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Java 不同版本的新特性:
1、语法层面:Lambda表达式、switch、自动装箱/拆箱、enum、<> …
2、API层面:Stream API、新的日期事件、Optional类、String底层数组、集合框架 …
3、底层优化,JVM的优化、GC的变化、元空间、静态域、字符串常量池 …
按 线程数 分,可以分为 串行垃圾回收器 和 并行垃圾回收器。
串行回收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只允许有一个CPU用于执行垃圾回收操作,此时工作线程被暂停,直至垃圾收集工作结束。
与穿行回收相反,并行收集可以运用多个CPU同时执行垃圾回收,因此提升了应用的吞吐量,不过并行回收仍然和串行回收一样,采用独占式,使用了 “Stop-the-World” 机制。
这三者(吞吐量、暂停时间、内存占用)共同构成了一个 “不可能” 三角形。三者总体的表现会随着技术进步而越来越好。一款优秀的收集器通常最多同时满足其中的两项。
这三项里,暂停时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随着硬件发展,内存占用多谢越来越能容忍,硬件性能的提升也有助于降低收集器运行时对应用程序的影响,即提高了吞吐量。而内存的扩大,对延迟反而带来负面效果。
简单来说,主要抓住两点:
在 设计/使用 GC算法时,我们必须确定我们的目标:一个GC算法只可能针对两个目标之一(即只专注于 较大吞吐量/最小暂停时间),或尝试找到一个二者的折衷。
现在标准:在最大吞吐量优先的情况下,降低停顿时间。
垃圾收集机制是Java的招牌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开发效率。
不同的垃圾回收器和不同厂商的JVM是相关的。
有了虚拟机,就一定需要垃圾收集机制,这就是 Garbage Collection,对应的产品我们称为 Garbage Collector。
官方链接地址:
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tech/memorymanagement-whitepaper-1-150020.pdf
(实线代表 JDK 14 允许的组合,虚线代表 JDK 8及以前允许的组合)
默认垃圾收集器:JDK 9 默认为G1 GC 单体;JDK 8 默认为Parallel Scavenge GC + Parallel Old GC 组合。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查看命令行相关参数(包含使用的垃圾收集器)jinfo -flag <相关垃圾回收器参数> <进程ID>
默认垃圾收集器:JDK 9 默认为G1 GC 单体;JDK 8 默认为Parallel Scavenge GC + Parallel Old GC 组合。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JDK 1.8):
jinfo -flag <相关垃圾回收器参数> <进程ID>
(JDK 1.8):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JDK 9 ~ 15):
Serial 收集器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了。JDK 1.3 之前回收新生代唯一的选择。
Serial 收集器作为 HotSpot 中 Client 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垃圾收集器。
Serial 收集器采用复制算法、串行回收、“Stop-the-World” 机制的方式执行内存回收。
除了年轻代之外,Serial收集器还提供用于执行老年代垃圾收集的 Serial Old收集器。Serial Old 收集器同样也采用了串行回收和 “Stop-the-World” 机制,只不过内存回收算法使用的是标记-压缩算法。
Serial Old 是运行在 Client 模式下默认的老年代的垃圾回收器。
Serial Old在Server模式下主要有两个用途:
与新生代的Parallel Scavenge配合使用
作为老年代CMS收集器的后备垃圾收集方案
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的收集器,但它的 “单线程” 的意义并不仅仅说明它 只会使用一个CPU 或 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至它收集结束(Stop The World)。
-XX:+UseSerialGC
参数可以指定年轻代、老年代都使用串行收集器。
总结:
这种垃圾收集器现在已经不太使用了。而且在单核CPU才会使用。
对于交互性较强的应用而言,这种垃圾收集器是不能接受的。一般在JavaWeb应用程序中是不会采用串行垃圾收集器的。
由于ParNew收集器是基于并行回收的,那么是否可以断定ParNew收集器的回收效率在任何场景下都会比Serial收集器更高效?
