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公众号文章写作学习|《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干货整理_本来我应该起来学习为什么还做这真相

本来我应该起来学习为什么还做这真相

公众号文章写作学习|《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干货整理

声明:本文全部是对公众号爆款作家Spenser的书籍《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内的精华内容的整理,仅用作个人学习用途。如有侵权可责令我删除这个文章

1.全书梳理

自序 没有写作,我可能要多奋斗十年

  • 第一,写作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最好的方式。 一般写作从灵感闪现、构思到成文,至少要花两个小时

  • 第二,写作让我摆脱了肤浅。 世俗的快乐,才是人性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写作不是吸收,而是创造。而创造,让人走进内涵,走向思考,走向深刻和高级。

  • 第三,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而写作,就是打造你个人品牌最好的方式之一。

第一章 会说的人很多,能写的人太少

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有两个能力:第一是写作,第二是演讲。——罗振宇

焦虑时代下的青年危机

因为历史是不可逆的,一个时代的变迁,一项新技术的产生,从来都有自己的方向,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有所妥协

  • 第一,深刻认识到:永远没有彼岸,只有在路上

  • 第二,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关系,没有美貌和身材,唯一有提升空间的,就是自己的心智和思维

  • 第三,写作。

不会写作的你,正在失去职场竞争力
传统牛人不会成为最大赢家

在互联网时代的职场,所谓头衔的光环已经越来越暗淡。第一,他们没有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平台沉淀他们的价值。第二,他们没有持续地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载体,无法产生与用户的深度连接

  •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失去职场身份

  •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被职场边缘化

  •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失去职场话语权

混得不好,因为知道你的人太少
  • 写作,是最好的职场社交货币

  • 不会写作的人,可能要在职场上多奋斗几年

工资代表过去,品牌才代表未来
  • 工资是不值钱的,品牌才是最有价值的

  • 互联网给每个人的巨大红利和风口。

第二章 坐下来,开始写

写作的艺术,就是把裤子放进椅子的艺术。——(美)罗伯特·弗罗斯特

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美国作家多萝西娅·布兰德所言:“没有哪个人的天赋是如此贫瘠而不具备一点天才的禀赋,也没有人如此伟大,能够将其天才发挥到极致。”

所谓的“天才”,正是那些能够比普通人释放更多的天赋,并在他们的生命及艺术创作中加以运用的人

写作是最划算的一笔时间投资
  • 对世界更敏感

  • 刻意训练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度。

  • 灵感来自对生活的敏感。有时一个金句、一个故事,就能触发内心一连串反应,把散乱的素材、思绪黏合起来。写作让我保持敏感,也养成了随时随地记录的习惯。

  • 思维更缜密

  • 认知更深刻

  • 写作能力就是思维能力,一个写作能力强的人,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都不会差。

写作训练,是“反人性”的
  • 学习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 他人的认识和我们的理解之间,有一条叫作“践行”的鸿沟

  • 真正靠谱的学习方式是输出

  • 写作本身训练成为肌肉记忆,让深度思考成为日常的习惯

  • 诚实,比新意更重要

  • 写作时比追求新意更重要的,是诚实。

  • 写自己真正熟悉、相信、感兴趣的东西

  • 最重要的是“取悦”自己

  • 坚持写自己真正热爱真正相信的东西

  • 赋予你的写作以最终价值的是你的洞察力真知灼见

灵感就是流汗

其实比“等待灵感”更重要的是充实生活,让你的学识变得丰厚、阅历变得广阔。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以获得灵感呢?

  • 心态开放

  • 所谓想象力就是记忆

  • 大量输入

  • 欣赏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

  •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 ?它好在哪里,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困惑?作者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从中得到的启发或方法,可以如何运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中?

  • 每本书至少要读两遍

  • 刻意练习

“不愿动笔”的三种心理
  • 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对别人没有价值,浪费别人时间

  • 觉得自己写的文章很幼稚,读不下去,对自己没信心

  • 写作时,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扮演“审判者”

“无法坚持”的三个原因和四种解决方案
三个原因

控制不住自己;完美主义心理;缺乏反馈和鼓励

四个解决方案

第一,克服内心对写作的抵触,养成按时写作的习惯。——每天找一个时间段固定写30min东西,内容随意

第二,每天早起写作,你可能更有灵感。

保持高质量输出的五个关键词

1.死磕

2.敢拼

死磕是保持持续输出,不断增加输出数量,将基数最大化;敢拼就是找爆款点,提高文章本身的传播性,将爆款概率最大化。这两点合在一起,构成沉淀和传播两大要素。

3.专注

4.野心:野心向上能突破防线,让你敢于去做更大的梦;向下也能守住底线,知道什么不能做。

选择合作方时,我最在意对方的价值观跟我的是否匹配

5.好奇心:好奇心是写作者必备的一个重要品质,当你不断对生活产生好奇,对人事物提问的时候,你才会有新鲜的思想蹦出来。

第三章 写作,是注意力的争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预测当今经济发展趋势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注意力写作:一种追求大范围传播的公开表达

对象感、目的性

“注意力写作”,是指对不特定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写作

注意力写作主要发生在商业和职业场景中,广告文案、公关发布、新闻写作、流行文学创作

场景意识:屏读时代的挑战
用户思维:影响他人的前提

注意力写作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维,叫作用户思维

满足读者的阅读动机和适应读者的阅读场景

洞悉读者的阅读诉求

一是满足好奇心,二是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而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理解读者的阅读场景

  • 第一,表达克制,切忌冗长。措辞语句上的精练,要学会用精辟、贴切、最能直击人心的词句去表达,结构上的紧凑,公众号文章的篇幅控制在1800~2500字,相对比较舒服

  • 第二,尽量多给刺激点点阵式刺激。两种典型的刺激方法,一个叫故事刺激,另一个叫金句刺激

产品思维:从思想植入到行动转化

但如果把文章当作一个产品来运作,文本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还涉及策划、开发、包装、上市等环节。

系列文章提升专业度

独家视角提升辨识度

社交思维:左手写作,右手传播

你的社交传播力,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具备用户思维、产品思维,还需要懂人性、懂审美。

预期管理:写作的必然和偶然——心态要好

第四章 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美)史蒂芬·平克

如何写出一见倾心的标题
  • 引发共鸣:往往是说到了某个群体的high点或痛点
  • 制造悬念:悬念式标题不难理解,就是标题直接激起人的好奇心,让人想去文章里面寻找答案。
  • 引起争议:不仅能引发好奇,还自带话题
  • 颠覆认知:就是标题里提到的都是大多数人熟悉的事物、跟大多数人有关的事情,但是和常规的看法不同

