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Hfut | 集电竞赛指南_集电赛

集电赛

某集电摸鱼选手的竞赛 划水 经验分享


前言: 寒假居家时偶然刷到一篇题为《你不输出,怎么进步》 的文章,颇为认同。对照自己,虽然零星写过几篇技术博客,但从未尝试过经验分享,转眼大三过半,便想趁记忆尚新,总结些竞赛方面内容。当然,博主也并非竞赛经历丰富,同届或往届的集电强者众多,只忠实记录,无器成之意。因内容多含主观意见且属实水平有限,难免有片面和纰漏之处,欢迎大佬们批评指正。最后,希望此分享能对集电学子有所帮助。
Note: 博文所有出现人名均按姓氏排序,文末附联系方式。

更新日志: 2021年9月15日更新



一、竞赛Q&A

1.1 为什么参加竞赛?

  • 保研加分,我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同学参加竞赛的直接原因,集电专业的保研指标大约为11%-13%,在工大目前最新的保研政策(2021年3月4日修订版,请以最新文件为准)里,保研综合成绩的排名的计算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竞赛(创新创业)加分的上限为10分,即使能多加0.5分都很可能逆转保研排名,因此通过竞赛来弥补成绩差距以获得保研名额不失为一种Good Choi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评奖评优:学院每年奖学金的评定是依据学业成绩[ 65% ]+互评[ 35% ]+综测,综测是直接加在成绩和互评折算后的总分上,助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的评定也都会参考竞赛经历。奖学金这种东西当然是多多益善,毕竟集电学费这么贵(手动狗头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创新学分:我们这届要求毕业时修够4个创新学分,不知今后是否会改变。获取创新学分的途径可以为参加大创、竞赛、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如果在学校认定的国家/国际级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就可以直接拿到4分免除后顾之忧,避免等到大四时才发现自己创新学分不够,影响顺利毕业。
  • 第二课堂:从19届之后,学校开始重视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也会作为毕业条件,其中的科技创新模块的小星星就需要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来获取(虽然二课对我们这一届没什么影响,但集齐满满的星星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自我提升:抛开功利的角度来讲,竞赛是锻炼能力的绝佳途径,能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工程思维、提高信息获取、团队合作、动手实践和文书撰写等各种能力,特别是我们作为工科生,集成电路行业的很多经验都是需要在动手实践中积累的。
  • 开拓视野,在竞赛过程中主办方或企业往往都会举行培训,介绍一些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等学校里很难接触到的崭新知识。此外,每次外出比赛时参观其他团队的获奖作品或者交流经验时总是能看到许多闻所未闻的创意,同时认识到自身差距(我认为参加竞赛最享受的环节)。

1.2 为什么介绍竞赛?

  • 信息对称:大学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地方,和专业学习不同,教务或者教师会给出课程和考试安排,按部就班完成即可,大学里参加各种竞赛的信息都是需要自己去获取的,竞赛拿不到奖很多情况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不是自身能力不足,可能A同学都拿完奖晒朋友圈了,B同学才刚听说有这个比赛,或者A同学大一就开始备赛了,B同学大三才开始慌忙突击。所以为了减少信息的获取成本,我不自量力地想对竞赛进行整理。

1.3 为什么适合竞赛?

  • 专业特点:相比于学院的其他三个专业,集电是最偏软的,可以说课程软硬件结合,这对于竞赛来说是很不错的优势,学习新技术时,有课程基础会更快入门。
  • 课程设置:普遍而言,竞赛规划为:大一奠定技术基础;大二第一次尝试竞赛,但可能大部分拿不到好名次;大三广泛参赛,全面开花。而集电的课程设置刚好是大一大三课程非常空闲,分别适合花费精力去学习技术和集中备赛,大二课表虽然魔鬼,但许多课程与课设本身就很贴近竞赛,需要认真钻研课内知识,有余力再向课外延伸。我大二时很多科目都学的很不扎实,用到时又费了很大精力再学(但始终觉得学不懂模电它不是我的问题)。部分课程如下表,往后可能有课程调整,数字方向 Verilog 画重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课程名称知识/技能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模拟电路基础
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电路精进、虚拟机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设计嵌入式、Linux、虚拟机
SystemC系统级建模语言C++精进
数字逻辑电路数字电路基础
Verilog语言及FPGA实现FPGA开发基础
微机原理与接口处理器基础

1.4 竞赛是否必须参加?

  • 绩点为王:即使我上面列举了很多益处,但竞赛终究只是锦上添花,学业成绩才是王道,工大尤甚,成绩基本是衡量一切的基础。参加竞赛不免要牺牲学习或复习时间,所以在GPA和竞赛之间要合理取舍。
  • 零的突破,从0到1很难,从1到10很易,与其犹豫是否要参加或者自己能不能参加不如亲自尝试一下,参加过自然就知道是否参加下一次,否则会永远处于一种我还没准备好的状态。身边获奖颇多的大佬们基本都符合一鸡多吃模式,做好一个项目后,对其反复迭代优化,稍作修改即可参加各类竞赛。
  • 心态平和:竞赛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只是课外生活的一部分,不参加竞赛一样可以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人生有梦,各自精彩就好。

二、竞赛介绍

  • 那么到底有哪些竞赛?如何判断竞赛的含金量?

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划分,我主要依据以下四份文件将竞赛分为三类:

  1. 《合肥工业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
  2. 《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B类项目列表(2019年版)》
  3.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关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的补充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4. 《全国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评估纳入的竞赛名称一览表(2019)》

注:如下述内容与有文件出入,请以学校学院最新文件为准。

2.1 第一类:学校认可-加分

参照文件1和2,学校保研文件里竞赛相关内容(部分)如图:
保研文件截图
根据文件,可将第一类赛事再分为三大赛和AB类竞赛,这些都比赛属于学校认可且能够保研加分的,竞赛含金量很高。

三大赛: 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国赛,注意是国赛。

安徽省AB类竞赛: AB类竞赛由安徽省教育厅认定的,每年都会更新,参照文件3,部分名单如下:
A类竞赛
B类赛事

2.2 第二类:学院认可-加分

除了学校认可的竞赛,学院也会自行补充竞赛,参照文件3,和集电专业高度相关的两个竞赛为: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设计竞赛。这两个比赛获奖同样会有保研加分,而且在本专业内认可度非常高。

2.3 第三类:纳入排行榜竞赛

第三类里的许多比赛和前两类会有所重合,纳入排行榜的比赛虽然有些不在加分范围,但能纳入排行榜其本身质量都很高,奖项的含金量也不用担心,参照文件4,排行榜部分竞赛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竞赛分析

  • 这么多竞赛究竟哪些应该参加?哪些适合集电?我该如何准备?

