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Linux笔记_sudo chmod 575

sudo chmod 575

Linux笔记
一、Linux的特性
a、自由与开放
b、配置要求低廉
c、功能强大而稳定
d、独立工作
优点:稳定的操作系统,免费或少许费用,安全性、漏洞的快速修补,多任务、多用户。。。。

二、Linux的注销于退出
a、注销用户:logout或exit 区别
退出系统:shutdown -h now(关机) halt(最实用)、poweroff、
重启:init、shutdown -r now、reboot、

三、shell
A、Shell是一个公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Linux系统的shell作为操作系统的外壳,为用户提供使用操作系统的接口
B、shell,内核,硬件关系
C、shell的优点
a、命令记忆功能(上下键记忆输入过的命令)
b、命令与文件补全功能(Tab)
c、命令别名设置功能(用alias可用自定义的命令代替bash原有命令:如:alias la=’ls -a’)
d、作业控制、前后台控制功能
e、Shell scripts:可将需要连续执行的命令写成一个文件,通过交互方式来执行。还可以通过shell提供的环境变量及相关的命令来进行设计。等同于一个程序
f、通配符:帮助用户查询与执行命令加快操作速度

四、Linux中常见的命令
A、Bash shell的快捷键
a、Tab键——命令补全,文件补全
b、Ctrl+C——终止命令或程序功能
c、Ctrl+D——结束键盘输入、结束文件输入功能(可用来取代exit,用来退出当前用户或者退出命令行)
d、CTRL+K 从光标处剪切文本直至本行结束
e、CTRL+Y 粘贴文本
f、CTRL+E 将光标移到本行的末尾
g、CTRL+A 将光标移动到本行的开头
h、ALT+F 跳转到下一个空格处
i、ALT+B 回到前一个空格处
j、ALT+Backspace 删除前一个词
k、CTRL+W 剪切光标前一个词
l、Shift+Insert 将文本粘贴到终端中
m、Ctrl+z的是将任务中断,但是此任务并没有结束,他仍然在进程中他只是维持挂起的状
态。用户可以使用fg/bg操作继续前台或后台的任务, fg命令重新启动前台被中断的任务,bg命令把被中断的任务放在后台执行.
例如:当你vi一个文件是,如果需要用shell执行别的操作,但是你又不打算关闭vi,因为你得存盘推出,你可以简单的按下Ctrl+z,shell会将vi进程挂起~,当你结束了那个shell操作之后,你可以用fg命令继续vi你的文件。
B、重定向介绍与详解与管道
重定向:只针对在屏幕中输出的字符串。而且重定向的目标只能是文件。
–stdin-----基于键盘的标准输入
–stdout-----标准输出(屏幕显示)
–stderr-----标准错误(屏幕显示)

&和&&, |和|| ,&> 与 >的区别
& 表示任务在后台执行,如要在后台运行
如:[root@localhost local]# java -jar test.jar > log.txt &
运行 test.jar程序 ,并且置于后台执行,执行的日志重定向 到当前默认的log.txt中

&& 表示前一条命令执行成功时,才执行后一条命令
如:
[root@localhost tmp]# ls -l && cd …
总用量 4
-rw-r–r–. 1 root root 2252 1月 4 22:25 log.txt
-rw——-. 1 root root 0 1月 3 23:23 yum.log
[root@localhost /]#

| 表示管道,上一条命令的输出,作为下一条命令参数(输入)
如 : [root@localhost ~]# ps -aux | grep aux
Warning: bad syntax, perhaps a bogus ‘-‘? See /usr/share/doc/procps-3.2.8/FAQ
root 53 0.0 0.0 0 0 ? S 16:33 0:00 [ata_aux]
root 2379 4.0 0.1 110224 1172 pts/2 R+ 22:55 0:00 ps -aux
root 2380 0.0 0.0 103316 868 pts/2 D+ 22:55 0:00 grep aux
查询全部进程后输出结果在进行过滤跟 进行中包含aux的进程。

|| 表示上一条命令执行失败后,才执行下一条命令,
如:[root@localhost tmp]# als -l || cd …
-bash: als: command not found
[root@localhost /]#

