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Spark的stage如何划分?在源码中是怎么判断属于Shuffle Map Stage或Result Stage的?
Spark分哪几个部分(模块)?分别有什么作用(做什么,自己用过哪些,做过什么)?
说下Spark中的Transform和Action,为什么Spark要把操作分为Transform和Action?常用的列举一些,说下算子原理
Spark Shuffle是Spark中用于处理数据在Map和Reduce阶段之间交换和重组的关键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数据需要在不同的节点之间进行交换和重组时,如进行group by、join和sortBy等操作。以下是关于Spark Shuffle的详细介绍,包括其优点和缺点:
Spark Shuffle概述
定义:Spark Shuffle描述着数据从map task输出到reduce task输入的这段过程。它连接着Map和Reduce两个阶段,是这两个阶段之间数据交换的桥梁。
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Map阶段的数据准备和Reduce阶段的数据拷贝处理。在Map端,Shuffle通常被称为Shuffle Write;在Reduce端,则被称为Shuffle Read。
优点
1、高效的数据处理:通过Shuffle,Spark能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将数据在不同节点之间进行重新分区和组合。
2、支持复杂操作:Shuffle机制使得Spark能够支持诸如group by、join和sortBy等复杂的数据处理操作。
3、减少文件数量:在Spark 1.2之后引入的SortShuffleManager,通过合并临时文件,显著减少了Reduce端需要读取的文件数量,提高了性能。
4、支持数据排序:SortShuffleManager对Map端的数据进行排序,并生成记录数据位置的索引文件,使得Reducer能够更快地找到所需数据。
5、bypass机制:在特定情况下(如shuffle read task数量较少且非聚合类操作),SortShuffleManager的bypass机制可以跳过排序步骤,进一步提高性能。
缺点
1、资源消耗:Shuffle操作涉及大量的数据传输和磁盘读写,会消耗大量的计算和网络资源,降低整体的性能。
2、数据倾斜问题:Shuffle操作可能导致数据倾斜,即某些节点上的数据量过大或过小,影响整体的性能表现。
3、内存和磁盘压力:Shuffle操作会产生大量的中间结果,增加了内存和磁盘的压力,可能导致内存溢出或磁盘IO瓶颈。
4、配置复杂性:为了优化Shuffle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配置和调整,包括内存分配、磁盘IO设置等,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总结
Spark Shuffle是Spark中处理数据交换和重组的重要机制,它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优化的算法支持了复杂的数据处理操作。然而,Shuffle操作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资源消耗、数据倾斜和配置复杂性等。因此,在使用Spark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充分了解Shuffle机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Spark Shuffle是在执行某些特定的转换操作时产生的,这些操作需要重新分布数据,以便在数据集之间进行关联或者聚合。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会产生Shuffle的操作:
1、reduceByKey / combineByKey: 当你需要根据键(Key)来聚合值(Value)时,例如对键值对RDD中的相同键的值进行求和、计数或其他聚合操作。
2、groupByKey: 将具有相同键的所有值分组在一起,尽管它比reduceByKey更通用,但由于它不进行预聚合,因此通常会产生更多的shuffle。
3、join: 当你将两个RDD或DataFrame/Dataset根据共同的键进行匹配时,数据需要重新分布以确保拥有相同键的元素位于同一分区中。
4、cogroup: 类似于join,但允许对两个或更多RDD按键进行分组,并同时获取每个键对应的所有RDD的值的迭代器。
5、repartition / coalesce: 当你改变RDD的分区数量时,即使没有显式的键值对操作,也可能导致数据的重新分布。
6、distinct: 计算数据集中唯一元素的操作,虽然不是直接的Shuffle操作,但在后台可能需要重新洗牌来去重。
7、sortByKey: 当你需要根据键对数据进行全局排序时,这通常涉及到重新分布数据,使得每个分区内部是有序的,然后进行全局排序。
Shuffle过程涉及到数据的重新分布、序列化、磁盘I/O和网络传输,是Spark作业中成本较高的部分,因此针对Shuffle的优化对于提升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Spark Shuffle是分布式计算框架Spark中一个核心且必要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数据的重新分布和组织,以便高效地执行后续的计算任务。以下是为什么需要Spark Shuffle的几个关键原因:
1、数据重分布:在许多数据处理场景中,数据需要根据某些键(keys)重新分片和分布,以便相关联的数据能聚集在一起进行聚合操作(如reduceByKey)、连接操作(如join)或者其他需要基于键值对逻辑的操作。Shuffle实现了这种数据的重新分配,使得相同key的数据被聚合到同一个分区中,为后续处理做好准备。
2、支持复杂计算:许多高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如分组聚合、关联操作等,都依赖于数据能够被正确且高效地重排。没有Shuffle,这些操作将无法在分布式环境中有效执行。
3、优化资源利用:尽管Shuffle涉及到磁盘I/O和网络传输,可能成为性能瓶颈,但通过精心设计的Shuffle机制(如优化的分区策略、序列化方式、数据压缩、局部性优化等),Spark能够在保持分布式计算优势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执行延迟。
4、灵活性与表达力:Shuffle机制支撑了Spark的高层抽象,如RDD、DataFrame和Dataset API,使得用户能够以简洁的代码表达复杂的计算逻辑,而无需关心底层数据如何在节点间移动的具体细节。
5、并行处理:通过Shuffle,Spark能够将大型数据集切分成多个小块,分别在不同的节点上并行处理,这极大地加快了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速度。
1、内存计算:
Spark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并在内存中进行计算,避免了频繁的磁盘读写操作。这种内存计算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相比传统的MapReduce框架,Spark减少了磁盘I/O的开销,使得计算过程更加高效。
2、并行计算:
Spark使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个分区,并在多个计算节点上并行计算。
通过并行处理,Spark能够充分利用集群中的计算资源,加快计算速度。
3、延迟评估:
Spark采用“惰性求值”策略,即延迟执行计算任务直到必须执行的时候。
这种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提高了整体性能。
4、内置优化器:
Spark内置了多种优化器,如查询优化器、Shuffle优化器等。
这些优化器可以对执行计划进行优化,提高计算效率。
5、DAG计算模型:
Spark使用DAG(有向无环图)计算模型,相比MapReduce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减少shuffle次数。
DAGScheduler作为Spark的调度器,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任务的分发、调度和失败恢复,提高了任务的执行效率。
6、任务调度与执行:
Spark中的任务是线程级别的,由执行器(Executor)中的线程池处理。
这种线程级别的任务执行方式减少了任务创建和销毁的开销,使得任务可以更快地启动和执行。
7、数据序列化和传输:
Spark使用更高效的数据序列化格式,如Parquet、Avro等,减少了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和存储开销。
这使得数据在节点之间的传输更加高效,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性能。
8、资源共享与上下文切换:
在Spark中,多个线程共享Executor的内存空间和资源,减少了上下文切换的开销。
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得Spark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更加高效。
1、内存计算(In-Memory Computing):
Spark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其内存计算能力。在传统的磁盘基础计算模型(如Hadoop MapReduce)中,每次迭代的中间结果都需要写入磁盘,再从磁盘读取进行下一次处理,这导致了大量磁盘I/O开销。而Spark可以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使得在迭代计算过程中,中间结果可以直接在内存中传递,显著减少了磁盘I/O,从而提高了处理速度。这对于需要多次遍历数据集的算法(如机器学习中的梯度下降、PageRank等)尤其有利。
2、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 – 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
RDD是Spark中基本的数据抽象,它提供了一种高度容错且可重计算的数据集。RDD支持持久化到内存中,使得在迭代计算时,可以快速重用已经计算过的数据,而不是每次迭代都从头开始。此外,RDD的血缘(lineage)信息使其能在数据丢失时自动重建,保证了迭代计算的健壮性。
3、高效的DAG执行引擎:
Spark基于有向无环图(DAG)来安排任务执行流程,能够优化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数据传输。在迭代计算中,这种执行模式可以最小化数据重排,通过智能地安排任务执行顺序,进一步提升迭代效率。
4、优化的Shuffle过程:
虽然Shuffle通常是计算中的一个昂贵步骤,但Spark通过优化Shuffle机制,比如在必要时才进行Shuffle、使用更高效的序列化方式等,减轻了迭代计算中Shuffle的负担。
