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线性表是n个类型相同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对n>0,除第一元素无直接前驱、最后一个元素无直接后继外,其余的每个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线性表逻辑结构
线性表的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线性表既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由前驱/后继直观、有序的关系确定),又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矩阵、数组、字符串、堆栈、队列等都符合线性条件)。
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 ADT LinearList{
- 数据对象:D={aⁱ|aⁱ∈D₀,i=1,2,...,n,n≥0,D₀为某一数据对象}
- 结构关系:R={<aⁱ,aⁱ+1>|aⁱ,aⁱ+1∈D,i=1,2,...,n-1}
- 基本操作:
- 1.InitList(L)
- 操作前提:L为未初始化线性表。
- 操作结果:将L初始化为空表。
- 2.ListLength(L)
-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 操作结果:如果L为空表则返回0,否则返回表中的元素的个数。
- 3.GetData(L,i)
- 操作前提:表L存在,且1≤i≤ListLength(L)。
- 操作结果:返回线性表L中第i个合法元素的值。
- 4.InsList(L,i,e)
- 操作前提:表L已存在,e为合法元素值且1≤i≤ListLength(L)+1。
- 操作结果:在L中第i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e,L的长度加1。
- 5.DelList(L,i,e)
- 操作前提:表L已存在且非空,1≤i≤ListLength(L)。
-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数据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L的长度减1。
- 6.Locate(L,e)
- 操作前提:表L已存在,e为合法数据元素值。
- 操作结果:如果L中存在数据元素e,则返回e在L中的位置,否则返回空位置。
- 7.DestroyList(L)
- 操作前提:线性表已存在。
- 操作结果:将L销毁。
- 8.ClearList(L)
-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 操作结果:将L置为空表。
- 9.EmptyList(L)
-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 操作结果:如果L为空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ADT LinearList;
以上仅为一个抽象数据类型。因为一个抽象数据类型仅是一个模型的定义,并不设计模型的具体实现,因此这里使用参数不考虑具体类型。在实际问题中对线性表的运算可能很多,例如有时需要将多个线性表合并成一个线性表,以及在此问题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条件合并等。像合并分拆/复制/排序等复合运算问题都可以利用基本运算的组合来实现。
- #define MAXSIZE 100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的最大长度
- typedef struct
- {
- ElemType elem[MAXSIZE];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中的位置(下标值),空表置为-1
- }SeqList;
说明:
节点类型定义中ElemType数据类型是为了描述的统一而自定。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定义顺序表中的数据类型。
注意类型与变量的区别。类型是模板,变量是真正的存储空间。
利用定义的顺序表的数据类型SeqList就可以定义变量了。变量L的定义与使用方法有一下两种:
算法思想:先使用memset初始化函数,将开辟的数组空间初始化为指定的NULL值。再将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的值last置为-1。
- /*初始化函数*/
- int InitList(SeqList *L)
- {
- memset(L->elem,NULL,sizeof(L->elem)); //初始化数据为NULL
- L->last = -1; //空表为-1
- return 0;
- }
第四行:使用了memset函数,它的作用将数组内的每个空间初始化,它有三个参数(数组名,需要填充的数据此处填充的是NULL值,数组空间的大小)。
第五行:将线性表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值置-1,为什么要为-1嘞,因为当有数据加入的时候先将last值加一,然后把last值当做数组的下标值,-1去+1刚好是0 数组起始下标就是0。
第六行:函数返回结果为0,结束函数。
算法思想:返回表中元素个数,即返回最后一个下标值last+1的值
- /*返回表中元素个数*/
- int ListLength(SeqList L)
- {
- return L.last+1;
- }
第四行:直接返回下标值+1
算法思想:先判断这个i是否在这个线性表范围内,即:1≤i≤ListLength(L),没有超出返回其值,超出范围,返回-1。
- /*返回线性表中第i个合法元素的值*/