第一,观察、分析

第二,模仿、套用

第三,重视市场的反馈

如何设计行文节奏

每个读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都会产生一股心流。如果把这个心流想象成你的读者从游乐场的滑梯最高处往下滑的过程,那么,你写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建一个足够高、足够长的滑梯,还要把整个滑梯甚至扶手都涂上润滑剂,减少行进的阻力,让人一旦开始滑,想停都停不下来。那么具体该怎么做?这里提供四个好用的方法:讲故事,设悬念,给代入,有反转。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人们往往会怀疑一个理论,但很少会苛责一个故事。

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
  • 第一,怎么开头。我认为最好用的办法,就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 第二,讲谁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我的建议是,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认识的人的故事,要比讲离你比较远的人的故事,效果更好。

  • 第三,故事情节是故事的主体。情节描写不仅仅是叙述故事发展那么简单,还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对人物感受的描写,这样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

  • 第四,故事加金句,是一种很好用的行文套路。

当读者读完你的故事之后,你适时抛出一个“高能观点”,替读者把故事后面的道理说出来,这时就会给人一种很走心的感觉。这里的高能观点,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金句刺激。

其实很多流传很广的文章,结构并不复杂,往往都是讲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道理,再讲一个故事,再提炼一个道理。手法熟练的作者还会把道理写得层层深入。

设悬念,哪怕是相对的悬念

我在我的一篇文章《我喜欢更体面的辛苦》里面,开头第一句是这么写的:“上周六我吃了一顿饭,花了5万元钱。”这就是一个悬念的种子。那么接下来我就可以花大篇幅来讲这个吃饭的故事,而不用太担心读者会没有耐心看下去,因为我知道读者一定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一顿饭吃了5万元钱。

一件看起来普通的事情也可以写出悬念感。这里分享一个我的方法,叫作“悬念的相对论,通过对材料的选取、对材料呈现顺序的调整,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写出悬念感。

给代入,制造熟悉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鸡尾酒会效应“,不论鸡尾酒会上多嘈杂,有人喊你的名字你也能听见

有一套经常使用的大结构。第一步: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吸引关注。第二步:顺着对方的意愿,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来赢得对方信任。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第三步:开始夹带自己的“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此时就比较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

反向铺垫,反转预期——颠覆读者的预判
如何有效提升文采

审美上的愉悦感

画面感

音律感

第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第二,用文字营造画面感;第三,用具体代替抽象。

技巧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技巧二:用文字在读者心里画一幅画

第一,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第二,善于抓细节。第三,善于使用比喻。

技巧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我最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和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

提升文采的过程,也是锻造语言的过程,离不开反复推敲打磨。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对此的绝佳写照。我们普通人写文章,虽然不至于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平时练习,一定要多留意、比较别人文章中精彩的语句,琢磨为什么写得好,有哪些意向或技巧可以为我所用。写完了再反复修改、推敲,多花点儿笨功夫,就能慢慢进步。

如何修改,让文章更有光彩

当你通读自己差强人意的初稿时,不要忘记接下来才是最艰巨的工作。修改时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想写的东西表达清楚了吗?

·语气是否合适?

·信息完整吗?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

·故事案例是否真实可信、吸引人?

·逻辑是否有问题?观点表述是否简洁有力?

·有没有错别字、标点错误、文法错误?

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又说,“文章要能看也能听”。

修改的原则:不自夸,也不自责

尊重别人的时间和精力

相对理性,冷静地面对批评

第五章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在信息时代,事实是非线性的……复杂世界中,谁说的话有道理,谁讲的故事好听,人们就选择听谁的。如果你仍然想用线性分析和事实去说服其他人,你讲不明白,也不可能讲明白。——(美)安妮特·西蒙斯

写文章不能只讲大道理,那样干巴巴的没人看。我们需要用故事做引入。

故事,以情感为线索的事实

现在,我们的阅读载体已经从纸质书变成了流媒体,长篇大论的道理一晃而过,但故事永远深入人心。不信你看,很多人买回一堆书,往往大部头的学术专著被束之高阁,翻得最多最快的还是那些小说随笔。因为跟故事相比,数据理论等未免生涩难啃,认知成本太高了。

故事便于记忆。有一种记忆的方法叫作联想记忆法,就是把毫无关联的词语,通过联想编出一个故事,再来记忆就容易很多。

尤其对注意力写作来说,要让读者在阅读时抛开杂念,专注于文章内容,讲故事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还有一种情况,读者脑海中一些先入为主的思想,跟你要表达的观点截然相反。如果不能把读者的视线和注意力“留”在你的文字上,就无法说服他们接受你的思想。

用故事介绍自己,以获取信任我经常在文章里写自己的故事。最早是写我在香港的工作生活,创业后又开始写我在不同城市、场合遇到的有意思的人和事,借此分享我对金融职场等的思考。

是因为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更有心得和把握,写作时心态是比较

用故事链接他人,以更好地说服别人

写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情感真实

我们在设计故事主题、构思故事框架、琢磨文字风格的时候,不妨把重心放在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上,围绕它去寻找、组织事实,以构建有感染力的故事。

表达克制
相信市场,而非灵感
你需要大量阅读别人写的故事,
深入生活

据说国内有一些出版社在推出比较重要的图书之前,也会制作一些试读本投放到市场中,接受媒体和读者检验。这对市场预热及试错很有好处。如果试读的人与你的潜在读者十分相似,那么经由他们的反馈而调整改进的内容,最终肯定能够打动你的读者。

故事结构设置的三要素

悬念、冲突,构建吸引人的叙事结构

用张弛有度的描写来构建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文学创作离不开描写。描写有三大要素:场景,氛围,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三个s要素展开:什么样的人物?在哪里登场?目前处于何种状态?作者需要通过描写逐一解释清楚。

结尾,给读者制造惊喜的最后一次机会

好的结尾,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场景或细节(带有隐喻色彩),一个经过验证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或金句),一段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精彩的奇闻逸事,也可以跟开头呼应,用这种对称性来实现文章的完整“循环”。

第六章 如何训练你的逻辑思维

文章不但应该做到能清楚地表达你的思想观点,而且能让读者在接受你的观点的过程中感到愉悦。——(美)芭芭拉·明托

威廉·明托教授在谈及文章编排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写作时,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挥着千军万马,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狭隘关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将部队进行重新编队和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庞大复杂,你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逻辑,就是文章的条理。文章逻辑清晰的人,做事情往往也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非逻辑思维的表现与应对
误区一:使用模糊或多义的语言

沟通要有效率,就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句,让别人“猜谜”。写作时,也要注意措辞的准确、表达的严谨,不要含混不清,让人云里雾里;也不要使用多义词、双关语,那样容易引起歧义。

