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Docker学习(6)——Dockerfile构建镜像的几种优化方案_镜像 workdir命令 每次构建都会失效吗

镜像 workdir命令 每次构建都会失效吗

1.为什么要做镜像优化?

随着我们对docker镜像的持续使用,在此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并且优化,镜像的体积会越来越大
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docker部署应用时,会发现镜像的体积至少有1G以上
镜像体积的增大,不单单会增加磁盘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开销,也会影响应用的部署效率,使得应用的部署时间会越来越长

因此我们需要减少部署镜像的体积以加快部署效率,
降低资源的开销 而对于镜像的优化,可以通过对dockerfile的优化来实现
  • 1
  • 2

2.构建镜像的几个原则

(1)镜像最小化原则

  • 选择最精简的基础镜像
选择体积最小的基础镜像可有效降低镜像体积。如:alpine、busybox等
  • 1
  • 清理镜像构建的中间产物
构建镜像的过程中,当dockerfile的指令执行完成后,删除镜像不需要用的的文件。
如使用yum安装组件,最后可使用yum clean all镜像清理不需要的文件或者使用
系统rm命令删除不需要的源文件等。
  • 1
  • 2
  • 3
  • 减少镜像的层数
镜像是一个分层存储的文件,并且镜像对层数也是有一定数量的限制,当前镜像的层数最高是127层,
如果不多加注意,将会导致镜像越来越臃肿。
在使用dockerfile构建镜像时,dockerfile中的每一条指令都会生成一个层,
因此可以通过合并dockerfile中可合并的指令,减少最终生成镜像的层数。
例如:在dockerfile中使用RUN执行shell命令是,可以用"&&"将多条命令连接起来。
  • 1
  • 2
  • 3
  • 4
  • 5

(2)构建速度最快化原则

  • 充分利用镜像构建缓存

我们可以利用构建的缓存来加快镜像构建速度,Docker构建默认会开启缓存,缓存生效有三个关键点,
镜像父层没有发生变化,构建指令不变,添加文件校验和一致。
只要一个构建指令满足这三个条件,这一层镜像构建就不会再执行,它会直接利用之前构建的结果。

某一层的镜像缓存失效之后,它之后的镜像层缓存都会失效。
  • 1
我们应该把变化最少的部分放在Dockerfile的前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镜像缓存。
  • 1
dockerfile中有可能导致缓存失效的命令WORKDIR、CMD、ENV、ADD等,
像这些命令最好放到dockerfile底部,以便在构建镜像过程中最大限度使用缓存。
  • 1
  • 2
  • 删除构建目录中(默认:Dockerfile所在目录)不需要用的的文件

编写.dockerignore文件过滤构建过程中不必要的文件或者创建单独的目录,并且目录中仅存在镜像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文件。
Docker在运行时分为 Docker 引擎(也就是服务端守护进程)和客户端工具。 Docker 的引擎提供了一组 REST API,被称为Docker Remote API, 而如 docker 命令这样的客户端工具,则是通过这组 API 与 Docker引擎交互,从而完成各种功能。 因此,虽然表面上我们好像是在本机执行各种 docker
功能,
但实际上 ,一切都是使用的远程调用形式在服务端(Docker 引擎)完成。docker build命令构建镜像,其实并非在本地构建,而是在服务端,也就是 Docker 引擎中构建的。
构建镜像时,Docker需要先准备context ,将所有需要的文件收集到进程中。 默认的context包含Dockerfile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如果目录中的存在大量不相关的文件,不仅会导致构建缓慢,而且还会导致镜像体积增大。

.dockerignore示例如下:
在一个git项目中,我们并不需要.git目录等内容。可以在.dockerignore文件中加入以下内容:
.git/
.dockerignore 的作用和语法类似于 .gitignore,可以忽略一些不需要的文件,
这样可以有效加快镜像构建时间,同时减少Docker镜像的大小。
  • 1
  • 2
  • 3
  • 4
  • 5

(3)注意优化网络请求

我们使用一些镜像源或者在dockerfile中使用互联网上的url时,
去用一些网络比较好的开源站点,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失败率
  • 1
  • 2