来看>符号是指:将正常信息重定向
如: find / -name “.txt” > /tmp/log.txt
在跟目录下根据名字来查找
.tx输入的日志放置/tmp/log.txt文件中
&>可以将错误信息或者普通信息都重定向输出
head、tail与sed
head查看指定前面几行的数据,tail是查看指定后面几行的数据,sed是查看中间的行数,-n是指定行数,没有指定行数,默认显示10行
命令所在路径是:/usr/bin/tail
语法:head [文件名]
tail[文件名]
范例: head -n 15 /etc/services  显示前面15行
tail -n 15 /etc/services 显示后面15行
sed -n ‘5,10p’ /etc/passwd 显示中间5——10行
-f 动态更新显示
tail -f /var/log/messages 动态查看后面10行数据,

1、标准输出的重定向:
[root@node1 tmp]# head /etc/passwd -n 1 > /tmp/redhat
[root@node1 tmp]# sed -n ‘5,10p’ /etc/passwd >/tmp/a
2、标准错误的重定向:
[root@node1 tmp]# taill /etc/passwd -n 1 2> /tmp/a
[root@node1 tmp]# df -h &> /tmp/b
4、追加:
[root@node1 tmp]# df -h >> /tmp/b

C、常见的linux基本操作命令
(1)su命令——切换用户账号命令 eg:su - a
格式:su [选项] [用户名]
选 项 作 用

  • 用户想要切换到root
    -l 后面可接用户名,可使用变换身份者的所有相关环境设置文件
    -m 使用当前环境变量,而不重新读取新用户的设置文件
    -c 尽执行一次命令,所以-c后面可以加上命令
    (2)exit命令——退出当前用户或者命令行
    (3)shutdown命令——重启或关闭Linux命令(只有root可以使用)
    (4)man命令——在线帮助命令 eg:man vim
    (5)help——系统帮助文档,查看所有shell命令用法
    格式:命令名称 -help eg:vim -help
    (6)date——显示或者设置系统时间
    (7)clear——清屏命令
    (8)History——显示用户最近执行的命令
    (9)ls:list 列举(只能查看文件夹里面的内容,这个文件夹里面有什么文件和文件夹)
    -a:–all查看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以.开头的文件为隐藏文件或者隐藏文件夹)
    . :代表的当前目录
    … : 代表的是上级目录
    ~ : 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l:以长格式显示 ll
    d:目录
    -:文件
    l:链接
    -i:inode节点
    -Z:文件的selinux属性,倒数第一个冒号和第二个冒号之间为selinux属性。
    (10)cd:change directory 进入目录
    语法:cd + 目标目录名
    eg1:cd /tmp
    (11)cp:copy 拷贝
    语法:cp + 源 + 目的(目录)
    eg1:cp /etc/passwd /tmp
    eg2:cp /opt/ /tmp/ -r(递归)
    (12)mv:move移动
    语法:mv + 源 + 目的
    eg1:mv /tmp/passwd /opt
    eg2:mv /tmp/alex/ /opt/
    (13)Pwd——显示用户当前所处目录的完整路径
    (14).rmdir命令
    格式:rmdir [选项] [目录名] 功能:删除目录。
    -p –parents 递归删除目录 dirname,当子目录删除后其父目录为空时,也一同被删除。如果有非空的目录,则该目录保留下来。
    (15)rm:remove移除,删除
    -f:–force强制
    eg:rm -f /tmp/bbbb
    eg:rm -rvf /tmp/aaaa
    -r:递归 递归地删除指定目录及其下属的各级子目录和相应的文件
    -v:在屏幕中输出执行过程
    (16)touch:touch命令参数可以更改文档或目录的日期时间,包括存取时间和更改时间,或者新建一个不存在的文件。
    eg:touch /tmp/alex(创建alex空文件)
    eg:touch -a 2019021312:30 /tmp/a
    (17)mkdir:make directory 创建目录
    eg:mkdir /tmp/aaaa
    eg:mkdir /tmp/aaaa/b/c/d/e -p(parents父母(父目录))
    eg:mkdir -p test1/test2/test3
    eg:mkdir -m 777 test4
    eg: mkdir -v test5
    (18)cat/tac命令 查看目标文件的内容
    格式:cat [选项] [文件]
    -b 对非空输出行编号。
    -n 对输出的所有行编号。
    -s 不输出多行空行
    (19)more命令 显示文件内容,每次显示一屏。(向后翻页)
    格式:more [选项] [文件] eg:more /etc/passwd
    -n 对输出的所有行编号。
    -s 将文件中连续的空白行压缩成一个空白行显示。
    -num 这个选项制定一个整数,表示一屏显示多少行。
    q 退出more
    (20)Less命令:显示文件内容(前后翻页)
    eg:less /etc/passwd
    .grep命令 用来搜索文本,或从给定的文件中搜索行内包含了给定字符串或单词的文件。将找到的行打印出来。(Linux中最有用的命令之一)
    格式:grep [选项] 搜寻字符串文件
    -i 忽略大小写的不同,所以大小写视为相同。
    -n 顺便输出行号。
    eg: less /etc
    (21)-v 反向选择,亦即显出没有‘搜寻字符串’内容的那一行。
    -w
    eg:grep b /etc/passwd
    你可以递归地使用 grep 进行搜索。
    $ grep -r “192.168.1.5” /etc/
    /etc/ppp/options:# ms-wins 192.168.1.50
    /etc/ppp/options:# ms-wins 192.168.1.51
    /etc/NetworkManager/system-connections/Wired connection 1:addresses1=192.168.1.5;24;192.168.1.2;
    输出之中包含的文件名可以加 -h 选项来禁止输出:
    $ grep -h -R “192.168.1.5” /etc/
    $ grep -hR “192.168.1.5” /etc/