写这部分时犹豫了很久,该全部介绍还是部分介绍,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类别介绍。半番思索后决定,只挑选我了解的竞赛(自己参加过或熟人参加过的竞赛),以免误导,按照竞赛类别顺序,标注推荐年级和报名方式等信息,最后附上竞赛简介和备赛建议,力求完整:


3.1.1 电赛

  • 竞赛名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官网链接:http://nuedc.xjtu.edu.cn/
  • 组织机构:教育部、工信部共同主办
  • 竞赛类别:第一类-A类第三类
  • 报名方式:通过计算机学院或电气学院报名
  • 参赛对象:每支参赛队队员不超过3人
  • 推荐年级:大二、大三、大四
  • 奖项设置:省赛和国赛均有奖项
  • 特别约稿:罗文,18级集电专业,电科协会长,电气学院电赛新区培训负责人,FPGA国赛二等奖等(已保研),说到电赛的话,我相信集电应该没有人比罗文更了解(战术后仰,所以我就邀请罗文简单分享一下经验。
  • 罗文的经验分享:
    受到Dalao队友的邀请来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下电赛有关的内容,在写这些话的时候刚刚参加了2020安徽省电子设计竞赛,准备继续2021国赛。为了让学弟学妹少走弯路,大概也算一个避坑指南(部分)重要的链接放在最后
  1. 写在最前
    也许你参加了不少的比赛,会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比赛感觉都可以划水啊? 由于比赛制度和审查的关系,可能有的比赛的确如此。 但是电赛那是硬核的不能再硬了,绝对没有可以划水的机会电子设计竞赛是一次对一个小队三个人硬件、软件、文档撰写等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可以说一人拉胯一队白给,选择队友一定一定要按照专业素养而不是关系亲疏
  2. 规模说明
    在A类赛事中,电子设计竞赛是最与集电专业相关的顶尖赛事
    奇数年为全国赛事,偶数年为省赛;国赛多一门综合测评,其余不差
  3. 赛题介绍
    集电学子可以做的其实范围比较窄,基本只有几类题目可选
    <1> 控制类
    主要是应用单片机控制一个对象完成一系列功能,比如倒立摆系统板球系统无线传感器组合系统各种各样的小车等等,这类题目的趣味性很强,比较的花里胡哨,灵活性非常突出,需要的基础知识很多,在比赛过程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爆冷的事情太多了),推荐STM32熟手或者想要挑战题目的同学
    <2> 信号类
    主要是采集一个信号源的信号,加以运算处理,按照要求显示或者复现(比如采集波形用互联网进行复原显示)这一类题目主要突出A/D处理和通信协议的应用,虽然工大这几年奖项不少,但是信号类从来没有大奖;不过2019年的信号题解析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FPGA,FPGA凭借其高速灵活的采集端口和传输速度运算速度成为了信号题的新宠,推荐一手PYNQ-Z2(我相信你会在本博客其他比赛里看到);对于集电的同学来说,我觉得按照目前形势来看,FPGA在电赛中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信号题不失为一个优秀的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有好有坏,在后面说
    飞行器入门难度太高不建议
    电源类偏离专业方向不建议
  4. 参赛途径介绍
    工大现在有两条主要的电赛参加路径,分别由计算机学院和电气学院牵头
    电物给点作用吧
    计算机学院有一半队员是电物人
    电气学院也有一半队员是电物人
    <1>计算机学院
    主要由电子创新基地牵头,有专门的实验室充足的经费,但是老师管理相对少,需要自己准备的内容很多,推荐有电子制作经验的熟练工或者半熟练工冲一手
    <2> 电气学院
    (翡翠湖校区)主要由电子科技协会牵头,投入更多精力培养入门小白,会有老师和前辈跟进学习,每年打电赛都是一群学长学姐(14级到17级)回来帮忙,氛围友好,但是场地和资金相对缺乏推荐有兴趣想从零开始的同学出发
  5. 参赛途径介绍(一个重要的转折)
    但是上面两个途径积累的代码经验大部分都是控制类赛题;信号类FPGA的代码经验从18级开始积累,经验比较匮乏
  6. 需要掌握的技能
    <1>STM32单片机的编程与Debug能力
    <2>洞洞板焊接能力
    <3>Altium Designer的PCB绘制能力
    <4>Verilog HDL的编程能力(FPGA)
    <5>FPGA的HLS设计方法(FPGA加分项)
    <6>良好的沟通能力
  7. 国赛综测环节
    主要是一道模拟放大器的设计题目,需要在一天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完成焊接一块模拟电路并形成报告
    如果想要一个牛逼的国奖,综测环节请务必高分乃至满分通过,相关准备的话,今年打完再来说吧
  8. 最后是一些有用的链接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网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堂很棒的基础课