5、易用性与集成性:
Spark提供了高级的数据处理API(DataFrame和Dataset),使得开发迭代算法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同时,Spark生态系统与多种数据源和工具(如Hive、HDFS)的紧密集成,方便了数据的导入导出和复杂分析流程的构建。
综上,Spark通过内存计算、RDD设计、DAG执行引擎、Shuffle优化以及其易用性,为迭代计算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其成为处理机器学习、图计算和复杂数据分析任务的理想工具。
Spark数据倾斜问题是在分布式计算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挑战,它指的是在shuffle过程中,由于不同的key对应的数据量不同,导致某些task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其他task,从而造成整个作业的执行时间被拖长。以下是关于Spark数据倾斜问题的定位和解决方案的详细介绍:
定位数据倾斜问题
1、查看任务与Stage:
首先,可以通过Spark Web UI或本地log查看当前作业的执行情况,包括各个Stage的进度和状态。
特别注意那些执行时间特别长或资源消耗特别大的Stage,这些Stage中很可能存在数据倾斜问题。
2、深入Stage分析:
对于疑似存在数据倾斜的Stage,进一步查看其内部各个task的执行情况。
可以通过Spark Web UI查看每个task的运行时间、处理的数据量等信息。
如果发现某些task的运行时间或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其他task,则很可能存在数据倾斜。
3、查看代码与数据:
根据Stage划分原理,推算出发生倾斜的Stage对应的代码部分。
重点关注代码中使用了shuffle类算子的部分,如distinct、groupByKey、reduceByKey、aggregateByKey、join等。
同时,结合数据源中的数据分布情况,分析可能导致数据倾斜的key或数据。
解决方案
1、使用Hive ETL预处理数据:
在数据进入Spark之前,使用Hive进行ETL操作,对可能导致数据倾斜的key进行预处理,如聚合、过滤等。
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数据倾斜的可能性。
2、过滤少数导致倾斜的key:
如果导致数据倾斜的key数量较少且不重要,可以考虑在Spark作业中直接过滤掉这些key。
这样可以避免这些key对整个作业的影响。
3、提高shuffle操作的并行度:
通过增加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可以让原本分配给一个task的多个key分配给多个task,从而减轻单个task的数据处理压力。
在Spark SQL中,可以通过设置spark.sql.shuffle.partitions参数来增加shuffle read task的并行度。
4、两阶段聚合(局部聚合+全局聚合):
对于reduceByKey等聚合类操作,可以采用两阶段聚合的方式。
首先在map阶段对key进行局部聚合,并给每个key加上随机数前缀;然后在reduce阶段去掉前缀进行全局聚合。
这样可以将原本一个task处理的大量数据分散到多个task中进行处理,从而减轻数据倾斜的影响。
5、将reduce join转为map join:
如果join操作中的一个小表较小(如百兆或1-2G),可以考虑使用map join代替reduce join。
将小表广播到所有节点上,并在map阶段直接与大表进行join操作,从而避免shuffle过程和数据倾斜问题。
6、采样倾斜key并分拆join操作:
对于两个较大的表进行join操作时,如果其中一个表存在少数key数据量过大的情况,可以考虑对倾斜的key进行采样并分拆join操作。
将倾斜的key单独处理,并对其他key进行正常的join操作。
7、使用随机前缀和扩容RDD进行join:
对于join操作导致的数据倾斜问题,可以给倾斜的RDD中的每条数据打上随机数前缀,并对另一个RDD进行扩容和加前缀操作。
然后对处理后的两个RDD进行join操作,从而将倾斜的key分散到多个task中进行处理。
Spark中Stage的划分是基于DAG(有向无环图)的依赖关系来确定的,具体过程如下:
1、依赖分析:首先,Spark会对提交的作业(Job)进行依赖关系分析,识别出RDD之间的窄依赖(narrow dependency)和宽依赖(wide dependency)。窄依赖是指父RDD的一个分区最多被一个子RDD的分区所依赖,而宽依赖则涉及到了数据的重新分布,比如reduceByKey、join等操作。
2、Stage划分:基于依赖关系,Spark从DAG的末端(即最终要执行的操作,如collect、save等)开始,向后逆向遍历,遇到宽依赖就切断并划分一个新的Stage。每个Stage包含了一系列连续的窄依赖操作。因此,宽依赖成为了Stage之间的边界,而窄依赖则被包含在同一个Stage内。Shuffle Map Stage包含那些执行完后会触发shuffle操作的RDD转换,而Result Stage则是最后一个Stage,直接产出最终结果。
在源码层面,Spark使用了DAGScheduler类来进行Stage的划分。具体到判断属于Shuffle Map Stage还是Result Stage,关键在于检查RDD的依赖关系:
Shuffle Map Stage:如果一个Stage的输出RDD依赖于上一个Stage的RDD,并且这个依赖是ShuffleDependency(即宽依赖),那么这个Stage就被标记为Shuffle Map Stage。在Shuffle Map Stage中,每个任务(Task)都是ShuffleMapTask,负责执行计算并将结果分区写入磁盘,准备用于后续Stage的shuffle读取。