ms-wins 192.168.1.50

ms-wins 192.168.1.51

addresses1=192.168.1.5;24;192.168.1.2;、
(22)zip/unzip命令 将目录或文件压缩成zip格式/解压
格式:zip 压缩文件.zip 目录或文件
常用选项:
-r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一并处理。
eg:zip -r mydata.zip mydata 把/home目录下面的mydata目录压缩为mydata.zip
(23).tar命令 打包/解包,不打开它,直接看内容。
格式:tar [-cxtzjvf] 文件与目录… 参数
-c 建立一个压缩文件的参数指令(create的意思)。
-x 解开一个压缩文件的参数指令。
-t 查看tarfile里面的文件。
-z 是否同时具有gzip的属性?亦即是否需要用gzip压缩?
-j 是否同时具有bzip的属性?亦即是否需要用bzip压缩?
-v 压缩的过程中显示文件。这个常用,不建议用在背景执行过程。
-f 使用档名,请留意,在f之后要立即接档名,不要再加参数。
Linux常见的维护操作命令
(1)uname命令——查看用户信息
-a 显示所有信息
-s 显示内核名
-n 显示本机计算机名
-r 显示内核版本号
(2)du 显示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所占空间大小
eg:du -s /tmp
eg:du -s /tmp/ >/tmp/a
-a 显示所有文件大小
-s 只显示总计

或>> 将显示结果保存到文件
(3)df命令——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
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在计算时,1k=1000,而不是1024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
-m 区块为1M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no-sync 忽略sync
-P 输出格式为POSIX
(4)Top命令——实时显示系统中的各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如cpu、内存的使用
(5)linux的目录结构:单树形目录结构 windows是多数形目录结构(各目录作用)
/:根目录,是Linux系统中最大的文件组织者,一切都在根下。
/bin:存放的是普通用户的可执行程序。(命令)
/sbin:存放的系统用户的可执行程序
/etc:存放的系统的相关配置文件
/dev:device(设备)存放的是设备文件
/boot:引导,存放的系统的引导程序(没事不要瞎玩)
/home:存放的普通用户的用户家目录
/root:root用户的用户家目录
/mnt:系光盘挂统默认的挂载点
/media:默认的载点
/opt:存放系统第三方大型软件
/tmp:存放系统的临时文件

