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图片均来自b站视频里的ppt:“一周搞定系列之模电数电全集”,感觉很有收获的学习。
有虚短(两输入端电压相等)和虚断(两输入端电流相等且为0,而且运放中没有电流流过)的特征
工作在非线形区,工作模式只有两种,见下图,其中+Uo(sat) = Ucc,-Uo(sat) = -Uee
何为“反相”?因为无论Ui输出的是正电压还是负电压,我输出的Uo都会将其的正负反过来。图中Rf:反馈电阻,R1:输入电阻,R2:平衡电阻,提高运算放大器输入抗干扰能力,一般取接近R1和Rf并联的值。
注意,经过我的总结,发现只要同时满足:“1.正电压是输入到同相输入端的时。2.负向输入端接地。”,那么输出电压就会是正电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反相。反之,只要同时满足:“1.正电压是输入到反相输入端时。2.正向输入端接地”,那么输出电压就会是负电压。
这也就说明了:元器件端口的命名都是有意义的,“反相输入端”和“正相输入端”的具体含义我们也能够清楚了。
何为“比例?”:因为输出电压Uo和输入电压Ui是成比例的,也就是放大多少倍或缩小多少倍的关系
见下图:正常状态下,R2/R1为2时,电压放大2倍为4v,仿真所示
见下图:R2/R1 = 7,那么理应为14v放大,但是并不是这样仿真,结果并未有达到14v,原因是,运算放大器连接的电源是12v电源,并没有达到14v,造成了信号的失真,并且注意,一般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后的工作电压并不是没有上限的,超过上限有烧毁的可能,图中OP07AH型号的正常工作电压为3~18v。
1.同向比例原理:
当Rf = 0时,即Rf/R1 =0 ,那么Ui = Uo,变成了电压跟随器。2.同样的,当给运算放大器供电的Ucc的值小于运算后得到的Uo,那么也会造成信号的失真。
让我们根据我上面总结过得命名原理,来自己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起名字吧。
我们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实际上反相加法电路原理,就是把两个 “反相比例” 电路的计算结果相加了起来罢了,事实上你看电路,如果把R2那个支路去掉后,这个电路不就是反相比例电路了吗?还是很好理解滴。
注意一点:平衡电阻R2的取值一般为:R1并联R2后,再并联Rf,所得的阻值,有助于提高输入抗干扰能力。
注意右上角第三个算式,你可能会觉得很跳跃,但是原理还是前面的,列一个R1和Rf的电流相等的式子,然后代入右上角第二个算式,得到右上角第三个算式,注意使用虚断虚短等特性。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一般取R1 = R2,R3 = Rf,确保运算的简便性。
一般应用于单片机的ADC模数转换器上:
比如,我想测量一个电阻的分压,我知道一个电阻一端电压,而不知道另一端电压,一般我们会通过测量另一端电压来计算出电阻的分压。但是由于这端电压太大,我的单片机没有办法测量如此大的电压,那么我就可以通过这个减法运算电路,让电阻两端分别为减法电路的Ui1和Ui2,这样我们的单片机就可以直接测量经过加法运算电路缩小的Uo,来间接的计算出我们的Ui2(在Ui1已知的情况下),然后电阻的分压就是|Ui1-Ui2|喽。
可以看到,第一个放大器被用于电压跟随器,Uo = Ui。第二个比较器被用于同相比例电路。
现在若是想分析第二个比较器的Ui,即U+,我们看到下面接了一个VDD,左边接了一个Uo,对于还没有学过电路分析的我来说,这可如何是好,好在视频讲解的老师给了我们解释。
运用了一个分开计算的方式,先假设Uo不存在为0,利用VDD,把R1和R3接入,计算出U+点的电压。再假设VDD不存在,为0v,那么再利用Uo,把R1、R3接入,计算出U+点的电压。然后,再一相加,就是实际的U+点的电压值了。最后结果见图片第一个式子。
那么上面我们说过了,第二个比较器被用于了我们解释过的同向比例电路,它的公式:,这里的Ui指的是U+。
那么见下图的计算过程
得到式子:
,注意这里的Ui指的是左边第一个放大器的Ui,而非第二个放大器的U+。
在单片机中,一般输出电压为5v的时候,Uo= 10/2 + 5 = 10v;在输出电压为-5v的时候,Uo = 10/2-5 = 0v; 也就是输出电压为0~10v的单极性,而非单片机给的5v和-5v的双极性,所以称之为“双极性电压变单极性电路。”
下图中左边的运算放大器应用“反向比例运算原理”,右边的运算放大器运用了“反向加法运算电路”。
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结论:当初始Ui为0v时,最终Uo为-5v。当初始Ui为5v时,最终Uo为+5v。
我们可以自己推导,原理都是之前学习过的,检验一下学习的成果。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