第一,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简单的事情说完整。

除非是写研究报告,我们分析事物,没有必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越是复杂的事情,越要学会说要点、做提炼,让读者了解主要矛盾、中心思想。当你说得太多、太细,读者往往看到后面忘了前面,不知道哪个是重点。复杂的事情要简单说,简单的事情则要注意有没有遗漏,是否说完整

第二,慎用双重否定。

写文章时最好直接表达本意

误区二:抛出观点,却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推演

要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就要沉得住气,训练思维的严谨。

第一,确认事实,推敲观点。

第二,克制情绪,不要将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

误区三:迷信专家观点

·注意分辨,专家是否在其专业范围内、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内发言。·听取专家意见时,至少请教三位以上,留意那些有争议的观点。·说理论述以所有专家都达成一致的共识性观点为基础,对有分歧的部分,一定要注明并如实呈现正反两方的意见,而不要以偏概全。

误区四:有思想,没有思考

因为生活中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多数人的问题不是没什么可写,而是不知道如何思考到底什么值得写,以及怎么才能写好。

如果只是单纯的罗列素材资料,如此一来,离真正有意义的创作还差得远,搞不好真就成“码字”了。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比思想(观点)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浅尝辄止地分析问题,不假思索地表达观点,这样的写作,即便技巧成熟,恐怕也没有灵魂。

写作所需要的刻意训练,不单是通过“不停笔”来做量的积累,还要通过持续训练深度思考能力来实现质的飞跃。具体怎么做呢?说说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点吧。

第一,警惕第一时间想到的观点、轻而易举得出的结论。深度思考虽然有用,但比较痛苦,违反人类“好逸恶劳”的本能。不是有句话说,为了逃避思考,人们愿意做任何事情吗?

第二,得出观点之前,确保自己对一件事已经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而用5W1H的方式对此提问

想象头脑中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小人儿在打架,拿出一张A4纸,左边写上赞成的原因,右边写上反对的原因,然后进行比较。

第三,善用归纳法,简洁明确地表达意见。

第四,把他人的质疑或反驳,当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机会。

有争论是好事,不管对方是故意找碴儿还是交流想法,都要保持平常心,用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开放性地看待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

是把反驳当作提问,仔细思考

请记住,遇到反驳,要设法将讨论引向更有深度、更具体的范畴,不要为了反驳而反驳,陷入那种无意义的、情绪化的对峙。

三个技巧,让你更有逻辑地思考
列提纲:将素材归类分组

提纲可以随手写在纸上,也可以做成印象笔记,来不及的话就打腹稿,在心里想好一二三。

对各种素材做归类分组。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大约7个以上的项目:

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

金字塔原则

文章要表达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归类

理结构:框架比细节重要
善表达:逻辑连接之术

第一,理清内部关系

第二,善用连接词

第三,注意呈现方式。

第七章 职场专业文章写作的方法论

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日)大前研一

所以说,要想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专业文章并不简单。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行业经验的沉淀,又不愿费时费力去调研、思考、总结,往往一提笔就露怯,或者写着写着就没什么可写的了。

职场干货文写作的两个要点

言简意赅

套用时注意重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练就行。

选题的“加”与“减”

第一,文章要有饱腹感。

第二,要有明确的利益点。

第三,一篇优秀的干货文,深度、角度、广度、速度至少取一头。

第四,开头的文风匹配行业文风,结论先行或者问题先行都行。

表达的“深”与“浅”

写好行业分析报告的五个步骤
明确目标

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分析这个行业?你希望通过这个分析报告达到什么目的?你的读者对象是谁?他们有怎样的需求和特征?

普通人写作此类文章,可以结合当下新闻热点、行业突发事件等,来分析受众需求,挖掘该事件对行业内外的影响。

界定问题

找到调研分析的切口,将复杂模糊的大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

搜集信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是你熟悉的行业,想要发表分析评论,也必须掌握足够多的事实资料。行业信息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企业走访、专家面谈、工作调研等,获得来自工作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二是通过网络检索(如维基百科)、咨询公司报告、政府公开数据库、行业协会公开信息等,从专业数据库里搜集二手资料。

列出提纲或问题清单,最好能提前发给对方,彼此都做些功课,这样沟通会更有效率,说不定还能碰出更多火花来。

一份声称翔实准确的社会调研,是否在样本选择上有点儿以偏概全?一家公司的业绩增幅是否远超行业的正常水平?

研究分析

五力分析模型

(Five Forces Model)

通过聚焦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五大因素——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劣势,O(Opportunity)代表机会,T(Threat)代表威胁

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传统甚至经典的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分析工具。

输出成果

文章结构上,比较好用的是“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先归纳核心思想,结论先行,再提供3-7个支持性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往下又有3-7个论据作为支撑,由此层层统御,形成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过程。

构思系列专题的四个原则
写专题必须要有整体的策划

像开发产品一样,要经过系统设计,明确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侧重,到一定数量之后要达到什么效果,不是写到哪儿算哪儿,发布完了就万事大吉了。

专题文章两种走向:深度、时效
起步阶段,切入点要小

刚开始写作专题的时候,切大点是很难做起来的,因为大的话题点已经有很多行业内权威人士在写了,而且点越大越不好把握,除非你有把握写得过行业内权威人士。

所以不如先在自己的小块地方站稳脚跟,切入点越小越容易写出彩,你关注的可能就是别人没有关注到的东西。顶层设计的文章有人看,基础建设方面的文章也有人看。比如职场是个大话题,但金融职场就是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先守住自己擅长的一亩三分地,做精做深做透。

学会对标

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翱翔。

积累行业素材的四种方式
积累专业知识(深度)

你观察、思考的深度,也是决定文章深度的要素。

是从内部观察行业里的人和事,

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观察行业

整合行业分析报告(广度)

分析报告的价值在于读一篇胜过读十篇。仔细研读分析报告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行业分析报告,第一种是通过行业内的专业媒体。

第二种是通过社会层面的报告。

获得行业分析报告的方法——微信搜索

建一个素材库,使用云笔记之类的工具收藏起来,分门别类地做好标记,为自己日后查找资料提供方便

置身第一现场(速度)

成为社群组织者,学会“混圈子”的艺术。

作为社群组织者,你付出的虽然多,但是收获的一定也比别人多。你帮助的人越多,你的影响力就越大,也更利于个人品牌的打造。

跟高手过招(角度)

正所谓“与高手过招,才能成为高手”,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能接触到高手,所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学习。在与这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的交谈中,不断反思自我,在“见贤思齐”中把自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有些人很怕与高手过招,觉得自己水平比较低,其实没有关系的,你连过招的机会都没有那才可怕呢。