Vi编辑器的使用
vi & vim编辑器
一、普通模式:
删除一行:dd
回滚:u
恢复回滚ctrl + r
复制一行:yy
粘贴:p(向下);P(向上)
复制多行:y5↑
将光标快速定位到文本的最末端:shift+g
删除单个单词:dw
删除光标当前位置到行尾:shift+d
删除多行:d5↓
将光标快速定位到文本的最前端:gg
行选择:shift+v
块选择:Ctrl+v
0(零):将光标移到本行开始
$:将光标移到本行末尾
G:将光标移到最后一行的开始
^: 将光标移到第一个不是空白字符的位置
nG:将光标移到第n行的开始

二、编辑模式:
i:insert
I:insert
o:向下换行进入编辑模式
O:向上换行进入编辑模式
a:光标向后移一位进入编辑模式
A:光标移动到当前行行尾进入编辑模式
s:删除光标当前字符进入编辑模式
S:删除光标当前行进入编辑模式

三、搜索模式:/
/word:从光标开始向下找word字符串
?Word从光标向上找word字符串
:n1 n2s/word1/word2/g:在n1-n2行中找word1并换为word2
n:跟着关键字往下走
N:跟着关键字往上走
取消颜色:搜索任意一个不存在的内容。

命令行模式:
w:保存
q:退出
wq:保存退出
x:保存退出
!:强制
wq!:强制保存退出
q!:强制退出
set number:显示行号
set nonumber:不显示行号

权限:
1:普通权限
2:特殊权限
3:selinux属性权限
4:.config权限(配置文件的权限)
5:扩展权限

文件属性的前面第11个字符:
-:文件类型(是文件夹还是文件,或者是链接等)-:file d:directory l:link

    • -:所属用户的权限,u user
      r w x
    • -:所属组的权限,g group
      r w x
    • -:其他人的权限,others
      r w x
      -:扩展权限,.表示的是没有扩展权限,有扩展权限则表示为+
      a表示u、g、o全部

r:read
w:write
x:excute

其他人:既不是所属用户,也不在所属组里面的用户就是其他人。

更改权限:chmod
方法:
1:使用+和-改变权限
2:使用=(赋值)

[root@node1 tmp]# cd /tmp/
-rw-r–r--. 1 root root 0 Oct 17 08:10 join
所属用户的权限为:可读可写
所属组的权限:可读
其他人的权限:可读
所属用户是:root
所属组为:root
eg:实现所属用户可读可执行,所属组可读可写,其他人没有任何权限。
[root@node1 tmp]# chmod u+x join
[root@node1 tmp]# chmod u-w join
[root@node1 tmp]# chmod g=rw join
[root@node1 tmp]# chmod o=- join
[root@node1 tmp]# ll
-r-xrw----. 1 root root 0 Oct 17 08:10 join
(发现问题:执行效率非常的低)

寻找共同属性(比如都有执行或者都是可读的。)
eg:让join文件,所有人都可执行。
[root@node1 tmp]# chmod a+x join
[root@node1 tmp]# ll
-r-xrwx–x. 1 root root 0 Oct 17 08:10 join
(a=all)

如果没有共同属性:
eg:让join文件所属用户可读,所属组可写,其他人可执行。
数字权限:
r=4-----2 的2次方
w=2----2的1次方
x=1-----2的0次方
[root@node1 tmp]# chmod 421 join
[root@node1 tmp]# ll
-r—w---x. 1 root root 0 Oct 17 08:10 join

文件和文件夹的合理权限:
文件的合理权限:对于一个文件而言,最重要的权限是读,所以,文件的合理权限是3以上的偶数权限。666 664 644 444 446 466 464 646
文件夹的合理权限:对于一个文件夹而言,最重要的权限是执行,所以,文件夹的合理权限是4以上的奇数权限。777 775 755 555 557 575 757 577

umask:
文件和文件夹的最大合理权限-umask=默认权限

更改所属用户:chown
[root@node1 tmp]# chown lis alex
[root@node1 tmp]# ll
-rw-r–r--. 1 lis root 0 Oct 17 09:06 alex

改变所属组:chgrp
[root@node1 tmp]# chgrp lis 1
[root@node1 tmp]# ll
-rw-r–r--. 1 root lis 0 Oct 17 09:07 1

同时更改所属用户和所属组:chown
[root@node1 tmp]# chown lis:lis 2
[root@node1 tmp]# ll
-rw-r–r--. 1 lis lis 0 Oct 17 09:08 2