除Serial外,目前只有 ParNew GC 能与 CMS 收集器配合工作。
在程序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选项 -XX:+UseParNewGC
手动指定使用ParNew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XX:ParallelGCThread
:限制线程数量,默认开启和CPU数据相同的线程数。
-XX:+UseParallelGC
:手动指定年轻代使用 Parallel 并行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XX:+UseParallelOldGC
:手动指定老年代使用 Parallel Old 并行回收收集器。
-XX:ParallelGCThread
:设置年轻代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 。一般地,最好与CPU数量相等,以避免过多的线程数影响垃圾收集性能。
3 + ⌊5 * CPU_COUNT / 8⌋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垃圾收集器最大停顿时间(即 STW时间, 单位: 毫秒)。
-XX:GCTimeRatio
:垃圾收集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1 / (N + 1) ),用于衡量吞吐量的大小。
N
:取值范围 (0, 100)。默认值99,也就是垃圾回收时间不超过1%。-XX:MaxGCPauseMillis
参数有一定矛盾性。暂停时间越长,Ratio参数就越容易超过设定的比例。-XX:+UseAdaptiveSizePolicy
:设置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具有 自适应调节策略
不过,CMS 作为老年代的收集器,却无法与 JDK 1.4.0 中已经存在的新生代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 配合工作,所以在 JDK 1.5 中使用 CMS 来收集老年代的时候,新生代只能选择 ParNew / Serial 收集器其中之一。
在 G1 出现之前,CMS 使用还是非常广泛的。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系统使用 CMS GC。
CMS 整个过程比之前的收集器要复杂,整个过程分为4个主要阶段,即:初始标记阶段、并发标记阶段、重新标记阶段、并发清除阶段。
尽管CMS 收集采用的是并发回收(非独占式),但是在其 初始化标记和再次标记这两个阶段中仍然需要执行 “Stop-the-World” 机制 暂停程序中的工作线程,不过暂停时间并不会太长,因此可以说明目前所有的垃圾收集器都做不到完全不需要 “Stop-the-World”,只是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
由于最耗费时间的 并发标记 与 并发清除 阶段都不需要暂停工作,所以整体的回收是低停顿的。
此外,由于在垃圾收集阶段用户线程没有中断,所以 在CMS回收过程中,还应该确保应用程序用户线程有足够的内存可用。因此,CMS 收集器不能像其他收集器那样等待老年代几乎完全被填满了再进行收集,而是 当堆内存使用率达到某一阈值时,便开始进行回收,以确保应用程序在CMS工作过程中依然有足够的空间支持应用程序运行。要是CMS运行期间预留的内存无法满足程序需要(或垃圾的产生速度远超清理速度),就会出现一次 “Concurrent Mode Failure” 失败,此时虚拟机使用后备方案:临时启用 Serial Old 收集器来重新进行老年代的垃圾回收,这样停顿时间就很长了。
CMS收集器的垃圾收集算法采用的是 标记—清除算法,这意味着每次执行完内存回收后,由于被执行内存回收的无用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极有可能是不连续的一些内存块,不可避免地将会 产生一些内存碎片。那么 CMS 在为新对象分配内存空间时,将无法使用 指针碰撞(Bump the Pointer)技术,而只能选择 空闲列表(Free List)执行内存分配。
既然 Mark Sweep 会造成内存碎片,那么为什么不把算法换成 Mark Compact 呢?
-XX:+UseConcMarkSweepGC
:手动指定使用 CMS 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XX:+UseParNewGC
打开。即:ParNew (Young区) + CMS/SerialOld (Old区) 组合。-XX:CMSInitiatingOccupanyFraction
:设置堆内存使用率阈值,一旦达到此阈值,便开始进行回收。
-XX:+UseCompactAtFullCollection
:用于指定在执行完 Full GC 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以此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不过由于内存压缩整理过程无法并发执行,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停顿时间变得更长了。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
:设置在执行多少次 Full GC 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
-XX:ParallelCMSThread
:设置 CMS 的线程数量。
⌊(ParallelGCThread + 3) / 4⌋
,Parallel GCThread 是年轻代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当CPU资源比较紧张时,受到CMS收集器线程的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在垃圾回收阶段可能会非常糟糕。-XX:+UseConcMarkSweepGC
来开启 CMS 收集器,用户会收到一个警告信息,提示 CMS 未来将会被废弃。-XX:UseConcMarkSweepGC
,JVM不会报错,只是给出一个 warning 信息,但是不会 exit。JVM会自动回退以默认 GC 方式启动 JVM。OpenJDK 64-Bit Server VM warning: Ignoring option UseConcMarkSweepGC;
support was removed in 14.0
and the VM will continue execution using the default collector.
