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在 SQL 中,关键字和函数名是不用区分字母大小写的,比如 SELECT、WHERE、ORDER、GROUP BY 等关键字,以及 ABS、MOD、ROUND、MAX 等函数名。 不过在 SQL 中,你还是要确定大小写的规范,因为在 Linux 和 Windows 环境下,你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大小写问题。 windows系统默认大小写不敏感 ,但是 linux系统是大小写敏感的 。
通过如下命令查看:
SHOW VARIABLES LIKE '%lower_case_table_names%'
MySQL在Linux下数据库名、表名、列名、别名大小写规则是这样的:
1、数据库名、表名、表的别名、变量名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
2、关键字、函数名称在 SQL 中不区分大小写;
3、列名(或字段名)与列的别名(或字段别名)在所有的情况下均是忽略大小写的;
当想设置为大小写不敏感时,要在 my.cnf 这个配置文件 [mysqld] 中加入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然后重启服务器。
1、停止MySQL服务
2、删除数据目录,即删除 /var/lib/mysql 目录
3、在MySQL配置文件( /etc/my.cnf )中添加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4、启动MySQL服务
如果你的变量名命名规范没有统一,就可能产生错误。这里有一个有关命名规范的建议:
数据库名、表名和字段名在 Linux MySQL 环境下是区分大小写的,因此建议你统一这些字段的命名规 则,比如全部采用小写的方式。
虽然关键字和函数名称在 SQL 中不区分大小写,也就是如果小写的话同样可以执行。但是同时将关键词 和函数名称全部大写,以便于区分数据库名、表名、字段名。
linux 查看mysq相关文件
[root@atguigu01 ~]# find / -name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datadir'
查看一下在我的计算机上当前有哪些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MySQL 系统自带的核心数据库,它存储了MySQL的用户账户和权限信息,一些存储过程、事件的定 义信息,一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信息,一些帮助信息以及时区信息等。
MySQL 系统自带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保存着MySQL服务器 维护的所有其他数据库的信息 ,比如有 哪些表、哪些视图、哪些触发器、哪些列、哪些索引。这些信息并不是真实的用户数据,而是一些 描述性信息,有时候也称之为 元数据 。在系统数据库 information_schema 中提供了一些以 innodb_sys 开头的表,用于表示内部系统表。
MySQL 系统自带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主要保存MySQL服务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状态信息,可以 用来 监控 MySQL 服务的各类性能指标 。包括统计最近执行了哪些语句,在执行过程的每个阶段都 花费了多长时间,内存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ySQL 系统自带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主要是通过 视图 的形式把 information_schema 和 performance_schema 结合起来,帮助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监控 MySQL 的技术性能。
CREATE USER语句的基本语法形式如下:
CREATE USER 用户名 [IDENTIFIED BY '密码'][,用户名 [IDENTIFIED BY '密码']];
用户名参数表示新建用户的账户,由 用户(User) 和 主机名(Host) 构成;
“[ ]”表示可选,也就是说,可以指定用户登录时需要密码验证,也可以不指定密码验证,这样用户 可以直接登录。不过,不指定密码的方式不安全,不推荐使用。如果指定密码值,这里需要使用 IDENTIFIED BY指定明文密码值。
CREATE USER语句可以同时创建多个用户。
举例:
CREATE USER zhang3 IDENTIFIED BY '123123'; # 默认host是 %