佛家常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厚积薄发,获得思考解决问题时更丰富、独特的视角。

第八章 你所理解的新媒体写作,也许都是错的

写作,是实现我们和世界、和陌生人连接的载体,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的本质

新媒体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

竞争,是高效率淘汰低效率的过程

一切竞争的本质,是效率之争

技术的本质不是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是把之前同样的一群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掌握新技术的人,成为财富新贵、人生赢家;另一类是没有掌握新技术的人,他们因落后而被淘汰。

新媒体的传播效率

比传播更重要的,是沉淀用户

没事别想不开做公众号

当你拥有越多时,风险承受能力就越小。

初始期

。这感觉实在太棒了,空气都是鲜甜的,世界都是你的

结果,现实啪啪打脸。你的朋友圈死一般沉寂。你也不好意思再让朋友转发,次数多了,就跟集赞换小礼品一样招人烦。只有你的爸爸妈妈男朋友女朋友在坚持着给你竖大拇指。可你还是心心念念,一天登录无数次后台页面,但是,粉丝数就是不涨。如果哪篇文章的阅读量破了三位数,你立刻欢歌起舞。

倦怠期

大号期

撞上热点新闻就更惨了。深夜看到突发事件,从床上爬起来打开word空白页面,强迫自己清醒以整理思路,却发现好几个公众号都抢在你前面,把文章发出来了。

新媒体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媒体写作的基本原则什么是新媒体写作?我想用这么一句话概括:新媒体写作始于刺激,陷于选题,忠于逻辑,痴于文笔,止于运营。

刺激,始于标题

第一期写作课的标题是《不会写作的你,正在失去职场竞争力》。第二期写作课的标题是《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因为《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触发的是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痛点,属于马斯洛的上层需求。而《不会写作的你,正在失去职场竞争力》,触发的是生存恐惧的底层需求,撩起的是底层痛点。

痛点,决定选题

好的主题,一定能戳中人性的痛点

我总结了四个人性中的永恒痛点:
  • 第一个,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

  • 第二个,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

  • 第三个,认知成长的前与后。猎豹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盛有篇文章叫《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对于爱智求真的大众,有关思维升级的文章,是很受欢迎的。对此,我曾写过《三种成本,决定你是一无所有,还是财富自由》,我的朋友于小戈写过《年薪10万和100万的差距在哪里》,讲的都是思维方式对收入模式的改变,强调认知和格局的升级。

  • 第四个,能力与平台的博弈。近两年,随着“斜杠青年”概念的流行,很多年轻人都希望通过提升、拓展个人能力,摆脱收入来源单一、被平台规则束缚的传统工作方式。个人能力与平台资源是相互博弈和补充的关系,也是职场人的永恒痛点之一。

说了这么多,我们人性中的永恒痛点,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些痛点的本质是什么?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天性中有很多情感诉求,比如自我存在、安全感、同理心、恐惧,自我实现。当你触碰这些情绪需求时,就比较容易戳到人性的痛点。
我们为什么会转发罗尔的那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是因为同理心。比同理心更底层的情绪是什么?是恐惧,是生存。为什么我们会转发灾难性的文章,是因为触发了恐惧的需求。所以你看,写文章的高手,一定是人性洞察高手。
下面再看,面对同一个主题,我们如何选取角度。
比如明星出轨是一个全民热点话题,基本上哪个明星一出轨,自媒体人就特别高兴,蹭个热点都能有很高的阅读量。这是因为赢在热点,热点一定是好的主题,毋庸置疑。但是写这个热点的文章这么多,你的文章能不能在“出轨”红海里冲出一条血路,就要看你找角度的本事了。
还记得林丹被曝出轨那件事吗?大多数人都会写出轨的内幕、对出轨的道德审判,以及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等,说的都是大家已有的认知,无非是再强化一下而已。

很多自媒体的标题是这样的:·林丹出轨:这样的爱人,还要不要挽回?·林丹出轨了:婚姻中出轨的爱人,要不要原谅?·林丹出轨:女人该如何面对出轨的婚姻?·林丹出轨告诉我们:满分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林丹出轨:这才是预防出轨最好的方法!

人家都出轨了,你为啥还没有上轨”

没有逻辑的内容,就像没有气质的美女

新媒体写作的呈现方式和传统媒体不一样,密度更高,表达更加视觉化,但是并不意味着比传统写作的门槛要低。好的文章,不管是传统写作还是新媒体写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读者饶有兴致地把整篇文章看完。而公众号阅读是碎片化的,读者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你在搭文章的逻辑框架时,一定要有密度、有转折、有悬疑、有承接、有金句。

举一个例子。2017年我参加罗永浩坚果Pro手机的发布会。

我很感动,就想写一篇我和老罗的文章。

如果你觉得我们苦,只是你不知道我们的野心有多大而已,我们的野心大到不敢说出来。”

文采除了修辞,还关乎想象力

受传统写作的影响,很多人对“文采”的理解是文风绮丽修辞华美,具体说就是放一堆排比句,有很多精妙的比喻。有人憋不出来,就认为自己没有才华,不是吃这碗饭的。

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观点是否新颖,逻辑是否严密,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不仅指善用修辞,还包括能否激发读者美好、特别的联想。

《别傻了,你永远过不上有钱有闲的生活》

吴晓波老师年轻的时候买过一座岛,世外桃源,岛上水草茂美。如今的吴老师,当穿梭于各个城市的酒店和万米高空的航班,时不时会想念那座岛和岛上惬意的日子。而那座岛,更多的是吴老师心中世外桃源的梦吧。我并没有说吴老师很忙,眼神很疲惫,身材越来越瘦,这些描写是很直观、所有人都能想到的。我觉得好的文采,是把实际、具象的东西虚化,在读者内心留下一个美好画面,给人丰富想象的空间。

当然,这句话刚提出来的时候,读者觉得惊艳,后来被引用得多了,吐槽的也不少,你若再用,就是陈词滥调了。

新媒体最强大之处,是“交互式阅读”

公众号文章标题一般用15号字,16号字偏大,14号字偏小

我的正文文字大小是14.63磅,行间距是1.6倍,字间距是2像素,页边距是22像素。

再看看咪蒙的文字,每一句话都会分段,是不是感觉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更轻松些呢?