====================================================
特殊权限:
u+s:当others拥有执行权限的时候,如果给到u+s位,则others会拥有所属用户的最高权限。 就是针对某个程序任何用户都有读写这个程序的权限,可以像root用户一样操作,这个指令只对程序有效,如果用此权限放在路径上是无效的。
g+s:任何用户在此目录下创建的任何文件和文件夹的所属组都是当前文件夹的所属组
o+t:谁创建,谁删除。

useradd:添加用户
useradd alex
切换用户:su
1:su alex
2:su - alex

find:查找
语法:find + 查找位置 + 查找条件
1:按名字查找
[root@node1 tmp]# find / -name passwd
2:按时间查找
[root@node1 tmp]# find /tmp/ -mtime +1----一天前
[root@node1 tmp]# find /tmp/ -mtime -1----一天内
3:按大小查找
[root@node1 tmp]# find /tmp/ -size 2
[root@node1 tmp]# find /tmp/ -size 813c
[root@node1 tmp]# find /tmp/ -size 2k
4:按类型查找
[root@node1 tmp]# find /tmp/ -type d-----目录
[root@node1 tmp]# find /tmp/ -type f-----文件
[root@node1 tmp]# find /tmp/ -type l-----链接
5:按所属用户查找
[root@node1 tmp]# find /tmp/ -user root
6:按所属组查找
[root@node1 tmp]# find /tmp/ -group alex
7:按权限查找
[root@node1 tmp]# find / -perm 000
8:结合使用
[root@node1 tmp]# find /tmp/ -type d -perm 000

linux sudo 命令
简单的说,sudo 是一种权限管理机制,管理员可以授权于一些普通用户去执行一些 root 执行的操作,而不需要知道 root 的密码。
严谨些说,sudo 允许一个已授权用户以超级用户或者其它用户的角色运行一个命令。当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是通过安全策略来指定的。sudo 支持插件架构的安全策略,并能把输入输出写入日志。第三方可以开发并发布自己的安全策略和输入输出日志插件,并让它们无缝的和 sudo 一起工作。默认的安全策略记录在 /etc/sudoers 文件中。而安全策略可能需要用户通过密码来验证他们自己。也就是在用户执行 sudo 命令时要求用户输入自己账号的密码。如果验证失败,sudo 命令将会退出。(注意,本文介绍的 sudo 命令运行在 ubuntu 14.04中。)
sudo 命令语法
sudo [-bhHpV][-s ][-u <用户>][指令]

sudo [-klv]
参数
-b 在后台执行指令。
-h 显示帮助。
-H 将HOME环境变量设为新身份的HOME环境变量。
-k 结束密码的有效期限,也就是下次再执行sudo时便需要输入密码。
-l 列出目前用户可执行与无法执行的指令。
-p 改变询问密码的提示符号。
-s 执行指定的shell。
-u <用户> 以指定的用户作为新的身份。若不加上此参数,则预设以root作为新身份。
-v 延长密码有效期限5分钟。
-V 显示版本信息。
-S 从标准输入流替代终端来获取密码

==================================================
磁盘:
IDE:hard disk-hd-hda-hdb-hda1-hda2–63
SATA:sata disk-sd-sda-sdb-sda1-sda2–15
[root@node1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50G 0 disk ------sata接口的磁盘的第一块磁盘
├─sda1 8:1 0 512M 0 part /boot-------第一个分区,大小512M,类型为分区
├─sda2 8:2 0 20G 0 part /-----第二个分区,大小20G
└─sda3 8:3 0 2G 0 part [SWAP]------第三个分区,大小2G
sr0 11:0 1 1024M 0 rom

一、创建于管理分区(fdisk与parted)
1)fdisk命令(查看、添加、修改、删除)
[root@node1 ~]# fdisk -l
-C cyls: 定义硬盘的柱面数
-l : 显示指定硬盘设备的分区信息
-u : 以扇区为单位列出每个设备分区的起始数据块选项位置
-s : 以数据块为单位显示指定设备分区的容量

创建分区:
[root@node1 ~]# fdisk /dev/sda

WARNING: DOS-compatible mode is deprecated. It’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witch off the mode (command ‘c’) and change display units to
sectors (command ‘u’).

