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雕爷学编程】MicroPython手册之 ESP32-CAM 图像识别_esp32cam分辨率

esp32cam分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icroPython是为了在嵌入式系统中运行Python 3编程语言而设计的轻量级版本解释器。与常规Python相比,MicroPython解释器体积小(仅100KB左右),通过编译成二进制Executable文件运行,执行效率较高。它使用了轻量级的垃圾回收机制并移除了大部分Python标准库,以适应资源限制的微控制器。

MicroPython主要特点包括:
1、语法和功能与标准Python兼容,易学易用。支持Python大多数核心语法。
2、对硬件直接访问和控制,像Arduino一样控制GPIO、I2C、SPI等。
3、强大的模块系统,提供文件系统、网络、图形界面等功能。
4、支持交叉编译生成高效的原生代码,速度比解释器快10-100倍。
5、代码量少,内存占用小,适合运行在MCU和内存小的开发板上。
6、开源许可,免费使用。Shell交互环境为开发测试提供便利。
7、内置I/O驱动支持大量微控制器平台,如ESP8266、ESP32、STM32、micro:bit、掌控板和PyBoard等。有活跃的社区。

MicroPython的应用场景包括:
1、为嵌入式产品快速构建原型和用户交互。
2、制作一些小型的可 programmable 硬件项目。
3、作为教育工具,帮助初学者学习Python和物联网编程。
4、构建智能设备固件,实现高级控制和云连接。
5、各种微控制器应用如物联网、嵌入式智能、机器人等。

使用MicroPython需要注意:
1、内存和Flash空间有限。
2、解释执行效率不如C语言。
3、部分库函数与标准版有差异。
4、针对平台优化语法,订正与标准Python的差异。
5、合理使用内存资源,避免频繁分配大内存块。
6、利用原生代码提升速度关键部位的性能。
7、适当使用抽象来封装底层硬件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SP32-CAM是一款基于ESP32芯片的小尺寸摄像头模块,具有低功耗、高性能、Wi-Fi和蓝牙功能等特点。根据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ESP32-CAM的核心技术参数如下:
1、CPU:双核32位LX6微处理器,主频高达240MHz,运算能力高达600 DMIPS
2、内存:内置520 KB SRAM,外置4-8MB PSRAM
3、存储:支持TF卡,最大32G
4、无线通信:支持802.11 b/g/n Wi-Fi和蓝牙4.2 BR/EDR和BLE标准
5、接口:支持UART/SPI/I2C/PWM/ADC/DAC等接口
6、摄像头:支持OV2640和OV7670摄像头,内置闪光灯,支持图片Wi-Fi上传
7、电源管理:支持多种休眠模式,深度睡眠电流最低达到6mA
8、封装形式:DIP封装,可直接插上底板使用
9、尺寸:2740.54.5m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icroPython的ESP32-CAM可以用于图像识别,下面从专业的视角详细解释其主要特点、应用场景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主要特点:

图像采集和处理:ESP32-CAM集成了摄像头模块,可以实时采集图像。它提供了图像处理功能,如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和图像分类等,有助于实现对不同物体的识别。

机器学习能力:ESP32-CAM支持在设备上运行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训练和优化模型,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分类。这为图像识别系统提供了灵活性和扩展性。

实时反馈和数据记录:ESP32-CAM可以实时反馈图像识别的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如物体类别、置信度等。这有助于用户了解场景中的物体信息,并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应用场景:

智能监控和安防:ESP32-CAM可以应用于智能监控和安防领域,用于识别和分类场景中的人、车等物体。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警报系统,实现入侵检测、物体跟踪和区域监控等功能。

物体识别与辅助:ESP32-CAM可以用于物体识别与辅助应用中。例如,可以用于盲人辅助,通过识别环境中的物体,提供实时反馈和导航指引。

智能零售和广告:ESP32-CAM可以应用于智能零售和广告领域,用于识别和分类产品或用户。可以通过识别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广告服务。

需要注意的事项:

模型训练和优化:为了实现准确的图像识别,需要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合适的数据集和标注工作是必要的,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架构,并进行充分的训练和验证。