CREATE USER 'kangshifu'@'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修改用户名:
- UPDATE mysql.user SET USER='li4' WHERE USER='wang5';
- FLUSH PRIVILEGES;
方式1:使用DROP方式删除(推荐)
使用DROP USER语句来删除用户时,必须用于DROP USER权限。DROP USER语句的基本语法形式如下:
DROP USER user[,user]…;
举例:
DROP USER li4 ; # 默认删除host为%的用户
DROP USER 'kangshifu'@'localhost';
方式2:使用DELETE方式删除
DELETE FROM mysql.user WHERE Host=’hostname’ AND User=’username’;
执行完DELETE命令后要使用FLUSH命令来使用户生效,命令如下:
FLUSH PRIVILEGES;
举例:
- DELETE FROM mysql.user WHERE Host='localhost' AND User='Emily';
- FLUSH PRIVILEGES;
注意:不推荐通过 DELETE FROM USER u WHERE USER='li4' 进行删除,系统会有残留信息保 留。而drop user命令会删除用户以及对应的权限,执行命令后你会发现mysql.user表和mysql.db表 的相应记录都消失了。
旧的写法如下 :
- # 修改当前用户的密码:(MySQL5.7测试有效)
- SET PASSWORD = PASSWORD('123456');
这里介绍 推荐的写法 :
1. 使用ALTER USER命令来修改当前用户密码 用户可以使用ALTER命令来修改自身密码,如下语句代表修 改当前登录用户的密码。基本语法如下:
ALTER USER USER() IDENTIFIED BY 'new_password';
2. 使用SET语句来修改当前用户密码 使用root用户登录MySQL后,可以使用SET语句来修改密码,具体 SQL语句如下:
SET PASSWORD='new_password';
该语句会自动将密码加密后再赋给当前用户。
1. 使用ALTER语句来修改普通用户的密码 可以使用ALTER USER语句来修改普通用户的密码。基本语法形 式如下:
- ALTER USER user [IDENTIFIED BY '新密码']
- [,user[IDENTIFIED BY '新密码']]…;
2. 使用SET命令来修改普通用户的密码 使用root用户登录到MySQL服务器后,可以使用SET语句来修改普 通用户的密码。SET语句的代码如下:
SET PASSWORD FOR 'username'@'hostname'='new_password';
3. 使用UPDATE语句修改普通用户的密码(不推荐)
- UPDATE MySQL.user SET authentication_string=PASSWORD("123456")
- WHERE User = "username" AND Host = "hostname";
MySQL到底都有哪些权限呢?
show privileges;
(1) CREATE和DROP权限 ,可以创建新的数据库和表,或删除(移掉)已有的数据库和表。如果将 MySQL数据库中的DROP权限授予某用户,用户就可以删除MySQL访问权限保存的数据库。
(2) 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权限 允许在一个数据库现有的表上实施操作。
(3) SELECT权限 只有在它们真正从一个表中检索行时才被用到。
(4) INDEX权限 允许创建或删除索引,INDEX适用于已 有的表。如果具有某个表的CREATE权限,就可以在CREATE TABLE语句中包括索引定义。
(5) ALTER权 限 可以使用ALTER TABLE来更改表的结构和重新命名表。
(6) CREATE ROUTINE权限 用来创建保存的 程序(函数和程序),ALTER ROUTINE权限用来更改和删除保存的程序, EXECUTE权限 用来执行保存的 程序。
(7) GRANT权限 允许授权给其他用户,可用于数据库、表和保存的程序。
(8) FILE权限 使用 户可以使用LOAD DATA INFILE和SELECT ... INTO OUTFILE语句读或写服务器上的文件,任何被授予FILE权 限的用户都能读或写MySQL服务器上的任何文件(说明用户可以读任何数据库目录下的文件,因为服务 器可以访问这些文件)。
权限控制主要是出于安全因素,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 经验原则 :
1、只授予能 满足需要的最小权限 ,防止用户干坏事。比如用户只是需要查询,那就只给select权限就可 以了,不要给用户赋予update、insert或者delete权限。
2、创建用户的时候 限制用户的登录主机 ,一般是限制成指定IP或者内网IP段。
