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springCloud学习

springcloud学习

1.认识微服务

1.1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将业务的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中开发,打成一个包部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体架构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 架构简单
  • 部署成本低

缺点:

  • 耦合度高(维护困难、升级困难)
1.2 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架构:根据业务功能对系统做拆分,每个业务功能模块作为独立项目开发,称为一个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布式架构的优缺点:

优点:

  • 降低服务耦合
  • 有利于服务升级和拓展

缺点:

  • 服务调用关系错综复杂

分布式架构虽然降低了服务耦合,但是服务拆分时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 服务拆分的粒度如何界定?
  • 服务之间如何调用?
  • 服务的调用关系如何管理?
1.3 微服务

微服务的架构特征:

  • 单一职责:微服务拆分粒度更小,每一个服务都对应唯一的业务能力,做到单一职责
  • 自治:团队独立、技术独立、数据独立,独立部署和交付
  • 面向服务:服务提供统一标准的接口,与语言和技术无关
  • 隔离性强:服务调用做好隔离、容错、降级,避免出现级联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微服务的上述特性其实是在给分布式架构制定一个标准,进一步降低服务之间的耦合度,提供服务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因此,可以认为微服务是一种经过良好架构设计的分布式架构方案

但方案该怎么落地?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栈?全球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尝试自己的微服务落地方案。

其中在Java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SpringCloud提供的方案了。

1.4 SpringCloud

SpringCloud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微服务框架。官网地址: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cloud。

SpringCloud集成了各种微服务功能组件,并基于SpringBoot实现了这些组件的自动装配,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开箱即用体验。

其中常见的组件包括: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SpringCloud底层是依赖于SpringBoot的,并且有版本的兼容关系,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ringCloud的版本一开始是由伦敦的地铁站命名的,ABC开头的版本过老了,官网已经不建议使用了。

1.5 总结一下
  • 单体架构:简单方便,高度耦合,扩展性差,适合小型项目。
  • 分布式架构:松耦合,扩展性好,但架构复杂,难度大,适合大型互联网项目,例如:京东、淘宝
  • 微服务:一种良好的分布式架构方案
    ①优点:拆分粒度更小、服务更独立、耦合度更低
    ②缺点:架构非常复杂,运维、监控、部署难度提高
  • springCloud是微服务架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集成了各种微服务功能组件。

2.服务拆分和远程调用

任何分布式架构都离不开服务的拆分,微服务也是一样。

2.1 服务拆分原则
  • 不同微服务,不要重复开发相同业务
  • 微服务数据独立,不要访问其它微服务的数据库
  • 微服务可以将自己的业务暴露为接口,供其它微服务调用
2.2 服务拆分示例

demo的地址:https://gitee.com/cheng-zhiyong/cloud-demo.git

其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oud-demo:父工程,管理依赖

  • order-service:订单微服务,负责订单相关业务
  • user-service:用户微服务,负责用户相关业务

要求:

  • 订单微服务和用户微服务都必须有各自的数据库,相互独立
  • 订单服务和用户服务都对外暴露Restful的接口
  • 订单服务如果需要查询用户信息,只能调用用户服务的Restful接口,不能查询用户数据库
2.2 导入sql语句

分别在mysql中创建 cloud_order订单库 cloud_user 用户库

DROP TABLE IF EXISTS `tb_order`;
CREATE TABLE `tb_order`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订单id',
  `user_id` bigint(20)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name` varchar(100)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商品名称',
  `price` bigint(20) NOT NULL COMMENT '商品价格',
  `num` int(10)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商品数量',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UNIQUE INDEX `username`(`name`) USING BTREE
) ENGINE = InnoDB AUTO_INCREMENT = 109 CHARACTER SET = utf8 COLLATE = utf8_general_ci ROW_FORMAT = Compact;

-- ----------------------------
-- Records of tb_order
-- ----------------------------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1, 1, 'Apple 苹果 iPhone 12 ', 699900, 1);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2, 2, '雅迪 yadea 新国标电动车', 209900, 1);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3, 3, '骆驼(CAMEL)休闲运动鞋女', 43900, 1);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4, 4, '小米10 双模5G 骁龙865', 359900, 1);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5, 5, 'OPPO Reno3 Pro 双模5G 视频双防抖', 299900, 1);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6, 6, '美的(Midea) 新能效 冷静星II ', 544900, 1);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7, 2, '西昊/SIHOO 人体工学电脑椅子', 79900, 1);
INSERT INTO `tb_order` VALUES (108, 3, '梵班(FAMDBANN)休闲男鞋', 31900,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DROP TABLE IF EXISTS `tb_user`;
CREATE TABLE `tb_user`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name` varchar(100)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收件人',
  `address` var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地址',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UNIQUE INDEX `username`(`username`) USING BTREE
) ENGINE = InnoDB AUTO_INCREMENT = 109 CHARACTER SET = utf8 COLLATE = utf8_general_ci ROW_FORMAT = Compact;

-- ----------------------------
-- Records of tb_user
-- ----------------------------
INSERT INTO `tb_user` VALUES (1, '柳岩', '湖南省衡阳市');
INSERT INTO `tb_user` VALUES (2, '文二狗', '陕西省西安市');
INSERT INTO `tb_user` VALUES (3, '华沉鱼', '湖北省十堰市');
INSERT INTO `tb_user` VALUES (4, '张必沉', '天津市');
INSERT INTO `tb_user` VALUES (5, '郑爽爽',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
INSERT INTO `tb_user` VALUES (6, '范兵兵', '山东省青岛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注意:两张表分别创建在不同的数据库下

2.3 实现远程调用案例

案例需求:
在order-service服务中调用查询订单业务,要求在查询订单的同时,根据订单中包含的userid查询出用户信息一起返回。

这就涉及到服务之间的调用,需要在order-service中向user-service发起一个http请求,调用user-service暴露的接口。

那么如何实现服务之间的远程调用呢?

spring提供了restTemplate发送http请求:

2.3.1 注册RestTemplate

在order-service服务中启动类中(也可以写一个配置类),注册RestTemplate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2 实现远程调用

修改service包下的orderService类中的queryOrderById()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restTemplate远程调用user-service服务接口,等到user对象,封装到order对象中。

2.4 提供者和消费者

在服务调用关系中,会有两个不同的角色:

服务提供者:一次业务中,被其它微服务调用的服务。(提供接口给其它微服务)

服务消费者:一次业务中,调用其它微服务的服务。(调用其它微服务提供的接口)

但是,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的角色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业务而言。

如果服务A调用了服务B,而服务B又调用了服务C,服务B的角色是什么?