图像质量和噪声处理:图像质量和噪声可能会对图像识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参数和处理方法,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减少噪声的影响。

计算资源和实时性:图像识别需要消耗一定的计算资源,对于实时性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评估ESP32-CAM的计算能力,并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和优化方法,以实现实时的图像识别。

综上所述,MicroPython的ESP32-CAM可以用于图像识别,具有图像采集和处理、机器学习能力以及实时反馈和数据记录等主要特点。其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监控和安防、物体识别与辅助以及智能零售和广告等领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型训练和优化、图像质量和噪声处理,以及计算资源和实时性等因素。这些注意事项将有助于提高图像识别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

案例一:人脸识别

from machine import Pin, PWM
import time
import ubinascii
import network
import socket
import json
import face_recognition

# 连接WiFi
ssid = 'your_SSID'
password = 'your_PASSWORD'
wlan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wlan.active(True)
wlan.connect(ssid, password)
while not wlan.isconnected():
    pass

# 设置摄像头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skip_frames(time=2000)
sensor.run(1)

# 设置舵机
servo = PWM(Pin(5), freq=50)
servo.duty(77)

# 加载已知人脸图像和对应的姓名
known_face_encodings = []
known_face_names = []

# 在这里添加已知人脸图像和对应的姓名
# known_face_encodings.append(face_recognition.face_encodings(image)[0])
# known_face_names.append("张三")

def recognize_face(image):
    # 在这里添加图像识别代码,返回识别到的姓名和置信度
    pass

while True:
    img = sensor.snapshot()
    name, confidence = recognize_face(img)
    if name in known_face_names:
        servo.duty(33)
        time.sleep(1)
        servo.duty(77)
        time.sleep(1)
        print("识别结果:", name)
    else:
        print("无法识别的人脸")
    time.sleep(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要点解读:
连接WiFi,确保设备可以连接到网络。
设置摄像头参数,如像素格式、分辨率等。
设置舵机,用于控制人脸识别设备的移动。
加载已知人脸图像和对应的姓名。
编写recognize_face函数,用于识别图像中的姓名和置信度。这里需要使用图像识别库,如face_recognition,将图像输入到模型中进行预测。
在主循环中,不断捕获摄像头画面,调用recognize_face函数进行人脸识别。如果识别到已知的姓名,控制舵机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并输出识别结果。

案例二:基于OpenCV的图像识别: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初始化ESP32-CAM  
spi = SPI(2)  
spi.init()  
pin_cs = Pin(5, Pin.OUT)  
cam = Image.open(spi, pin_cs)  
  
# 加载训练好的分类器模型  
cascade = cv2.CascadeClassifier("haarcascade_frontalface_default.xml")  
  
# 获取图像并识别面部  
while True:  
    cam.load()  
    time.sleep(1)  # 等待摄像头准备好新图像  
    img = cv2.imread("camera.jpg")  # 读取图像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  
    faces = cascade.detectMultiScale(gray, scaleFactor=1.1, minNeighbors=5)  # 进行面部检测,得到检测到的面部位置  
    for (x, y, w, h) in faces:  # 绘制检测到的面部框线  
        cv2.rectangle(img, (x, y), (x + w, y + h), (0, 255, 0), 2)  
    cv2.imshow("Image", img)  # 显示图像  
    cv2.waitKey(1)  # 等待按键输入,按下任意键退出窗口显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这个程序使用OpenCV库进行面部识别。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训练好的分类器模型文件(haarcascade_frontalface_default.xml),这个模型文件是OpenCV自带的一种用于面部识别的分类器模型。然后,在while循环中,我们不断地从ESP32-CAM获取图像,并使用OpenCV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接着,我们使用分类器模型对图像进行面部检测,得到检测到的面部位置。最后,我们在图像上绘制检测到的面部框线,并显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人脸识别、人脸检测等应用中。

要点解读:这个程序使用了OpenCV库进行面部识别,通过加载训练好的分类器模型文件,将摄像头获取的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我们使用分类器模型对图像进行面部检测,得到检测到的面部位置。最后,我们在图像上绘制检测到的面部框线,并显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人脸识别、人脸检测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OpenCV进行面部识别时,我们需要先下载并加载合适的分类器模型文件。