3、为每个用户 设置满足密码复杂度的密码 。
4、 定期清理不需要的用户 ,回收权限或者删除用户。
给用户授权的方式有 2 种,分别是通过把 角色赋予用户给用户授权 和 直接给用户授权 。用户是数据库的 使用者,我们可以通过给用户授予访问数据库中资源的权限,来控制使用者对数据库的访问,消除安全 隐患。
授权命令:
GRANT 权限1,权限2,…权限n ON 数据库名称.表名称 TO 用户名@用户地址 [IDENTIFIED BY ‘密码口令’];
该权限如果发现没有该用户,则会直接新建一个用户。
比如:
给 li4用户 用本地命令行方式,授予 tguigudb这个库 下 的 所有表 的 插 删 改 查 的 权限。
GRANT SELECT,INSERT,DELETE,UPDATE ON atguigudb.* TO li4@localhost ;
授予 通过网络方式登录的joe用户 ,对所有库所有表的全部权限,密码设为123。注意这里唯独不包 括 grant 的权限,(给其他账户赋予权限的能力)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joe@'%' IDENTIFIED BY '123';
我们在开发应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种需求,就是要根据用户的不同,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 分组。
所谓横向的分组,就是指用户可以接触到的数据的范围,比如可以看到哪些表的数据;
所谓纵向的分组,就是指用户对接触到的数据能访问到什么程度,比如能看、能改,甚至是 删除。
1.查看当前用户权限
- SHOW GRANTS;
- # 或
- SHOW GRANTS FOR CURRENT_USER;
- # 或
- SHOW GRANTS FOR CURRENT_USER();
2.查看某用户的全局权限
SHOW GRANTS FOR 'user'@'主机地址' ;
收回权限就是取消已经赋予用户的某些权限。收回用户不必要的权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性。MySQL中使用 REVOKE 语句 取消用户的某些权限。使用REVOKE收回权限之后,用户账户的记录将从 db、host、tables_priv和columns_priv表中删除,但是用户账户记录仍然在user表中保存(删除user表中 的账户记录使用DROP USER语句)。
注意:在将用户账户从user表删除之前,应该收回相应用户的所有权限。
收回权限命令
REVOKE 权限1,权限2,…权限n ON 数据库名称.表名称 FROM 用户名@用户地址;
举例
- #收回全库全表的所有权限
- REVOKE ALL PRIVILEGES ON *.* FROM joe@'%';
- #收回mysql库下的所有表的插删改查权限
- REVOKE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mysql.* FROM joe@localhost;
注意: 须用户重新登录后才能生效
user表是MySQL中最重要的一个权限表, 记录用户账号和权限信息 ,有49个字段。如下图:
1.范围列(或用户列)
host : 表示连接类型
% 表示所有远程通过 TCP方式的连接
IP 地址 如 (192.168.1.2、127.0.0.1) 通过制定ip地址进行的TCP方式的连接
机器名 通过制定网络中的机器名进行的TCP方式的连接
::1 IPv6的本地ip地址,等同于IPv4的 127.0.0.1
localhost 本地方式通过命令行方式的连接 ,比如mysql -u xxx -p xxx 方式的连接。
user : 表示用户名,同一用户通过不同方式链接的权限是不一样的。
password : 密码
所有密码串通过 password(明文字符串) 生成的密文字符串。MySQL 8.0 在用户管理方面增加了 角色管理,默认的密码加密方式也做了调整,由之前的 SHA1 改为了 SHA2 ,不可逆 。同时 加上
MySQL 5.7 的禁用用户和用户过期的功能,MySQL 在用户管理方面的功能和安全性都较之 前版本大大的增强了。 mysql 5.7 及之后版本的密码保存到 authentication_string 字段中不再使用password 字 段。
使用DESCRIBE查看db表的基本结构:
DESCRIBE mysql.db;
1. 用户列 db表用户列有3个字段,分别是Host、User、Db。这3个字段分别表示主机名、用户名和数据库 名。表示从某个主机连接某个用户对某个数据库的操作权限,这3个字段的组合构成了db表的主键。
2. 权限列
Create_routine_priv和Alter_routine_priv这两个字段决定用户是否具有创建和修改存储过程的权限。
tables_priv表用来 对表设置操作权限 ,columns_priv表用来对表的 某一列设置权限 。tables_priv表和 columns_priv表的结构分别如图:
desc mysql.tables_priv;
procs_priv表可以对 存储过程和存储函数设置操作权限 ,表结构如图:
desc mysql.procs_priv;
业务上具有唯一特性的字段,即使是组合字段,也必须建成唯一索引。(来源:Alibaba)
说明:不要以为唯一索引影响了 insert 速度,这个速度损耗可以忽略,但提高查找速度是明显的。
某个字段在SELECT语句的 WHERE 条件中经常被使用到,那么就需要给这个字段创建索引了。尤其是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创建普通索引就可以大幅提升数据查询的效率。
比如student_info数据表(含 100 万条数据),假设我们想要查询 student_id=123110 的用户信息。
索引就是让数据按照某种顺序进行存储或检索,因此当我们使用 GROUP BY 对数据进行分组查询,或者使用 ORDER BY 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时候,就需要对分组或者排序的字段进行索引
。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那么可以在这些列上建立组合索引。
对数据按照某个条件进行查询后再进行 UPDATE 或 DELETE 的操作,如果对 WHERE 字段创建了索引,就能大幅提升效率。原理是因为我们需要先根据 WHERE 条件列检索出来这条记录,然后再对它进行更新或删除。 如果进行更新的时候,更新的字段是非索引字段
,提升的效率会更明显,这是因为非索引字段更新不需要对索引进行维护。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某个字段进行去重,使用 DISTINCT,那么对这个字段创建索引,也会提升查询效率。
首先,连接表的数量尽量不要超过 3 张
,因为每增加一张表就相当于增加了一次嵌套的循环,数量级增长会非常快,严重影响查询的效率。
其次,对 WHERE 条件创建索引,
因为 WHERE 才是对数据条件的过滤。如果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下,
没有 WHERE 条件过滤是非常可怕的。
最后,对用于连接的字段创建索引,
并且该字段在多张表中的类型必须一致
。比如 course_id 在
student_info 表和 course 表中都为 int(11) 类型,而不能一个为 int 另一个为 varchar 类型。
我们这里所说的类型大小
指的就是该类型表示的数据范围的大小。
我们在定义表结构的时候要显式的指定列的类型,以整数类型为例,有TINYINT
、MEDIUMINT
、INT
、 BIGINT
等,它们占用的存储空间依次递增,能表示的整数范围当然也是依次递增。如果我们想要对某个整数列建立索引的话,在表示的整数范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索引列使用较小的类型,比如我们能使用INT
就不要使用BIGINT
,能使用MEDIUMINT
就不要使用INT
。这是因为:
这个建议对于表的主键来说更加适用
,因为不仅是聚簇索引中会存储主键值,其他所有的二级索引的节点处都会存储一份记录的主键值,如果主键使用更小的数据类型,也就意味着节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更高效的I/O。
假设我们的字符串很长,那存储一个字符串就需要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在我们需要为这个字符串列建立索引时,那就意味着在对应的B+树中有这么两个问题:
在索引中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
比较时会占用更多的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截取字段的前面一部分内容建立索引,这个就叫前缀索引
。这样在查找记录时虽然不能精确的定位到记录的位置,但是能定位到相应前缀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前缀相同的记录的主键值回表查询完整的字符串值。既节约空间
,又减少了字符串的比较时间
,还大体能解决排序的问题。
例如,TEXT和BLOG类型的字段,进行全文检索会很浪费时间,如果只检索字段前面的若干字符,这样可以提高检索速度。
创建一张商户表,因为地址字段比较长,在地址字段上建立前缀索引
- create table shop(address varchar( 120 ) not null);
-
- alter table shop add index(address( 12 ));
问题是,截取多少呢?截取得多了,达不到节省索引存储空间的目的;截取得少了,重复内容太多,字段的散列度(选择性)会降低。 怎么计算不同的长度的选择性呢?
