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Java 的自动内存管理主要是针对对象内存的回收和对象内存的分配。同时,Java 自动内存管理最核心的功能是 堆 内存中对象的分配与回收。Java 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也被称作 GC 堆。Eden 区、两个 Survivor 区 S0 和 S1 都属于新生代,中间一层属于老年代,最下面一层属于永久代。
当 Eden 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 Minor GC。GC 期间虚拟机又发现 allocation1 无法存入 Survivor 空间,所以只好通过 分配担保机制 把新生代的对象提前转移到老年代中去。执行 Minor GC 后,后面分配的对象如果能够存在 Eden 区的话,还是会在 Eden 区分配内存。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大对象就是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对象。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主要是为了避免为大对象分配内存时由于分配担保机制带来的复制而降低效率。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大部分情况,对象都会首先在 Eden 区域分配。如果对象在 Eden 出生并经过第一次 Minor GC 后仍然能够存活,并且能被 Survivor 容纳的话,将被移动到 Survivor 空间(s0 或者 s1)中,并将对象年龄设为 1。对象在 Survivor 中每熬过一次 MinorGC,年龄就增加 1 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默认为 15 岁),就会被晋升到老年代中。
回收机制:
部分收集 (Partial GC):
整堆收集 (Full GC):收集整个 Java 堆和方法区。
GC 调优策略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总结是这样说的:
将新对象预留在新生代,由于 Full GC 的成本远高于 Minor GC,因此尽可能将对象分配在新生代是明智的做法,实际项目中根据 GC 日志分析新生代空间大小分配是否合理,适当通过“-Xmn”命令调节新生代大小,最大限度降低新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的情况。
引用计数法: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有一个地方引用它,计数器就加 1;当引用失效,计数器就减 1;这个方法实现简单,效率高,但是目前主流的虚拟机中并没有选择这个算法来管理内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可达性分析算法:通过一系列的称为 “GC Roots” 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节点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 GC Roots 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的话,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需要被回收。
对象可以被回收,就代表一定会被回收吗?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它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可达性分析法中不可达的对象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 finalize 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 finalize 方法,或 finalize 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时,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视为没有必要执行。被判定为需要执行的对象将会被放在一个队列中进行第二次标记,除非这个对象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否则就会被真的回收。
1.强引用(StrongReference)
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就类似于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垃圾回收器绝不会回收它。当内存空间不足,Java 虚拟机宁愿抛出 OutOfMemoryError 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回收强引用的对象。
2.软引用(Soft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软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无的生活用品。如果内存空间足够,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它,如果内存空间不足了,就会回收这些对象的内存。
3.弱引用(Weak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弱引用,那就类似于可有可无的生活用品。弱引用与软引用的区别在于: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更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
4.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
与其他几种引用都不同,虚引用并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的活动。
虚引用与软引用和弱引用的一个区别在于: 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程序如果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运行时常量池主要回收的是废弃的常量。 字符串常量池中存在字符串 "abc",如果当前没有任何 String 对象引用该字符串常量的话,就说明常量 "abc" 就是废弃常量,如果这时发生内存回收的话而且有必要的话,"abc" 就会被系统清理出常量池了。
方法区主要回收的是无用的类。而要判定一个类是否是“无用的类”的条件则相对苛刻许多。类需要同时满足下面 3 个条件才能算是 “无用的类” ,满足可以回收。
标记-清除算法:该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不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没有被标记的对象。这种垃圾收集算法会带来两个明显的问题:效率问题、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碎片)
标记-复制算法:将内存分为大小相同的两块,每次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使用完后,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去,然后再把使用的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就使每次的内存回收都是对内存区间的一半进行回收。
标记-整理算法: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标记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回收,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当前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分为几块。一般将 java 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算法。
比如在新生代中,每次收集都会有大量对象死去,所以可以选择”标记-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每次垃圾收集。而老年代的对象存活几率是比较高的,而且没有额外的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进行垃圾收集。
Serial (串行)收集器:最基本、历史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了,它的 “单线程” 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它只会使用一条垃圾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在进行垃圾收集工作的时候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结束。它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相比)。Serial 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自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单线程收集效率。Serial 收集器对于运行在 Client 模式下的虚拟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ParNew 收集器:Serial 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除了使用多线程进行垃圾收集外,其余行为和 Serial 收集器完全一样。新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收集器关注点是吞吐量(高效率的利用 CPU)。CMS 等垃圾收集器的关注点更多的是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所谓吞吐量就是 CPU 中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 CPU 总消耗时间的比值。
上面都是新生代采用标记-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Serial Old 收集器:Serial 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它同样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它主要有两大用途:一种用途是在 JDK1.5 以及以前的版本中与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搭配使用,另一种用途是作为 CMS 收集器的后备方案。
Parallel Old 收集器: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使用多线程和“标记-整理”算法。在注重吞吐量以及 CPU 资源的场合,都可以优先考虑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和 Parallel Old 收集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非常符合在注重用户体验的应用上使用。是 HotSpot 虚拟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并发收集器,它第一次实现了让垃圾收集线程与用户线程(基本上)同时工作。CMS 收集器是一种 “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主要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但是它有下面三个明显的缺点:
G1 是一款面向服务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颗处理器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 以极高概率满足 GC 停顿时间要求的同时,还具备高吞吐量性能特征.