3.dockerfile指令优化

  • (1)COPY指令和ADD指令的区别
COPY 复制文件
格式:
COPY <源路径>... <目标路径>
COPY ["<源路径1>",... "<目标路径>"]
COPY 指令将从构建上下文目录中 <源路径> 的文件/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 <目标路径> 位置。比如:
COPY package.json /usr/src/app/
<源路径> 可以是多个,甚至可以是通配符,其通配符规则要满足 Go 的 filepath.Match 规则,如:
COPY hom* /mydir/
COPY hom?.txt /mydir/
<目标路径> 可以是容器内的绝对路径,也可以是相对于工作目录的相对路径(工作目录可以用 WORKDIR 指令来指定)。
目标路径不需要事先创建,如果目录不存在会在复制文件前先行创建缺失目录。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使用 COPY 指令,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比如读、写、执行权限、文件变更时间等。这个特性对于镜像定制很有用。
特别是构建相关文件都在使用 Git 进行管理的时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ADD 更高级的复制文件

ADD 指令和 COPY 的格式和性质基本一致。但是在 COPY 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1)比如 <源路径> 可以是一个 URL,这种情况下,Docker 引擎会试图去下载这个链接的文件放到 <目标路径> 去。下载后的文件权限自动设置为 600,如果这并不是想要的权限,那么还需要增加额外的一层 RUN进行权限调整
(2)另外,如果下载的是个压缩包,需要解压缩,也一样还需要额外的一层 RUN 指令进行解压缩。
所以不如直接使用 RUN 指令,然后使用 wget 或者 curl 工具下载,处理权限、解压缩、然后清理无用文件更合理。因此,这个功能其实并不实用,而且不推荐使用。
(3)如果 <源路径> 为一个 tar 压缩文件的话,压缩格式为 gzip, bzip2 以及 xz 的情况下,ADD 指令将会自动解压缩这个压缩文件到 <目标路径> 去。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自动解压缩的功能非常有用,比如官方镜像 ubuntu 中:

FROM scratch
ADD ubuntu-xenial-core-cloudimg-amd64-root.tar.gz /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真的是希望复制个压缩文件进去,而不解压缩,这时就不可以使用 ADD 命令了。
  • 1
  • 2
  • 3
在 Docker 官方的最佳实践文档中要求,尽可能的使用 COPY,因为 COPY 的语义很明确,就是复制文件而已,
而 ADD 则包含了更复杂的功能,其行为也不一定很清晰。最适合使用 ADD 的场合,就是所提及的需要自动解压缩的场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ADD 指令会令镜像构建缓存失效,从而可能会令镜像构建变得比较缓慢。
因此在 COPY 和 ADD 指令中选择的时候,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
所有的文件复制均使用 COPY 指令,仅在需要自动解压缩的场合使用 ADD。
  • 1
  • 2
  • 3
  • 4
  • 5
  • (2)CMD 与 ENTRYPOINT的区别

CMD————————————————————————————————

CMD 指令设置镜像中的默认启动命令和参数. 容器启动之后, 
如果没有加入任何启动命令(也就是在镜像参数之后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则默认执行镜像中 CMD 设置的默认的启动命令
设置启动命令时, 应该尽量使用 JSON 格式 CMD ["command", "arg1", "arg2"]
例如 nginx 的启动方式: CMD ["nginx", "-D"]
如果开发者和使用者都不是很熟悉 CMD 和 ENTRYPOINT 的工作原理的情况下, 尽量避免这两个指令配合使用
例如 Django 的启动方式: CMD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0.0.0.0:8989"]
相反, 如果开发者和使用者都很熟悉 CMD 和 ENTRYPOINT 的工作原理, 推荐 CMD 作为 ENTRYPOINT 的参数来配套使用
  • 1
  • 2
  • 3
  • 4
  • 5
  • 6
  • 7

