指定key。integer 0 代表此键不存在
127.0.0.1:6379> del s1 (integer) 1 127.0.0.1:6379> del s6 (integer) 0
type:使用type命令可以获取key对应的value值类型。
127.0.0.1:6379> type teacher string
rename:rename命令是对key进行重命名,格式为“ rename 源key 目标key”。使用rename命令进行重命名时,无论目标key是否存在都进行重命名,且源key的值会覆盖目标key的值。
127.0.0.1:6379> keys * 1) "s2" 2) "s3" 3) "s1" 127.0.0.1:6379> rename s2 s22 OK 127.0.0.1:6379> keys * 1) "s22" 2) "s3" 3) "s1" 127.0.0.1:6379> rename s1 s3 OK 127.0.0.1:6379> keys * 1) "s3" 2) "s22"
renamenx命令的作用是对已有key进行重命名,并检测新名是否存在。使用renamenx命令进行重命名时,如果目标key存在则不进行重命名。
127.0.0.1:6379> renamenx s22 s2 (integer) 1 127.0.0.1:6379> keys * 1) "s2" 2) "s3" 127.0.0.1:6379> renamenx s3 s2 (integer) 0 127.0.0.1:6379> keys * 1) "s2" 2) "s3"
dbsize命令时查看当前数据库中key的数目
127.0.0.1:6379> dbsize (integer) 2
多数据库间切换
Redis支持多数数据库,Redis在没有任何改动的情况下默认包含16个数据库,数据库名称是用数字0-15来依次命名的。使用select命令可以进行Redis的多数据之间的切换,命令格式为“ select index ”,其中index表示数据库的序号,而使用redis-cli连接redis数据库后,默认使用序号为0的数据库。
127.0.0.1:6379> select 10 OK 127.0.0.1:6379[10]> select 15 OK 127.0.0.1:6379[15]> select 0 OK 127.0.0.1:6379>redis数据库提供了一个move命令,其可以进行多数据库的数据移动,命令的基本语法格式为“ move key dbindex ”。其中,key当前数据库的目标键,dbindex目标数据库的序号。具体操作如下。
127.0.0.1:6379> get k1 "100" 127.0.0.1:6379> move k1 1 (integer) 1 127.0.0.1:6379> select 1 OK 127.0.0.1:6379[1]> get k1 "100" 127.0.0.1:6379[1]> select 0 OK 127.0.0.1:6379> get k1 (nil)
清除数据库内数据
清空当前数据库的数据,使用flushdb命令实现。
清空所有数据库的数据,使用flushall命令实现。
Red群集原理:
Redis Cluster是一个无中心的结构。
1.架构细节
所有的redis节点彼此互联,内部使用二进制协议优化传输速度和带宽。
节点的失效(fail)在群集中过半的主(master)节点检测失效时才生效。
客户端与redis节点直连,不需要中间代理(proxy)层,客户端不需要连接群集所有节点,连接群集中任何一个可用节点即可。
redis-cluster 把所有的物理节点映射到[0-16383]slot上,cluster负责维护node<->slot<->key.
2.redis-cluster选举
选举过程是群集中所有master参与,如果半数以上master节点与当前master节点通信超时(cluster_state:fail),当群集不可用时,所有对群集的操作都不可用,收到((error)CLUSTERDOWN The cluster is down)错误。
如果群集任何master挂掉,且当前master没有slave,则群集进入fail状态,也可以理解为群集的slot映射[0-16383]不完整时进入fail状态。
如果群集中超过半数的master挂掉,无论是否有slave,群集都进入fail状态。
默认情况下,每个群集的节点都使用两个TCP端口,一个是6379,一个是16379;6379服务于客户端的连接,16379用于群集总线,即使用二进制协议的节点到节点通信通道。节点使用群集总线进行故障检测,配置更新,故障转移授权等。如果开启了防护墙,需要开放这两个端口。
1.安装redis并修改配置文件,将每一台redis服务器全部配置相同。
- [root@node2 ~]# vim /etc/redis/6379.conf
- bind 192.168.2.1
- daemonize yes
- logfile /var/log/redis_6379.log
- cluster-enabled yes #启动群集
-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群集配置文件
-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no
- port 6379
2.重启redis服务即可。
- [root@node2 ~]# /etc/init.d/redis_6379 restart
- Stopping ...
- Redis stopped
- Starting Redis server...
3.选择其中一台redis服务器创建群集,需要先安装ruby的运行环境和ruby的Redis客户端。gem命令是提前下载的redis-3.2.0.gem软件包提供的。
- [root@node2 ~]# yum install ruby rubygems -y
- [root@node2 ~]# gem install redis --varsion 3.2.0
4.使用脚本创建群集。
- [root@node2 ~]# cd /usr/src/redis-3.2.9/src/
- [root@node2 src]#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2.1:6379 192.168.2.2:6379 192.168.2.3:6379 192.168.2.4:6379 192.168.2.5:6379 192.168.2.6:6379
查看群集状态
[root@node2 src]# ./redis-trib.rb check 192.168.2.1:6379
测试群集
注:-c来激活群集模式
[root@node2 ~]# redis-cli -h 192.168.2.1 -p 6379 -c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