祝集电学子电赛顺利,学业有成


3.1.2 单片机竞赛

  • 竞赛名称:安徽省机器人大赛-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类
  • 官网链接:http://jyt.ah.gov.cn/tsdw/gdjyc/dxsxkhjnjs/40364360.html
  • 组织机构:安徽省教育厅
  • 竞赛类别:第一类-B类
  • 赛程安排:以2020年为例,2020年5月9日,校赛;10月10-20日,官网报名;10月31日-11月1日,在参赛队所在学校实验室进行省赛。
  • 报名方式:计算机学院
  • 参赛对象:本科生两人一队,指导老师不超过两人
  • 推荐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均可参加
  • 奖项设置:校赛、省赛均有奖项
  • 竞赛简介:比赛采用 “最小系统板+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完成竞赛。其中,最小系统板分为A、B、C、D四类平台,竞赛A类平台:STC12C5A60S2单片机;竞赛B类平台:STM32F103ZET6(C8T6)微处理器;竞赛C类平台:FPGA型号:Xilinx公司Artix-7 FPGA;竞赛D类平台:物联网平台。
  • 特别约稿:刘姝言,18级电信工专业,32组省赛二等奖等(已保研);何钰,19级集电专业,电创培训部部长,32组省赛三等奖等;张士诚,18级应物专业,电创主席,51组省赛一等奖、32组省赛二等奖、电赛省一等奖等。
  • 刘姝言的经验分享
    同学们口中的“单片机省赛”是省机器人大赛的一个子项目,全称为“安徽省机器人大赛-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竞赛”,简介如下:
  1. 报名资格和要求
    参赛成员应为安徽省高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参赛各队队员必须由2名在校大学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名,参赛学校必须提前通过网络或纸质方式向组委会报名注册,不接受个人报名。(我校负责这个赛程的是计算机学院的电子信息创新基地,关注相关方面的通知,先参加校赛,通过校赛选拔的队伍方可进入省赛。)
  2. 赛前准备
    竞赛平台及材料可以由参赛队自带,并接受组委会组织的赛前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带入赛场;也可以用组委会提供的平台。(赛前会发布一个竞赛清单,里面会给出50个左右的模块,按照往年经验,大部分模块是用不到的,赛方会为选手提前准备模块,当然也可以根据清单自己预判购置一些模块,以防比赛中数量不够。至于竞赛平台,我的建议是用自己熟悉的,每年比赛有赞助方提供的实验箱,数量有限,校赛名次靠前的队伍可以拿到,赛前要熟悉实验箱各个模块的例程,当然,集成的实验箱扩展度不高反而有可能影响比赛的发挥,没拿到的队伍可以借来实验箱进行对标,准备好所有扩展模块。Ps:去年省赛的实验箱有个小bug,且都是集成好了不能扩展,有队伍用清翔的板子直接物理连接,轻松实现要求功能,拿了省一,所以各有利弊,要自己权衡好。)
  3. 比赛期间
    在竞赛中,参赛队员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硬件连接和软件编写调试,现场工作人员只能回答和处理与平台系统相关的问题。竞赛时间为4小时,竞赛结束时间到,关闭计算机停止答题。(允许带入赛场的仅有纸质资料,可以带书籍和打印的指导书,一般是把例程模块化,按自己的习惯整理好打印出来,方便比赛使用)
  4. 成绩公布
    竞赛结束后,由竞赛评测专家进行现场评测,竞赛成绩最后由竞赛组委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并再次在高教网将获奖情况进行公示,待公示期满后,发竞赛获奖证书。(分为省级一、二、三等奖)
    建议总结(51):
    <1> 组队分工,一人画流程图、硬件连接图,一人软件编写(打字要快)
    <2> 学习矩阵键盘、时钟、EEPROM、温湿度传感器、定时/计数器、步进/直流电机、12864显示等模块,做到十分熟悉(按键一定要重视,和各个模块结合测试有没有bug)
    <3> 比赛前夕拿到实验箱后,尽可能的熟悉所有例程,没拿到实验箱的检查并准备好自己的板子和模块,熟悉所有模块例程。
    <4> 画图的队员要提前练习,网上找示例,画图要有规范,硬件连接都标出来,比赛时会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扣分。
    <5> 四个小时相对来说是比较紧张的,开始不要放松,尽快把任务和模块解读出,前半时间敲模块驱动,后半时间写程序调用。
    总的来说,这个比赛是比较简单的,考察对单片机的熟悉和应用,祝愿学弟学妹都能拿到理想的成绩~
  • 何钰的经验分享
    单片机与嵌入式比赛,实际上是安徽省机器人大赛里面的一类比赛。安徽省机器人大赛总共有四大类的比赛,分别是:机器人类、程序设计类、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类、数字媒体类。四类跨越范围较大,所以平时我们直接称之为单片机省赛。
    比赛分为四个平台,51单片机、32单片机、FPGA、移动互联网平台。校赛是可以带自己的电脑的,底层代码可以不用手敲。省赛不可以使用自己电脑,所有代码必须自己独立完成,用32代码量比较大,需要谨慎选择,移动互联网平台我不太清楚,FPGA也可以参加比赛,虽说有点大材小用。一个队伍两个人,省赛的时候只提供一台电脑,最后需要提交流程图、代码,所以,一个人码代码,另一个人需要手绘流程图和电路图。单片机省赛,一般在正式参加省赛之前,学校会举行一个校赛,校赛难度不大 ,目的就是筛去一些没有什么水平的队伍,如果能进校赛的话,一般省赛都能拿个三等奖。因为单片机这个东西不难,无论是做大创,还是参加各类比赛,单片机都是基础 ,所以这类比赛大一大二大三参加的人都很多 。大二大三参加,主要是因为这个比赛准备时间是为零,周期短,收割证书很方便。所以比赛压力并不小,大一如果实力强劲也可以拿到一等二等,如果不理想也可以为之后的比赛积累经验,大二大三拿个二等三等问题不大。
  • 张士诚的经验分享
  1. 模块化
    硬件:如今的单片机竞赛,需要自己搭建的电路部分很少,诸多输入输出部分都可以用模块来代替,我们需要准备的就是每个模块的使用方式和控制代码。
    程序:模块化编程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可以使主程序十分简洁明了。
  2. 方案搭建与框图表述
    想写好一个程序,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思路,所以,在动手连接线路和敲代码之前,一定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好自己需要的硬件和资源,然后确定程序流程。这两步的时候,一定要把思路写下来或者画出来,不要只是在脑子里过一下,不然很容易出问题。个人建议用画的比较好,很容易就看明白,而且省时间。画电气连接图和程序流程图时,一定要记得画标准,这里指的不是画的横平竖直,而是用的符号和图形要正确,尤其是程序流程图,每个图形都有其意义,绝对不可以用错。
  3. 资料准备
    由于单片机竞赛是不允许带电子设备进场的,不准带电子设备!!(但可以带纸质资料)源码很重要,源码很重要,源码很重要!!
    <1> 提前把源码整理好打印出来;
    整理的时候可以字号小一点,把空行去掉,节省空间。
    一定要分好类,把类别的字号调大一点。
    可以做一个目录,方便查阅。
    <2> 所有准备的源码全部跑一遍;
    确保代码没问题;
    确保硬件没问题;
    <3> 看一看怎么画程序流程图和硬件连接图(手画);
    得分占比很高;
    比较容易得分。