没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闪光的心。

不要小看留言和评论。跟传统写作相比,留言回复本身,就是新媒体内容创作的一部分。

我认为,和读者做朋友,把读者当作家人,和他们交心,所谓粉丝黏性,正是来自这样的点滴积累、亲密互动、以心换心。

写金句是人人都需要的呈现

一定是既有不错的认知高度,又有很多金句

要想通过写作来建立用户的认知,进行认知占领,有时适当的“鸡汤”也是需要的

金句就是一句话文案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别克君越的例子。它的金句只有六个字:不喧哗,自有声。就这么简单的六个字,意境全出,在说车,也在说人。这里的人说的是新君越的目标群体——社会精英,你可以感受一下这六个字。

记忆,永远都在。

我认为,写金句是人人都需要的呈现。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深刻的内涵,是对读者的负责,也很符合目前碎片化阅读的场景。现在大家看一个消息和一篇文章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为什么叫刷文章、刷朋友圈呢?唰地一下就过去了,特别形象对吧?有些文章读者可能只看到文字加粗的部分,就那么一两句话能否打动读者便成了关键。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

“智商决定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你的上限。你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能决定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运营文案写作的思路与套路

功能介绍

个人定位

关注回复

按钮设置

视觉风格

二维码设置

第九章 人人都能写出爆款文

天才的唯一秘密,就在于刻意练习,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还是希望能被更多的人认可、喜欢。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和信息更新极度迅速的时代,爆款文无疑符合大众群体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爆款文

大爆款文是阅读量超百万级的

怎么找爆款点

要想写出爆款文,就要找到爆款点。爆款点有两类,一是突发热点,二是永恒痛点。突发热点是瞬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点事件。寻找这样的热点需要很强的敏感度,风口是有时效性的,越早进入越有竞争力。

她说,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了两篇文章,一篇写赢一篇写输。

看出来了吧,什么叫新媒体人的勤奋?坦率地说,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蹭热点有抵触心理。我一直觉得蹭热点有损自己公众号的调性,而且总有一种投机取巧的感觉。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如果我可以借助热点,让更多的人看到我,让我写的有价值的东西更好地传播出去,远比我一味死守不蹭热点要强。

我们在自媒体上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以及传输信息、表达观点,归根结底发挥的是链接功能。用户通过你,可以链接到优质的内容、同频的伙伴。

回到爆款文的话题上。爆款文需要快速捕捉热点,但是热点不常有,公众号却不能中断更新。怎么办?痛点永恒。与之相关的话题,文章传播性都不会太差。

事实上,找爆款点的底层逻辑是提高对人对事的敏感度,底层逻辑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写作,对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记住,文章的外延是生活,是人性。

寻找爆款点的具体方法

跟风口:有风来,跟进就能带来一定势能

成为风口:做厉害的事情,成为带风的人

如果影响力超过了自身的实力,在注意力如此短缺的时代,被人们抛之脑后恐怕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寻找情绪能量汇集的点

《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正向打消解情绪,反向打引爆情绪

爆款的打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正向的,去消解矛盾;一个是反向的,去引爆矛盾

。咪蒙非常擅长在文中找到一个共情点,在字里行间让你不经意就把自己的愤怒和共鸣放大。

《害怕被压榨,还混什么职场》,

干货号偏消解情绪,娱乐号偏引爆情绪。

文章的输出,实质上是价值观的输出。那么价值观在爆款点处理上的作用是什么呢?价值观决定整个文章的方向,特别是职场写作,你是在用价值观影响别人,文字只是载体。你之所以喜欢一个作者或者一个公众号,很大的原因是你认同他的价值观,你认同他看世界的方式。所以要记住,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采用什么写作方式。

观点中庸,等于平庸

新媒体写作,特别是写热点文章时,一定要立场鲜明。要知道,没有人反对,就没有人支持。一个观点出来有不同的声音很正常,你的观点越鲜明,读者的反应也会越两极。不要因为怕反对就不去写,你可能说得不都对,但是不可以没有立场,大多数时候,观点的中庸等同于平庸。

角度决胜负

根据什么现象想到的主题,为什么要选这个角度,为什么最后取了这个标题,整篇文章的架构是怎么组织的,起承转合是怎么衔接的,例子是怎么选的,金句是怎么用的,排版是怎么考虑的。

在上一章里,我总结了人类的四个永恒痛点,还记得是什么吗?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第一个,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典型的例子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矛盾和博弈。第二个,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痛点。第三个,认知成长的思维升级,成长是每一个人的刚需。第四个,能力与平台的相互博弈和补充。

你有没有在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

所以,当我选定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就问自己:我有没有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或者说,我这篇文章,是想帮助读者实现怎样的自己?具体怎么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呢?

帮读者表达想法假设有一个读者正在考虑离开体制,但是身边的人都不支持他,这个时候,他想要解释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无奈的是自己没有强大的逻辑和文笔来说服别人。此时我正好选取了这个主题,理性客观地来描述一些人离开体制的原因,以及在体制外的收获。这样的文章一经发出,就说出了这个读者内心的东西,和他不谋而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篇文章只要文笔和逻辑不是太差,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会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发给身边最亲近并且正在试图说服他的朋友。

让读者塑造自己的形象

帮助读者进行比较,哪怕是晒优越

然后我就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转发推荐,说这次写作课很牛,有幸参与,好不容易报上名,等等等等,于是我们就一起愉快地“装腔”了。

文章本身就能帮助别人

标题定乾坤

接下来要思考:你起的文章标题,能不能打动你自己?我本来想写的标题是《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或者是《当年离开体制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甚至想过一个很浮夸的标题:《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我的收入增长了100倍》。你觉得这些标题怎么样?还算中规中矩吧,确实能引发好奇,但是,不具有话题性。最后我选的是这样一个标题:《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当读者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

大部分人很难承认自己是错的,哪怕他看不上这个体制,也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而对于已经从体制内成功离开的人来说,在这个维度上根本不能形成有效认同。最后,对在体制内工作感觉很好的读者来说,他们对辞职这个话题并不会很关心。

注意。第二篇文章的标题是《体制不是天堂,也不该是坟墓》。

很多人喜欢看美剧。美剧为什么好看?你有没有发现在每一集末尾将要发生些什么的时候,突然就结束了,这时你好奇的种子就被种下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追剧

什么是一篇顶级的文章?就是你想一口气看完,又不忍心一口气看完。想一口气看完,是因为实在太精彩了,根本停不下来;不忍心看完,是因为一旦看完了,就意味着结束,会留给你巨大的空虚和漫长的等待。

开头俘获人心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文章的开头,跟标题一样,一定要吸引人,要在读者心里种下种子。具体说就是要达到以下四个效果:立画面道理是没有画面感的,但故事有。讲故事,立画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咪蒙写文章,开头总喜欢说“我有一个表哥”,“我有一个同学”,或者“我有一个实习生”。有代入你的故事所表达的场景一定要是读者熟悉的场景,这样读者才有代入感,才能引起读者思考。表情绪是指你的故事要通过别人或自己的例子,间接或直接地传递出一种观点、立场和情绪。做铺垫埋下疑问、转折或者悬念,为下一段的开始做好铺垫。

