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onepixel/articles/7674659.html
http://www.codeceo.com/article/10-sort-algorithm-interview.html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1.1 算法描述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1.2 复杂程度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空间复杂度O(n^2)
1.3 代码实现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size)
{
int i, j, tmp;
for (i = 0; i < size - 1; i++) {
for (j = 0; j < size - i - 1; j++) {
if (arr[j] > arr[j+1]) {
t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mp;
}
}
}
}
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2.1 算法描述
n个记录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第i趟排序(i=1,2,3…n-1)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i+1…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n-1趟结束,数组有序化了。
1.2 复杂程度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空间复杂度O(1)
1.3 代码实现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size)
{
int i, j, k, tmp;
for (i = 0; i < size - 1; i++) {
k = i;
for (j = i + 1; j < size; j++) {
if (arr[j] < arr[k]) {
k = j;
}
}
tmp = arr[k];
arr[k] = arr[i];
arr[i] = tmp;
}
}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的算法描述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3.1 算法描述
一般来说,插入排序都采用in-place在数组上实现。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重复步骤2~5。
3.2 复杂程度
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
3.3 代码实现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int size)
{
int i, j, tmp;
for (i = 1; i < size; i++) {
if (arr[i] < arr[i-1]) {
tmp = arr[i];
for (j = i - 1; j >= 0 && arr[j] > tmp; j--) {
arr[j+1] = arr[j];
}
arr[j+1] = tmp;
}
}
}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
4.1 算法描述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4.2 复杂程度
时间复杂度O(nlog2n) 空间复杂度O(n)
4.3 代码实现
#define MAXSIZE 100 void Merge(int *SR, int *TR, int i, int middle, int rightend) { int j, k, l; for (k = i, j = middle + 1; i <= middle && j <= rightend; k++) { if (SR[i] < SR[j]) { TR[k] = SR[i++]; } else { TR[k] = SR[j++]; } } if (i <= middle) { for (l = 0; l <= middle - i; l++) { TR[k + l] = SR[i + l]; } } if (j <= rightend) { for (l = 0; l <= rightend - j; l++) { TR[k + l] = SR[j + l]; } } } void MergeSort(int *SR, int *TR1, int s, int t) { int middle; int TR2[MAXSIZE + 1]; if (s == t) { TR1[s] = SR[s]; } else { middle = (s + t) / 2; MergeSort(SR, TR2, s, middle); MergeSort(SR, TR2, middle + 1, t); Merge(TR2, TR1, s, middle, t); } }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5.1 算法描述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来把一个串(list)分为两个子串(sub-lists)。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5.2 复杂程度
时间复杂度O(nlog2n) 空间复杂度O(nlog2n)
5.3 代码实现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maxlen, int begin, int end) { int i, j; if (begin < end) { i = begin + 1; j = end; while (i < j) { if(arr[i] > arr[begin]) { swap(&arr[i], &arr[j]); j--; } else { i++; } } if (arr[i] >= arr[begin]) { i--; } swap(&arr[begin], &arr[i]); QuickSort(arr, maxlen, begin, i); QuickSort(arr, maxlen, j, end); } }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temp = *a; *a = *b; *b = temp; }
从平均时间来看,快速排序是效率最高的,但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性能不如堆排序和归并排序。而后者相比较的结果是,在n较大时归并排序使用时间较少,但使用辅助空间较多。
上面说的简单排序包括除希尔排序之外的所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其中直接插入排序最简单,但序列基本有序或者n较小时,直接插入排序是好的方法,因此常将它和其他的排序方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结合在一起使用。
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可以写成O(d*n)。因此它最使用于n值很大而关键字较小的的序列。若关键字也很大,而序列中大多数记录的最高关键字均不同,则亦可先按最高关键字不同,将序列分成若干小的子序列,而后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从方法的稳定性来比较,基数排序是稳定的内排方法,所有时间复杂度为O(n^2)的简单排序也是稳定的。但是快速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等时间性能较好的排序方法都是不稳定的。稳定性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上面的算法实现大多数是使用线性存储结构,像插入排序这种算法用链表实现更好,省去了移动元素的时间。具体的存储结构在具体的实现版本中也是不同的。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