  • 对于A调用B的业务而言:A是服务消费者,B是服务提供者
  • 对于B调用C的业务而言:B是服务消费者,C是服务提供者

因此,服务B既可以是服务提供者,也可以是服务消费者。

3.Eureka注册中心

假如服务提供者user-service部署了多个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就会有几个问题:

  • order-service在发起远程调用的时候,该如何得知user-service实例的ip地址和端口?
  • 有多个user-service实例地址,order-service调用时该如何选择?
  • order-service如何得知某个user-service实例是否依然健康,是不是已经宕机?
3.1 Eureka的结构和作用

这些问题都需要利用springCloud的注册中心来解决,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注册中心就是Eureka,其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答问题:
问题一:order-service如何得知user-servcie实例地址?
获取地址信息的流程如下:

  • user-service服务实例启动后,会将自己的信息注册到eureka服务端,这个叫服务注册。
  • eureka-server保存服务名称到服务实例地址列表的映射关系
  • order-service根据服务名称,拉取实例地址列表。这个叫服务发现或服务拉取

问题二:order-service如何从多个user-service实例中选择具体的实例?

  • order-service从实例列表中利用负载均衡算法选中一个实例地址
  • 向该实例地址发起远程调用

问题三:order-service如何得知某个user-service实例是否依然健康,是不是已经宕机?

  • user-service会每隔一段时间(默认30秒)向eureka-server发起请求,报告自己状态,称为心跳
  • 当超过一定时间没有发送心跳时,eureka-server会认为微服务实例故障,将该实例从服务列表中剔除
  • order-service拉取服务时,就能将故障实例排除了
3.2 搭建eureka-service服务

注意:注册中心服务端:eureka-server,这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微服务

在cloud-demo父工程下,创建一个子模块,引入SpringCloud为eureka提供的starter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server</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编写启动类:给eureka-service服务编写一个启动类,一定要在启动类上添加@EnableEurekaServer注解,开启eureka注册中心功能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EurekaServer  //开启eurekaserver服务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Application.class, args);
    }
}
  • 1
  • 2
  • 3
  • 4
  • 5
  • 6
  • 7

编写一个application.yml文件,内容如下:

server:
  port: 10086  #默认8671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eureka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localhost:10086/eureka # 注册中心地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启动微服务,然后在浏览器访问:http://127.0.0.1:1008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服务注册

将user-service注册到eureka-server中去。

引入依赖:

在user-service的pom文件中,引入下面的eureka-client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配置文件:

在user-service中,修改application.yml文件,添加服务名称、eureka地址: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userservice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 1
  • 2
  • 3
  • 4
  • 5
  • 6
  • 7
3.3.1 启动多个user-service实例

为了演示一个服务有多个实例的场景,我们添加一个SpringBoot的启动配置,再启动一个user-service。

复制一个启动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修改端口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启动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eureka的管理页面可以看到注册的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注册服务的时候,服务提供者要在配置文件中配置服务名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 服务的发现

将order-service的逻辑修改:向eureka-server拉取user-service的信息,实现服务发现。

引入依赖:
服务的发现和注册都统一封装到了eureka-client依赖中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netflix-eureka-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配置文件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orderservice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127.0.0.1:10086/eureka
  • 1
  • 2
  • 3
  • 4
  • 5
  • 6
  • 7

服务拉取和负载均衡

去eureka-service中拉取user-service服务的实例列表,并且实现负载均衡。

这些动作都不需要我们操作,只需要添加一些注解即可。

在order-service的OrderApplication中,给RestTemplate这个Bean添加一个@LoadBalanced注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修改order-service服务中的cn.itcast.order.service包下的OrderService类中的queryOrderById方法。修改访问的url路径,用服务名代替ip、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ring会自动帮助我们从eureka-server端,根据userservice这个服务名称,获取实例列表,而后完成负载均衡。

注意:要在restTemplate实例上加上@LoadBalanced注解,才能解析userservice,获取实例。

4.Ribbon负载均衡

上面我们只要加上一个@LoadBalanced注解,就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这是什么原理呢?

4.1 负载均衡原理

SpringCloud底层其实是利用了一个名为Ribbon的组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为什么请求的是http://userservice/user/1,怎么变成的http://localhost:8081呢?

4.2 源码分析

为什么我们只输入了service名称就可以访问了呢?之前还要获取ip和端口。

答案就是LoadBalancerInterceptor,这个类会对restTemplate的请求进行拦截(前提是在restTemplate实例上加上@LoadBalanced注解),然后从eureka服务中根据服务id获取服务列表,随后利用负载均衡算法得到真实的服务地址信息,替换服务id。

LoadBalancerIntercepo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intercept()方法对httpRequest请求进行了拦截,然后做个下面几件事:

  • request.getURLI():获取请求的uri,http://userservice/user/1
  • orignalUri.getHost():获取host主机名,起始就是服务id:userservice
  • this.loadBalance.execute():处理服务id,和请求。

继续跟入execute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getLoadBalancer(serviceId):根据服务id获取ILoadBalancer,而ILoadBalancer会拿着服务id去eureka中获取服务列表并保存起来。
  • getServer(loadBalancer):利用内置的负载均衡算法,从服务列表中选择一个。本例中,可以看到获取了8082端口的服务

放行后,再次访问并跟踪,发现获取的是808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负载均衡策略IRule

在刚才的代码中,可以看到获取服务使通过一个getServer方法来做负载均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继续跟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继续跟踪源码chooseServer方法,发现有三个实现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看这个rule是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的rule默认值是一个RoundRobinRule,看类的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轮询的意思。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流程:

  • 拦截我们的restTemplate请求
  • RibbonLoadBalancerClient会从请求uri中获取服务名称,userservice
  • DynamicServerListLoadBalancer会根据服务名称到eureka拉取服务列表
  • eureka返回列表,
  • IRule利用负载均衡规则,从列表中选择一个
  • RibbonLoadBalancerClient修改请求地址,用localhost:8081替代userservice,得到http://localhost:8081/user/1,发起真实请求
4.3 负载均衡策略

负载均衡的规则都定义在IRule接口中,而IRule有很多不同的实现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规则的含义如下:

内置负载均衡规则类规则描述
RoundRobinRule简单轮询服务列表来选择服务器。
AvailabilityFilteringRule对以下两种服务器进行忽略: (1)在默认情况下,这台服务器如果3次连接失败,这台服务器就会被设置为“短路”状态。短路状态将持续30秒,如果再次连接失败,短路的持续时间就会几何级地增加。 (2)并发数过高的服务器。如果一个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过高,配置了AvailabilityFilteringRule规则的客户端也会将其忽略。并发连接数的上限,可以由客户端的..ActiveConnectionsLimit属性进行配置。
WeightedResponseTimeRule为每一个服务器赋予一个权重值。服务器响应时间越长,这个服务器的权重就越小。这个规则会随机选择服务器,这个权重值会影响服务器的选择。
ZoneAvoidanceRule以区域可用的服务器为基础进行服务器的选择。使用Zone对服务器进行分类,这个Zone可以理解为一个机房、一个机架等。而后再对Zone内的多个服务做轮询。
BestAvailableRule忽略那些短路的服务器,并选择并发数较低的服务器。
RandomRule随机选择一个可用的服务器。
RetryRule重试机制的选择逻辑

默认的实现就是ZoneAvoidanceRule,是一种分区域的轮询方案。

自定义负载均衡策略

通过定义IRule实现可以修改负载均衡规则,有两种方式:

  • 代码方式:在order-service中的OrderApplication类中,定义一个新的IRule:
@Bean
public IRule randomRule(){
    return new RandomRule();
}
  • 1
  • 2
  • 3
  • 4
  • 配置文件方式:在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文件中,添加新的配置也可以修改规则:
userservice: # 给某个微服务配置负载均衡规则,这里是userservice服务
  ribbon:
    NFLoadBalancerRuleClassName: com.netflix.loadbalancer.RandomRule # 负载均衡规则 
  • 1
  • 2
  • 3

注意,一般用默认的负载均衡规则,不做修改。

饥饿加载

Ribbon默认是采用懒加载,即第一次访问时才会去创建LoadBalanceClient,请求时间会很长。

而饥饿加载则会在项目启动时创建,降低第一次访问的耗时,通过下面配置开启饥饿加载:

ribbon:
  eager-load:
    enabled: true
    clients: userservice
  • 1
  • 2
  • 3
  • 4

5. Nacos注册中心

Nacos是阿里巴巴的产品,现在是SpringCloud中的一个组件。相比Eureka功能更加丰富,在国内受欢迎程度较高。

5.1 服务注册到nacos

Nacos是SpringCloudAlibaba的组件,而SpringCloudAlibaba也遵循SpringCloud中定义的服务注册、服务发现规范。因此使用Nacos和使用Eureka对于微服务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

主要差异在于:

  • 依赖不同
  • 服务地址不同
  • eureka需要创建一个微服务启动,nacos不需要,在window中,解压启动就能使用

引入依赖:

在cloud-demo父工程的pom文件中的<dependencyManagement>中引入SpringCloudAlibaba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alibaba-dependencies</artifactId>
                <version>2.2.6.RELEASE</version>
                <type>pom</type>
                <scope>import</scope>
            </dependency>
  • 1
  • 2
  • 3
  • 4
  • 5
  • 6
  • 7

然后在user-service和order-service中的pom文件中引入nacos-discovery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注意:nacos和eureka依赖有冲突,当我们用nacos时,不要忘了注释掉eureka的依赖。

配置nacos地址:

在user-service和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中添加nacos地址:
注意:注释掉eureka的配置信息

spring:
  cloud:
    nacos:
      discovery: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 1
  • 2
  • 3
  • 4
  • 5

配置完成之后,重启微服务,登录nacos管理页面:localhost:8848/nacos;用户和密码都是nacos,可以看到微服务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nacos的可视化界面,比eureka的看着舒服,而且功能也比eureka的多。

5.2 服务分级存储模型

一个服务可以有多个实例,例如我们的user-service,可以有:

  • 127.0.0.1:8081
  • 127.0.0.1:8082
  • 127.0.0.1:8083

假如这些实例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不同机房,例如:

  • 127.0.0.1:8081,在上海机房
  • 127.0.0.1:8082,在上海机房
  • 127.0.0.1:8083,在杭州机房

Nacos就将同一机房内的实例 划分为一个集群

也就是说,user-service是服务,一个服务可以包含多个集群,如杭州、上海,每个集群下可以有多个实例,形成分级模型,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微服务互相访问时,应该尽可能访问同集群实例,因为本地访问速度更快。当本集群内不可用时,才访问其它集群。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杭州机房内的order-service应该优先访问同机房的user-service。

5.3 给user-service配置集群

在user-service的application.yaml文件中修改: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iscovery:
     	 cluster-name: SH # 集群名称
  • 1
  • 2
  • 3
  • 4
  • 5
  • 6

重启两个user-service实例后,我们可以在nacos控制台看到下面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默认的集群是default,比如order-servi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次复制一个user-service启动配置,添加属性:

-Dserver.port=8083 -Dspring.cloud.nacos.discovery.cluster-name=SH
  • 1

启动项目后,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1 同集群优先的负载均衡

默认的ZoneAvoidanceRule并不能实现根据同集群优先来实现负载均衡
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rder-service的集群是SH, 应该优先选择SH 集群的user-service,而现在会出现轮询选择非同集群下的服务。

因此nacos提供了一个NacosRule的实现,可以优先从同集群中挑选实例。

给order-service配置集群信息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iscovery:
        cluster-name: SH # 集群名称
  • 1
  • 2
  • 3
  • 4
  • 5
  • 6

修改负载均衡规则:
修改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文件,修改负载均衡规则:

userservice:
  ribbon:
    NFLoadBalancerRuleClassName: com.alibaba.cloud.nacos.ribbon.NacosRule # 负载均衡规则 
  • 1
  • 2
  • 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集群的服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会访问其他集群的服务。

如果同集群下的服务都停止运行,才会去调用其他集群的服务。

5.4 权重配置

实际部署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服务器设备性能有差异,部分实例所在机器性能较好,另一些较差,我们希望性能好的机器承担更多的用户请求。

但默认情况下NacosRule是同集群内随机挑选,不会考虑机器的性能问题。

因此,Nacos提供了权重配置来控制访问频率,权重越大则访问频率越高。

在nacos控制台,找到user-service的实例列表,点击编辑,即可修改权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如果权重修改为0,则该实例永远不会被访问,最大值为1

5.5 环境隔离

Nacos提供了namespace来实现环境隔离功能。

  • nacos中可以有多个namespace
  • namespace下可以有group、service等
  • 不同namespace之间相互隔离,例如不同namespace的服务互相不可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1 创建命名空间

默认情况下,所有service、data、group都在同一个namespace,名为publi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能在页面看到一个新的namespa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2 给微服务配置namespace

修改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文件: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discovery:
        cluster-name: HZ
        namespace: 492a7d5d-237b-46a1-a99a-fa8e98e4b0f9 # 命名空间,填ID
  • 1
  • 2
  • 3
  • 4
  • 5
  • 6
  • 7