Command (m for help): m-------告诉你,可以通过m获取帮助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删除一个分区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列举已知的分区类型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添加一个新的分区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创建dos分区表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打印分区表,查看当前分区情况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退出并不保存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改变一个分区的系统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保存退出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Command (m for help): n—添加一个新的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扩展分区
p primary partition (1-4)---------主分区
e-----------扩展分区
Selected partition 4-------查询到的分区编号为1-4
First cylinder (2938-6527, default 2938): ------起始柱面
Using default value 2938-------使用的柱面编号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2938-6527, default 6527): -----结束柱面,可以使用柱面数,或者直接加大小,单位为K,M,G。
Using default value 6527-------使用的是6527

Command (m for help): p-------------显示当前分区表的情况

Disk /dev/sda: 53.7 GB, 5368709120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6527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4a91d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66 524288 83 Linux
Partition 1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sda2 66 2677 20971520 83 Linux
/dev/sda3 2677 2938 2097152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4 2938 6527 28834143+ 5 Extended
(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在扩展分区之下创建逻辑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添加一个新的分区,没有选择,只能是逻辑分区
First cylinder (2938-6527, default 2938): ----起始柱面
Using default value 2938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2938-6527, default 6527): +2G----结束柱面

Command (m for help): w-----------保存退出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WARNING: Re-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failed with error 16: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 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 or after you run partprobe(8) or kpartx(8)
Syncing disks.

磁盘探测:
RHEL5:partprobe /dev/sda
RHEL6:partx -a /dev/sda
RHEL7:partprobe /dev/sda

[root@node1 ~]# partx -a /dev/sda------磁盘探测,这条命令需要执行2次。
BLKPG: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error adding partition 1
BLKPG: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error adding partition 2
BLKPG: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error adding partition 3
BLKPG: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error adding partition 4
BLKPG: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error adding partition 5
[root@node1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50G 0 disk
├─sda1 8:1 0 512M 0 part /boot
├─sda2 8:2 0 20G 0 part /
├─sda3 8:3 0 2G 0 part [SWAP]
├─sda4 8:4 0 31.5K 0 part
└─sda5 8:5 0 2G 0 part

没有文件系统。------裸盘
ext2
ext3
ext4
xfs

为分区创建文件系统:
[root@node1 ~]# mkfs.ext4 /dev/sda5-----为分区sda5创建文件系统。
mke2fs 1.41.12 (17-May-2010)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4096 (log=2)
Fragment size=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376 inodes, 525488 blocks
2627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41065216
17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7728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22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2)parted方法
挂载:就是为了管理员和系统设备能够实现交互。
挂载点:是管理员进入设备的唯一接口
临时挂载:系统关机重启后,挂载就不存在了。
永久性挂载:关机重启,挂载依旧生效
自动挂载:能够自己卸载的挂载

[root@node1 ~]# df -h-----查看系统的挂载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20G 3.4G 16G 18% /
tmpfs 530M 76K 530M 1% /dev/shm
/dev/sda1 504M 41M 439M 9% /boot

创建挂载点:mkdir /mnt/joinlabs
临时挂载:
[root@node1 ~]# mount /dev/sda5 /mnt/joinlabs/
[root@node1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20G 3.4G 16G 18% /
tmpfs 530M 76K 530M 1% /dev/shm
/dev/sda1 504M 41M 439M 9% /boot
/dev/sda5 2.0G 68M 1.9G 4% /mnt/joinlabs

卸载:卸载只针对挂载点。不需要添加设备
[root@node1 joinlabs]# umount /mnt/joinlabs

永久性挂载:/etc/fstab
[root@node1 joinlabs]# vim /etc/fstab
1:资源-----设备(本地资源,远程资源)
2:挂载点------挂载到什么地方
3:文件系统------ext2…
4:选项------defaults(读写的权限)
5:开机是否备份-----0表示不备份,1表示备份
6:开机是否检测-----0表示不检测,1表示检测1次,2表示检测2次
eg:-----> /dev/sda5 /mnt/joinlabs ext4 defaults 0 0

刷新挂载表:(重读/etc/fstab)
[root@node1 ~]# mount -a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转载请注明出处:【wpsshop博客】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