Result Stage:当Stage的输出直接产生Job的结果(例如通过collect或saveAsTextFile等动作),并且此Stage的RDD对其输入的依赖为窄依赖,则这个Stage被认为是Result Stage。Result Stage中的任务是ResultTask,它们直接读取输入数据并产生最终输出,不再涉及shuffle操作。
源码中,DAGScheduler通过org.apache.spark.scheduler.DAGScheduler.org$apache$spark$scheduler$DAGScheduler
在Spark中,join操作是否构成窄依赖主要取决于参与join的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分区方式和数据分布。以下是一些情况,其中Spark的join操作可能会变成窄依赖:
1、Hash Partitioned RDDs的Join:
当两个父RDD都是基于相同的分区器(Partitioner)进行hash分区时,join操作会变为窄依赖。这是因为每个父RDD的分区都只会与另一个RDD中相同key的分区进行join,即每个父RDD的分区只被子RDD的一个分区所使用。
例如,如果两个RDD都通过partitionBy(new HashPartitioner(numPartitions))进行了分区,并且使用相同的numPartitions值,那么它们之间的join就是窄依赖。
2、一对一的依赖关系:
窄依赖的定义是父RDD的每个分区只被子RDD的一个分区所使用。在join操作中,如果两个RDD的分区之间存在这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那么join就是窄依赖。
3、不会产生Shuffle的Join:
Shuffle操作是宽依赖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它涉及跨节点数据传输和重新分区。如果join操作不需要进行Shuffle(即数据已经在正确的分区中),那么它就是窄依赖。
4、规律与特例: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join操作之前的RDD操作是宽依赖(存在shuffle),并且两个join的RDD的分区数量一致,join结果的RDD分区数量也一样,那么join操作可能是窄依赖。但这是一个特例,不是普遍规律。
5、广播Join(Broadcast Join):
虽然广播Join本身并不是基于分区方式的join,但它通过将小表广播到所有节点上,使得每个节点都能直接访问到小表的数据,从而避免了跨节点的数据传输和shuffle。从依赖关系的角度来看,广播Join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窄依赖。
注意:
即使两个RDD在逻辑上看起来像是窄依赖的join(例如,它们都是hash分区的),但如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Spark发现需要进行额外的shuffle操作(例如,由于数据倾斜或分区数量的不匹配),那么join就会变为宽依赖。
归纳来说,Spark join操作要变成窄依赖,关键在于参与join的RDD是否通过相同的分区器进行了分区,以及join操作是否避免了跨节点的数据传输和shuffle。在设计和优化Spark作业时,了解和控制RDD的分区方式和数据分布是优化join性能的关键。
Spark的内存模型设计旨在高效管理和利用内存资源,以加速数据处理和计算任务。随着版本的演进,特别是在Spark 2.x及以后的版本中,Spark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内存管理机制,以下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和特点:
1、统一内存管理(Unified Memory Management):
自Spark 2.0起,引入了统一内存管理器(Unified Memory Manager),它将内存划分为执行内存(Execution Memory)和存储内存(Storage Memory),并且这两者可以动态共享一个固定比例的总可用内存。默认情况下,执行内存和存储内存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但这个比例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进行调整。统一内存管理增强了内存使用的灵活性和效率,能够根据运行时的需求自动调整内存分配。
2、执行内存(Execution Memory):
用于存储任务执行期间的中间数据结构,例如在shuffle操作中产生的数据缓冲区。这部分内存直接支持计算任务的执行,如聚合、排序等操作。
3、存储内存(Storage Memory):
主要用于缓存或持久化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分区,以便在后续的迭代计算中复用。存储内存可以减少从磁盘读取数据的需要,从而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4、堆内(On-heap)与堆外(Off-heap)内存:
Spark在JVM的基础上进行内存管理,既使用堆内内存也支持堆外内存。堆内内存受JVM管理,而堆外内存则直接由操作系统管理,有助于减少垃圾回收的开销和提升内存访问速度。堆外内存可通过配置参数spark.memory.offHeap.enabled和spark.memory.offHeap.size来启用和设置大小。