案例三:基于TensorFlow的对象识别: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初始化ESP32-CAM  
spi = SPI(2)  
spi.init()  
pin_cs = Pin(5, Pin.OUT)  
cam = Image.open(spi, pin_cs)  
  
# 加载模型并预处理图像  
model = tf.saved_model.load("model")  
img = cv2.imread("camera.jpg")  # 读取图像  
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RGB)  # 将图像转换为RGB格式  
img = cv2.resize(img, (224, 224))  # 调整图像大小为模型输入大小  
img = np.expand_dims(img, axis=0)  # 增加维度以适应模型输入  
  
# 进行对象识别  
predictions = model(img)  # 得到预测结果  
classes = predictions["classes"]  
  
# 在图像上显示识别结果  
for i in range(len(classes)):  
    if classes[i] == 1:  # 只显示分类结果为1(即目标)的类别名称和概率值  
        probability = predictions["probabilities"][i]  # 获取该类别的概率值  
        category_index = np.where(probability > 0.5)[0][0]  # 获取该类别在标签列表中的索引值(假设概率大于0.5视为识别成功)  
        label = labels[category_index]  # 获取该类别的名称(假设标签列表中包含所有可能的类别名称)  
        cv2.putText(img, label + " (" + str(round(probability[category_index], 2)) + ")", (10, 30),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1, (0, 0, 255), 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案例四:图像上显示识别结果,同时绘制检测到的目标框

# 基于TensorFlow的对象识别并绘制目标框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加载模型并预处理图像  
model = tf.saved_model.load("model")  
img = cv2.imread("camera.jpg")  # 读取图像  
img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RGB)  # 将图像转换为RGB格式  
img = cv2.resize(img, (224, 224))  # 调整图像大小为模型输入大小  
img = np.expand_dims(img, axis=0)  # 增加维度以适应模型输入  
  
# 进行对象识别  
predictions = model(img)  # 得到预测结果  
classes = predictions["classes"]  
bboxes = predictions["bboxes"]  
  
# 在图像上绘制识别结果和目标框  
for i in range(len(classes)):  
    if classes[i] == 1:  # 只显示分类结果为1(即目标)的类别名称和概率值  
        probability = predictions["probabilities"][i]  # 获取该类别的概率值  
        category_index = np.where(probability > 0.5)[0][0]  # 获取该类别在标签列表中的索引值(假设概率大于0.5视为识别成功)  
        label = labels[category_index]  # 获取该类别的名称(假设标签列表中包含所有可能的类别名称)  
        bbox = bboxes[i]  # 获取该目标框的坐标信息  
        x, y, w, h = bbox * np.array([width, height, width, height])  # 将目标框的坐标和宽高转换为像素值  
        cv2.rectangle(img, (int(x), int(y)), (int(x + w), int(y + h)), (0, 255, 0), 2)  # 在图像上绘制目标框  
        cv2.putText(img, label + " (" + str(round(probability[category_index], 2)) + ")", (10, 30),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1, (0, 0, 255), 2)  # 在图像上显示识别结果  
cv2.imshow("Image", img)  # 显示图像  
cv2.waitKey(1)  # 等待按键输入,按下任意键退出窗口显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这个程序与前面的程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仅获取了分类结果,还获取了目标框的坐标信息。在for循环中,我们使用这些信息在图像上绘制了检测到的目标框,同时显示了识别结果。注意,我们假设了标签列表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类别名称,并使用np.where函数获取了概率大于0.5的类别索引值。如果您的标签列表不同或者阈值不同,需要相应地修改代码。此外,我们还需要将摄像头获取的图像转换为RGB格式、调整大小为模型输入大小,并增加一个维度以适应模型输入。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时目标检测、智能驾驶等领域。

案例五:拍摄图像并识别物体:

import network
from machine import Pin
from time import sleep_ms
import uos
import ujson
import urequests as requests
import sensor
import image
import lcd
import KPU as kpu