最小化 使用内存 & 并行开销:Serial GC
最大化 应用程序吞吐量:Parallel GC
最小化 GC中断 / 停顿时间:CMS GC
既然已经有了前面几个强大的GC,为什么还要发布 Garbage First(G1)GC 呢?
应用程序所面对的 业务越来越庞大、复杂,用户越来越多,没有GC就不能保证应用程序正常进行,而经常造成STW的GC又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才会不断地尝试对GC进行优化。G1(Garbage-First)垃圾回收器是在 Java7 Update 4 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垃圾回收器,是当今收集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成果之一。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现在 不断扩大的内存 和 不断增加的处理器数量,进一步降低暂停时间(pause time),同时兼顾良好的吞吐量。
官方给G1设定的目标是在延迟可控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吞吐量,所以才担当起 “全功能收集器” 的重任与期望。
为什么名字叫做 Garbage First(G1)GC 呢?
G1(Garbage-First)是一款面向服务端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核CPU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以极高概率满足GC停顿时间的同时, 还兼具高吞吐量的性能特征。
在 JDK 1.7 版本正式启用,移除了 Experimental 标识,JDK 9 以后的默认垃圾回收器,取代了CMS 回收器以及 Parallel + Parallel Old的组合。被Oracle官方称为 “全功能垃圾收集器”。
与此同时,CMS已经在 JDK 9 中被标识为废弃(deprecated)。G1 在 JDK 8 中还不是默认的垃圾回收器,需要使用 -XX:+UseG1GC
来启用。
与其他 GC 收集器相比,G1使用了全新的分区算法。
空间整合
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软实时:soft real-time: 尽可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GC)
这是 G1 相对于 CMS 的另一大优势,G1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执行在一个长度为 M 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在垃圾收集上的时间不得超过 N 毫秒。(吞吐量:(M - N) / M)
相较于CMS,G1 还不具备全方位、压倒性优势。比如,在用户程序运行过程中,G1无论是为了垃圾收集产生的内存占用(Footprint)还是程序运行时的额外执行负载(Overload)都比 CMS 高。
从经验上来说,在小内存应用上 CMS 的表现大概率会优于 G1,而 G1 在大内存应用上则发挥其优势。平衡点在 6~8GB 之间。
-XX:+UseG1GC
:手动指定使用 G1 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XX:G1HeapRegionSize
:设置每个Region的大小。值是2的幂,范围是1MB ~ 32 MB 之间,目标是根据最小的 Java堆 大小划分出约 2048 个区域。默认是堆内存的 1/2000。-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期望达到的最大 GC 停顿时间指标(JVM会尽力实现,但不保证达到)。默认值200ms。(时间越短 → 可选取的region数量就越小)-XX:ParallelGCThread
:设置 STW 时GC线程数的值。最多设置为8。-XX:ConcGCThread
:设置并发标记的线程数。将n设置为并行垃圾回收线程数(ParallelGCThread)的 1/4 左右。-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aren
:设置触发并GC周期的Java堆占用率阈值,超过此值,就触发GC。默认值45。G1的设计原则:简化JVM性能调优,开发人员只需要简单的3步,即可完成调优:
G1 中提供了3种垃圾回收模式:Young GC、Mixed GC、Full GC,在不同的条件下被触发。
使用 G1 收集器时,它将整个Java堆划分成约2048个大小相同的独立Region块,每个Region块大小根据堆空间的实际大小而定,整体被控制在 1MB ~ 32MB 之间,且为2的N次幂,即1MB, 2MB, 4MB, 8MB, 16MB, 32MB。可以通过 -XX:G1HeapRegionSize
设定。所有的Resion大小相同,且在JVM生命周期内不会被改变。
虽然还保留有新生代、老年代的概念,但新生代和老年代不再是物理隔离的了,它们都是一部分Region(不需要连续)的集合。通过Region的动态分配实现逻辑上的连续。
