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力扣算法 Java 刷题笔记【动态规划篇 DP】hot100(一)动态规划解题核心框架 & 斐波那契数 & 零钱兑换 5_力扣题top100java版本 pdf

力扣题top100java版本 pdf

1. 什么是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就是求最值。动态规划其实是运筹学的一种最优化方法,只不过在计算机问题上应用比较多,比如说让你求最长递增子序列呀,最小编辑距离呀等等。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与分治法相似,都是通过组合子问题的解来求解原问题,动态规划应用于子问题重叠的情况,即不同的子问题具有公共的子问题。通常按照下面4个步骤来设计一个动态规划算法:

  1. 刻画一个最优解的结构特征。
  2. 递归地定义最优解的值
  3. 计算最优解的值,通常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
  4. 利用计算出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这是算法导论上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对于初学者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不知道如何划分子问题和刻画最优解的结构

下面这篇文章就给你讲明白两个读者问得最多的问题:
1、到底什么才叫「最优子结构」,和动态规划什么关系。
2、为什么动态规划遍历dp数组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正着遍历,有的倒着遍历,有的斜着遍历,有的无论咋遍历都是对的。
https://mp.weixin.qq.com/s/qvlfyKBiXVX7CCwWFR-XKg

最优子结构并不是动态规划独有的一种性质,能求最值的问题大部分都具有这个性质;但反过来,最优子结构性质作为动态规划问题的必要条件,一定是让你求最值的,以后碰到那种恶心人的最值题,思路往动态规划想就对了,这就是套路。

那么,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的。你只要把住两点就行了:

1、遍历的过程中,所需的状态必须是已经计算出来的。

2、遍历的终点必须是存储结果的那个位置。


2. 求解动态规划

2.1 核心问题是穷举:

  • 首先,动态规划的穷举有点特别,因为这类问题存在「重叠子问题」,如果暴力穷举的话效率会极其低下,所以需要「备忘录」或者「DP table」来优化穷举过程,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 而且,动态规划问题一定会具备「最优子结构」,才能通过子问题的最值得到原问题的最值。

    要符合「最优子结构」,子问题间必须互相独立。

  • 另外,虽然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穷举求最值,但是问题可以千变万化,穷举所有可行解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列出正确的「状态转移方程」,才能正确地穷举。

2.2 求状态转移方程框架

以上提到的重叠子问题、最优子结构、状态转移方程就是动态规划三要素。具体什么意思等会会举例详解,但是在实际的算法问题中,写出状态转移方程是最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觉得动态规划问题困难的原因,

我来提供我研究出来的一个思维框架,辅助你思考状态转移方程:

  • 明确 base case
  • 明确「状态」:也就是原问题和子问题中会变化的变量。
  • 明确「选择」 :也就是导致「状态」产生变化的行为。
  • 定义 dp 数组/函数的含义。
# 初始化 base case
dp[0][0][...] = base
# 进行状态转移
for 状态1 in 状态1的所有取值:
    for 状态2 in 状态2的所有取值:
        for ...
            dp[状态1][状态2][...] = 求最值(选择1,选择2...)
  • 1
  • 2
  • 3
  • 4
  • 5
  • 6
  • 7

2.3 什么是状态转移方程 & 状态

这里,引出「状态转移方程」这个名词,实际上就是描述问题结构的数学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啥叫「状态转移方程」?其实就是为了听起来高端。你把 f(n) 想做一个状态 n,这个状态 n 是由状态 n - 1 和状态 n - 2 相加转移而来,这就叫状态转移,仅此而已。

你会发现,上面的几种解法中的所有操作,例如 return f(n - 1) + f(n - 2),dp[i] = dp[i - 1] + dp[i - 2],以及对备忘录或 DP table 的初始化操作,都是围绕这个方程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可见列出「状态转移方程」的重要性,它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而且很容易发现,其实状态转移方程直接代表着暴力解法。

千万不要看不起暴力解,动态规划问题最困难的就是写出这个暴力解,即状态转移方程。只要写出暴力解,优化方法无非是用备忘录或者 DP table,再无奥妙可言。

2.4 对动态规划进行降维打击

https://labuladong.gitee.io/algo/3/23/70/

3. 举例

3.1 斐波那契

地址: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fibonacci-number/submissions/
2021/12/15
做题反思:注意备忘录的位置
解法一:自顶向下(递归)

class Solution {
    int[] memo = null;
    public int fib(int n) {
        if (n <= 1) {
            return n;
        }
        if (memo == null) {
            memo = new int[n + 1];
        }
        if (memo[n] != 0) {
            return memo[n];
        }
        memo[n] = fib(n - 1) + fib(n - 2);
        return memo[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子问题个数,即图中节点的总数,由于本算法不存在冗余计算,子问题就是 f(1), f(2), f(3) … f(20),数量和输入规模 n = 20 成正比,所以子问题个数为 O(n)。

解决一个子问题的时间,同上,没有什么循环,时间为 O(1)。

所以,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实际上,这种解法和迭代的动态规划已经差不多了,只不过这种方法叫做「自顶向下」,动态规划叫做「自底向上」。

若不加备忘录:
首先计算子问题个数,即递归树中节点的总数。显然二叉树节点总数为指数级别,所以子问题个数为 O(2^n)。
然后计算解决一个子问题的时间,在本算法中,没有循环,只有 f(n - 1) + f(n - 2) 一个加法操作,时间为 O(1)。
所以,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二者相乘,即 O(2^n),指数级别,爆炸。