3.1.3 互联网+大赛

  • 竞赛名称: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官网链接:全国大学创业服务网
  • 组织机构: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工信部等共同主办
  • 竞赛类别:第一类-A类第三类
  • 赛程安排:每年6月开始在官网进行报名参赛,截止时间由各地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6月-9月中旬,高校初赛,晋级校赛参加省市复赛,然后获得省赛金奖有机会被推荐参加国赛;11月上旬,进行全国总决赛。
    互联网+赛程
  • 报名方式:官网报名,第二课堂报名,学校有QQ通知群
  • 参赛对象: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 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1个学生只能主持1个项目或参与2个项目。如果1个学生已做1个项目主持人,同时计划参加另1个项目,必须在学信网上通过认证。
  • 推荐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均可参加
  • 奖项设置:国赛、省赛、校赛均设铜奖、银奖、金奖;
  • 竞赛简介:知乎回答—关于互联网+看这一篇就够了!
  • 特别约稿:刘广儒,18级集电专业,黄文老师本科研究助理,2020年互联网+省赛银奖,2021年互联网+省赛金奖(已保研)。广儒参加的是本科创意组,对技术创业团队的借鉴意义比较大。
  • 刘广儒的经验分享:
  1. 参赛项目类型:
    <1> “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 “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 “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2. 比赛赛制:中国大陆参赛项目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3. 比赛赛道:“1+6”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我们主要选择参加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4. 参赛组别: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详细资料见PDF密码: 4pks

  5. 竞赛特点:
    <1> 互联网+比赛是采用的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只有各级赛制的金奖项目才有机会晋级,参加下一个级别的赛事。
    <2> 校赛分为校级初赛和校级复赛,参赛需要提交一份商业计划书、和一份ppt。初赛只看你的商业计划书,按照去年的参赛数据,初创组初赛通过率为16.24%(也就是只有16.24%,154支支队伍获得金奖),红旅组初赛通过率为16.98%(共有18支队伍获得金奖),师生共创组初赛通过率为20.58%(共有14支队伍获得金奖),初创成长组共24支队伍均获得金奖(要求参赛项目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复赛要进行答辩。5分钟的答辩视频以及5分钟的专家提问。所以互联网+相较于其他技术类比赛,看的在团队目前已有的产品基础上,对于产品/技术/想法的展示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文书撰写、PPT制作、临场反应。
    <3> 一般我们学院参加的组别是初创组和师生共创组,对于初创组的商业计划书和PPT,评委看的是创新性(30分)、团队情况(25分)、商业性(20分)、带动就业(15分)、引领教育(10分)。
    <4> 关于评审规则以及其他组别的评审规则,详见评审文件 密码: 0h6i。
    <5> 关于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可以加入工大QQ群:892291628进行下载。

  6. 备赛建议:
    <1> 首先团队成员必须有(1~2个会计专业+1个经济专业+1个擅长PPT制作/美工),其他的则根据具体项目进行组队(机械、计算机等专业)
    <2> 校级初赛:因为相比较于FPGA、集创等比赛,互联网+则是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这意味着你首先需要一个相比较成熟的想法/产品,所以我倾向于大家可以在下学期申报大创,用大创的项目再去参加互联网+,这样的话,只要团队成员结构合理,一般能够通过校级初赛。
    <3> 校级复赛:因为只有5分钟的讲述时间,所以如何利用这5分钟将你的想法、创意、创新点以及与评审规则相关的部分内容生动的讲述出来,所以一定要找一个擅长与PPT制作的同学,只是其一;其二,复赛要想比较容易晋级,最好是要贴近于当前的时事热点,大家可以在寒假关注一下。所以,一般只要满足(1)、PPT内容美观且展示了评审规则内容;(2)话题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有足够的完成度/有发表相关论文、专利(一般满足其一即可),满足上面两个条件,晋级省赛一般没有问题。
    <4> 省级初赛:在校级复赛的基础上,要想要晋级省级初赛得到金奖参加国赛,一般要求在校级复赛的基础上,产品有足够的的完成度、专利、话题度,即满足校级复赛提到的所有条件,才有希望晋级省级金奖。今年我校晋级省赛初创组的有26支队伍,只有3支队伍获得金奖。

  • 我的经验分享:
    因为广儒的项目是在老师的项目基础上加以完善,其本身已经比较成熟,而很多同学则是不借助老师的帮助自己完成,对于这种情况,我还是鼓励大家以大创的项目书或者竞赛的作品介绍为基础,添加创业元素,一点点打磨互联网+的商业计划书,不断积累取得好的成绩。以我自己为例,大一获得校赛铜奖,大二校赛银奖,大三校赛金奖。