ENTRYPOINT————————————————————————

1)当需要把容器当做一个命令行工具使用时, 推荐通过 ENTRYPOINT 指令
设置镜像的入口程序
(2)当启动主程序之前还需要执行大量的前置操作时, 可以将 ENTRYPOINT 的入口指令设置为一个脚本 start.sh
(3)当 dockerfile 中指定了 ENTRYPOINT 的时候, docker run 如果在镜像之后添加的指令, 那么这些指令将被当做 ENTRYPOINT 的参数执行
如果 dockerfile 中同时有 CMD 和 ENTRYPOINT 指令, 当 CMD 指令可执行时, 它将在 ENTRYPOINT 之前运行; 
如果 CMD 不是可执行的命令, 则将作为 ENTRYPOINT 的命令参数追加
  • 1
  • 2
  • 3
  • 4
  • 5
  • 6
  • (3)WORKDIR
尽量使用绝对路径
切换目录的时候尽量使用 WORKDIR, 而不是使用 RUN cd /data
  • 1
  • 2
  • (4)USER
如果容器中的应用程序运行时不需要特殊的权限, 可以通过 USER 指令把应用程序的所有者设置为非 root 用户.
  • 1
如果该用户不存在, 首先需要使用 RUN 命令在镜像中创建用户.
如果在每次编译镜像时, 对用户的 UID/GID 有要求需要保持一致, 应该在新建用户和组的时候指定 UID和 GID
在镜像中避免使用sudo 命令. 应为该命令使用的 TTY 不确定, 对接收信号量也会造成影响.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 sudo 功能, 则可是使用 gosu 命令替代
可以用 root 用户初始化一个 daemon, 然后用非 root 用户启动这个 daemon
为了减少镜像体积, 应该避免不必要的用户切换
  • 1
  • 2
  • 3
  • 4
  • 5
  • 6
  • (5)EXPOSE
EXPOSE 用来声明未来容器内需要监听的端口, ==在 bridge 模式下, 这些容器内部的端口会映射到宿主机的端口上, 建议在容器内部不要更改应用原生的端口号==
EXPOSE 中只能指定未来容器内部需要暴露的端口, 不能指定未来容器外部与内部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比如设置 EXPOSE 80:80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1
  • 2

在 bridge 模式下, 这些容器内部的端口会映射到宿主机的端口上, 建议在容器内部不要更改应用原生的端口号

  • (6)ENV
设置环境变量,该变量可以被后续的指令继续使用
ENV HOSTNAME server.example.com
  • 1
  • 2

4.镜像的优化过程:循序渐进

选择最精简的基础镜像
减少镜像的层数
清理镜像构建的中间产物
注意优化网络请求
尽量去用构建缓存
使用多阶段构建镜像
  • 1
  • 2
  • 3
  • 4
  • 5
  • 6

(1)在docker上构建nginx【事先可以在docker中进行源码编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编写Dockerfile文件【安装nginx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提交镜像(buil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查看镜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减少镜像层数
    (1)编写dockerfile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创建新的镜像,并查看大小【由于减少的小于1M,故与之前的镜像大小相同】
docker build -t nginx:v2 .  ###.代表当前目录【Dockerfile所在的目录】
  •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清理构建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1)编写dockerfile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创建新的镜像,并查看大小

docker build -t nginx:v3 .
  •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使用多阶段构建镜像

(1)编写dockerfile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创建新的镜像,并查看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不同的操作环境的多阶段构建镜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的优化

优化思路:从底层优化

首先我们需要导入一个distroless和nginx镜像
distroless”镜像只包含应用程序及其运行时依赖项,不包含程序包管理器、shell以及在标准Linux发行版中可以找到的任何其他程序
用distroless去除容器中所有不必要的东西
  • 1
  • 2
  • 3

(1)从真机给server1发送东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导入镜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编写Dockerfile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ROM nginx as base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tz_database_time_zones
ARG Asia/Shanghai
RUN mkdir -p /opt/var/cache/nginx && \
    cp -a --parents /usr/lib/nginx /opt && \
    cp -a --parents /usr/share/nginx /opt && \
    cp -a --parents /var/log/nginx /opt && \
    cp -aL --parents /var/run /opt && \
    cp -a --parents /etc/nginx /opt && \
    cp -a --parents /etc/passwd /opt && \
    cp -a --parents /etc/group /opt && \
    cp -a --parents /usr/sbin/nginx /opt && \
    cp -a --parents /lib/x86_64-linux-gnu/libpcre.so.* /opt && \
    cp -a --parents /lib/x86_64-linux-gnu/libz.so.* /opt && \
    cp -a --parents /lib/x86_64-linux-gnu/libc.so.* /opt && \
    cp -a --parents /lib/x86_64-linux-gnu/libdl.so.* /opt && \
    cp -a --parents /lib/x86_64-linux-gnu/libpthread.so.* /opt && \
    cp -a --parents /lib/x86_64-linux-gnu/libcrypt.so.* /opt && \
    cp -a --parents /usr/lib/x86_64-linux-gnu/libssl.so.* /opt && \
    cp -a --parents /usr/lib/x86_64-linux-gnu/libcrypto.so.* /opt && \
    cp /usr/share/zoneinfo/${TIME_ZONE:-ROC} /opt/etc/localtime
FROM gcr.io/distroless/base
COPY --from=base /opt /
EXPOSE 80
ENTRYPOINT ["nginx", "-g", "daemon off;"]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构建镜像并查看镜像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构建容器并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I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能正常访问到Nginx默认发布页,证明容器镜像可以正常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wpsshop博客】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