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PAT 配置实例_pat配置

pat配置

一、PAT:

(1)PAT(port-address-translation)是端口地址转换;NAT是网络地址转换,由RFC 1631定义,PAT可以看做是NAT的一部分。

(2)在NAT时,考虑一种情形,就是只有一个Public IP,而内部有多个Private IP,这个时候NAT就要通过映射UDP和TCP端口号来跟踪记录不同的会话,比如用户A、B、C同时访问CSDN,则NAT路由器会将用户A、B、C访问分别映射到1088、1098、23100(举例而已,实际上是动态的),此时实际上就是PAT了。

(3)PAT普遍应用于接入设备中,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PAT与动态地址NAT不同,它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也就是采用port multiplexing 技术,或改变外出数据的源port的技术将多个内部ip地址映射到同一个外部地址。

二、NAT和PAT的区别:

NAT是指网络地址转换,分为静态、动态;动态网络地址转换分为NAT方式与PAT方式

(1)NAT方式

  • 指在出方向上转换IP报文头中的源IP地址,而不对端口进行转换;
  • 私有网络地址和外部网络地址之间建立一对一映射;
  • 不能达到内部网多台主机共用同一个公网地址访问外部网络的目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很少采用这种方式;
  • 由于内外网地址一一对应,实现比较简单,只转换IP 报文头中的IP地址,所以适用于所有IP报文转换

(2)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方式

  • 利用了TCP/UDP协议的端口号,进行地址转换;
  • PAT方式的地址转换是采用了“地址+端口”的映射方式,因此 可以使内部局域网的许多主机共享一个IP地址访问Internet;PAT也叫动态地址转换,在私有网络地址和外部网络地址之间建立多对一映射,达到了内部网多台主机共用同一个公网地址访问外部网络的目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多数采用这种方式;
  • PAT方式下不同的内部网地址,转换时采用相同的公网地址,并依 靠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分每一个内部网主机;PAT方式的地址转换使用了TCP/UDP的端口信息,这样在进行地址转换的时候使用的是“地址+端口”来区分内 部局域网的主机对外发起的不同连接。这样使用地址转换,内部局域网的用户可以共享一个IP地址上网了。在使用PAT方式的地址转换时,即转换了数据包中的 源地址也转换了数据包中的端口信息。

(3)综上可以看出:PAT方式的地址转换只能适用在TCP/UDP协议中,一般称 只转换地址方式的地址转换为“简单的地址 转换”;PAT方式需要转换IP地址和端口信息,所以只适用于TCP/UDP报文的转换。

三、相关配置命令:

(1)定义访问控制列表(用于定义需要转换的IP):

  •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number permit ip 反码

(2)配置映射端口:

  • Router(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number interface fastEthernet(接口) overload

四、配置实例:

(1)实验环境说明:
1、三台PC机,内部一台PC1和PC,外部一台PC3;

2、一台二层交换机sw,一台路由器R1连接内外网;

3、实验目的,通过PAT地址转换,将内部的100网段的地址,转换为外网的一个公网ip地址12.0.0.1

4、拓扑图及各接口IP地址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置二层交换机sw(配好双工和速率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步:配置路由器R1(配地址、PA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步:给三台PC机配好ip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步:实验验证,用PC1和PC2 ping PC3,并同时观察内部的地址是如何做转换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路由器R1上的地址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通过PAT配置,可以将内外多个ip地址映射到外网同一个IP地址,这样既保证了内外ip地址的安全性,也缓解了公网ip地址的使用压力。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菜鸟追梦旅行/article/detail/71994?site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