3.1.4 挑战杯

  • 竞赛名称:“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官网链接:http://www.tiaozhanbei.net/
  • 组织机构: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
  • 竞赛类别:第一类-A类第三类
  • 信息获取:学校挑战杯每年有QQ通知群、工大通知
  • 赛程安排:以2021年挑战杯为例,2020年12月-1月,宣传动员;2021年3月上旬,作品申报;2021年3月下旬,复赛。评选优秀作品进入决赛;2021年4月,校赛决赛;2021年4月以后,备战“挑战杯”省赛、国赛。
  • 报名方式:第二课堂报名
  • 推荐年级:大三参加,大二可参加
  • 奖项设置:校赛、省赛、国赛均有奖项
  • 竞赛简介: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其中奇数年举办大挑,即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侧重于学术和科技发明,偶数年举办小挑,即创业计划竞赛,侧重于创业,商业性更强。
  • 竞赛特点:与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比赛不同,挑战杯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作品与成绩,一般能入围省赛国赛的项目,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有很多获奖经历、论文、技术专利或有注册公司等,仅凭计划而无实际成果几乎不可能晋级,所以大一大二作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参加的意义不大。挑战杯的含金量很高,打磨一份好的作品需要在多方面提前布局,建议向获奖团队咨询经验,网上也有不少经验贴。挑战杯虽然获奖名额多,但比赛对参赛队伍几乎没有限制,故竞争特别激烈,近几年三大赛普遍感觉有政治化趋势,很多本科组的作品怎么看都不像本科生的工作,但如果有自己的成果还是推荐尝试一下。挑战杯的战线会拉的很长,如果入围国赛那几乎就是一年,若大三大四有其他明确规划就需要权衡参赛性价比。
  • 备赛建议:挑战杯属于极其硬核的竞赛,而且相对其他竞赛获奖名额极其少,虽然加分很诱人,但其性价比其实不是很高,所以如果有特别成熟的项目可以尝试参加一下,如果只是为了挑战杯而迎接挑战,那真的大可不必。

3.1.5 物联网竞赛

  • 竞赛名称: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 官网链接:
    http://jyt.ah.gov.cn/tsdw/gdjyc/dxsxkhjnjs/40374440.html
  • 组织机构:安徽省教育厅
  • 竞赛类别:第一类-B类
  • 信息获取:工大有通知群-群号:797647533;工大通知。
  • 赛程安排:以2020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为例,2020 年11月13日前,作品提交截止时间;11月15日,校赛答辩;11月16日,公布校赛结果;11月25-27日,省赛初赛;12月5日,省赛决赛;12月下旬,公布省赛成绩。
  • 报名方式:通过计算机学院报名
  • 参赛对象:全省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本科、研究生、高职高专),每支参赛队队员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 推荐年级:大三,大二可参加
  • 奖项设置:校赛、省赛均有奖项,优秀指导教师(省一第一指导老师)和优秀组织单位
  • 竞赛简介:物联网竞赛是B类赛事,虽然之前举办了很多届,但工大2020年第一次参加,主要负责老师是计算机学院的卫星老师,比赛分为创意赛、技能赛两种类型。
  • 竞赛特点:创意赛侧重考察参赛作品设计创新性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性,突出作品创意和系统可实现性,不需要实物演示。技能赛侧重考察参赛作品设计创新性、应用性,着重突出其作品技能技术,需要实物演示。因疫情原因,我们的校赛和省赛初赛都是线上评审,省赛是盲评,创意组提交参赛作品报告和简介,系统可实现的功能演示等材料,技能组需要提交参赛作品简介和作品演示视频,以及作品实物功能演示等材料。不管是校赛还是省赛,报告和视频都需要投入精力认真准备。
  • 备赛建议:我参加的是本科技能组,很巧又很不巧的是,物联网的竞赛时间和FPGA竞赛的时间基本完全重合,当时物联网决赛答辩的时候我还在南京,这边的答辩是我的计算机队友完成的。但好处是,刚好可以把FPGA竞赛的作品加以修改,添加一些物联网元素拿去参赛,加上这个时间段电赛的省赛也刚好结束,如果参加了电赛同样可以这样操作。至于物联网部分,推荐学习ESP8266相关模块使用,熟悉OneNet或者其他云平台的使用,最好能找到计算机学院的同学负责网页和小程序的编写,这里附上技能组评分标准:

物联网评分


3.2.1 FPGA创新设计竞赛

  • 竞赛名称: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
  • 官网链接:http://www.fpgachina.cn/
  • 组织机构:中国电子学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
  • 竞赛类别:第二类
  • 信息获取:公众号-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FPGA创新设计竞赛2群-群号:793869806,各赛道有独立通知群。
  • 赛程安排:以2021年FPGA竞赛为例,2020年7月上旬,发出竞赛通知;8月初,启动竞赛系列宣传;9月-11月,协办单位开展技术培训;竞赛分初赛及决赛两阶段。11月15日,初赛提交截止;11月20日,公布决赛资格名单;12月上旬,赴南京参加决赛。
  • 报名方式:通过官网报名
  • 参赛对象:分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每队由不超过3名学生组成,指导老师不超过两名;本科生可以参加研究生组竞赛,研究生不能参加本科生组竞赛;参赛队中只要有一名研究生即为研究生组。
  • 推荐年级:大三、大四
  • 奖项设置:只有国赛奖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5%,二等奖不超过30%,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工程奖等专项奖各,从一等和二等奖作品中选出,由协办单位评选企业特别奖。
  • 竞赛简介:2020年FPGA竞赛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131所高校的90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是FPGA领域的高水平赛事,工大每年都是FPGA竞赛的优秀组织单位,报名和获奖队伍都很多,学院这边的主要负责老师是杜高明老师、李桢旻老师和王晓蕾老师(集成电路系的老师都可以联系,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工大没有校内赛,参赛选手基本全是集电专业的,微电和电科可能是由于FPGA相关课程开设较晚,很少有人参赛。
  • 竞赛特点:FPGA竞赛比较花里胡哨,决赛时几位评审老师每个组大概也就停留5-10分钟,哪些夺人眼球的作品更容易脱颖而出吸引他们的注意,当然给的分数也不会太低,如果很有特色且技术扎实基本能拿到国一。今年国一作品里多半是做图像处理相关的,个人认为是因为FPGA在图像处理方面更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很多作品都做了神经网络硬件加速,近年的普遍趋势。从晋级来讲,初赛时一定要非常非常非常认真地准备技术文档和演示视频,因为从每届的决赛结果来看,基本上只要能进入国赛,决赛现场演示不翻车就可以锁定国三,而决定能否进入国赛的只有文档和视频,没有答辩也没有路演。今年我们本科生组有7组,但最后只有三组进了决赛,客观讲有几组的作品完全能达到国赛获奖水品,但都因为文档和演示视频没有充分展示出作品的特点或者包装的不够到位倒在了初赛。所以完成作品固然重要,但如何Show Your Work更值得钻研。
  • 备赛建议:我参加的是Xilinx赛道,使用的是PYNQ-Z2板卡,PYNQ即Python on ZYNQ,顾名思义就是使用Python进行FPGA开发,包括PS和PL两部分,PS部分是Arm A9处理器,运行Ubuntu操作系统,PL部分就是常说的纯FPGA。所以学习的方面包括Python、Linux、FPGA基础,进阶的话可以了解外设调用、神经网络硬件加速、IP设计和HLS工具等。Xilinx每年暑假会举办新工科联盟-暑期学校,上面提到的内容暑期学校都有相关培训,最后结业需要提交一个暑期学校期间的项目作为结业要求。顺便提一下,PYNQ也可以在电赛中使用,做高速信号处理。FPGA是在11月份左右,学校的大创申请是在同年4-5月份,所以可以选择以FPGA竞赛为向导申报大创,这样既可以获得经费支持,比赛获奖也可以帮助大创结题。仅为个人推荐,不一定非要这样做。

