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Spark 基础知识-03

Spark 基础知识-03

目录

2、RDD的算子

七、RDD的持久化

1、RDD的数据是过程数据

2、RDD的缓存技术

3、RDD的CheckPoint技术

八、案例-搜索引擎日志分析案例

1、案例介绍

2、业务需求

3、jieba库的入门使用

4、功能实现

5、将代码提交到集群中运行

九、共享变量

1、广播变量

2、累加器

3、综合案例


衔接Spark 基础知识-02

2、RDD的算子

        (15)countByKey算子-A

        功能:针对kv型RDD统计key出现的次数

        

        (17)collect算子-A

        功能:将RDD各个分区内的数据统一收集到Driver中,返回一个list对象。注意collect算子适用于数据集不大的情况,如果数据太大,所有数据都会收集到Driver的内存中,会导致内存使用量增加,甚至溢出。

        (18)reduce算子-A

        功能:对RDD数据按照传入的逻辑进行聚合,返回值受传入函数的影响。

        

        

        (19)fold算子-A-了解

        功能:与reduce算子一样,接收传入逻辑进行聚合,与reduce不同的是聚合是带有初始值的。

         如果数据有分区的话,这个初始值在分区内和分区间都会生效:

        

        (20)first算子-A

        功能:取出RDD的第一个元素

        

        (21)take算子-A

        功能:取RDD的前N个元素,组成list返回

        (22)top算子-A

        功能:对RDD数据集进行降序排序,取前N个,返回list

        

        (23)count算子-A

        功能:计算RDD有多少条数据,返回一个数字

        

        (24)takeSample算子-A

        功能:随机抽样RDD的数据(由于Spark是处理海量数据的框架如果直接使用collect可能会让Driver内存溢出,因此可以使用随机采样用部分估计整体)

 

 

        (25)takeOrdered算子-A

        功能:对RDD进行排序取前N个,比top算子功能强,top算子只能进行降序排序

        (26)foreach算子-A

        功能:对RDD的每个元素执行所提供的逻辑函数,类似与map,但是它没有返回值。因此可以将foreach当作没有返回值的map算子。

        

 

 

        注意foreach算子的执行是由Executor直接输出的,不像collect一样需要先将分区的数据收集到Driver中然后在输出,因此foreach要比collect算子执行效率快。针对没有返回值的场景使用较多,比如向文件中写数据,会并行写入,速度快。

        (27)saveAsTextFile算子-A

        功能:将RDD的数据写入到文本文件中,支持本地文件和hdfs等文件系统

        

        由于当前pycharm使用的是远程解析器,代码本质上是在linux系统上执行的,因此数据也保存在linux系统上:(保存至本地目录不存在会自动创建)

        如果想要在Windows本机上获取数据,需要手动同步一下:

 

 

         将RDD数据写入到hdfs文件系统中,注意在执行代码之前需要保证hdfs中有相应的目录(output目录已存在,out1不能存在),以及修改权限为777。这是为了避免使用本地用户xxxxxx去操作hdfs的文件权限不足的问题。

        注意:与foreach算子一样,saveAsTextFile算子的执行也是由Executor直接输出的,也就是说上述part00000,part00001,part00002是并行生成的。

        总结:所有的Action算子中只有foreach和saveAsTextFile两个算子是Executor直接执行的,其余的Action算子都会将结果先发送给Driver,然后由Driver统一输出。

        (28)mapPartitions算子-T

        功能:与map算子功能一样,但是运算过程不同:

        因此上图中mapPartitions算子中的函数不能像map算子一样lambda x: x*10来写,对于map来说传入过来的x分别是1,2,3,4,5,6,7,8,9因此可以直接计算,对于mapPartitions来说传入的x分别是[1,2,3],[4,5,6],[7,8,9],列表怎么能和10相乘计算呢!!

        (29)foreachPartition算子-A

        功能:与foreach功能一样,就是一次处理整个分区数据,foreachPartition本质上就是没有返回值的mapPartitions

        (30)partitionBy算子-T

        功能:对RDD进行自定义分区操作

        例如参数1传入5,则参数2的函数返回值必须是0,1,2,3,4,相同值的数据放在一个分区内。

        (31)repartition算子-T

        功能:对RDD的数据进行重新分区,无法重新指定分区规则,只能修改分区数

        注意:该算子不建议多用,且使用时要慎重,即使使用也是减少分区,因为如果更改了分区,会影响到并行计算的过程。增加分区极大可能会导致shuffle产生,导致性能下降。

        (32)coalesce算子-T

        功能:对RDD的数据进行重新分区,无法重新指定分区规则,只能修改分区数,与repartition功能一样但是唯一不同的时,coalesce算子在增加分区时有安全机制。目的是防止误操作。

        在减少分区时与repartition算子一样,在增加分区时,由于极大可能会导致shuffle产生,因此必须在coalesce中添加一个参数允许执行shuffle操作:shuffle = True,此时增加分区才会生效:

 