# 连接到Wi-Fi网络
sta_if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sta_if.active(True)
sta_if.connect("SSID", "password")

# 初始化摄像头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run(1)

# 初始化LCD显示
lcd.init()

# 加载模型
task = kpu.load(0x300000)  # 模型文件在Flash的地址

# 设置标签列表
labels = ["物体A", "物体B", "物体C", "物体D"]

while True:
    try:
        # 拍摄图像
        img = sensor.snapshot()

        # 运行图像识别模型
        fmap = kpu.forward(task, img)

        # 获取识别结果
        output = kpu.get_output(task)
        category = output[0].argmax()

        # 在LCD上显示识别结果
        lcd.draw_string(10, 10, labels[category], lcd.WHITE, lcd.BLACK)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e)

    # 延时一段时间
    sleep_ms(100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要点解读:
使用network模块连接到Wi-Fi网络。
使用sensor模块初始化ESP32-CAM上的摄像头。
设置摄像头的像素格式和帧大小。
使用image.Image()创建图像对象。
使用KPU模块加载预训练的图像识别模型。
设置标签列表,与模型输出对应。
使用sensor.snapshot()方法拍摄图像。
使用kpu.forward()方法运行图像识别模型,返回特征图。
使用kpu.get_output()方法获取识别结果,找到最高概率对应的类别。
使用lcd.draw_string()在LCD显示屏上显示识别结果。

案例六:拍摄图像并上传图像识别结果:

import network
from machine import Pin
from time import sleep_ms
import uos
import ujson
import urequests as requests
import sensor
import image
import lcd
import KPU as kpu

# 连接到Wi-Fi网络
sta_if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sta_if.active(True)
sta_if.connect("SSID", "password")

# 初始化摄像头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run(1)

# 加载模型
task = kpu.load(0x300000)  # 模型文件在Flash的地址

# 设置标签列表
labels = ["物体A", "物体B", "物体C", "物体D"]

while True:
    try:
        # 拍摄图像
        img = sensor.snapshot()

        # 运行图像识别模型
        fmap = kpu.forward(task, img)

        # 获取识别结果
        output = kpu.get_output(task)
        category = output[0].argmax()
        label = labels[category]

        # 上传识别结果到服务器
        upload_url = "http://api.example.com/upload"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ata = {"label": label}
        response = requests.post(upload_url, headers=headers, data=ujson.dumps(data))
        print(response.tex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e)

    # 延时一段时间
    sleep_ms(100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要点解读:
使用network模块连接到Wi-Fi网络。
使用sensor模块初始化ESP32-CAM上的摄像头。
设置摄像头的像素格式和帧大小。
使用image.Image()创建图像对象。
使用KPU模块加载预训练的图像识别模型。
设置标签列表,与模型输出对应。
使用sensor.snapshot()方法拍摄图像。
使用kpu.forward()方法运行图像识别模型,返回特征图。
使用kpu.get_output()方法获取识别结果,找到最高概率对应的类别。
使用urequests.post()方法将识别结果上传到服务器。
服务器地址为upload_url,请求头部设置为headers,请求数据为识别结果的JSON格式。
打印服务器的响应结果。

案例七:拍摄图像并通过串口发送识别结果:

import network
from machine import Pin, UART
from time import sleep_ms
import uos
import ujson
import sensor
import image
import KPU as kpu

# 连接到Wi-Fi网络
sta_if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sta_if.active(True)
sta_if.connect("SSID", "password")

# 初始化摄像头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run(1)

# 加载模型
task = kpu.load(0x300000)  # 模型文件在Flash的地址

# 设置标签列表
labels = ["物体A", "物体B", "物体C", "物体D"]

# 初始化串口
uart = UART(1, baudrate=115200, tx=Pin(4), rx=Pin(5))

while True:
    try:
        # 拍摄图像
        img = sensor.snapshot()