3.2.2 集创赛

  • 竞赛名称: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 官网链接:http://univ.ciciec.com/

  • 组织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 竞赛类别:第二类第三类

  • 信息获取:公众号-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 赛程安排:以2020年集创竞赛为例
    集创赛程

  • 报名方式:通过官网报名

  • 参赛对象:分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每队 1-3 人,指导教师 1-2 位。

  • 推荐年级:大二、大三

  • 奖项设置:分区赛和国赛均有奖项

  • 竞赛简介:集创可以说是集成电路领域的最高赛事,规模和规格都很高,引用今年宣讲时邓老师的话:“集电领域的一场盛宴”。和FPGA一样,工大也是优秀组织单位,学院这边的主要负责老师是杜高明老师、邓红辉老师、李桢旻老师(集成电路系的老师都可以联系),无校内赛。
    集创规模

  • 竞赛特点:集创涉及很多方向,每个方向下设有不同杯赛。大致有模拟方向、数字SoC方向、FPGA方向和产业链方向。因为杯赛每年题目都在变化甚至杯赛也在变化,杯赛如何选择还是以老师们的最新赛题解读为准,无法统一概括,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创新实践杯都是神仙打架,不是特别自信的话就别参加了。

  • 备赛建议:因为集创赛程拉的比较长,所以可以一边现学一边参赛,参加集创赛选题其实特别重要,比如今年的华大九天杯、航天微电子杯等冷门赛道,基本上报名并且成功提交就至少能保证有奖可拿。对于自选题目,我还是鼓励大家对现有项目,如FPGA竞赛作品等加以更改,这样在时间和完成度上都会有一定的保证,而对于给定题目的杯赛,大家根据具体赛题要求完成即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新东西现学就可以。


3.3.1 蓝桥杯

  • 竞赛名称: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官网链接:https://dasai.lanqiao.cn/
  • 组织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 竞赛类别:第三类
  • 信息获取:公众号-蓝桥、工大数院有QQ群
  • 赛程安排:以2021年蓝桥杯为例,2020年11月-2021年3月12日,报名;2021年4 月,省赛;2021年5月,决赛。
  • 报名方式:官网报名、数院通知
  • 参赛对象:个人赛。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组。985、211 本科生只能报大学 A 组及以上组别,其它院校本科生可自行选择报大学 B 组及以上组别,高职高专院校可报大学 C 组或自行选择任意组别。
  • 推荐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均可参加
  • 推荐网站:AcWing,y总的课,谁用谁知道!
  • 奖项设置:省赛、国赛均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均可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设置“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和“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优胜学校”称号。
  • 竞赛简介:蓝桥杯分为软件类和电子类赛题,软件类包括:C/C++程序设计、Java 软件开发、Python 程序设计。电子类包括: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物联网设计与开发、EDA设计与开发。竞赛报名费为每科目 300 元/人。蓝桥杯省一可以进入国赛,除了去年新出的物联网和今年新出的EDA赛题,其它赛题都有相关的培训和赛前模拟,且备赛时间较长,所以不管大几其实都可以刷题速成一下。不管是语言类还是电子类,都可以通过比赛为媒介来学习对应技术,像Python、C/C++、单片机都是参加其他比赛的基础。
  • 特别约稿:刘鹏伟,18级应数专业国奖、建模国赛国一队长,SCI一作等(已保研)。因为我之前虽然留意过蓝桥杯但没有参加过,和鹏伟约饭时得知是数院负责工大的蓝桥杯,所以备赛经验就请鹏伟简单写了一下。
  • 刘鹏伟的经验分享:先自我介绍一下,菜鸡一枚,第一次参加蓝桥杯软件类比赛,最终是省赛二等奖,有一点点遗憾,差一点进决赛(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决赛不去北京参加了,在各地方进行比赛,省一都可以参加决赛的~)
    获奖图片
    接下来结合自己“道听途说”和“亲身实践”经历和大家浅谈一下备战蓝桥杯的一些注意事项:
  1. 浅谈蓝桥杯
    开始正式经验谈之前咱们先来聊一聊蓝桥杯。
    蓝桥杯
    回顾近三年的试题,大家会发现比赛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突出“实战”能力。
  • 全程机考,无纸质试卷(发草稿纸)。
  • 有别于大学C/C++课程期末考试,不直接考语法、概念等等背诵内容,有API帮助文档,答案都是确定性答案。
  • 有别于ACM,这个是个人赛,题目难度有跨度,跨度很大。

省赛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 结果填空:只要结果,不计手段,可以不编程(直接使用Excel、计算器或其它的工具计算结果),答案唯一。
  • 编程大题:要求源代码,必须编译通过、运行出正确结果才有机会得分,每个测试用例单独计分。

决赛题型和省赛题型类似,但题目难度相对提高一些,题目数量比省赛略多,编程大题的某些测试用例规模较大,涉及文件操作。

上述省赛和决赛的比赛时长都是四个小时,所以大家在比赛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小零食(这些老师都是允许的)。