重启order-service后,访问控制台,可以看到下面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没有设置namespace的默认就是public,这个时候访问localhost:8080/order/1会报错,因为user-service和order-service不在同一个namespace,无法访问。

Eureka和Nacos的区别

Nacos的服务实例分为两种类型:

  • 临时实例:如果实例宕机超过一定时间,会从服务列表剔除,默认的类型
  • 非临时实例:如果实例宕机,不会从服务列表删除

配置一个服务实例为永久实例:

spring:
  cloud:
    nacos:
      discovery:
        ephemeral: false # 设置为非临时实例
  • 1
  • 2
  • 3
  • 4
  • 5

Nacos和Eureka整体结构类似,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心跳等待,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acos与eureka的共同点

  • 都支持服务注册和服务拉取
  • 都支持服务提供者心跳方式做健康检测

Nacos与Eureka的区别

  • nacos支持服务端主动检测提供者的状态:临时实例采用心跳机制,非临时实例采用主动检测模式
  • 临时实例会剔除心跳不正常的服务,非临时实例不会剔除
  • nacos支持服务列表变更消息推送模式,服务列表更新及时
  • Nacos集群默认采用AP模式,当集群中存在非临时实例时,采用CP模式,Eureka采用AP模式

6. Nacos配置管理

Nacos除了可以做注册中心,同样可以做配置管理来使用。

6.1 统一配置管理

当微服务部署的实例越来越多时,如果一个一个的修改配置文件很麻烦,而且很容易出错,所以就需要一种统一配置管理的方案,可以集中管理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acos一方面可以将配置集中管理,另一方可以在配置变更时,及时通知微服务,实现配置的热更新。

6.1.1 在nacos中添加配置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ta ID 的完整规则格式如下:

{prefix}-{spring.profile.active}.{file-extension}

  • prefix默认为所属工程配置spring.application.name 的值
  • spring.profile.active 即为当前环境对应的 profile ,注意:当 spring.profiles.active 为空时,对应的连接符 - 也将不存在,Data ID 的拼接格式变成 {prefix}.{file-extension}
  • file-extension:为配置内容的数据格式,目前支持yaml和properties

注意:项目的核心配置,需要热更新的配置才有放到nacos管理的必要。基本不会变更的一些配置还是保存在微服务本地比较好。

6.1.2 从微服务拉取配置

微服务要拉取nacos中管理的配置,并且与本地的application.yml配置合并,才能完成项目启动。

但如果尚未读取application.yml,又如何得知nacos地址呢?

因此spring引入了一种新的配置文件:bootstrap.yaml文件,会在application.yml之前被读取,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s:springboot配置文件的加载顺序:

其实yml和properties文件是一样的原理,且一个项目上要么yml或者properties,二选一的存在。推荐使用yml,更简洁。

bootstrap与applic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入nacos-config依赖
首先,在user-service服务中,引入nacos-config的客户端依赖:

<!--nacos配置管理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config</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 5

创建bootstrap.yml配置文件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userservice # 服务名称
  profiles:
    active: dev #开发环境,这里是dev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 Nacos地址
      config:
        file-extension: yaml # 文件后缀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这里会根据spring.cloud.nacos.server-addr获取nacos地址,再根据

${spring.application.name}-${spring.profiles.active}.${spring.cloud.nacos.config.file-extension}作为文件id,来读取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配置会去nacos中找userservice-dev.yaml配置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取配置文件

在user-service中的UserController中添加业务逻辑,读取pattern.dateformat配置:
controll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i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按照nacos配置文件中的格式输出。

6.2 配置热更新

使用nacos管理配置文件的最终目的是在nacos修改之后,微服务无需重启直接可以让配置生效,也就是配置热更新。

实现配置热更新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

在@Value注入的变量所在类上添加注解@RefreshSco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式二:

使用@ConfigurationProperties注解代替@Value注解。
在user-service服务中,添加一个类,读取patterrn.dateformat属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ie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3 配置共享

其实微服务启动时,会去nacos读取多个配置文件,例如:

  • [spring.application.name]-[spring.profiles.active].yaml,例如:userservice-dev.yaml

  • [spring.application.name].yaml,例如:userservice.yaml

[spring.application.name].yaml不包含环境,因此可以被多个环境共享。

在nacos创建一个没有环境的配置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use-service服务中配置类中添加字段接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servcie中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user-service2修改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启之后访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端错误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报空指针异常,nacos中管理的配置文件是userservcie-dev.yaml,项目2的环境为test,对应的应该去找userservice-test.yaml配置文件,因为找不到配置文件,所以getDateformat()会报空指针,不妨我们把getDateformat()方法去掉试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解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不加环境,可以为环境共享;各自的环境只能访问各自的以及共享的。

当nacos、服务本地同时出现相同属性时,优先级有高低之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4 Nacos集群搭建

Nacos生产环境下一定要部署为集群状态.

集群结构图(官网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包含3个nacos节点,然后一个负载均衡器代理3个Nacos。这里负载均衡器可以使用nginx。

我们计划的集群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4.1集群搭建

搭建集群的基本步骤:

  • 搭建数据库,初始化数据库表结构
  • 下载nacos安装包
  • 配置nacos
  • 启动nacos集群
  • nginx反向代理
6.6.1.1 初始化数据库

Nacos默认数据存储在内嵌数据库Derby中,不属于生产可用的数据库。

官方推荐的最佳实践是使用带有主从的高可用数据库集群,主从模式的高可用数据库可以参考其他资料。

这里我们以单点的数据库为例来讲解。

首先新建一个数据库,命名为nacos,而后导入下面的SQL:

CREATE TABLE `config_info`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data_id`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data_id',
  `group_id`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content` longtext NOT NULL COMMENT 'content',
  `md5` varchar(32) DEFAULT NULL COMMENT 'md5',
  `gmt_creat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创建时间',
  `gmt_modified`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修改时间',
  `src_user` text COMMENT 'source user',
  `src_ip` varchar(50) DEFAULT NULL COMMENT 'source ip',
  `app_name`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tenant_id`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租户字段',
  `c_desc` varchar(256) DEFAULT NULL,
  `c_use` varchar(64) DEFAULT NULL,
  `effect` varchar(64) DEFAULT NULL,
  `type` varchar(64) DEFAULT NULL,
  `c_schema` text,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k_configinfo_datagrouptenant` (`data_id`,`group_id`,`tenant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config_info';

/******************************************/
/*   数据库全名 = nacos_config   */
/*   表名称 = config_info_aggr   */
/******************************************/
CREATE TABLE `config_info_aggr`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data_id`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data_id',
  `group_id`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group_id',
  `datum_id`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datum_id',
  `content` longtext NOT NULL COMMENT '内容',
  `gmt_modified`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修改时间',
  `app_name`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tenant_id`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租户字段',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k_configinfoaggr_datagrouptenantdatum` (`data_id`,`group_id`,`tenant_id`,`datum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增加租户字段';