善用万能框架

一是文章框架,让内容站起来。二是行文走笔,让内容活起来。

一些人写文章没有列提纲的习惯,常常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自己看完觉得一点儿逻辑都没有。刚开始练习,最好是写个提纲出来,等熟练之后,打个腹稿,或者画个思维导图也可以。

推荐一个特别好用的**“万能框架”**,你可以现学现用:亮观点—说现象—做分析—下结论。整个文章的大框架可以这么用,每个小论点也可以这么用。

亮观点

说现象:让读者能够“入戏”

做分析一:对场景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

做分析二:激发读者共鸣

下结论

前面所有的准备都是为结论服务的,结论要尽可能精炼,一针见血,最好用一句经典的话概括。读者就算忘记了整篇文章,只要记得这一句,就能明白你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是为了什么。不只是文章的结论,每次写完一个例子,也一定要有总结,最好还是金句那种,就更完美了。

胡适说: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而高晓松说:人类都是高看自己。

如果你想写得更好,成为爆款文,你需要升华主题,达到更高的认知,于是有了第四部分。

体制内是工资增长的线性模式,而体制外是类似股权的指数模式。“体制”这个词,已经从原来生活的保障成为创新的束缚,稳定的风险其实更大。当体制外的想象力更大,当留在体制内的成本更高,很多聪明人都会开始用脚投票。

活用行文走笔

文字密度:不要啰唆,精简干练

画面感:细节具体,案例鲜活

情绪化:观点一定要爱憎分明

结尾刺激转发

读者看到这里,觉得很有道理,说得没错。但是,读者会因为道理转发吗,还是会因为情绪转发呢?请记住,读者转发你的文章的那一刻,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性的。

在这个结尾,我要给出让读者转发的理由。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我一般给文章设计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读者写推荐的那句话。这就是用户思维。你想想,用户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忍不住转发,这时候,他需要一个评论语,他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就是最后一句话,我刚好给了他,多好呀。对爆款文来说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结论部分必出金句。没有金句怎么办?建立你的金句库。大家平时看到金句,要留心收着,为后续的写作做准备。

找准发布时间

公认的公众号阅读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段:上午7-9点,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晚上6-8点

作者推荐:晚上10点以后 上午10-12点,晚上8-10点。

一周中分享最热的时间段是星期三

每天早上8点前发布。在晨曦穿梭于早餐车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白领们,最爱早上就着鸡汤给自己打打鸡血,然后开始奋斗的一天。如果你的文章定位在搞笑幽默,那么在晚上的7~8点发布也很适合。这是大多数都市人的社交时间,一份有趣的推送可以让对方在社交间隙瞄一眼手机时来了兴致,然后打开,若内容出彩,人们很容易就当着所有朋友的面分享这个有趣的信息,也能为你增粉。如果你的文章定位在情感,那就晚上10点后发吧

综上,好的文章一气呵成:标题新颖夺目,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才能获得高的点击量;开头精彩,抓住人心,引起关注或共鸣,才会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内容主题鲜明,及时切入热点,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并以事服人,以理服人,这样读者才能觉得受益匪浅,没有白看;结尾更是醍醐灌顶、升华主题的地方。

对爆款文而言,标题吸引人,开头抓人,内容服人,结尾有召唤感,每一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后记 赢得时间,才有可能赢下世界

真相还是符合完美的二八法则。

当你和别人一样时,已经晚了

把时间花在累积专业度上

熬住时间,守住专业。

我们无比努力,就是为了输得起

她说,人生有三大追求一定要拼尽全力:想吵赢的架,想读完的书,想睡到的人。

奋斗前置,就是降低你的失

败成本。

早日出发奔跑的人,摔倒的样子都不会太难看。

年龄是我们身后的猛虎,所有人都被年龄追着落荒而逃。赢得了时间,我们才有可能赢下世界。

公众号运营干货

新媒体最强大之处,是“交互式阅读”

一篇文章,从标题,到框架,到文采,每个板块这么细抠下来,当你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大功告成了?不,在我看来,这样只完成了一半。

你要问自己:

  • 当初拟的这个标题,写完文章后再看,还是不是最好的标题?
  • 文章的结构排版,是不是有些需要分段,行间距和字体是最舒服的格式吗?
  • 封面和内文配图跟公众号的调性相符吗?

公众号的文字大小、字体类型和颜色的选择没有固定标准,原则是不断地去感受读者看你文字时的视觉体验,多尝试、比较,找到自己喜欢、读者反馈不错的形式,固定下来,就成了你的风格。

像我的公众号文章标题一般用15号字,因为我觉得16号字偏大,14号字偏小;我的正文文字大小14.63磅行间距是1.6倍字间距2像素页边距22像素

除了文字,还要注意设置分段格式,引导用户视线,估计读者在什么地方看累了,就引导读者换一种方式休息一下。这一点非常重要,也直接影响你的文章是否能流畅地被读下去。
以下两张图片是我写的同一篇文章分段之前和分段之后的效果,大家看看分段和不分段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看看咪蒙的文字,每一句话都会分段,是不是感觉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更轻松些呢?

如果你对文章足够有信心,内文不配图,也没关系。但封面图片一定要做好,这会影响打开率。颜值即正义,好文章就该整整齐齐清清爽爽出去见人,不是吗?有句话说得好:没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闪光的心。

注重颜值,说到底其实是为美付出成本,因为美也是一种生产力。精美的配图、精致的排版、设计过的首尾,不论你是为此花钱还是花时间,都会让人感觉到作者对于内容的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如果你明明很认真地在写文章,却在颜值上吃亏了,我觉得还是挺可惜的。

精心排版、反复预览之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点把文章推送出去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不,你还有留言没有回复,评论没有拉精选。
不要小看留言和评论。跟传统写作相比,留言回复本身,就是新媒体内容创作的一部分。在我看来,通过留言即时互动,是新媒体最有趣也最强大的地方。

很多读者告诉我,我的留言比文章还有意思,大概因为我的留言比较逗吧。高质量的读者评论总能激发我深入思考,或换个角度看问题,回复这样的评论我也会格外用心。

高手在民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人善于发现并指出文章的不足,有人喜欢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人一边表达同感一边对你的观点做补充完善。浏览这些评论,跟大家互动,能给我很多启发和乐趣。

我认为,和读者做朋友,把读者当作家人,和他们交心,所谓粉丝黏性,正是来自这样的点滴积累、亲密互动、以心换心。

运营文案写作的思路与套路

当你注册好一个公众号,你打算怎么运营?
从百度随便搜索一张图片做头像,简单写几句个人介绍,然后再随便说说“欢迎关注”。然后呢?还需要写什么呢?

