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Transformer中注意力层和逐位感知前馈层的分工与合作_transform 前馈网络

transform 前馈网络

1. 注意力层和逐位感知前馈层的分工与合作

      在Transformer模型中,注意力层(自注意力机制)和逐位感知前馈层(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 FFNs)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注意力层(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 作用:主要负责捕获输入序列内部各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每个位置的词嵌入会被映射为查询(Query)、键(Key)和值(Value)三个向量,通过计算查询向量与所有键向量的相似度得分,并以此权重对所有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从而生成新的上下文相关的表示。
  • 关键功能:实现序列中任意两个位置间的交互和信息传递,允许模型根据当前处理位置关注到整个序列中与其相关的内容,尤其擅长捕捉长距离依赖。

逐位感知前馈层(FFNs)

  • 作用:提供非线性变换和特征提取能力,进一步丰富自注意力层输出的特征表示。每个位置上的向量独立地通过一个包含两个全连接层(FC layers)的子网络,通常中间有一个激活函数(如ReLU)用于引入非线性。
  • 关键功能: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将从自注意力层得到的上下文相关的表示转换成更抽象、更复杂的特征空间中的表示,同时保持对各个位置数据的独立处理,确保了并行计算的可能性。

       简而言之,在Transformer架构中,自注意力机制主要用于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而逐位感知前馈层则是在自注意力提供的上下文基础上进行局部特征的深度加工和提炼。两者结合,使得Transformer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类序列数据任务,如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

1.1 处理流程

     在自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架构中的关键部分)中,处理流程是:

  1. 通过自注意力层获取上下文相关的表示

    • 映射:首先,模型将输入序列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三个向量空间:查询(Query)、键(Key)和值(Value)。这些映射通常通过线性变换实现。

    • 注意力计算:计算查询向量与所有键向量之间的点积相似度,并通过softmax函数归一化得到注意力权重。这一步骤确定了序列中每个位置对于当前处理位置的重要性。

    • 加权求和:使用上述得到的注意力权重来加权求和所有的值向量,生成每个位置的上下文向量。这样就得到了每个位置基于整个序列信息调整后的表示。

    • 抽象表示:经过自注意力层后,每个位置的输入数据已经包含了全局上下文的信息,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包含语义依赖关系的特征表示。

  2. 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 (FFN) 转换

    • 经过自注意力层之后得到的上下文向量序列,会进一步通过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进行非线性转换。
    • FFN通常包含两层全连接神经网络,中间可能还加入激活函数如ReLU,以增加模型的表达能力。第一层将每个位置的特征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中,第二层则将高维特征映射回原始维度或另一个较低维度的空间。
    • 这个过程旨在提取更抽象、更复杂的特征,有助于模型学习更深层次的语言结构和语义信息,从而提升模型性能。

       总结起来,在注意力机制中,先通过自注意力层捕获全局上下文信息,再利用FFN进行深度特征变换和提取,使得最终输出的每个位置的表示都具备了丰富的上下文相关性和高层次的抽象特性。

2.Transformer架构中注意力层

       在Transformer模型中,注意力层(Attention Layer)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ransformer完全依赖于注意力机制来处理输入序列的信息,并通过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实现对序列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动态关联和权重分配。

2.1 工作原理

自注意力层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

  1. 映射到查询、键和值: 输入序列的每个位置上的词嵌入首先被转换为三个不同的向量:查询(Query)、键(Key)和值(Value)。这些向量是通过同一组权重矩阵分别计算得到的。

  2. 计算注意力得分: 每个位置上的查询向量会与所有位置上的键向量进行点积运算,然后除以一个缩放因子(通常是键向量维度的平方根),之后通过softmax函数归一化,生成一个概率分布。这个分布表示了模型对于序列中其他位置信息的关注程度或相关性。

  3. 加权求和生成上下文向量: 根据上述得到的概率分布,对各个位置对应的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生成当前位置的新特征向量,即上下文向量。这个上下文向量包含了该位置上词语结合整个序列信息后的综合表示。

  4. 捕捉长距离依赖: 传统循环神经网络(如RNN)在处理长序列时可能会遇到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问题,而自注意力机制能够直接关注序列中的任意位置,从而有效地捕获远距离的依赖关系。

  5. 并行处理: 自注意力层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它可以并行地处理序列中的所有位置,无需像RNN那样按照顺序逐个处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因此,在Transformer模型架构中,注意力层的核心作用在于允许模型灵活且高效地考虑整个输入序列的所有信息,使得模型能更好地理解和生成基于上下文的复杂输出。

2.2 映射到查询、键和值

自注意力层中将输入序列的每个位置上的词嵌入映射到查询、键和值

       在自注意力层(Self-Attention Layer)中,输入序列的每个位置上的词嵌入会被映射到三个不同的向量空间,分别称为查询(Query)、键(Key)和值(Value)。这个过程通常通过线性变换实现,即对每个词嵌入进行权重矩阵相乘操作。

  • 查询(Query):代表当前位置的词或token对于全局上下文信息的需求或者搜索意图,用于计算与其它所有位置上的键的注意力权重。

  • 键(Key):表示序列中每个位置的信息对于其他位置的可匹配程度或相关性,通常用于与查询向量进行点积或相似度计算,以确定注意力分布。

  • 值(Value):包含了每个位置上实际需要聚合和传递给当前位置的信息内容。当根据查询与键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注意力权重后,会将各个位置的值向量加权求和,得到一个综合了整个序列上下文信息的新向量。