- ElemType GetData(SeqList L,int i) { //ElemType是一个宏定义的量,在这篇中是用它来代替int,代码编译的时候后自动进行转换的
- if ((1 <= i) && (i <= ListLength(L))) {
- return L.elem[i - 1];
- }
- else {
- printf("超出线性表的范围");
- return -1; //若ElemType发生改变,这里需要改变
- }
- }
第三行:判断传入的参数i是否合法,即他要在这个数组拥有的数据范围内,即1~ListLength(L)之间,也可以把这个函数改成1~last+1之间,'&&'为短路与,即它前边和后边都满足才执行后续大括号内的代码,当第一个条件不满足时 直接结束判断,进入大括号后边代码,不再去判断第二个条件了。
第四行:返回数组中i位置的值,因为数组开始是0开始的 我们数个数是从1开始的 所以第i个数据在数组中的位置为i-1。
第五行:即判断条件为假执行该行代码。
第六行:用于方便观察代码执行情况 可去掉。
第八行:索引不再数据范围内,返回结果-1。
算法思想:先判断表有没有满,满了输出表已满。没满的话,将下标值last+1,将e存入数组中
-
- /*将新的元素e插入表尾*/
- int InsListEnd(SeqList* L, ElemType e) {
- if (L->last >= MAXSIZE - 1) {
- printf("表已插满");
- return 0;
- }
- L->last++;
- L->elem[L->last] = e;
- return 0;
- }
第三行:判断数组是否满了,即看下标值是否等于数组内的最后一个下标。当数组大小为50时,最后一个下标为49 因为下标是从0开始的,故这行代码比较下标和数组大小-1的值进行比较。
第四行:便于函数执行过程观察 可去除。
第五行:函数返回结果0 结束函数的执行。
第七行:第三行判断为假执行该行,即数组没满,将下标值+1。
第八行:将新的last值作为数组的下标值,将传入的数据存入数组中。
第九行:表示数据插入成功 返回结果0函数执行结束。
算法思想:先判断表有没有满,满了返回表已满。若没有,将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往后移一位,将e放到elem[0]的位置,下标长度last+1。
- /*将一个新元素e插入表头*/
- int InsListStart(SeqList* L, ElemType e) {
- if (L->last >= MAXSIZE - 1) {
- printf("表已插满");
- return 0;
- }
- for (int k = L->last; k >= 0; k--) {
- L->elem[k + 1] = L->elem[k];
- }
- L->elem[0] = e;
- L->last++;
- return 0;
- }
第三、四、五行:同上第三、四、五行,判断表有没有满。
第七行:因为要插入到表头,所以需要将数组内的所有数据往后移一个位置,腾出第一个位置用于存储新的数据;这里从后边开始移,将最后一个下标值赋值给一个新的变量,用做计数器,即每变一次,值小一个,同时这个计数器的值也可以当做下标值进行变化,也保证了last不会变化。
第八行:即将当前下标的值赋给后一位下标。
第十行:数据移完了,然后将新数据存入第一个空间中。
第十一行:将表长度last+1。
算法思想:先判断表有没有满,若满了,输出打印表已满,返回0结束。再判断插入位置是否合法,若不合法,输出插入不合法,返回0结束。若均满足,将从i开始数据都往后移一位,再将e存入第i处即下标为i-1处,记录下标值的last值+1。
- /*在第i个元素值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
- int InsList(SeqList *L,int i, ElemType e) {
-
- if (L->last >= MAXSIZE - 1) {
- printf("表已满,无法插入");
- return 0;
- }
- /*判断插入位置是否合法*/
- if ((i < 1) || (i > L->last + 2)) {
- printf("插入位置i值不合法");
- return 0;
- }
- for (int k = L->last; k >= i - 1; k--) {
- L->elem[k + 1] = L->elem[k];
- }
- L->elem[i - 1] = e;
- L->last++;
- printf("插入完成");
- return 1;
- }
第三~六行:同上,判断表有没有满。
第八行:判断插入位置是否合法,因为我们数个数从1开始数,故插入位置最少是1,即小于1为假,同时最后一个数为last+1,这是最后最后一个下标值按照正常数数位于的地方,但这个地方还有数据,所以插入的最后一个位置按照数数来算应该是last+1个,不能超过这个,超过这个了,中间就有空的位置了,线性表是连续的,有空位置就不连续了,无意义。
第九行:便于观察代码执行过程,可去除。
第十行:代表插入地址无意义 没必要执行函数内的后续代码了,直接结束函数,返回结果0。
第十二行:同上的第七行,将从续插入数据的位置开始往后的数据都往后移一位,包括需插入数据的位置。
第十四行:将需要存入的数据存入想存的位置。
第十五行:将线性表长度last+1。
第十六行:便于函数执行观察,可去除。
第十七行:函数执行完毕,返回结果1。
算法思想:先判断需删除位置i是否合法,若不合法,输出打印输入位置i不合法,返回0结束。合法的话,将需删除的数据存入一个变量中,将从需要删除的位置起,之后的数据都往前移一位。将last小标值-1,返回删除的数据e的值。
- /*删除L的第i个数据元素*/
- ElemType DelList(SeqList* L, int i) {
- ElemType e;
- if ((i<1) || (i>L->last+1)) {
- printf("输入位置i不合法");
- return 0; //若ElemType发生改变,这里需要改变
- }
- e = L->elem[i-1];