设置 H 的原因:
对于堆中的大对象,默认直接会被分配到老年代,但是如果它是一个短期存在的大对象,就会对垃圾收集器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1划分了一个 Humongous 区,它用来专门存放大对象。如果一个 H 区装不下一个大对象,那么 G1 会寻找连续的 H 区来存储。为了能找到连续的 H 区,有时候不得不启动 Full GC。G1的大多数行为都把 H 区作为老年代的一部分来看待。
指针碰撞(Bump-the-Pointer)
G1 GC 的垃圾回收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三个环节:
顺时针:Young GC → Young GC + Concurrent Mark → Mixed GC 顺序 进行垃圾回收。
应用程序分配内存,当年轻代的Eden区用尽时开始年轻代回收过程:G1的年轻代收集阶段是一个 并行的独占式 收集器。在年轻代回收期,G1 GC 暂停所有应用程序线程,启动多线程执行年轻代回收。然后 从年轻代区间移动存活对象至 Survivor区间 / 老年代区间,也有可能两个区间都涉及。
当堆内存使用达到一定值(默认%)时,开始老年代并发标记过程。
标记完成马上开始混合回收过程。对于一个混合回收期,G1 GC 从老年区间移动存活对象到空闲区间,这些空闲区间也就成为了老年代的一部分。与年轻代不同,老年代的G1回收期和其他GC不同,G1的老年代回收期不需要整个老年代被回收,一次只需要扫描/回收一小部分老年代的Region就可以了。同时,老年代 Region 和年轻代一起被回收。
举例:一个Web服务器,Java进程最大堆内存为 4G,每分钟响应1500个请求,每 45s 会新分配约 2G 内存。G1会每 45s 进行一次年轻代回收,每 31h 整个堆的使用率会达到 45% ,会开始老年代并发标记过程。标记完成后,开始 4~ 5次 混合回收。
Remembered Set - 记忆集
一个对象被不同区域引用的问题。
一个Region不可能是孤立的,一个Region中的对象可能被其他任意Region中对象引用,判断对象存活时,是否需要扫描整个Java堆才能保证准确?在其他分代收集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而G1更突出)
回收新生代也不得不同时扫描老年代,这样会降低 Minor GC 的效率。
解决方法:
JVM启动时,G1先准备好Eden区,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创建对象到Eden区,当Eden空间耗尽时,G1会启动一次年轻代垃圾回收过程。
年轻代垃圾回收只会回收Eden区和Survivor区。
YGC时,首先G1停止应用程序的执行(Stop-the-World),G1创建回收集(Collection Set),会收集是指需要被回收的内存分段的集合,年轻代回收过程的回收集包含年轻代 Eden区 和 Servivor区 所有的内存分段。
object1.field = object2;
,JVM会在之前和之后执行特殊的操作,以在 dirty card queue 中入队一个保存了对象引用信息的card。在年轻代回收的时候,G1会对Dirty Card Queue中所有的Card进行处理,以更新RSet,保证RSet实时准确的反映引用关系。当越来越多的对象晋升到老年代 Old Region 时,为了避免堆空间被耗尽,虚拟机会触发一个混合的垃圾收集器,即 Mixed GC,该算法并不是一个Old GC,除了回收整个 Young Region,还会回收部分 Old Region。
这里需要注意:回收部分老年代,并非全部老年代。可以选择哪些 Old Region 进行收集,从而可以对垃圾回收的耗时进行控制。Mixed GC 并不是 Full GC。
-XX:G1MixedGCCountTarget
设置)被回收。-XX:G1MixedGCLiveThresholdPercent
,默认为65%,即垃圾占内存分段比例要达到65%才会被回收。如果垃圾占比太低,意味着存活的对象占比高,在复制时会花费更多时间。-XX:G1HeapWastePercent
,默认值为10%,即允许整个堆内存中有10%的空间被浪费,意味着如果发现可以回收的垃圾占堆内存的比例低于10%,则不再进行混合回收。因为GC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回收到的内存却很少。G1 的初衷就是要避免Full GC 的出现。但是如果上述方式不能正常工作,G1会 停止应用程序的执行(Stop-the-World),使用 单线程 的内存回收算法进行垃圾回收,性能会非常差,应用程序停顿时间很长。
要避免 Full GC 的发生,一旦发生需要进行调整。何时会发生 Full GC 呢?比如 堆内存太小,当 G1 在复制存活对象时,没有空的内存分段可以使用,则会回退到 Full GC,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增大内存解决。