5、内存溢出管理:
Spark提供了配置选项来处理内存溢出情况,例如spark.shuffle.memoryFraction(在Spark 1.6中使用,后续版本已被统一内存管理取代)和spark.memory.fraction(用于控制执行内存和存储内存总和占总内存的比例)等,以及用于Executor额外内存的预留spark.yarn.executor.memoryOverhead,这些配置帮助避免执行过程中因内存不足而导致的任务失败。
Spark是一个分布式大数据计算引擎,其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模块):
1、Spark Core
作用:Spark Core是Spark的基础模块,提供了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基本功能,包括任务调度、内存管理、错误恢复、与存储系统交互等。
做什么:它定义了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抽象,RDD是Spark中不可变、分布式的数据集,允许用户进行各种转换(transformations)和动作(actions)操作。
使用经验:在Spark应用中,通常会首先创建一个SparkContext对象,它是Spark功能的入口点,用于初始化Spark环境、创建RDD等。
2、Spark SQL
作用:Spark SQL是Spark用于处理结构化数据的模块,它提供了SQL查询的接口,并且支持多种数据源。
做什么:Spark SQL可以将SQL查询转换为Spark作业执行,并且可以与Hive、Parquet等数据源进行交互。它内部使用DataFrame和DataSet的抽象,这些抽象比RDD更高级,提供了更丰富的操作和数据类型支持。
使用经验:我使用Spark SQL来处理存储在Hive中的结构化数据,通过编写SQL查询来分析和处理数据。
3、Spark Streaming
作用:Spark Streaming是Spark的流处理模块,它允许用户对实时数据流进行批量处理。
做什么:Spark Streaming将输入数据流切分为一系列的小批量数据,然后对这些小批量数据应用Spark Core的批处理功能。这使得Spark Streaming能够在流处理的场景中使用与批处理相同的技术栈。
使用经验:我曾经使用Spark Streaming来处理Kafka中的实时数据流,通过编写Spark作业来处理实时数据并生成报告。
4、Spark MLlib
作用:Spark MLlib是Spark的机器学习库,它提供了许多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
做什么:Spark MLlib支持包括分类、回归、聚类、协同过滤等在内的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并且支持分布式训练和模型评估。
使用经验:我使用Spark MLlib来训练分类模型,用于预测用户的行为或兴趣。
5、Spark GraphX
作用:Spark GraphX是Spark的图计算模块,它提供了对图数据进行分布式计算的API。
做什么:Spark GraphX将图表示为RDD,并支持图上的各种计算任务,如图遍历、最短路径计算、PageRank等。
使用经验:虽然我个人没有直接使用过Spark GraphX,但它在社交网络分析、推荐系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Apache Spark中,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依赖关系是其计算模型中的核心概念,分为窄依赖(Narrow Dependency)和宽依赖(Wide Dependency)两种类型,它们影响着任务调度、执行效率以及故障恢复的方式。
窄依赖(Narrow Dependency)
窄依赖是指子RDD的每个分区最多依赖于父RDD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分区,形成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分区关系,这样的依赖可以以流水线(pipeline)的形式并行处理,无需进行数据混洗(shuffle)。窄依赖的典型算子包括:
宽依赖(Wide Dependency)
宽依赖是指子RDD的分区依赖于父RDD的多个分区,形成一对多的分区关系,这类依赖通常伴随着数据混洗操作,因为需要跨分区重新组织数据。宽依赖的典型算子包括:
在某些情况下,cogroup和cartesian也会产生宽依赖。
理解窄依赖和宽依赖对于优化Spark作业性能至关重要,窄依赖允许更高效的管道式处理,而宽依赖则通常需要更多的资源开销,尤其是shuffle操作。因此,优化宽依赖操作(如通过调优reduceByKey而非groupByKey)是提升Spark应用程序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Spark SQL中的groupBy操作不会造成窄依赖。相反,它会造成宽依赖。
以下是关于Spark中宽依赖和窄依赖的简要说明,以及为什么groupBy会造成宽依赖的原因:
宽依赖和窄依赖的定义
groupBy造成宽依赖的原因
总结
Spark SQL中的groupBy操作会造成宽依赖,因为它涉及数据的重新分区和shuffle操作。了解这些依赖关系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park作业的性能特性和优化策略。在优化Spark作业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宽依赖操作,以减少跨节点的数据传输和降低任务执行时间。