功能介绍

当你注册了一个公众号之后,你需要介绍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这样做的潜台词就是:朋友来吧,欢迎来和我一起玩,关注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比如我的公众号的功能介绍是:“我是Spenser,香港第一自媒体人,金融圈职场老司机,这里有近百万城市新青年啦,你怎么才来呀。”

这里有三个关键点:第一,香港;第二,金融;第三,近百万城市新青年。
为什么我要用这三个关键点呢?主要是让大家对我有一个粗浅的认知:第一,坐标香港;第二,主业做金融的;第三,公众号定位是城市新青年,已有近百万关注者。

之前我还曾用过“文艺男中年”的提法,主要是一种自嘲的风格,想表达这个公众号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点儿小文艺趣味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构,一个营销号。当读者看到这样一个介绍之后,就会觉得作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也许就想要去跟随他,想要关注他。

个人定位

当读者关注了你的公众号,那么接下来要去加深他对你的印象,尝试留住他。
随着公众号的发展,个人定位也是不断调整的。比如我曾经用过的公众号回复就有:

  • 恭喜你关注这个公众号,说明你是有调性的人。
  • 我是Spenser,本职在香港做金融,也是非畅销书作家。这是个人的场子,欢迎你来撩,前提是你不闷,有趣。
关注回复

我们在公众号写作,可以把公众号想象成一个便利店,比如7–11。你是便利店的主人,那么当顾客走进来之后,你是不是要先说一声“欢迎光临”呢?其实“关注回复”就是那一声“欢迎光临”。

比如和菜头的公众号“槽边往事”,他的关注回复特别有意思。他对新关注的朋友说:“留言我会选择部分回复,请不要刷屏,不然我会顺着网线过去掐死你。”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感觉特别的亲切,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和你开玩笑。当然,后来的回复改变了一下,用了最简单的表情符号,也挺有意思的。

按钮设置

顾客进了你的小卖部,他肯定是想买点儿东西的。既然他是带着期待进来买东西的,那么你的公众号小卖部可以卖点儿什么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把你的产品,你过去一些好的文章,你的自我介绍,你最想让顾客点击的链接放上去。
比如最近我上写作课,就把写作课放到了最左边的按钮,然后我还有一些“10万+”的好文章,我也会让不了解我的人去点击。最后我还会放上商务合作和我的招牌链接文章,目的就是希望新进小卖部的朋友能够在货架上找到他想要的商品。

视觉风格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要保持视觉风格的一致性

第一,头图。让人看到一篇文章时首先看到的是图片,而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第二,引语。常用的引语有“这是某某某的第多少多少篇原创文章”,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读者,作者已经写过很多很多文章,暗示读者说,作者本人还是很厉害、很能坚持一件事的。有些公众号会在文章开头说:“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多少文字,需要花几分钟阅读。”目的是告诉读者,这篇文章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就能获得大量的知识,从投资回报率来看,读者看这篇文章是非常划算的。

第三,正文。从排版,到句式,到表达节奏,要适应屏读的感觉。比如,分段更频繁,句式要变短,用熟悉的名词解释陌生的东西。再比如,传统写作是每段开头要空两格,但是手机屏幕上,既然已经出现了分段,就不需要在开头空格,而是直接顶格开始写就可以了。

二维码设置

文章底部的二维码设置非常重要。不要高估读者的耐心。当你的文章被转发,文末二维码有助于读者一键跳转到你的公众号,成为新的关注者。
我特别想提醒的是,二维码风格一定要符合文章的整体风格,图文设计要突显你的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喜欢在二维码上加一句“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分享给好友或者朋友圈吧”,直白是直白,诚恳是诚恳,但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读者会在看到这样的话后,“听话”地去转发呢?
我觉得,比起苦口婆心地“请求转发”,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给予直接的利益刺激,即分享后能得到直接的好处,比如,赠送一本电子书,请喝一杯咖啡等。或者,在文章结尾用金句刺激的方式给读者一个转发的理由。

爆款文

天才的唯一秘密,就在于刻意练习,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还是希望能被更多的人认可、喜欢。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和信息更新极度迅速的时代,爆款文无疑符合大众群体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爆款文

大爆款文是阅读量超百万级的

怎么找爆款点

要想写出爆款文,就要找到爆款点。爆款点有两类,一是突发热点,二是永恒痛点。突发热点是瞬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点事件。寻找这样的热点需要很强的敏感度,风口是有时效性的,越早进入越有竞争力。

她说,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了两篇文章,一篇写赢一篇写输。

看出来了吧,什么叫新媒体人的勤奋?坦率地说,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蹭热点有抵触心理。我一直觉得蹭热点有损自己公众号的调性,而且总有一种投机取巧的感觉。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如果我可以借助热点,让更多的人看到我,让我写的有价值的东西更好地传播出去,远比我一味死守不蹭热点要强。

我们在自媒体上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以及传输信息、表达观点,归根结底发挥的是链接功能。用户通过你,可以链接到优质的内容、同频的伙伴。

回到爆款文的话题上。爆款文需要快速捕捉热点,但是热点不常有,公众号却不能中断更新。怎么办?痛点永恒。与之相关的话题,文章传播性都不会太差。

事实上,找爆款点的底层逻辑是提高对人对事的敏感度,底层逻辑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写作,对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记住,文章的外延是生活,是人性。

寻找爆款点的具体方法

跟风口:有风来,跟进就能带来一定势能

成为风口:做厉害的事情,成为带风的人

如果影响力超过了自身的实力,在注意力如此短缺的时代,被人们抛之脑后恐怕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寻找情绪能量汇集的点

《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正向打消解情绪,反向打引爆情绪

爆款的打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正向的,去消解矛盾;一个是反向的,去引爆矛盾

。咪蒙非常擅长在文中找到一个共情点,在字里行间让你不经意就把自己的愤怒和共鸣放大。

《害怕被压榨,还混什么职场》,

干货号偏消解情绪,娱乐号偏引爆情绪。

文章的输出,实质上是价值观的输出。那么价值观在爆款点处理上的作用是什么呢?价值观决定整个文章的方向,特别是职场写作,你是在用价值观影响别人,文字只是载体。你之所以喜欢一个作者或者一个公众号,很大的原因是你认同他的价值观,你认同他看世界的方式。所以要记住,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采用什么写作方式。

观点中庸,等于平庸

新媒体写作,特别是写热点文章时,一定要立场鲜明。要知道,没有人反对,就没有人支持。一个观点出来有不同的声音很正常,你的观点越鲜明,读者的反应也会越两极。不要因为怕反对就不去写,你可能说得不都对,但是不可以没有立场,大多数时候,观点的中庸等同于平庸。

角度决胜负

根据什么现象想到的主题,为什么要选这个角度,为什么最后取了这个标题,整篇文章的架构是怎么组织的,起承转合是怎么衔接的,例子是怎么选的,金句是怎么用的,排版是怎么考虑的。

在上一章里,我总结了人类的四个永恒痛点,还记得是什么吗?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第一个,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典型的例子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矛盾和博弈。第二个,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痛点。第三个,认知成长的思维升级,成长是每一个人的刚需。第四个,能力与平台的相互博弈和补充。

你有没有在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

所以,当我选定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就问自己:我有没有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或者说,我这篇文章,是想帮助读者实现怎样的自己?具体怎么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呢?