导致 G1 Full GC 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从Oracle官方透露出来的信息可获知,回收阶段(Evacuation)其实本也有想过设计成与用户程序一起并发执行,但这件事情做起来比较复杂,考虑到G1只是回收一部分Region,停顿时间是用户可控的,素以并不迫切去实现,而 选择把这个特性放在G1之后出现的低延迟垃圾收集器(ZGC)中。另外,还考虑到G1不仅仅面向低延迟,停顿用户线程能够最大幅度提高垃圾收集频率,为了保证吞吐量所以才选择了完全暂停用户线程的实现方案。
-Xmn
或-XX:NewRatio
等相关选项显式设置年轻代大小截至 JDK 1.8,一共有7款不同的垃圾收集器。每一款不同的垃圾收集器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垃圾收集器。
垃圾收集器 | 分类 | 作用位置 | 使用算法 | 特点 | 使用场景 |
---|---|---|---|---|---|
Serial | 串行 | 新生代 | 复制算法 | 响应速度优先 | 适用于单CPU环境下的Client模式 |
ParNew | 并行 | 新生代 | 复制算法 | 响应速度优先 | 多CPU环境Server模式下与CMS配合使用 |
Parallel | 并行 | 新生代 | 复制算法 | 吞吐量优先 | 适用于后台运算而不需太多交互的场景 |
Serial Old | 串行 | 老年代 | 标记 - 压缩算法 | 响应速度优先 | 适用于单CPU环境下的Client模式 |
Parallel Old | 并行 | 老年代 | 标记 - 压缩算法 | 吞吐量优先 | 适用于后台运算而不需太多交互的场景 |
CMS | 并发 | 老年代 | 标记 - 清除算法 | 响应速度 优先 | 适用于互联网或B/S业务 |
G1 | 并发 + 并行 | 新生代 + 老年代 | 标记 - 压缩算法、复制算法 | 相应速度优先 | 面向服务端应用 |
GC发展阶段:
不同厂商、不同版本的虚拟机实现差别很大。HotSpot 虚拟机在 JDK 7/8 后(JDK 14)所有收集器、组合 (连线) :
(实线代表 JDK 14 允许的组合,虚线代表 JDK 8及以前允许的组合)
默认垃圾收集器:JDK 9 默认为G1 GC 单体;JDK 8 默认为Parallel Scavenge GC + Parallel Old GC 组合。
通过阅读GC日志,我们可以了解Java虚拟机内存分配、回收策略。
内存分配与垃圾回收参数列表:
-XX:+PrintGC
:输出GC日志(类似:-verbose:gc
)-XX:+PrintGCDetails
:输出GC的详细日志-XX:+PrintGCTimeStamps
:输出GC的时间戳(以基准时间的形式)-XX:+PrintGCDateStamps
:输出GC的时间戳(以日期形式:2013-05-04T21:53:59.234+0800)-XX:+PrintHeapAtGC
:在进行GC的前后打印出堆信息-Xloggc:../log/gc.log
:日志文件的输出路径打开GC日志:
-verbose:gc
这个只会显示总的GC堆的变化,如下:
[GC (Allocation Failure) 42117K->41764K(58880K), 0.0022732 secs]
[Full GC (Ergonomics) 56534K->55933K(58880K), 0.0046232 secs]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55933K->55915K(58880K), 0.0098058 secs]
参数解析:
GC、Full GC
:GC的类型,GC只在新生代上进行,Full GC 包括新生代、老年代、方法区。
Allocation Failure
:GC发生的原因。
808325K -> 19298K
:堆在GC前的大小和GC后的大小。
(17920K)
:现在堆的总大小
0.0084018 secs
:GC持续的时间
打开GC日志:
-XX:+PrintGCDetails
输出的信息如下: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17156K->2528K(17920K)] 42069K->41792K(58880K), 0.0022919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Full GC (Ergonomics) [PSYoungGen: 2528K->1103K(17920K)] [ParOldGen: 39264K->40493K(40960K)] 41792K->41597K(58880K), [Metaspace: 3225K->3225K(1056768K)], 0.0113069 secs] [Times: user=0.01 sys=0.00, real=0.01 secs]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15439K->15439K(17920K)] [ParOldGen: 40493K->40475K(40960K)] 55933K->55915K(58880K), [Metaspace: 3225K->3225K(1056768K)], 0.0084116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1 secs]
参数解析:
GC、Full GC
:GC的类型,GC只在新生代上进行,Full GC 包括新生代、老年代、永久代。