一些注意事项

  • 大家不要放弃,蓝桥杯省赛有相当一部分难度极低的题目,勇于尝试。
  • 题目中算法、数学相关题目居多。
  • C/C++组只支持唯一的工具:dev-cpp 5.4
  • 支持ANSI C++、支持STL类库
  • 提交题目时,注意选择用哪个编译器 C或 C++
  1. 知识准备
    大赛题目的设计本着尽可能需要最少的基础知识的原则,比赛比的是组织逻辑的能力,不是对某个偏僻特性的记忆所需的,基础知识是绝大多数学校教材内容的交集。大家可以以本科所学的《数据结构》教材为准。
    比赛过程中可能直接引用其中的术语,不再做解释。比如:题面中可能出现:这是一个平衡二叉树,至于什么是平衡二叉树可以不解释,当作是选手清楚的基础知识。

  2. 备战蓝桥
    平时练习:

  • 刷题,刷真题。
    推荐刷《算法笔记上机训练实战指南》
    PAT题(陈越姥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答题注意事项
    结果填空题
    与标准答案一致,则得分。比对时会去掉前后多余的空白字符。不要填写无关的说明文字。注意大小写,中西文符号区分。
    编程大题
    主要依据程序自动测试运行结果,编译不通过的直接按0分记,多个测试用例,每个用例单独测试,单独计分(可以骗分),最后求累计分数。

通常大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 测试用例与题面举例不同,不能用printf 、System.out.println 蒙混
  • 使用标准输入、输出。便于定向测试。
  • 严格按题目要求,不要画蛇添足。输出的内容不要有多余的东西。全自动机器阅卷会判负。
  • 思维要严密。边界条件判断不足,引发异常,可能损失部分分数。
  • 大数据规模。算法设计不当会导致溢出或超时(内存和时间限制)。

3.3.2 美赛

  • 竞赛名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官网链接:
    https://www.comap.com/undergraduate/contests/mcm/register.php

  • 组织机构: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美国 comap 公司

  • 竞赛类别:三类均非数院加分

  • 信息获取:公众号-数模乐园、科研交流、论坛-数学建模社区

  • 赛程安排:以2021年美赛为例,2021年2月5日凌晨4:00之前,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2月5日凌晨6:00点,比赛开始;2021年2月9日早上9:00,比赛结束;2021年2月 9日,早上10:00,提交方案截止;2021年4月30日或之前,比赛结果发布。

  • 报名方式:可以自行通过官网报名,但需要有国际visa或万事通卡,兑换美元支付报名费,建议通过数模乐园辅助报名机构完成报名,还提供证书邮寄服务。

  • 参赛对象:由1-3名本科生,配1名指导老师组成,不能跨校组队。

  • 推荐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均可参加

  • 奖项设置: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0.14%)、提名奖(Finalist-0.17%)、一等奖(Meritorious-6%)、二等奖(Honourable Metion-26%)、成功参与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65%)、不成功参赛(UnsuccessfulParticipant-小于1% )

  • 竞赛简介: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三人(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

  • 竞赛特点:虽然美赛是一项国际性赛事,但实际上参赛队伍95%以上都来自国内,所以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因为竞争对手基本都是国内高校。美赛和国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同,国赛是国内建模的顶尖赛事,但题目答案相对固定,根据和答案的差距衡量结果的好坏,符合国内思维,所以非数学专业参加难度较大。相比之下,美赛的发散性较强,没有标准答案,选手的发挥空间较大,有创新性的答案更容易脱颖而出,符合老美思维。因为美赛的题目涉及面非常广且答案不固定,所以不同专业和低年级做好准备均可以参加,虽然美赛在电物没有加分,但美赛的H奖和国赛的省奖等级相当,比赛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 题目分析: 美赛目前分为两种类型,MCM(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和 ICM(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共 6 种题型:

MCMICM
A题-连续型D题-运筹学/网络科学
B题-离散型E题-环境科学
C题-大数据F题-政策问题

A题:连续型问题,题中的变量是诸如温度等连续变化量,比如2020年美赛A题里的北大西洋温度,偏向数学(微分方程模型)、物理,特点是容易建立明确的数学模型。
B题:离散型问题,题中的变量是离散变化的,比如说 2019年美赛B题中无人机救援规划,和A题一样,特点是容易建立明确的数学模型。

AB题比较适合数物基础较好的队伍参加,连续和离散仅指问题中的变量。


C题:大数据,随题会附加数据包,其他题目相比数据量较大,参赛队伍需要熟悉数据处理的方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并熟练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或软件,此题目建模思路较为简单,与统计类建模类似,建议有数据处理基础的队伍参加。
D题:运筹学/网络科学,包括最短路径问题、网络问题等。 比如2019年美赛D题逃离卢浮宫的路径设计问题,和大一李老师开的离散数学课程里的图论问题相似。


E题:环境科学,集中在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几个方面,范围很广,模型没有明显的规律,主要靠论文写作。
F题:政策类题目,题目贼长,理解难度大,模型没有明显特征,主要靠论文写作。

EF题就比较适合文科的同学参加,不需要太多的建模基础和编程基础,侧重写作。


  • 备赛建议:
    选题-最好能提前确定符合队伍性格的选题方向,建模编程能力强、数物基础好的队伍建议AB题;擅长数据处理能力强、有统计基础的队伍建议C题;编程能力强,擅长网络优化、图论的队伍建议D题;编程、建模能力不强,但擅长写作的建议EF题。
    组队-队伍里的三人分工大致为建模、编程、写作,当然这不是绝对的,需要相互之间有交叉,这样才能确保交流顺利。
    美赛分工
    学习-多读O奖论文、多读O奖论文、多读O奖论文!模型方面掌握常用的数学模型,推荐司守奎老师的《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写作推荐《正确写作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C题还需要掌握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编程语言推荐Matlab和Python,会R语言当然更好;写作会使用LateX是最好的,但Word其实也可以,很多O奖队伍也是使用的Word完成排版。
    培训-就在我提到的公众号里都有对应的美赛辅导,很多课程可宣称可以保H奖,所以如果想参加建模赛事又实在不知道从何开始可以选择付费的培训班。

