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为一个码农,一直在学习技术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没有接触过管理相关的书籍。但是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想走的更远点,也必须了解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这里不是指的狭义上的“管理”别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管理“自己”。同事推荐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著作。看完之后,做下笔记,加强一下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和总结。
思维导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思维导图.png
自己的思考
对“知识工作者”的理解
- 知识工作者的基于专业知识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决策一样重要。知识权威,实际上与管理权威同样都是合法的。都能够影响公司和组织的最终产出。所以,很多组织都建立了管理岗和技术岗两条平行晋升通道。
- 对于知识工作者,无法像体力工作者一样,对其工作结果进行精确的衡量。如果他们心存不满,有的是办法磨洋工。所以应该以激励为主。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个人感觉主要是成就感,比如自己的技术能够获得提升,或者自己开发的项目能够给他人带来便利等。除了激励,也要避免重复性的枯燥的工作,让人热情消退。总之,要有正向的反馈。
- 对于知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公司来讲。
- 不是所有的知识工作者,都属于管理者的范畴。那些日复一日从事日常事务的员工,并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因为他们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决策,也不能对组织的成果产生影响。
- 比如996.ICU,为什么说大部分公司会强制加班呢,不怕大家磨洋工吗。因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很多程序员是靠条件反射进行工作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产出绝对可以随着时间scale。为什么或是条件反射,因为不用过脑子,一件事情,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按照前人既定的模式,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解决,如果干个两三年,把这条业务线上的事都碰一遍,该有的条件反射都训练出来,那么恭喜你是team的顶梁柱了,可以考虑争取一个高级的头衔。不过脑子,也就不会改善已有的做法,也不会去思考自动化,那么真的就是巴普洛夫的狗,只是铃一摇,你就知道该怎么敲键盘而已。--我们为什么会滑入996的泥潭。虽然说的难听,但是实际是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国的程序员,很多真的就是“体力劳动者”,俗称码农,工作就是搬砖。
对“组织”的理解
- 组织,是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工具。像足球队,前锋后卫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才能取得胜利,给自己也创造价值。
- 组织的价值体现在对外部的贡献。组织内部发生的,只有人工和成本。比如医院的价值体现在救治病人。至于医院里的纯行政人员,是为了让医院正常运转的成本。
- 随着组织规模日益扩大,其内部的事务就会越来越多。占据管理者更多的兴趣,精力和能力。从而容易陷入处理日常琐事的处境中,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怎么才能对外部提供更多的贡献。
对“管理者思维”的理解
- 没有下属,也要有管理者思维,管好自己。即便有下属,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是想如何管别人,而是想如何管理自己。
- 目标为导向。怎么才能作出更多的贡献。这是遇到问题时候的指路明灯。
- 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贡献。
- 对于自己
- 管理自己的时间。首先要持续记录时间花费,然后避免无效时间的支出,并且尽量安排出整块时间做重要的事情。不要让自己的时间碎片化。
- 复盘自己,避免重复犯错。一日三省吾身。
- 发挥自己的专长。而且要考虑能否有产出。能否与他人的产出结合。要做T型人才。
- 要事优先。首先确认什么事情是要事,要着眼于未来,不要纠结过时的东西。注意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不能只做紧急的事情。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三心二意。
- 注重产出。做完一件事情,必须有文档之类的东西输出。对自己负责,也对社会有贡献。
- 与他人的关系
- 下级,用人用长,不纠结短处。有明确的考核,但是要求不能过高。让人能有所挑战,而且基本能够实现。与下级沟通的时候,不能只是“上对下”,也要听取下级的想法和意见,并基于贡献进行判断。
- 同事,基于统一的贡献为目标,求同存异,考虑事情不能仅有利于自己,也要能给他人带来成长或者利益。
- 上级,要“管理上级”,发挥上级的长处,并使其缺点不至于对自己产生影响。提出有效的建议,并注重先后顺和表达方式。
- 会议。开会之前要有准备,确认真正需要开会讨论的问题,开会过程中要进行有效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开完之后要有结论。
- 如何做决策
- 重视外部的趋势
- 看到整体的绩效
- 要看到反面意见
- 了解问题的实质
- 找出解决问题所依赖的边界条件
- 仔细研究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要有可以落地的细则
- 执行过程中及时反馈
- 对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