        # 运行图像识别模型
        fmap = kpu.forward(task, img)

        # 获取识别结果
        output = kpu.get_output(task)
        category = output[0].argmax()
        label = labels[category]

        # 发送识别结果到串口
        uart.write(label + "\n")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rror:", e)

    # 延时一段时间
    sleep_ms(100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要点解读:
使用network模块连接到Wi-Fi网络。
使用sensor模块初始化ESP32-CAM上的摄像头。
设置摄像头的像素格式和帧大小。
使用image.Image()创建图像对象。
使用KPU模块加载预训练的图像识别模型。
设置标签列表,与模型输出对应。
使用sensor.snapshot()方法拍摄图像。
使用kpu.forward()方法运行图像识别模型,返回特征图。
使用kpu.get_output()方法获取识别结果,找到最高概率对应的类别。
使用串口向外发送识别结果,初始化UART对象并使用uart.write()方法发送数据。

案例八:图像识别物体分类:

import network
import sensor
import image
import Keras_model

# 连接Wi-Fi
ssid = 'your_wifi_ssid'
password = 'your_wifi_password'
station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station.active(True)
station.connect(ssid, password)
while not station.isconnected():
    pass

# 初始化摄像头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skip_frames(time=2000)

# 加载图像识别模型
model = Keras_model.load_model()

# 物体分类函数
def classify_object(img):
    # 在这里实现图像分类逻辑
    # 使用加载的模型对图像进行物体分类
    result = model.classify(img)
    return result

# 主循环
while True:
    img = sensor.snapshot()
    result = classify_object(img)
    print(resul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要点解读:
该程序使用ESP32-CAM模块通过Wi-Fi连接到网络,并初始化摄像头。
加载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
在物体分类函数中,使用加载的模型对捕获的图像进行物体分类。
在主循环中,通过摄像头捕获图像,并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打印分类结果。

案例九:图像识别人脸检测:

import network
import sensor
import image
import Haar_cascade_model

# 连接Wi-Fi
ssid = 'your_wifi_ssid'
password = 'your_wifi_password'
station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station.active(True)
station.connect(ssid, password)
while not station.isconnected():
    pass

# 初始化摄像头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skip_frames(time=2000)

# 加载人脸检测模型
model = Haar_cascade_model.load_model()

# 人脸检测函数
def detect_faces(img):
    # 在这里实现人脸检测逻辑
    # 使用加载的模型对图像进行人脸检测
    faces = model.detect(img)
    return faces

# 主循环
while True:
    img = sensor.snapshot()
    faces = detect_faces(img)
    if faces:
        print("Detected faces:", len(face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要点解读:
该程序使用ESP32-CAM模块通过Wi-Fi连接到网络,并初始化摄像头。
加载预先训练好的人脸检测模型。
在人脸检测函数中,使用加载的模型对捕获的图像进行人脸检测。
在主循环中,通过摄像头捕获图像,并检测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打印检测到的人脸数量。

案例十:图像识别验证码识别:

import network
import sensor
import image
import OCR_model

# 连接Wi-Fi
ssid = 'your_wifi_ssid'
password = 'your_wifi_password'
station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station.active(True)
station.connect(ssid, password)
while not station.isconnected():
    pass

# 初始化摄像头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skip_frames(time=2000)

# 加载验证码识别模型
model = OCR_model.load_model()

# 验证码识别函数
def recognize_captcha(img):
    # 在这里实现验证码识别逻辑
    # 使用加载的模型对图像进行验证码识别
    captcha = model.recognize(img)
    return captcha

# 主循环
while True:
    img = sensor.snapshot()
    captcha = recognize_captcha(img)
    print("Recognized captcha:", captcha)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要点解读:
该程序使用ESP32-CAM模块通过Wi-Fi连接到网络,并初始化摄像头。
加载预先训练好的验证码识别模型

请注意,以上案例只是为了拓展思路,可能存在错误或不适用的情况。不同的硬件平台、使用场景和MicroPython版本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使用方法。在实际编程中,您需要根据您的硬件配置和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并进行多次实际测试。需要正确连接硬件并了解所使用的传感器和设备的规范和特性非常重要。对于涉及到硬件操作的代码,请确保在使用之前充分了解和确认所使用的引脚和电平等参数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笔触狂放9/article/detail/216297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