3.3.3 RoboMast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竞赛名称: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
  • 官网链接:https://www.robomaster.com/zh-CN
  • 组织机构:共青团中央、深圳市人民政府、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竞赛类别:第三类计算机学院A类赛事
  • 信息获取:公众号-合工大苍穹机甲大师战队
  • 推荐年级:大一、大二
  • 竞赛介绍:RM的规则过于复杂,直接放官网的介绍:
    RM赛事分类
  • 赛事简介:每个男孩都应该有一个机甲梦,把RM放进来算是夹带一点私货,因为不是特别普适,故简要介绍,有兴趣大家自行了解即可。工大合肥校区是去年开始第一次报名参加RM,组建了两支战队:电创这边的ZeroOne和创客的苍穹战队报名单项赛,新赛季两支队伍完成了合并即现在的苍穹战队。RM的主要任务就是造出机甲进行对抗(大疆军火公司实锤),技术组包括机械组、电控组、视觉组,我去年是以视觉组顾问(自己的问题都顾不上)身份参加,新赛季主要负责步兵的视觉算法,视觉组的任务包括装甲板和Buff的检测、PnP解算、数字识别、打击预测以及和下位机通信控制云台等,可以学习到很多视觉算法相关知识,当然其他方向也都可以参加,我记得成员介绍时有看到20级集电学弟的身影,貌似参加的是机械组来着。因为战队主要是大一成员作为梯队队员培养、大二大三为正式成员,所以如果已经大二大三还没有接触过RM或者零基础的话就不必尝试了,队员选拔也会有对应的考核和面试环节。博主很喜欢RM竞赛的氛围,几十个队员为共同目标熬夜奋斗的感觉,希望工大的RM战队今后发展会越来越好,成为华东赛区的强队之一。

3.4.1 竞赛选择

以上罗列了很多竞赛,但集电其实还是以FPGA竞赛和集创两个赛事为主,毕竟贴近专业本身,如果学业外没有多余精力,如文初所写,以学业为主。如果学业外有多余精力但不充沛,这两个竞赛的优先级应该更高,当然如果精力充沛,那能多参加电赛等其他竞赛是极好的。

四、相关安利

  • 有哪些资料或XXX安利?

只结合自己的经历,不全面但保证都亲自尝试过,因为基本不用Windows所以不做软件整理,以下内容均为私人分享:


4.1 制定规划

  • 软件:Notion

从大二开始习惯使用笔记类软件做规划,有道、印象笔记等软件都尝试过,这里提到的 Notion其 Windows版本的使用体验并不友好,可以用wolai代替 山寨 ,简单做个规划会使竞赛定位更加精准,以2021年为例,部分规划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实验室/社团

  • 电子信息创新基地:电创是我大二和大三常待的地方,位于D503,属计算机学院,负责老师是金兢老师和杨兴明老师。电创主要承办电赛和单片机省赛两项赛事,去年开始也负责RoboMaster。电创平时会针对比赛安排学习任务和进行培训,偶尔也有大佬来做分享报告,今年开始写博客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腾讯王世伟学长的经历鼓舞。进入电创需要经过考核,题目是单片机操作,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在电创里见识了许多技术大佬,也通过他们了解到很多竞赛,不论是跨专业组队还是能力提升,电创都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 创客空间:我是因为RM接触的创客,位于新区的工培中心二楼,负责老师主要是任泰安老师和郑红梅老师。创客和电创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很多成员都是两边往来,但因为不经常去创客,对创客的承办的竞赛不是特别清楚(上人民日报的垃圾桶就是创客翔赫他们做的),当然这并不影响推荐这个大佬云集的地方。
  • 电子科技协会:在前面电赛部分有介绍,和实验室不同,电科协是社团性质的组织,属电气学院,主要负责老师是戴雷老师,对零基础的同学也比较友好,推荐对电子有兴趣想要参加电赛的同学参加。

关于实验室一直有点遗憾,在想电物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以前的瑞萨实验室后来取消了。电物在外的优秀学子还是蛮多的,比如电创前两届的负责人东哥和峰哥是电物的,这届的主席士诚和翔赫是应物和微电的。电气那边当时负责电赛培训的罗文是集电的,电气实验室里基本都是电物的熟悉面孔。参加电子类竞赛需要挂靠到电气或者计算机,大伙经常开玩笑说电气和电创里都是电物的‘内鬼’,可能学院以后会有本科生实验室。

4.3 常用网站

  • Github:程序员必备
  • CSDN:博客网站,常见问题解决
  • Stack Overflow:CSDN国外版
  • Bilibili:众所周知b站是个学习网站
  • 中国大学Mooc:大学课程充电
  • 工大WebVPN、Sci-Hub:论文检索
  • SooPAT:专利检索
  • Bing、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
  • hdlbits:Verilog 刷题网站
  • LeetCode:算法刷题网站(程序员qf网站)
  • Kaggles:数据科学,有免费的GPU薅,Google Colab也可以薅
  • Overleaf:LaTex在线版
  • 清华镜像源阿里镜像源科大镜像源

4.4 公众号

  • 机器之心、新智元、量子位
  • 达尔闻说、正点原子、mculover666
  • Datawhale、机器学习初学者、机器学习算法与自然语言处理
  • FPGA开发圈、OpenFPGA、玩儿转FPGA、Xilinx开发者社区、PYNQ开源社区
  • 机器学习爱好者VII:QQ群,黄海广博士创建,群文件里有很多电子书和资料
  • OpnFPGA/IC攻城狮:QQ群,群文件里有很多FPGA相关电子书和资料

4.5 书籍/课程

列举一些经典或者看完印象很深的:

4.6 相关文章

Hfut | 集电大创指南(挖坑待填)
Hfut | 集电保研指南(挖坑待填)

别催了别催了,在写了在写了(指新建.doc

我的联系方式(佛系聊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语: 最初是因为放假刚回家状态难以切换,想通过写博客冷静下来,这感觉就像高中时,自己经常描摹英语字母来平复躁动的心情。内容也本只是想记录下刚参加完的FPGA竞赛,但不知为何写着写着就1万字了,很感谢爽快答应我“约稿”的几位朋友,第一次写经验分享文章体验良好,会继续坚持。当然文章内容离标题的指南要求还相去甚远,欢迎以后的ICer继续完善。很享受集电专业前两年半的时光,享受参加过的每个竞赛,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再次希望此分享能对集电学子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羊村懒王/article/detail/52856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