解法二:自底向上(dp 数组的迭代解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b(int n) {
        if (n == 0) {
            return 0;
        }
        int[] dp = new int[n + 1];
        dp[0] = 0; dp[1] = 1;
        for (int i = 2; i <= n; i++) {
            dp[i] = dp[i - 1] + dp[i - 2];
        }
        return dp[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法三:优化解法二的空间复杂度 -> 状态压缩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b(int n) {
        if (n <= 1) {
            return n;
        }

        int[] dp = new int[n + 1];
        int pre = 0, cur = 1;
        for (int i = 2; i <= n; i++) {
            int sum = pre + cur;
            pre = cur;
            cur = sum;
            dp[i] = cur;
        }
        
        return dp[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人会问,动态规划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最优子结构」,怎么没有涉及?下面会涉及。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严格来说不算动态规划,因为没有涉及求最值,以上旨在说明重叠子问题的消除方法,演示得到最优解法逐步求精的过程。下面,看第二个例子,凑零钱问题。

3.2 零钱兑换

地址: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coin-change/
2021/12/16
解法一:自顶向下(递归)
做题反思:subProblem
1.有辅助函数 1

int[] memo;

int coinChange(int[] coins, int amount) {
    memo = new int[amount + 1];
    // dp 数组全都初始化为特殊值
    Arrays.fill(memo, -666);

    return dp(coins, amount);
}

int dp(int[] coins, int amount) {
    if (amount == 0) return 0;
    if (amount < 0) return -1;
    // 查备忘录,防止重复计算
    if (memo[amount] != -666)
        return memo[amount];

    int res = Integer.MAX_VALUE;
    for (int coin : coins) {
        // 计算子问题的结果
        int subProblem = dp(coins, amount - coin);
        // 子问题无解则跳过
        if (subProblem == -1) continue;
        // 在子问题中选择最优解,然后加一
        res = Math.min(res, subProblem + 1);
    }
    // 把计算结果存入备忘录
    memo[amount] = (res == Integer.MAX_VALUE) ? -1 : res;
    return memo[amount];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1.有辅助函数 2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inChange(int[] coins, int amount) {
        int[] memo = new int[amount + 1];
        Arrays.fill(memo, -666);
        return dp(coins, amount, memo);
    }

    int dp(int[] coins, int amount, int[] memo) {
        if (amount == 0) {
            return 0;
        }
        if (amount < 0) {
            return -1;
        }
        if (memo[amount] != -666) {
            return memo[amount];
        }
        int res = Integer.MAX_VALUE;
        for (int coin : coins) {
            int subProblem = dp(coins, amount - coin, memo);
            if (subProblem == -1) {
                continue;
            }
            res = Math.min(res, subProblem + 1);
        }
        memo[amount] = (res == Integer.MAX_VALUE) ? -1 : res;
        return memo[amoun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无辅助函数

class Solution {
    int[] memo = null;
    public int coinChange(int[] coins, int amount) {
        if (amount == 0) {
            return 0;
        }
        if (amount < 0) {
            return -1;
        }
        
        if (memo == null) {
            memo = new int[amount + 1];
            Arrays.fill(memo, -666);
        }
        if (memo[amount] != -666) {
            return memo[amount];
        }
        
        int res = Integer.MAX_VALUE;
        for (int coin : coins) {
            int subProblem = coinChange(coins, amount - coin);
            if (subProblem == -1) {
                continue;
            }
            res = Math.min(res, subProblem + 1);
        }   
        memo[amount] = (res == Integer.MAX_VALUE) ? -1 : res;
        
        return memo[amoun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那么,既然知道了这是个动态规划问题,就要思考如何列出正确的状态转移方程?

  1. 确定 base case,这个很简单,显然目标金额 amount 为 0 时算法返回 0,因为不需要任何硬币就已经凑出目标金额了。

  2. 确定「状态」,也就是原问题和子问题中会变化的变量。由于硬币数量无限,硬币的面额也是题目给定的,只有目标金额会不断地向 base case 靠近,所以唯一的「状态」就是目标金额 amount。

  3. 确定「选择」,也就是导致「状态」产生变化的行为。目标金额为什么变化呢,因为你在选择硬币,你每选择一枚硬币,就相当于减少了目标金额。所以说所有硬币的面值,就是你的「选择」。

  4. 明确 dp 函数/数组的定义。我们这里讲的是自顶向下的解法,所以会有一个递归的 dp 函数,一般来说函数的参数就是状态转移中会变化的量,也就是上面说到的「状态」;函数的返回值就是题目要求我们计算的量。就本题来说,状态只有一个,即「目标金额」,题目要求我们计算凑出目标金额所需的最少硬币数量。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 dp 函数:

    dp(n) 的定义:输入一个目标金额 n,返回凑出目标金额 n 的最少硬币数量。

解法二:自底向上
做题反思:dp[i - coin]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coinChange(int[] coins, int amount) {
         int[] dp = new int[amount + 1];
         Arrays.fill(dp, amount + 1);
         dp[0] = 0;
         for (int i = 0; i <= amount; i++) {
             for (int coin : coins) {
                 if (i - coin < 0) {
                     continue;
                 }  
                 dp[i] = Math.min(dp[i], dp[i - coin] + 1);
             }
         }
         return (dp[amount] == amount + 1) ? -1 : dp[amoun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菜鸟追梦旅行/article/detail/62073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