- for (; i <= L->last; i++) {
- L->elem[i - 1] = L->elem[i];
- }
- L->last--;
- return e;
- }
第三行:定义一个变量,用于存储删除数据的值,最后返回这个值。
第四~七行:用于判断插入地址是否合法,'||'为短路或,即有一个为真即为真,当第一个为真时,就不判断第二个条件了,需要删除的值应该在1~last+1范围内,即下标值是0~last范围内。
第八行:将第i个元素取出,即下标为i-1。实在理解不了的可以对比这代码行数,想第几行第几行是我们数的,即从1开始,但下标是从0开始的。也就是第一行,下标是为0,第二行下标为1(这个学计算机的是必须得去理解的)。
第九行:for循环将从删除地方开始的后续数据都往前移一位,以覆盖的形式去删除数据,最后一个数据会有俩,但只要将表长度减一即可,虽然最后一个数据还在那,但当有新的数据存入时会去覆盖它的,而且表中是用last值作为下标去访问,故最后一个元素是不可见的。
第十一行:将表长last-1,使原最后一个数据不可见。
第十二行:结束函数 返回取出的结果。
算法思想:从第一个数据遍历直到表中最后一个数据(非数组中最后一个数据),每次循环加一个判断语句,判断数据是否和需查找一致。存在则返回下标值last+1即所处位置(非下标位置,下标是从0开始,位于第几个是从1开始)。
- /*顺序表的按内容查找数据元素
- 如果L中存在数据元素e则返回e在L中的位置,否则返回空位置
- */
- int Locate(SeqList L, ElemType e) {
- for (int i = 0; i < L.last; i++) {
- if (L.elem[i] == e) {
- return i+1;
- }
- }
- printf("数据不在表中\n");
- return -1;
- }
第五行:for循环去遍历整个表。
第六行:在遍历的时候增加一个判断条件(不做无意义的遍历),将数组中的各个节点与需查找的数据进行匹配判断。
第七行:返回匹配的位置结果。
第十行:便于函数执行过程观察,可去除。
第十一行:无匹配结果,返回-1。
算法思想:直接调用初始化线性表函数即可
- /*将线性表L置为空表*/
- int ClearList(SeqList* L) {
- InitList(L);
- return 0;
- }
第三行:初始化线性表函数中有一个memset函数,能够将数组内所有空间置为同一个数据,这里同置NULL,也将下标置为了-1。
算法思想:判断last值是否为-1即可
- /*判断表是否为空表*/
- bool EmptyList(SeqList L) {
- if (L.last == -1)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第三行:判断下标是否为-1,这是顺序线性表的一个标准性。下标为-1即表为空。
第四行:判断为真执行,结束函数 返回bool类型ture。
第五行:判断为假执行,结束函数 返回bool类型 false。
算法思想:若为空表则返回0即可,否则,遍历循环打印输出数组中在last范围内的值。
- int PrintList(SeqList L) {
- if (L.last < 0) {
- return 0;
- }
- printf("[");
- for (int i = 0; i <= L.last-1; i++) { //遍历到last-1是因为最后一个数据输出后不需要逗号,需要一个返回来的"]"符号
- printf("'%d',", L.elem[i]);
- }
- printf("'%d']", L.elem[L.last]);
- return 0;
- }
该函数为我自定义便于观察的函数,不做说明,可不要。
顺序表是静态存储分配,在顺序表变量退出作用域时,自动释放该变量所占的内存单元。因此,顺序表无须销毁。(若使用malloc函数分配的堆内存,使用free函数进行销毁即可)
- #include <iostream>
-
- #define MAXSIZE 100
- #define ElemType int //若改变数据类型,GetData(),DelList()函数的返回值需改变
-
- typedef struct
- {
- ElemType elem[MAXSIZE];
- int last;
- }SeqList;
-
- /*初始化函数*/
- int InitList(SeqList *L)
- {
- memset(L->elem,NULL,sizeof(L->elem)); //初始化数据为NULL
- L->last = -1; //空表为-1
- return 0;
- }
-
- /*返回表中元素个数*/
- int ListLength(SeqList L)
- {
- return L.last+1;
- }
-
- /*返回线性表中第i个合法元素的值*/
- ElemType GetData(SeqList L,int i) {
- if ((1 <= i) && (i <= ListLength(L))) {
- return L.elem[i - 1];
- }
- else {
- printf("超出线性表的范围");
- return -1; //若ElemType发生改变,这里需要改变
- }
- }
-
- /*将新的元素e插入表尾*/
- int InsListEnd(SeqList* L, ElemType e) {
- if (L->last >= MAXSIZE - 1) {
- printf("表已插满");
- return 0;
- }
- L->last++;
- L->elem[L->last] = e;
- return 0;
- }
-
- /*将一个新元素e插入表头*/
- int InsListStart(SeqList* L, ElemType e) {
- if (L->last >= MAXSIZE - 1) {
- printf("表已插满");
- return 0;
- }
- for (int k = L->last; k >= 0; k--) {
- L->elem[k + 1] = L->elem[k];
- }
- L->elem[0] = e;