G1 收集器在后台维护了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选择回收价值最大的 Region(这也就是它的名字 Garbage-First 的由来)
到 jdk8 为止,默认的垃圾收集器是 Parallel Scavenge 和 Parallel Old。从 jdk9 开始,G1 收集器成为默认的垃圾收集器
JVM 可以理解的代码就叫做字节码(即扩展名为 .class 的文件),它不面向任何特定的处理器,只面向虚拟机。Java 语言通过字节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解释型语言执行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又保留了解释型语言可移植的特点。所以 Java 程序运行时比较高效,而且,由于字节码并不针对一种特定的机器,因此,Java 程序无须重新编译便可在多种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运行。
常量池计数器是从 1 开始计数的,将第 0 项常量空出来是有特殊考虑的,索引值为 0 代表“不引用任何一个常量池项”常量池主要存放两大常量: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加载:
验证:
准备: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分配。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解析: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也就是得到类或者字段、方法在内存中的指针或者偏移量。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限定符 7 类符号引用进行。
初始化:初始化阶段是执行初始化方法,是类加载的最后一步,这一步 JVM 才开始真正执行类中定义的 Java 程序代码(字节码)。<clinit> ()方法是编译之后自动生成的。
卸载:即该类的 Class 对象被 GC。卸载类需要满足 3 个要求:
1.首先,初始化父类中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代码块,按照在程序中出现的顺序初始化;
2.然后,初始化子类中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代码块,按照在程序中出现的顺序初始化;
3.其次,初始化父类的普通成员变量和代码块,再执行父类的构造方法;
4.最后,初始化子类的普通成员变量和代码块,再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
JVM 中内置了三个重要的 ClassLoader,除了 BootstrapClassLoader 其他类加载器均由 Java 实现且全部继承自java.lang.ClassLoader:
每一个类都有一个对应它的类加载器。系统中的 ClassLoader 在协同工作的时候会默认使用 双亲委派模型 。即在类加载的时候,系统会首先判断当前类是否被加载过。已经被加载的类会直接返回,否则才会尝试加载。加载的时候,首先会把该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的 loadClass() 处理,因此所有的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 BootstrapClassLoader 中。当父类加载器无法处理时,才由自己来处理。当父类加载器为 null 时,会使用启动类加载器 BootstrapClassLoader 作为父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模型的好处:双亲委派模型保证了 Java 程序的稳定运行,可以避免类的重复加载(JVM 区分不同类的方式不仅仅根据类名,相同的类文件被不同的类加载器加载产生的是两个不同的类),也保证了 Java 的核心 API 不被篡改。
如果我们不想用双亲委派模型怎么办?
自定义加载器的话,需要继承 ClassLoader 。如果我们不想打破双亲委派模型,就重写 ClassLoader 类中的 findClass() 方法即可,无法被父类加载器加载的类最终会通过这个方法被加载。但是,如果想打破双亲委派模型则需要重写 loadClass() 方法.打破双亲委派机制的场景有很多:JDBC、JNDI、Tomcat等
所有线程共享数据区大小=新生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 64m。所以 java 堆中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因为老年代的清理是使用 fullgc,所以老年代过小的话反而是会增多 fullgc 的)。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 官方推荐配置为 java 堆的 3/8。
调整最大堆内存和最小堆内存:通常会将这两个参数配置成相同的值,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 java 垃圾回收机制清理完堆区后不需要重新分隔计算堆区的大小而浪费资源。
调整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比值。
调整 Survivor 区和 Eden 区的比值。
设置年轻代和老年代的大小。
根据实际事情调整新生代和幸存代的大小,官方推荐新生代占 java 堆的 3/8,幸存代占新生代的 1/10。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