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两个结点之间的数据帧传输服务,网络层关注的是如何承载传输层报文段的网络层数据从源主机送达目的主机。
网络层需要实现两项重要功能:转发和路由选择
数据报网络:按照目的主机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网络
数据报网络特点:
虚电路网络在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服务。通信之前,双方需要先建立虚电路,通信结束后在拆除虚电路。
虚电路:在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一条路径上建立的一条网络层逻辑连接,为区别于电路交换中的电路
虚电路三要素:
虚电路分组交换包含:
虚电路交换与数据交换的主要差别表现为:是将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交由网络来完成,还是由端系统来完成。虚电路网络通常有网络完成这些功能;数据报网络通常由端系统现来完成
异构网络主要是指两个网络通信技术和运行协议的不同
实现异构网络互联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协议转换和构建虚拟互联网络
如果两个异地以太网的互联,实现这类同构网络互联的典型技术是 隧道技术
注意:网络连接的设备: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路由器 是网络层设备,集线器和中继器都是物理层设备。交换机和网桥是数据链路层设备,交换机就是多端口的网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设备。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主要任务是 获取和维护路由信息以及转发分组。
路由器是典型的 网络层设备
路由器从功能体系结构角度可分为:
网络拥塞:一种持续过载的网络状态,用户对网络资源(包括链路带宽、存储空间和处理器处理能力等)的总需求超过了网络固有的容量。
**拥塞控制:**端系统或者网络节点,通过采取某种措施来避免拥塞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拥塞做出反应,以便尽快消除拥塞。(考虑的端系统之间的网络环境,目的是使网络负载不超过网络传送能力)
**流量控制:**是发送数据一方根据接收数据一方的接收数据的能力,来调整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数据量,来避免接收方被数据淹没。(考虑的是接收端的数据接收和处理能力。目的是使发送端的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端的接收能力)
发生拥塞的主要原因:
解决拥塞的方法有:
网络层常采用的拥塞控制措施:
Internet网络层主要协议:
Internet 是典型的数据报网络
IPv4的数据报格式
1、版本号字段占 4 位,给出 IP 版本号。
2、首部长度字段占 4 位,给出 IP 数据报的首部长度。
3、区分服务字段占 8 位,在旧标准种称为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字段,用来指示期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
4、数据报长度字段占 16 位,指出 IP 数据报的总字节数。
5、标识字段占 16 位,标识一个 IP 数据报。用于在 IP 数据报分片和重组过程中,标识属于同一原IP 数据报。
6、标志位字段占 3 位,其结构如下:
最高保留位 DF 禁止分片标志:
DF=0,允许路由器将该 IP 数据分片。
DF=1,禁止路由器将该 IP 数据分片。
MF 更多分片标志:
MF=0,该数据报未被分片或是分片的最后一片。
MF=1,该数据报一定是一个分片,且不是最后一个。
7、片偏移字段占 13 位,表示一个 IP 数据报分片与原 IP 数据报数据的相对偏移量,即封装的数据分片从原整个数据报的哪个字节开始的。以 8 字节为单位。当该字段值为 0 时,且 MF=1,则表示这是一个 IP 分片,且是第一个分片。
8、生存时间(Time-To-Live,TTL)字段占 8 位,表示 IP 数据报在网络中可以通过的路由器数(或跳步数)。
9、上层协议字段占 8 位,指示该 IP 数据报封装的是哪个上层协议。TCP:6; UDP:17。用于实现 IP 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10、首部校验和字段占 16 位,利用校验和实现对 IP 数据报首部的差错检测。(UDP 校验和一致)
11、源 IP 地址字段占 32 位,发出 IP 数据报的源主机的 IP 地址。
12、目的 IP 地址字段占 32 位,IP 数据报的需要送达的主机的 IP 地址。
13、选项字段长度可变,范围在 1-40 字节。
14、数据字段,数据字段存放 IP 数据报所封装的传输层报文段
通常,分片时会将原 IP 数据报分成尽可能少的 IP 分片,即除最后一个分片外,其他分片均分为 MTU 允许的最大分片。一个最大分片可封装的数据字节数应该是 8 的倍数。
主机IP地址可以分为:网络部分、主机部分
**子网化:**将一个较大的子网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子网的过程
**超网化:**是指具有较长前缀相对较小的子网合并为一个较短前缀的相对较大的子网
假设某子网中的一个主机IP地址是203.123.1.13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那该子网的子网地址是什么?直接广播地址是什么?子网IP地址总数是多少?该子网可分配IP地址数是多少?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是多少?
根据给定的IP地址203.123.1.135和子网掩码255.255.255.192,我们可以确定该子网的子网地址、直接广播地址、子网IP地址总数、可分配IP地址数以及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 子网地址: 子网地址是通过将主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得到的结果。 IP地址: 203.123.1.135 => 11001011.01111011.00000001.10000111 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子网地址: 203.123.1.128 直接广播地址: 直接广播地址是通过将子网地址的主机位全部置为1得到的。 子网地址: 203.123.1.128 => 11001011.01111011.00000001.10000000 直接广播地址:203.123.1.191 子网IP地址总数: 子网IP地址总数等于2的主机位数的幂减去2(排除子网地址和直接广播地址)。 在子网掩码255.255.255.192中,有6个主机位为0,所以子网IP地址总数为2^6 - 2 = 62。 可分配IP地址数: 可分配IP地址数等于子网IP地址总数减去2(排除子网地址和直接广播地址)。 可分配IP地址数为62。 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 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是在子网地址和直接广播地址之间的所有IP地址。 可分配的IP地址范围为203.123.1.129 - 203.123.1.190。
DHCP工作过程:
网络地址转换(NAT)工作原理
NAT 穿透技术就是在外网主机主动与内网主机发起通信之前,先在 NAT 转换表中建立好内网到外网的映射,使内网运行的服务以 NAT 公网地址的“合法”身份“暴露”出去。
ICMP的功能:
ICMP报文字段:
ICMP报文:
IPv6
版本字段,占 4 位,与 IPv4 数据报相同,给出协议版本号。
流量类型字段,占 8 位,与 IPv4 数据报中的 TOS 字段具有相似的含义。
流标签字段,占 20 位,用于标识一系列数据报的流。
有效载荷长度字段,占 16 位,用于说明 IPv6 数据报中数据(有效载荷)的字节数量。
下一个首部字段,占 8 位,用于标识数据报中承载的数据应该交付给哪一个上层协议,如 UDP或 TCP 等;或者指向其他选项首部。
跳数限制字段,占 8 位,与 IPv4 数据报中的 TTL 具有相同的含义。
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字段,各占 128 位,意义与 IPv4 数据报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字段相同。IPv6 数据报中的地址字段由 IPv4 中的 32 位扩展到了 128 位,相应地,IPv6 地址数量也扩展到了 2 128。这个数目可谓是巨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个地址空间不再会被耗尽了。
数据,为 IPv6 数据报中承载的有效载荷,上层协议报文段。
IPv6地址分类:
IPv4 到 IPv6 的迁移
路由选择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异步的、迭代的分布式路由算法。基础是 B-F 方程
LS 算法需要全网广播链路状态分组,DV 算法需要在邻居路由器之间交换距离向量。实际应用需要限制在合理的网络规模范围内
**层次化路由选择:**实现大规模网络路由选择最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