groupBy本身不是一个行动算子,而是一个转换算子。在Spark中,groupBy主要用于创建一个键值对的集合,其中数据会被重新组织,使得具有相同键的所有值都被分组在一起。这个操作返回的是一个新的RDD(在Scala和Java的RDD API中)或DataFrame/Dataset(在Spark SQL中),它是对原始数据集的一种变换,而不会触发实际的计算。
具体来说,在RDD API中,groupBy将RDD的元素按提供的函数分组,生成一个新的RDD,其键是通过函数计算出来的,值是对应键的所有元素的迭代器。而在DataFrame或Dataset API中,groupBy通常与聚合函数(如count, sum, avg等)一起使用,通过agg方法来执行实际的聚合操作,但groupBy自身仍然是一个定义分组的转换操作。
行动算子(Action),如count, collect, saveAsTextFile等,是那些触发计算并将结果返回给驱动程序或写入外部存储的操作。在使用groupBy之后,通常需要跟随一个行动算子来真正执行计算并获取结果。
Spark的宽依赖和窄依赖的划分是基于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的,这种划分对于Spark的执行效率、数据传输、容错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关于宽依赖和窄依赖划分的详细解释:
1. 定义
2. 为什么要这么划分?
1) 执行效率:
窄依赖允许流水线(pipeline)执行,即父RDD的分区数据可以立即传输给子RDD的分区进行计算,而不需要等待整个父RDD计算完成。这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宽依赖则需要等待整个父RDD的数据经过Shuffle操作后才能进行计算,这增加了数据传输和等待的时间。
2) 数据传输:
窄依赖通常不需要跨节点的数据传输,数据可以直接在同一个节点或同一批节点内进行计算。
宽依赖则需要跨节点的数据传输,这增加了网络IO的开销和可能的延迟。
3) 容错性:
窄依赖中,如果一个RDD分区失败,只需要重新计算对应的父RDD分区即可,因为子RDD分区只依赖于这一个父RDD分区。
宽依赖中,如果一个RDD分区失败,可能需要重新计算整个父RDD的所有分区,并进行Shuffle操作,这增加了故障恢复的开销和时间。
4) 任务划分(Stage划分):
Spark以宽依赖为边界将作业划分为多个Stage。这是因为宽依赖涉及到跨节点的数据Shuffle,需要在不同Stage之间设置数据边界。
每个Stage内部的任务可以并行执行,而Stage之间的任务则需要等待前一个Stage完成后才能开始。
5) 优化策略:
了解宽依赖和窄依赖可以帮助开发者优化Spark作业。例如,通过减少宽依赖操作、优化Shuffle过程、增加数据本地性等手段来提高作业的执行效率。
3. 归纳
Spark的宽依赖和窄依赖划分是基于RDD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的,这种划分对于提高执行效率、减少数据传输、增强容错性以及优化任务划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发者在编写Spark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宽依赖和窄依赖的特性,并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来提高作业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Apache Spark中,数据处理操作被分为两大类:Transformations(转换)和Actions(行动)。这些概念是构建高效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基础,下面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为何要这样区分以及一些常用的算子及其原理。
Transformations(转换)
含义:
Transformations是生成新的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或DataFrame/Dataset的操作。这类操作是“懒惰”的(lazy),意味着它们在被定义时并不会立即执行计算,而是记录下对数据的处理逻辑。只有当触发一个Action时,所有先前定义的Transformations才会按照依赖关系顺序执行。
目的:
优化执行计划:Spark通过延迟计算,可以构建DAG(有向无环图)来优化整个计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数据读取。
减少资源消耗:仅在真正需要结果时执行计算,有助于节省内存和CPU资源。
容错性:重用中间结果,提高错误恢复效率。
常用Transformations算子:
Actions(行动)
含义:
Actions是触发实际计算并返回结果到Driver程序或写入外部存储的操作。它们是Spark计算的终点,执行后会触发之前定义的所有Transformations的计算。
目的:
常用Actions算子:
算子原理:
通过区分Transformations和Actions,Spark能够实现高度的灵活性和计算效率,使得开发者能够轻松地构建复杂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流程。
引用: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353159520220291072
通义千问、文心一言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