/******************************************/
/*   数据库全名 = nacos_config   */
/*   表名称 = config_info_beta   */
/******************************************/
CREATE TABLE `config_info_beta`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data_id`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data_id',
  `group_id` varchar(128) NOT NULL COMMENT 'group_id',
  `app_name`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COMMENT 'app_name',
  `content` longtext NOT NULL COMMENT 'content',
  `beta_ips` varchar(1024) DEFAULT NULL COMMENT 'betaIps',
  `md5` varchar(32) DEFAULT NULL COMMENT 'md5',
  `gmt_creat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创建时间',
  `gmt_modified`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修改时间',
  `src_user` text COMMENT 'source user',
  `src_ip` varchar(50) DEFAULT NULL COMMENT 'source ip',
  `tenant_id`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租户字段',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k_configinfobeta_datagrouptenant` (`data_id`,`group_id`,`tenant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config_info_beta';

/******************************************/
/*   数据库全名 = nacos_config   */
/*   表名称 = config_info_tag   */
/******************************************/
CREATE TABLE `config_info_tag`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data_id`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data_id',
  `group_id` varchar(128) NOT NULL COMMENT 'group_id',
  `tenant_id`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tenant_id',
  `tag_id` varchar(128) NOT NULL COMMENT 'tag_id',
  `app_name`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COMMENT 'app_name',
  `content` longtext NOT NULL COMMENT 'content',
  `md5` varchar(32) DEFAULT NULL COMMENT 'md5',
  `gmt_creat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创建时间',
  `gmt_modified`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修改时间',
  `src_user` text COMMENT 'source user',
  `src_ip` varchar(50) DEFAULT NULL COMMENT 'source ip',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k_configinfotag_datagrouptenanttag` (`data_id`,`group_id`,`tenant_id`,`tag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config_info_tag';

/******************************************/
/*   数据库全名 = nacos_config   */
/*   表名称 = config_tags_relation   */
/******************************************/
CREATE TABLE `config_tags_relation` (
  `id` bigint(20) NOT NULL COMMENT 'id',
  `tag_name` varchar(128) NOT NULL COMMENT 'tag_name',
  `tag_type` varchar(64) DEFAULT NULL COMMENT 'tag_type',
  `data_id` varchar(255) NOT NULL COMMENT 'data_id',
  `group_id` varchar(128) NOT NULL COMMENT 'group_id',
  `tenant_id`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tenant_id',
  `n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id`),
  UNIQUE KEY `uk_configtagrelation_configidtag` (`id`,`tag_name`,`tag_type`),
  KEY `idx_tenant_id` (`tenant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config_tag_relation';

/******************************************/
/*   数据库全名 = nacos_config   */
/*   表名称 = group_capacity   */
/******************************************/
CREATE TABLE `group_capacity` (
  `id` bigint(2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ID',
  `group_id` varchar(128)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Group ID,空字符表示整个集群',
  `quota`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配额,0表示使用默认值',
  `usag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使用量',
  `max_siz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单个配置大小上限,单位为字节,0表示使用默认值',
  `max_aggr_count`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聚合子配置最大个数,,0表示使用默认值',
  `max_aggr_siz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单个聚合数据的子配置大小上限,单位为字节,0表示使用默认值',
  `max_history_count`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最大变更历史数量',
  `gmt_creat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创建时间',
  `gmt_modified`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修改时间',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k_group_id` (`group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集群、各Group容量信息表';

/******************************************/
/*   数据库全名 = nacos_config   */
/*   表名称 = his_config_info   */
/******************************************/
CREATE TABLE `his_config_info` (
  `id` bigint(64) unsigned NOT NULL,
  `nid` bigint(2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data_id` varchar(255) NOT NULL,
  `group_id` varchar(128) NOT NULL,
  `app_name`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COMMENT 'app_name',
  `content` longtext NOT NULL,
  `md5` varchar(32) DEFAULT NULL,
  `gmt_creat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gmt_modified`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src_user` text,
  `src_ip` varchar(50) DEFAULT NULL,
  `op_type` char(10) DEFAULT NULL,
  `tenant_id`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租户字段',
  PRIMARY KEY (`nid`),
  KEY `idx_gmt_create` (`gmt_create`),
  KEY `idx_gmt_modified` (`gmt_modified`),
  KEY `idx_did` (`data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多租户改造';


/******************************************/
/*   数据库全名 = nacos_config   */
/*   表名称 = tenant_capacity   */
/******************************************/
CREATE TABLE `tenant_capacity` (
  `id` bigint(2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ID',
  `tenant_id` varchar(128)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Tenant ID',
  `quota`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配额,0表示使用默认值',
  `usag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使用量',
  `max_siz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单个配置大小上限,单位为字节,0表示使用默认值',
  `max_aggr_count`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聚合子配置最大个数',
  `max_aggr_siz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单个聚合数据的子配置大小上限,单位为字节,0表示使用默认值',
  `max_history_count`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最大变更历史数量',
  `gmt_creat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创建时间',
  `gmt_modified`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修改时间',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k_tenant_id` (`tenant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租户容量信息表';


CREATE TABLE `tenant_info`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kp` varchar(128) NOT NULL COMMENT 'kp',
  `tenant_id`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tenant_id',
  `tenant_name` varchar(128) default '' COMMENT 'tenant_name',
  `tenant_desc` varchar(256) DEFAULT NULL COMMENT 'tenant_desc',
  `create_source` varchar(32) DEFAULT NULL COMMENT 'create_source',
  `gmt_create` bigint(20) NOT NULL COMMENT '创建时间',
  `gmt_modified` bigint(20) NOT NULL COMMENT '修改时间',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k_tenant_info_kptenantid` (`kp`,`tenant_id`),
  KEY `idx_tenant_id` (`tenant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COMMENT='tenant_info';

CREATE TABLE `users` (
	`username` varchar(50) NOT NULL PRIMARY KEY,
	`password` varchar(500) NOT NULL,
	`enabled` boolean NOT NULL
);

CREATE TABLE `roles` (
	`username` varchar(50) NOT NULL,
	`role` varchar(50) NOT NULL,
	UNIQUE INDEX `idx_user_role` (`username` ASC, `role` ASC) USING BTREE
);

CREATE TABLE `permissions` (
    `role` varchar(50) NOT NULL,
    `resource` varchar(255) NOT NULL,
    `action` varchar(8) NOT NULL,
    UNIQUE INDEX `uk_role_permission` (`role`,`resource`,`action`) USING BTREE
);