        补充:面试题groupByKey与reduceByKey的区别

        在功能上:groupByKey仅仅有分组功能;reduceByKey有分组+聚合的功能

        如果对数据执行分组+聚合操作,那么这两个算子的效率差距是很大的:reduceByKey的执行性能远大于groupByKey + 聚合算子:

         由于reduceByKey自带聚合逻辑,所以在执行过程中会先在分区内做预聚合,然后在分组(shuffle),最后在做最终的聚合:

         reduceByKey性能比groupByKey好的最大原因就是提前进行了聚合操作,使得在shuffle时,被shuffle的数据量大量减少,从而提升效率。

七、RDD的持久化

1、RDD的数据是过程数据

        注意:在默认情况下Spark会自动记录RDD之间的Lineage(血统),以便后续恢复丢失的分区(RDD的容错机制)。RDD的Lineage会记录RDD的元数据信息和转换行为(血缘关系),但是其不会记录RDD的数据本身。因此,各个RDD之间进行相互迭代计算(Transformation的转换)时,新的RDD生成,代表老的RDD消失。RDD的数据是过程数据,只在处理的过程中存在,一旦处理完成就消失了。该特性可以最大化利用资源,老旧RDD没用了就从内中中清理,给后续的计算腾出内存空间。

        如上图,rdd1,2,3被调用两次,在第一次使用完之后rdd1,2,3就不存在了,通过rdd3生成rdd5的时候,需要基于rdd的血缘关系(Lineage记录),从rdd1重新执行构建出rdd3供rdd5使用,这看起来是不是很不好,有点浪费资源,明明已经将rdd1,2,3生成过一次了,后续继续使用需要重新生成。由于RDD默认情况下不保存数据,这就导致当重复使用RDD时只能通过依赖上游的血缘关系恢复当前的RDD,然后在执行接下来的操作,这就很麻烦。此时就需要RDD的持久化技术(RDD缓存和检查点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2、RDD的缓存技术

        RDD的缓存技术:Spark提供了缓存API算子,可以让我们通过调用API将指定的RDD数据保留在内存或者磁盘上,这样后续继续使用时就不需要重新生成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将RDD3的数据保留在内存或磁盘上,生成RDD5时不需要重新构建RDD3,直接使用已经保存的RDD3即可。

        注意:上述的缓存技术只保存RDD的数据本身。RDD的缓存与RDD血缘关系的存储(Lineage)是不同的概念,存储的位置也不同,无论用不用cache,persist缓存技术,Spark都会将血缘关系和其他元数据永久保存在一个特定的位置。

        注意使用persist需要导入StorageLevel包:from pyspark.storagelevel import StorageLevel

        通过time.sleep(100000)将程序卡住这就可以看4040端口了,总共有两个job被执行,因为使用了两次collect。

        观察20行子job的DAG图可以看到如果不使用缓存技术,RDD1,2,3会重新生成一次:

        将RDD3的数据放入缓存中以后,再次打开相应的DAG图可以看到绿点就是已经缓存的RDD3,后续的执行都是从绿点开始:

        调用缓存的内部过程:

        缓存技术的问题:缓存在设计上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因为存在缓存丢失问题:首先如果数据是存储在内存中,此时出现断电(内存被清空)、内存不足(有其他任务需要使用内存时,由于内存不足,计算机会自动将内存进行清理)的情况,都会导致缓存丢失。如果数据是存储在磁盘中也会因为磁盘损坏而造成缓存丢失。一旦出现缓存丢失就需要重新执行整个计算过程,而执行整个计算过程就需要知道各个RDD之间的血缘关系,此时Spark会从Lineage记录中获取各个RDD间的血缘关系,然后重新计算,注意RDD是分区存放的,缓存丢失不可能所有分区的缓存数据都丢失,在恢复数据时只需要根据Lineage提供的血缘关系恢复相应丢失的分区即可。

3、RDD的CheckPoint技术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一个业务需求可能非常非常复杂,那么就可能调用很多算子,产生很多RDD,那么RDD之间的Lineage链条就会很长,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上述缓存丢失后需要从头开始执行冗长的Lineage链条,容错的成本会很高。此时CheckPoint技术就出现了。

        CheckPoint技术也是将RDD的数据保存起来,但是它仅支持硬盘存储,并且它在设计上被认为是安全的,不保留血缘关系。如果使用了CheckPoint技术,记录血缘关系的Lineage就会被中断(严格来说CheckPoint之前的血缘关系就不记录了)。CheckPoint存储RDD数据,是集中收集各个分区的数据进行存储(存储到HDFS中,由于HDFS的安全性,因此CheckPoint被认为在设计上是安全的,在HDFS上存储的数据一般不会丢失,除非手动删除),而缓存是分散存储。

        使用者可以将重要的RDD CheckPoint下来,出错后,只需从最近的CheckPoint开始重新运算即可。类似与VMware虚拟机的快照,出错了可以切换到离当前最近的快照上重新执行。

        缓存与CheckPoint的对比:

        基于它们两者的特点,一般情况下, 数据量少,业务需求简单可以使用缓存技术(轻量化);数据量大,业务需求复杂可以使用CheckPoint技术(重量级)。

        CheckPoint的实现: 