Allocation Failure
:GC发生的原因。
PSYoungGen
:使用了Parallel Scavenge 并行垃圾收集器的新生代GC前后大小的变化
ParOldGen
:使用了Parallel Old 并行垃圾收集器的老年代GC前后大小的变化
MetaSpace
:元数据区GC前后大小的变化,JDK 1.8 中引入了元数据区替代永久代
xxx secs
:GC花费的时间
Times
user
:垃圾收集器花费所有CPU的时间sys
:花费在等待系统调用或系统事件的时间real
:GC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包括其他进程占用时间片的实际时间输出GC日期:
-XX:+PrintGCTimeStamps -XX:+PrintGCDateStamps
输出信息如下:
2022-01-27T22:22:44.949+0800: 0.133: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17156K->2544K(17920K)] 42032K->41804K(58880K), 0.0021751 secs] [Times: user=0.11 sys=0.05, real=0.00 secs]
2022-01-27T22:22:44.951+0800: 0.135: [Full GC (Ergonomics) [PSYoungGen: 2544K->1055K(17920K)] [ParOldGen: 39260K->40541K(40960K)] 41804K->41597K(58880K), [Metaspace: 3225K->3225K(1056768K)], 0.0118842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1 secs]
2022-01-27T22:22:44.969+0800: 0.153: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15392K->15392K(17920K)] [ParOldGen: 40540K->40522K(40960K)] 55933K->55915K(58880K), [Metaspace: 3225K->3225K(1056768K)], 0.0097747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1 secs]
-Xloggc:/path/to/gc.log
[GC
和[Full GC
说明了这次垃圾收集的停顿类型,如果有 “Full” 则说明 GC 发生了 “Stop-The-World”JDK 13 使用 -Xlog:gc*
代替 -XX:+PrintGCDetails
[0.004s][warning][gc] -XX:+PrintGCDetails is deprecated. Will use -Xlog:gc* instead.
Heap
PSYoungGen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新生代) total 17920K, used 15834K [0x00000000fec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eden space (堆中Eden区默认占比为8) 15360K, 96% used [0x00000000fec00000,0x00000000ffa6e948,0x00000000ffb00000)
from space (堆中的Survivor区:这里是From Servivor区默认占比为1) 2560K, 41% used [0x00000000ffb00000,0x00000000ffc07fc0,0x00000000ffd80000)
**to space ** (堆中的Survivor区:这里是To Servivor区默认占比为1) 2560K, 0% used [0x00000000ffd80000,0x00000000ffd80000,0x0000000100000000)
ParOldGen (老年代总大小、使用大小) total 40960K, used 40522K [0x00000000fc400000, 0x00000000fec00000, 0x00000000fec00000)
object space (显示各使用百分比) 40960K, 98% used [0x00000000fc400000,0x00000000feb92a48,0x00000000fec00000)
Metaspace (元空间总大小、使用大小) used 3256K, capacity 4496K, committed 4864K, reserved 1056768K
class space (显示各使用百分比) used 353K, capacity 388K, committed 512K, reserved 1048576K
Minor GC
Full GC(JDK 7)
举例代码:
/** * -verbose:gc -Xms20M -Xmx20M -Xmn10M -XX:+PrintGCDetails -XX:SurvivorRatio=8 -XX:+UseSerialGC */ public class MyGCLog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 * 1024; public static void testAllocation() { byte[] allocation1, allocation2, allocation3, allocation4; allocation1 = new byte[2 * _1MB]; allocation2 = new byte[2 * _1MB]; allocation3 = new byte[2 * _1MB]; allocation4 = new byte[4 * _1M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Allocation(); } }
JDK 7
4MB数组对象无法在新生代任何区域分配空间,则将所有已分配2MB数组对象放入老年代。
JDK 8
2MB数组对象(小对象)留在新生代,4MB数组对象(大对象)无法在新生代任何区域分配空间,直接在老年代分配空间。
可以使用工具分析GC日志,常用的日志分析工具:
GCViewer:
GC Easy:
GC 仍然处于飞速发展中,目前默认的 G1 GC不断进行改进,很多哦我们原来认为的缺点,例如串行的Full GC、Card Table扫描的低效等,都已经被大幅改进。
Serial GC虽然比较古老,但是简单的设计、实现未必过时。它本身的开销(GC相关数据结构、线程开销)都非常小。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在Serverless等新的应用场景下,Serial GC找到了新的舞台。
而 CMS GC 因为其算法的理论缺陷等原因,虽然现在还有非常大的用户群体,但在 JDK 9 中被标记为废弃,并在 JDK 14 中移除。
JDK 17 (LTS) 默认GC 仍为 G1:
JDK 11 新特性
Epsilon GC:仅作内存分配
ZGC:可伸缩的低延迟垃圾回收器(实验性阶段)
OpenJDK 12
OpenJDK 12 的 Shenandoah GC:低停顿时间 GC(实验性)
Shenandoah,第一款不由Oracle公司团队领导开发的HotSpot垃圾收集器。号称OpenJDK和OracleJDK没有区别的Oracle公司仍然拒绝在Oracle JDK12中支持Shenandoah。
Shenandoah 垃圾回收期最初由 RedHat 进行的一项垃圾收集器研究项目Pauseless GC 的实现,旨在针对JVM上的内存回收实现低停顿的需求。在2014年贡献给OpenJDK。
Red Hat 研发 Shenandoah 团队对外宣称,Shenandoah 垃圾回收器的暂停时间与堆大小无关,这意味着无论将堆设置为200 MB 还是 200GB,99.9% 的目标都可以把垃圾收集的停顿时间限制在10MS以内。不过实际使用性能取决于实际工作堆的大小、工作负载。
总结:
官方地址 - JDK 12:
https://docs.oracle.com/en/java/javase/12/gctuning
官方地址 - ZGC:
https://docs.oracle.com/en/java/javase/12/gctuning/z-garbage-collector1.html
相关参数:
-XX:+UnlockExperimentalVMOptions -XX:+UseZGC
ZGC 与 Shenandoah 目标高度相似,在尽可能对吞吐量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实现在任意堆内存大小下都可以把垃圾收集的停顿时间限制在10ms以内的低延迟。
ZGC是一款基于Region内存布局的,(暂时) 不设分代的,使用了 读屏障、染色指针、内存多重映射 技术来实现 可并发的标记—压缩算法 的,以 低延迟为首要目标 的一款垃圾收集器。
ZGC的工作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发标记 - 并发准备重分配 - 并发重分配 - 并发重映射
ZGC几乎在所有地方并发执行,除了初始标记是STW的。所以停顿时间几乎耗费在初始标记上,这部分的实际时间是非常少的。
测试数据:
虽然ZGC还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完成所有特性,但此时性能已经相当亮眼,用 “令人震惊、革命性” 来形容不为过。
未来将在服务端、大内存、低延迟应用的首选垃圾收集器。
JEP 364:ZGC应用在macOS上
JEP 365:ZGC应用在Windows上
JDK 14 之前,ZGC仅Linux才支持
尽管许多使用ZGC的用户都是用类Linux的环境,但在Windows和macOS上,人们也需要ZGC进行开发部署和测试。许多桌面一个用也可以从ZGC中受益。因此,ZGC特性被移植到了Windows和macOS上。
现在mac或Windows上也能使用ZGC,示例:
-XX:+UnlockExperimentalVMOptions -XX:+UseZGC
AliGC是阿里巴巴JVM团队基于G1算法,面向大堆(LargeHeap)应用场景。
指定场景下的对比:
Zing GC——低延迟GC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