       通过这种方式,模型不仅能够基于局部的词嵌入信息,还能有效利用序列数据中的长程依赖,并且能够根据不同位置间的相互影响动态地调整对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这种设计使得Transformer能够在并行处理长序列时捕获远距离依赖关系,显著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的效果。

映射的意义

       将输入序列的每个位置上的词嵌入映射到查询(query)、键(key)和值(value)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好处包括:

  1. 注意力机制

    通过将每个词映射为查询、键和值向量,模型能够实现自注意力机制,即每个单词不仅关注自身的嵌入信息,还能根据上下文中的其他单词调整对自身信息的处理。这意味着模型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语境赋予每个单词不同的权重,从而捕捉并利用词汇间的复杂依赖关系
  2. 信息聚合与上下文理解

    键(key)和值(value)对允许模型以一种加权求和的方式整合整个序列的信息。在自注意力计算过程中,每个位置的查询会与所有位置的键进行比较,生成一个注意力分布,然后根据这个分布加权求和所有的值向量,得到当前位置的上下文表示。这样,模型能动态地选择并组合来自不同位置的重要信息。
  3. 并行化处理

    Transformer架构中的这种设计使得计算可以在所有时间步长上并行进行,极大地提升了训练和预测速度,尤其是在处理较长序列时优势明显,克服了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处理长序列时遇到的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以及无法有效并行化的问题。
  4. 泛化能力提升

    由于模型能够基于上下文灵活调整对每个单词的关注程度,因此在处理未见过的句子结构或者新词汇时具备更好的泛化能力。
  5. 多模态学习扩展

    类似的思路可以被扩展到多模态场景,例如,在视觉-语言任务中,查询、键和值不仅可以对应文本中的,也可以对应图像特征,从而使模型能够同时理解和融合不同模态的数据。

       将词嵌入转化为查询、键和值的形式是现代神经网络模型高效处理序列数据和捕获其内在关联的关键手段之一。

2.3 核心作用 

Transformer模型中的注意力层(自注意力机制)的核心作用:

  1. 全局信息捕获: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模型在生成每个位置的输出时能够考虑整个序列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距离当前位置有多远。这种设计克服了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架构在处理长序列时对长期依赖关系建模能力的局限性。

  2. 动态权重分配:对于序列中每个元素,注意力层会根据当前元素与序列中其他所有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动态地分配注意力权重。这样可以突出重要的上下文信息,并弱化无关或不重要的部分。

  3. 并行计算:不同于顺序处理的循环结构,Transformer的注意力层允许所有输入位置并行计算,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效率,这对于大规模数据训练至关重要。

  4. 多头注意力:Transformer进一步引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通过多个注意力头从不同角度捕捉输入序列的多种类型的相关性,增强了模型捕捉复杂上下文的能力。

       因此,注意力层是Transformer模型能够有效处理序列任务(如机器翻译、文本生成、问答系统等)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3.Transformer架构中逐位感知前馈层FFN

3.1 FFNs的作用

在Transformer模型中,逐位感知前馈层(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 FFNs)是一个关键的组件,它位于自注意力层之后,作用如下:

  1. 非线性变换:FFNs为每个输入位置提供一个独立的、全连接的非线性变换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包含两层神经网络结构,中间用激活函数(如ReLU)进行非线性激活。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入额外的非线性复杂性,以提升模型对输入数据特征的学习和表达能力。

  2. 特征增强:自注意力层捕捉了序列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并生成了上下文相关的表示。然而,这些表示可能是线性的组合,为了更好地捕获复杂的局部特征模式,FFNs通过两个全连接层对这些上下文向量进一步加工,提取更高层次的抽象特征。

  3. 位置不变性处理:虽然名为“逐置感知”,但这里的“位置感知”指的是该层对序列中的每一个位置都执行相同的前馈操作。这意味着不论输入序列中元素的位置如何,所应用的转换函数是相同且独立的。这种设计允许模型在保持位置不变性的同时增加模型的表达能力。

  4. 残差连接与Layer Normalization:在Transformer中,FFNs通常与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s)结合使用,以缓解深度学习模型中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问题,并加快训练进程。同时,每一层的输出还会经过Layer Normalization标准化,确保不同位置的特征具有相似的动态范围,有助于稳定训练和优化模型性能。

       综上所述,逐位感知前馈层在Transformer架构中起到丰富和提炼自注意力层输出特征的作用,帮助模型更有效地捕捉和利用输入序列的内在信息。

3.2 丰富和提炼自注意力层输出特征

       在Transformer架构中,逐位感知前馈层(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 FFNs)起到了丰富和提炼自注意力层输出特征的关键作用:

  1. 维度扩展与压缩:FFN通常采用两层结构,第一层将每个位置上的隐藏状态向量映射到一个更高维度的空间中(例如从512维映射到2048维),这一步骤有助于模型学习更复杂的特征表示。随后,第二层通过一个全连接层将高维特征压缩回原始维度,这个过程类似于一种非线性特征筛选。

  2. 非线性增强:ReLU或GELU等激活函数在FFN内部引入了非线性变换,增强了模型对复杂模式的学习能力,使得模型可以捕捉到自注意力层可能未能充分表达的深层次、局部化的序列特征。

  3. 独立处理位置信息:FFN实际上是对序列中的每个位置独立地应用相同的前馈神经网络结构,即每一个位置的输入都经过同样的转换操作。这种设计允许模型同时考虑全局依赖关系(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和局部特征表达。

       因此,自注意力层捕获了序列元素间的全局依赖关系,并生成上下文相关的表示后,FFN能够进一步提炼这些表示,提取出更具区分度和抽象性的特征,从而提升整个Transformer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的表现力和泛化能力。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转载请注明出处:【wpsshop】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