帮读者表达想法假设有一个读者正在考虑离开体制,但是身边的人都不支持他,这个时候,他想要解释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无奈的是自己没有强大的逻辑和文笔来说服别人。此时我正好选取了这个主题,理性客观地来描述一些人离开体制的原因,以及在体制外的收获。这样的文章一经发出,就说出了这个读者内心的东西,和他不谋而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篇文章只要文笔和逻辑不是太差,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会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发给身边最亲近并且正在试图说服他的朋友。

让读者塑造自己的形象

帮助读者进行比较,哪怕是晒优越

然后我就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转发推荐,说这次写作课很牛,有幸参与,好不容易报上名,等等等等,于是我们就一起愉快地“装腔”了。

文章本身就能帮助别人

标题定乾坤

接下来要思考:你起的文章标题,能不能打动你自己?我本来想写的标题是《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或者是《当年离开体制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甚至想过一个很浮夸的标题:《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我的收入增长了100倍》。你觉得这些标题怎么样?还算中规中矩吧,确实能引发好奇,但是,不具有话题性。最后我选的是这样一个标题:《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当读者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

大部分人很难承认自己是错的,哪怕他看不上这个体制,也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而对于已经从体制内成功离开的人来说,在这个维度上根本不能形成有效认同。最后,对在体制内工作感觉很好的读者来说,他们对辞职这个话题并不会很关心。

注意。第二篇文章的标题是《体制不是天堂,也不该是坟墓》。

很多人喜欢看美剧。美剧为什么好看?你有没有发现在每一集末尾将要发生些什么的时候,突然就结束了,这时你好奇的种子就被种下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追剧

什么是一篇顶级的文章?就是你想一口气看完,又不忍心一口气看完。想一口气看完,是因为实在太精彩了,根本停不下来;不忍心看完,是因为一旦看完了,就意味着结束,会留给你巨大的空虚和漫长的等待。

开头俘获人心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文章的开头,跟标题一样,一定要吸引人,要在读者心里种下种子。具体说就是要达到以下四个效果:立画面道理是没有画面感的,但故事有。讲故事,立画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咪蒙写文章,开头总喜欢说“我有一个表哥”,“我有一个同学”,或者“我有一个实习生”。有代入你的故事所表达的场景一定要是读者熟悉的场景,这样读者才有代入感,才能引起读者思考。表情绪是指你的故事要通过别人或自己的例子,间接或直接地传递出一种观点、立场和情绪。做铺垫埋下疑问、转折或者悬念,为下一段的开始做好铺垫。

善用万能框架

一是文章框架,让内容站起来。二是行文走笔,让内容活起来。

一些人写文章没有列提纲的习惯,常常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自己看完觉得一点儿逻辑都没有。刚开始练习,最好是写个提纲出来,等熟练之后,打个腹稿,或者画个思维导图也可以。

推荐一个特别好用的**“万能框架”**,你可以现学现用:亮观点—说现象—做分析—下结论。整个文章的大框架可以这么用,每个小论点也可以这么用。

亮观点

说现象:让读者能够“入戏”

做分析一:对场景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

做分析二:激发读者共鸣

下结论

前面所有的准备都是为结论服务的,结论要尽可能精炼,一针见血,最好用一句经典的话概括。读者就算忘记了整篇文章,只要记得这一句,就能明白你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是为了什么。不只是文章的结论,每次写完一个例子,也一定要有总结,最好还是金句那种,就更完美了。

胡适说: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而高晓松说:人类都是高看自己。

如果你想写得更好,成为爆款文,你需要升华主题,达到更高的认知,于是有了第四部分。

体制内是工资增长的线性模式,而体制外是类似股权的指数模式。“体制”这个词,已经从原来生活的保障成为创新的束缚,稳定的风险其实更大。当体制外的想象力更大,当留在体制内的成本更高,很多聪明人都会开始用脚投票。

活用行文走笔

文字密度:不要啰唆,精简干练

画面感:细节具体,案例鲜活

情绪化:观点一定要爱憎分明

结尾刺激转发

读者看到这里,觉得很有道理,说得没错。但是,读者会因为道理转发吗,还是会因为情绪转发呢?请记住,读者转发你的文章的那一刻,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性的。

在这个结尾,我要给出让读者转发的理由。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我一般给文章设计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读者写推荐的那句话。这就是用户思维。你想想,用户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忍不住转发,这时候,他需要一个评论语,他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就是最后一句话,我刚好给了他,多好呀。对爆款文来说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结论部分必出金句。没有金句怎么办?建立你的金句库。大家平时看到金句,要留心收着,为后续的写作做准备。

找准发布时间

公认的公众号阅读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段:上午7-9点,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晚上6-8点

作者推荐:晚上10点以后 上午10-12点,晚上8-10点。

一周中分享最热的时间段是星期三

每天早上8点前发布。在晨曦穿梭于早餐车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白领们,最爱早上就着鸡汤给自己打打鸡血,然后开始奋斗的一天。如果你的文章定位在搞笑幽默,那么在晚上的7~8点发布也很适合。这是大多数都市人的社交时间,一份有趣的推送可以让对方在社交间隙瞄一眼手机时来了兴致,然后打开,若内容出彩,人们很容易就当着所有朋友的面分享这个有趣的信息,也能为你增粉。如果你的文章定位在情感,那就晚上10点后发吧

综上,好的文章一气呵成:标题新颖夺目,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才能获得高的点击量;开头精彩,抓住人心,引起关注或共鸣,才会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内容主题鲜明,及时切入热点,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并以事服人,以理服人,这样读者才能觉得受益匪浅,没有白看;结尾更是醍醐灌顶、升华主题的地方。

对爆款文而言,标题吸引人,开头抓人,内容服人,结尾有召唤感,每一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繁依Fanyi0/article/detail/22706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