- L->last++;
- return 0;
- }
-
-
- /*在第i个元素值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
- int InsList(SeqList *L,int i, ElemType e) {
-
- if (L->last >= MAXSIZE - 1) {
- printf("表已满,无法插入");
- return 0;
- }
- /*判断插入位置是否合法*/
- if ((i < 1) || (i > L->last + 2)) {
- printf("插入位置i值不合法");
- return 0;
- }
- for (int k = L->last; k >= i - 1; k--) {
- L->elem[k + 1] = L->elem[k];
- }
- L->elem[i - 1] = e;
- L->last++;
- printf("插入完成");
- return 1;
- }
-
- /*删除L的第i个数据元素*/
- ElemType DelList(SeqList* L, int i) {
- ElemType e;
- if ((i<1) || (i>L->last+1)) {
- printf("输入位置i不合法");
- return 0; //若ElemType发生改变,这里需要改变
- }
- e = L->elem[i-1];
- for (; i <= L->last; i++) {
- L->elem[i - 1] = L->elem[i];
- }
- L->last--;
- return e;
- }
-
- /*顺序表的按内容查找数据元素
- 如果L中存在数据元素e则返回e在L中的位置,否则返回空位置
- */
- int Locate(SeqList L, ElemType e) {
- for (int i = 0; i < L.last; i++) {
- if (L.elem[i] == e) {
- return i+1;
- }
- }
- printf("数据不在表中");
- return -1;
- }
-
- /*将线性表L置为空表*/
- int ClearList(SeqList* L) {
- InitList(L);
- return 0;
- }
-
- /*判断表是否为空表*/
- bool EmptyList(SeqList L) {
- if (L.last == -1)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
-
- /*打印输出顺序表*/
- int PrintList(SeqList L) {
- if (L.last < 0) {
- return 0;
- }
- printf("[");
- for (int i = 0; i <= L.last-1; i++) {
- printf("'%d',", L.elem[i]);
- }
- printf("'%d']", L.elem[L.last]);
- return 0;
- }
-
-
- int main()
- {
- SeqList list,*L;
- L = &list;
- printf("————————初始化线性表—————-—————\n");
- printf("初始化返回结果:%d", InitList(L));
- printf("\n——————返回线性表中元素的个数——————\n");
- printf("线性表中元素个数为:%d",ListLength(list));
- printf("\n——————返回线性表中第i元素——————\n");
- printf("返回结果:%d",GetData(list,2));
- printf("\n——————将线性表中表尾插入法插入十个元素——————\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sListEnd(L, i * 2);
- printf("插入结果为:");
- PrintList(list);
- printf("\n——————再次返回线性表中元素的个数——————\n");
- printf("线性表中元素个数为:%d", ListLength(list));
- printf("\n——————将新元素77插入表头——————\n");
- InsListStart(L,77);
- printf("插入结果为:");
- PrintList(list);
- printf("\n——————将新元素99插入第7的位置——————\n");
- InsList(L, 7, 99);
- printf("插入结果为:");
- PrintList(list);
- printf("\n——————将新元素100插入第50的位置——————\n");
- InsList(L, 50, 100);
- printf("\n—————-删除第3个元素——————\n");
- printf("删除的数为:%d", DelList(L, 3));
- printf("删除后表为为:");
- PrintList(list);
- printf("\n—————-判断表是否为空表——————\n");
- printf("空为1,不空为0:%d", EmptyList(list));
- printf("\n—————-查找12,50位于表的哪个位置——————\n");
- printf("12位于第%d个元素。\n",Locate(list,12));
- printf("50位于第%d个元素。",Locate(list, 50));
- printf("\n—————-将线性表置为空表——————\n");
- ClearList(L);
- printf("置后结果为:");
- PrintList(list);
- printf("\n—————-再次判断表是否为空表——————\n");
- printf("空为1,不空为0:%d", EmptyList(list));
- }
测试结果为: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