INSERT INTO users (username, password, enabled) VALUES ('nacos', '$2a$10$EuWPZHzz32dJN7jexM34MOeYirDdFAZm2kuWj7VEOJhhZkDrxfvUu', TRUE);

INSERT INTO roles (username, role) VALUES ('nacos', 'ROLE_AD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6.4.1.2 配置nacos

将nacos解压到任意非中文目录下,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录说明:

  • bin:启动脚本
  • conf:配置文件

进入nacos的conf目录,修改配置文件cluster.conf.example,重命名为cluster.con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此文件中添加内容:

127.0.0.1:8845
127.0.0.1:8846
127.0.0.1:8847
  • 1
  • 2
  • 3

然后修改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添加数据库配置

### Specify local server's IP:
nacos.inetutils.ip-address=127.0.0.1
spring.datasource.platform=mysql 
db.num=1
db.url.0=jdbc:mysql://127.0.0.1:3306/nacos?characterEncoding=utf8&connectTimeout=1000&socketTimeout=3000&autoReconnect=true&useUnicode=true&useSSL=false&serverTimezone=UTC
db.user.0=root
db.password.0=123
  • 1
  • 2
  • 3
  • 4
  • 5
  • 6
  • 7

注意:数据库的账号和密码要记得修改成自己的哦~

将nacos文件夹复制三份,分别命名为:nacos1、nacos2、nacos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分别修改三个文件夹中的application.properties,

nacos1:

server.port=8845
  • 1

nacos2:

server.port=8846
  • 1

nacos3:

server.port=8847
  • 1

然后分别启动三个nacos节点:

startup.cmd
  • 1
6.6.1.2 nginx反向代理

将nginx安装到非中文目录下;

修改conf/nginx.conf文件,配置如下:


worker_processes  1;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endfile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upstream nacos-cluster {
		server 127.0.0.1:8845;
		server 127.0.0.1:8846;
		server 127.0.0.1:8847;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nacos {
			proxy_pass http://nacos-cluster;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而后在浏览器访问:http://localhost/nacos即可。

代码中application.yml文件配置如下:

spring: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0 # Nacos地址
  • 1
  • 2
  • 3
  • 4

访问nacos管理页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群就搭建完成了。

7. Feign远程调用

Feign介绍

Feign 的英文表意为“假装,伪装,变形”, 是一个http请求调用的轻量级框架,是以Java接口注解的方式调用Http请求,而不用像Java中通过封装HTTP请求报文的方式直接调用。Feign通过处理注解,将请求模板化,当实际调用的时候,传入参数,根据参数再应用到请求上,进而转化成真正的请求,这种请求相对而言比较直观。

Feign被广泛应用在Spring Cloud 的解决方案中,是学习基于Spring Cloud 微服务架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

Spring Cloud 常见的集成方式是使用Feign+Ribbon技术来完成服务间远程调用及负载均衡的,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

  1. 在微服务启动时,会向注册中心注册自身实例信息;
  2. 微服务会定时向服务发现中心获取服务实例列表,保存到本地;
  3. 当ServiceA调用ServiceB时,ribbon组件从本地服务实例列表中查找serviceB实例,如获取了多个实例如:Instance1、Instance2。这时ribbon会通过用户所配置的负载均衡策略从中选择一个实例。
  4. 最终,Feign组件会通过ribbon选取的实例发送http请求。

采用Feign+Ribbon的整合方式,是由Feign完成远程调用的整个流程。而Feign集成了Ribbon,Feign使用Ribbon

7.1 Feign替代RestTemplate

看一下上面用RestTemplate发起的远程调用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存在下面的问题:

•代码可读性差,编程体验不统一

•参数复杂URL难以维护

Feign帮助我们优雅的实现http请求的发送,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引入依赖:
在order-service服务的pom文件中引入feign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添加注解:
在order-service的启动类添加注解开启Feign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编写Feign客户端
在order-service中新建一个接口,内容如下:

@FeignClient("user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UserClient {
    @GetMapping("/user/{id}")
    User find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 1
  • 2
  • 3
  • 4
  • 5

这个客户端主要是基于SpringMVC的注解来声明远程调用的信息,比如:

  • 服务名称:userservice(被调用的服务名)
  • 请求方式:GET
  • 请求路径:/user/{id}
  • 请求参数:Long id
  • 返回值类型:User

这样,Feign就可以帮助我们发送http请求,无需自己使用RestTemplate来发送了。

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2 自定义配置

Feign可以支持很多的自定义配置,如下表所示:

类型作用说明
feign.Logger.Level修改日志级别包含四种不同的级别:NONE、BASIC、HEADERS、FULL
feign.codec.Decoder响应结果的解析器http远程调用的结果做解析,例如解析json字符串为java对象
feign.codec.Encoder请求参数编码将请求参数编码,便于通过http请求发送
feign. Contract支持的注解格式默认是SpringMVC的注解
feign. Retryer失败重试机制请求失败的重试机制,默认是没有,不过会使用Ribbon的重试

一般情况下,默认值就能满足我们使用,如果要自定义时,只需要创建自定义的@Bean覆盖默认Bean即可。

下面以日志为例来演示如何自定义配置。

配置文件方式

基于配置文件修改feign的日志级别可以针对单个服务:

feign:  
  client:
    config: 
      userservice: # 针对某个微服务的配置
        loggerLevel: FULL #  日志级别 
  • 1
  • 2
  • 3
  • 4
  • 5

也可以针对所有服务:

feign:  
  client:
    config: 
      default: # 这里用default就是全局配置,如果是写服务名称,则是针对某个微服务的配置
        loggerLevel: FULL #  日志级别 
  • 1
  • 2
  • 3
  • 4
  • 5

而日志的级别分为四种:

  • NONE:不记录任何日志信息,这是默认值。
  • BASIC:仅记录请求的方法,URL以及响应状态码和执行时间
  • HEADERS:在BASIC的基础上,额外记录了请求和响应的头信息
  • FULL:记录所有请求和响应的明细,包括头信息、请求体、元数据。
java代码方式

也可以基于Java代码来修改日志级别,先声明一个类,然后声明一个Logger.Level的对象:

public class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
    @Bean
    public Logger.Level feignLogLevel(){
        return Logger.Level.BASIC; // 日志级别为BASIC
    }
}
  • 1
  • 2
  • 3
  • 4
  • 5
  • 6

如果要全局生效,将其放到启动类的@EnableFeignClients这个注解中:

@EnableFeignClients(defaultConfiguration =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class) 
  • 1

如果是局部生效,则把它放到对应的@FeignClient这个注解中:

@FeignClient(value = "userservice", configuration =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class)
  • 1
7.4 Feign使用优化

Feign底层发起http请求,依赖于其它的框架。其底层客户端实现包括:

•URLConnection:默认实现,不支持连接池

•Apache HttpClient :支持连接池

•OKHttp:支持连接池

因此提高Feign的性能主要手段就是使用连接池代替默认的URLConnection。

这里我们用Apache的HttpClient来演示。

在order-service的pom文件中引入Apache的HttpClient依赖:

<!--httpClient的依赖 -->
<dependency>
    <groupId>io.github.openfeign</groupId>
    <artifactId>feign-http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 5

在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中添加配置:

feign:
  client:
    config:
      default: # default全局的配置
        loggerLevel: BASIC # 日志级别,BASIC就是基本的请求和响应信息
  httpclient:
    enabled: true # 开启feign对HttpClient的支持
    max-connections: 200 # 最大的连接数
    max-connections-per-route: 50 # 每个路径的最大连接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接下来,在FeignClientFactoryBean中的loadBalance方法中打断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bug方式启动order-service服务,可以看到这里的client,底层就是Apache HttpClie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抽取Feign

将Feign的Client抽取为独立模块,并且把接口有关的POJO、默认的Feign配置都放到这个模块中,提供给所有消费者使用。

首先创建一个module,命名为feign-ap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feign-api中然后引入feign的starter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然后把在order-serivce中的UserClient、User搬到feign-api服务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order-service中使用feign-api
首先,删除order-service中的UserClient、User、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等类或接口。

在order-service的pom文件中中引入feign-api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n.itcast.demo</groupId>
    <artifactId>feign-api</artifactId>
    <version>1.0</version>
</dependency>
  • 1
  • 2
  • 3
  • 4
  • 5

修改order-service中的所有与上述三个组件有关的导包部分,改成导入feign-api中的包

这样还是会有一个错误:

在feign-api中,UserClient是在com.example.feignClients包下,
而order-service的@EnableFeignClients注解是在cn.itcast.order包下,不在同一个包,无法扫描到UserClient。

解决方式:
方式一:
指定feign应该扫描的包:

@EnableFeignClients(basePackages = "cn.itcast.feign.clients")
  • 1

方式二:
指定需要加载的client接口:

@EnableFeignClients(clients = {UserClient.class})
  • 1

8. Gateway网关

Spring Cloud Gateway 是 Spring Cloud 的一个全新项目,该项目是基于 Spring 5.0,Spring Boot 2.0 和 Project Reactor 等响应式编程和事件流技术开发的网关,它旨在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统一的 API 路由管理方式。

8.1 为什么需要网关

Gateway网关是服务的守护神,所有微服务的统一入口:

网关的核心功能特性

  • 请求路由
  • 权限控制
  • 限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权限控制:网关作为微服务入口,需要校验用户是是否有请求资格,如果没有则进行拦截。

路由和负载均衡:一切请求都必须先经过gateway,但网关不处理业务,而是根据某种规则,把请求转发到某个微服务,这个过程叫做路由。当然路由的目标服务有多个时,还需要做负载均衡。

限流:当请求流量过高时,在网关中按照下流的微服务能够接受的速度来放行请求,避免服务压力过大。

在SpringCloud中网关的实现包括两种:

  • gateway
  • zuul

Zuul是基于Servlet的实现,属于阻塞式编程。而SpringCloudGateway则是基于Spring5中提供的WebFlux,属于响应式编程的实现,具备更好的性能。

8.2 Gateway的快速入门

基本步骤如下:

  1. 创建SpringBoot工程gateway,引入网关依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关-->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gateway</artifactId>
</dependency>
<!--nacos服务发现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1. 编写启动类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Gateway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GatewayApplication.class, args);
	}
}
  • 1
  • 2
  • 3
  • 4
  • 5
  • 6
  • 7
  1. 编写基础配置和路由规则
server:
  port: 10010 # 网关端口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gateway # 服务名称
  cloud:
    nacos: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 nacos地址
    gateway:
      routes: # 网关路由配置
        - id: user-service # 路由id,自定义,只要唯一即可
          # uri: http://127.0.0.1:8081 # 路由的目标地址 http就是固定地址
          uri: lb://userservice # 路由的目标地址 lb就是负载均衡,后面跟服务名称
          predicates: # 路由断言,也就是判断请求是否符合路由规则的条件
            - Path=/user/** # 这个是按照路径匹配,只要以/user/开头就符合要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1. 启动网关服务进行测试
    重启网关,访问http://localhost:10010/user/1时,符合/user/**规则,请求转发到uri:http://userservice/user/1,得到了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网关路由的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网关搭建步骤:

  1. 创建项目,引入nacos服务发现和gateway依赖

  2. 配置application.yml,包括服务基本信息、nacos地址、路由

路由配置包括:

  1. 路由id:路由的唯一标示

  2. 路由目标(uri):路由的目标地址,http代表固定地址,lb代表根据服务名负载均衡

  3. 路由断言(predicates):判断路由的规则,

  4. 路由过滤器(filters):对请求或响应做处理

8.3 断言工厂

在配置文件中写的断言规则只是字符串,这些字符串会被Predicate Factory读取并处理,转变为路由判断的条件

例如Path=/user/**是按照路径匹配,这个规则是由org.springframework.cloud.gateway.handler.predicate.PathRoutePredicateFactory类来处理的,像这样的断言工厂在SpringCloudGateway还有十几个:

名称说明示例
After是某个时间点后的请求- After=2037-01-20T17:42:47.789-07:00[America/Denver]
Before是某个时间点之前的请求- Before=2031-04-13T15:14:47.433+08:00[Asia/Shanghai]
Between是某两个时间点之前的请求- Between=2037-01-20T17:42:47.789-07:00[America/Denver], 2037-01-21T17:42:47.789-07:00[America/Denver]
Cookie请求必须包含某些cookie- Cookie=chocolate, ch.p
Header请求必须包含某些header- Header=X-Request-Id, \d+
Host请求必须是访问某个host(域名)- Host=.somehost.org,.anotherhost.org
Method请求方式必须是指定方式- Method=GET,POST
Path请求路径必须符合指定规则- Path=/red/{segment},/blue/**
Query请求参数必须包含指定参数- Query=name, Jack或者- Query=name
RemoteAddr请求者的ip必须是指定范围- RemoteAddr=192.168.1.1/24
Weight权重处理

一般只会用到path这种路由。

9 过滤工厂

GatewayFilter是网关中提供的一种过滤器,可以对进入网关的请求和微服务返回的响应做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1 路由过滤器的种类