先看一下字段在全部数据中的选择度:
select count(distinct address) / count(*) from shop;
通过不同长度去计算,与全表的选择性对比:
公式:
count(distinct left(列名, 索引长度))/count(*)
例如:
- select count(distinct left(address, 10 )) / count(*) as sub10, -- 截取前 10 个字符的选择度
- count(distinct left(address, 15 )) / count(*) as sub11, -- 截取前 15 个字符的选择度
- count(distinct left(address, 20 )) / count(*) as sub12, -- 截取前 20 个字符的选择度
- count(distinct left(address, 25 )) / count(*) as sub13 -- 截取前 25 个字符的选择度
- from shop;
引申另一个问题:索引列前缀对排序的影响
如果使用了索引列前缀,比方说前边只把address列的前12个字符放到了二级索引中,下边这个查询可能就有点儿尴尬了:
- SELECT * FROM shop
- ORDER BY address # 这个地方order by 就不准了 如果用前12个建立索引的话
- LIMIT 12;
因为二级索引中不包含完整的address列信息,所以无法对前12个字符相同,后边的字符不同的记录进行排序,也 就是使用索引列前缀的方式无法支持使用索引排序
,只能使用文件排序。
拓展:Alibaba《Java开发手册》
【强制
】在 varchar 字段上建立索引时,必须指定索引长度,没必要对全字段建立索引,根据实际文本区分度决定索引长度。
说明:索引的长度与区分度是一对矛盾体,一般对字符串类型数据,长度为 20 的索引,区分度会高达90% 以上
,可以使用 count(distinct left(列名, 索引长度))/count(*)的区分度来确定
列的基数
指的是某一列中不重复数据的个数,比方说某个列包含值2,5,8,2,5,8,2,5,8,虽然有9条记录,但该列的基数却是3
。也就是说,在记录行数一定的情况下,列的基数越大,该列中的值越分散;列的基数越小,该列中的值越集中。这个列的基数指标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我们是否能有效的利用索引。最好为列的基数大的列建立索引,为基数太小列的建立索引效果可能不好。
可以使用公式 select count(distinct a)/count(*) from t1
计算区分度,越接近1越好,一般超过33%就算是比较高效的索引了。
拓展:联合索引把区分度高(散列性高)的列放在前面。
这样也可以较少的建立一些索引。同时,由于"最左前缀原则",可以增加联合索引的使用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平衡,索引的数目不是越多越好。我们需要限制每张表上的索引数量,建议单张表索引数量不超过6个
。原因:
① 每个索引都需要占用磁盘空间
,索引越多,需要的磁盘空间就越大。
② 索引会影响INSERT
、DELETE
、UPDATE
等语句的性能,因为表中的数据更改的同时,索引也会进行调整和更新,会造成负担。
③优化器在选择如何优化查询时,会根据统一信息,对每一个可以用到的索引来进行评估
,以生成出一个最好的执行计划,如果同时有很多个索引都可以用于查询,会增加MySQL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时间,降低查询性能。
如果表记录太少,比如少于1000个,那么是不需要创建索引的。表记录太少,是否创建索引对查询效率的影响并不大
。甚至说,查询花费的时间可能比遍历索引的时间还要短,索引可能不会产生优化效果。
在条件表达式中经常用到的不同值较多的列上建立索引,但字段中如果有大量重复数据,也不用创建索引。比如在学生表的"性别
"字段上只有“男”与“·女"两个不同值,因此无须建立索引。如果建立索引,不但不会提高查询效率,反而会严重降低数据更新速度
。
举例 1 :要在 100 万行数据中查找其中的 50 万行(比如性别为男的数据),一旦创建了索引,你需要先访问 50 万次索引,然后再访问 50 万次数据表,这样加起来的开销比不使用索引可能还要大。
第一层含义: 频繁更新的字段
不一定要创建索引。因为更新数据的时候,也需要更新索引,如果索引太多,在更新索引的时候也会造成负担,从而影响效率。
第二层含义: 避免对经常更新的表
创建过多的索引,并且索引中的列尽可能少。此时,虽然提高了查询速度,同时却会降低更新表的速度
例如身份证、UUID(在索引比较时需要转为ASCII,并且插入时可能造成页分裂
)、MD5、HASH、无序长字符串等。
表中的数据被大量更新,或者数据的使用方式被改变后,原有的一些索引可能不再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应当定期找出这些索引,将它们删除,从而减少索引对更新操作的影响。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