        打开hdfs的/output/ckp目录可以看到已经保存好的rdd3数据:

        打开4040端口,打开rdd6.collect所对应的子job对应的DAG图,发现job的运行是从CheckPoint开始的。

八、案例-搜索引擎日志分析案例

1、案例介绍

        我们使用由搜狗实验室提供的开源“用户查询日志数据(SogouQ.txt)”,使用Spark将数据封装到RDD中进行业务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在:http://www.sogou.com/labs/resource/q.php,请自行下载。数据格式如下:

2、业务需求

        A、搜索关键词统计,就是从用户搜索的内容中提取出关键词。比如用户搜索“我如果去清华大学学习能成才吗?”我们需要搜索出关键词:清华大学,学习,成才等等。这里需要使用python提供的第三方库jieba来实现中文分词。然后统计搜索关键词最多的5个。

        B、用户搜索点击统计,将用户ip与关键词拼接统计谁说的那个关键词最多

        C、搜索时间段统计,统计什么时候活跃用户比较多

3、jieba库的入门使用

        首先安装jieba库,pip install jieba(如果使用远程解析器需要在linux上安装jieba)

        返回的数据是无法直接查看的,是一个生成器类型。见结果强制类型转化为list:

4、功能实现

        需求一:

        点击运行main方法,我们会发现由于jieba.cut_for_search中文分词方法是机器基于一些算法自动进行的分词,分出来的词有些是不符合实际意义的,这里需要调整一下:

        在defs.py中增加新函数: 

        在主函数中添加:

        需求二:

        在defs.py中添加新函数

        此时就得知了各个用户的兴趣是什么,在后续营销过程中可以针对特点的用户推荐特定的产品,提高营销量。

        需求三:

        注意通过上述两个需求发现有某些函数经常会用到,例如lambda a,b:a + b,每次用都要自己写一下很不方便,其实python已经内置了对应的函数,导入直接用即可:

        from operator import add

5、将代码提交到集群中运行

        删除setMaster配置,将数据设置为hdfs中的数据,将代码上传到linux系统中,此外代码中使用了jieba库,保证每台服务器都安装了jieba

        在提交代码时可以使用额外的参数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此之前需要查看一下集群的资源有多少:

        查看cpu核数: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sor | wc -l     # 查看processor有几个

        查看内存大小:free -g                      # 查看total

        在规划的时候要空闲出一部分供其他任务使用。

九、共享变量

1、广播变量

        上述代码在执行过程中本地list对象stu_info_list与分布式RDD对象有了联系,在执行过程中具体RDD计算之前的代码是Driver执行的,因此后续执行RDD计算需要将stu_info_list列表发送给相应的Task任务。假设当前的任务有多个Executor 进程,每个Executor进程内部有多个Task线程来执行任务。stu_info_list会分别发送给各个Task线程,我们知道线程之间是共享进程资源的,但是目前会将资源stu_info_list发送多份给Executor进程,造成了内存的浪费以及额外的网络IO。上述代码可以正常执行,只是有点浪费资源。

        解决方法:将本地list对象标记为广播变量,此时各个Executor只会收到一份数据集,内部各个线程(分区)之间共享这一份数据集。

        广播变量的实现: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本地集合对象,直接将其也设置为RDD分布式集合对象,这样两个对象都是在Executor中,这不就避免了网络传输?

        注意对于小文本数据,如果都设置为RDD对象,两个RDD对象之间关联需要用到rdd.join算子,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shuffle操作,因此反而性能会下降。如果是大体量的数据就无法使用本地集合对象了,本地集合对象是有Driver执行的,会保存在Driver的内存中,如果数据量太大会导致Driver内存溢出。

2、累加器

        现在有一个需求:对map算子中的数据,进行计数累加,得到全部数据计算完后的累加结果

        由于设置了两个分区,因此计算过程是在各自分区内执行的。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个print的输出尽然是0,明明设置了global,按理说count的最终结果一定被修改了,为什么这里还是0呢?这就是分布式计算的累加问题。

        解决方法将count设置为累加器:

        累加器的实现:

        注意:累加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RDD的数据是过程数据,RDD一旦执行完老的RDD就没了,基于这种特性在执行累加器时可能会出现与想法不一致的情况。 

        明明调用了一次map_func为什么结果为20,应该为10呀!!!。由于RDD是过程数据的特点,在执行完rdd2.collect()之后,rdd2已经被清理了,因此执行rdd3=rdd2.map(lambda x:x)时rdd2不存在,spark会按照血缘关系再次重新生成rdd2,相当于又执行了一次map_func,因此结果为20。

3、综合案例

        (1)数据准备:

        (2)需求

        对正常的单词进行单词计数

        对特殊字符出现的次数进行累加,特殊字符定义如下:

        abnormal_char = [",", ".", "!", "#", "$", "%"]

        (3)开发

        补充:在python中字符串str的方法:str.strip()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羊村懒王/article/detail/564734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