Spring提供了31种不同的路由过滤器工厂。例如:

名称说明
AddRequestHeader给当前请求添加一个请求头
RemoveRequestHeader移除请求中的一个请求头
AddResponseHeader给响应结果中添加一个响应头
RemoveResponseHeader从响应结果中移除有一个响应头
RequestRateLimiter限制请求的流量
9.2 请求头过滤器

以AddRequestHeader 为例来讲解。

需求:给所有进入userservice的请求添加一个请求头:Truth=itcast is freaking awesome!
  • 1

只需要在gateway服务的application.yml文件,添加路由过滤器即可:

spring:
  cloud:
    gateway:
      routes:
      - id: user-service 
        uri: lb://userservice 
        predicates: 
        - Path=/user/** 
        filters: # 过滤器
        - AddRequestHeader=Truth, Itcast is freaking awesome! # 添加请求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当前过滤器写在userservice路由下,因此仅仅对访问userservice的请求有效。

可以在userController方法中 注入请求头信息,进行测试

@GetMapping("/{id}")
public User query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RequestHeader(value = "Truth",required = false) 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请求头中携带的name = " + name);
        return userService.queryById(id);
}
  • 1
  • 2
  • 3
  • 4
  • 5
  • 6
9.3 默认过滤器

如果要对所有的路由都生效,则可以将过滤器工厂写到default下。格式如下:

spring:
  cloud:
    gateway:
      routes:
      - id: user-service 
        uri: lb://userservice 
        predicates: 
        - Path=/user/**
      default-filters: # 默认过滤项
      - AddRequestHeader=Truth, Itcast is freaking awesom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9.4 全局过滤器

上面学习的过滤器,网关提供了31种,但每一种过滤器的作用都是固定的。如果我们希望拦截请求,做自己的业务逻辑则没办法实现。

9.4.1 全局过滤器的作用

全局过滤器的作用也是处理一切进入网关的请求和微服务响应,与gatewayFilter作用一样,区别在于gatewayFitle通过配置定义,处理逻辑是固定的;而GlobalFilter的逻辑需要自己写代码实现。

定义方式是实现GlobalFilter接口。

public interface GlobalFilter {
    /**
     *  处理当前请求,有必要的话通过{@link GatewayFilterChain}将请求交给下一个过滤器处理
     *
     * @param exchange 请求上下文,里面可以获取Request、Response等信息
     * @param chain 用来把请求委托给下一个过滤器 
     * @return {@code Mono<Void>} 返回标示当前过滤器业务结束
     */
    Mono<Void> filter(ServerWebExchange exchange, GatewayFilterChain chain);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在filter中编写自定义逻辑,可以实现下列功能:

  • 登录状态判断
  • 权限校验
  • 请求限流等
9.4.2 自定义全局过滤器

需求:定义全局过滤器,拦截请求,判断请求的参数是否满足下面条件:

  • 参数中是否有authorization,

  • authorization参数值是否为admin

如果同时满足则放行,否则拦截

实现:

在gateway中定义一个过滤器:

@Order(-1)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uthorizeFilter implements GlobalFilter {
    @Override
    public Mono<Void> filter(ServerWebExchange exchange, GatewayFilterChain chain) {
        // 1.获取请求参数
        MultiValueMap<String, String> params = exchange.getRequest().getQueryParams();
        // 2.获取authorization参数
        String auth = params.getFirst("authorization");
        // 3.校验
        if ("admin".equals(auth)) {
            // 放行
            return chain.filter(exchange);
        }
        // 4.拦截
        // 4.1.禁止访问,设置状态码
        exchange.getResponse().setStatusCode(HttpStatus.UNAUTHORIZED);
        // 4.2.结束处理
        return exchange.getResponse().setComplete();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9.4.3 过滤器的执行顺序

请求进入网关会遇到三种过滤器:当前路由器的过滤器、DefaultFilter、GlobalFilter

请求路由后,会将当前路由过滤器和DefaultFilter、GlobalFilter,合并到一个过滤器链(集合)中,排序后依次执行每个过滤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排序的规则是什么呢?

  • 每一个过滤器都必须指定一个int类型的order值,order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执行顺序越靠前
  • GlobalFilter通过实现Ordered接口,或者添加@Order注解来指定order值,由我们自己指定
  • 路由过滤器和defaultFilter的order由Spring指定,默认是按照声明顺序从1递增。
  • 当过滤器的order值一样时,会按照 defaultFilter > 路由过滤器 > GlobalFilter的顺序执行。
@Slf4j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FilterConfiguration {

    @Bean
    @Order(-2)
    public GlobalFilter globalFilter1(){
        return ((exchange, chain) -> {
            log.info("过滤器1的pre阶段!");
            return chain.filter(exchange).then(Mono.fromRunnable(() -> {
                log.info("过滤器1的post阶段!");
            }));
        });
    }

    @Bean
    @Order(-1)
    public GlobalFilter globalFilter2(){
        return ((exchange, chain) -> {
            log.info("过滤器2的pre阶段!");
            return chain.filter(exchange).then(Mono.fromRunnable(() -> {
                log.info("过滤器2的post阶段!");
            }));
        });
    }

    @Bean
    @Order(0)
    public GlobalFilter globalFilter3(){
        return ((exchange, chain) -> {
            log.info("过滤器3的pre阶段!");
            return chain.filter(exchange).then(Mono.fromRunnable(() -> {
                log.info("过滤器3的post阶段!");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9.5 跨域问题
9.5.1 什么是跨域问题

跨域:域名不一致就是跨域,主要包括:

  • 域名不同: www.taobao.com 和 www.taobao.org 和 www.jd.com 和 miaosha.jd.com

  • 域名相同,端口不同:localhost:8080和localhost:8081

跨域问题:浏览器禁止请求的发起者与服务端发生跨域ajax请求,请求被浏览器拦截的问题

9.5.2 解决跨域问题

在gateway服务的application.yml文件中,添加下面的配置:

spring:
  cloud:
    gateway:
      # 。。。
      globalcors: # 全局的跨域处理
        add-to-simple-url-handler-mapping: true # 解决options请求被拦截问题
        corsConfigurations:
          '[/**]':
            allowedOrigins: # 允许哪些网站的跨域请求 
              - "http://localhost:8090"
            allowedMethods: # 允许的跨域ajax的请求方式
              - "GET"
              - "POST"
              - "DELETE"
              - "PUT"
              - "OPTIONS"
            allowedHeaders: "*" # 允许在请求中携带的头信息
            allowCredentials: true # 是否允许携带cookie
            maxAge: 360000 # 这次跨域检测的有效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羊村懒王/article/detail/86335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