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Zookeeper完全分布式集群的搭建_完全分布zookeeper只安装在子节点上吗

完全分布zookeeper只安装在子节点上吗

一、集群模式

1、单机模式
         在zoo.cfg中只配置一个server.id就是单机模式了。这种模式下,如果当前主机宕机,那么所有依赖于当前zookeeper服务工作的其他服务器都不能再进行正常工作,发生 单点故障 。所以这种模式一般用在测试环境。
 
2、伪分布式
        在zoo.cfg中配置多个server.id,其中IP都是当前机器,而端口各不相同,启动时就是伪集群模式了。这种模式和单机模式产生的问题是一样的,也是用在测试环境中。
 
3、完全分布式
        多台机器各自配置zoo.cfg文件,将各自互相加入服务器列表,下面搭建的集群就是完全分布式。这种模式是真实生产环境中使用的zookeeper集群模式。
 
二、zookeeper集群搭建
        搭建zookeeper集群需要最少三台机器,需要安装JDK作为基础支持。
 
1、准备虚拟机
        准备三台虚拟机,将IP、端口规划好。这里最好将主机名以及主机名和IP的映射关系配置好。
 
2、安装JDK
        在虚拟机中安装JDK,并配置好环境变量。
 
3、搭建集群
 
1.下载安装包
下载zookeeper的安装包,下载地址:http://zookeeper.apache.org/
上传到linux集群环境下,规划自己的管理目录,解压安装包。
tar -zxvf zookeeper-3.4.7.tar.gz
 
2.集群配置
(1)zoo.cfg
进入conf目录,复制zoo-sample.cfg重命名为 zoo.cfg ,通过修改zoo.cfg来对zookeeper进行配置。这个名字固定写死,因为zookeeper启动会检查这个文件,根据这个配置文件里的信息来启动服务。
  1. cp zoo-sample.cfg zoo.cfg
  2. vim zoo.cfg
此文件中需要修改以下两处:
        dataDir:指定zookeeper将数据保存在哪个目录下,如果不修改,默认在/tmp下,这个目录下的数据有可能会在磁盘空间不足或服务器重启时自动被linux清理,所以一定要修改这个地址。按个人习惯将其修改为自己的管理目录。
        完全分布式:多台机器各自配置。
  1. server.1=xxx.xxx.xxx.xxx:2888:3888
  2. server.2=xxx.xxx.xxx.xxx:2888:3888
  3. server.3=xxx.xxx.xxx.xxx:2888:3888
        在配置文件末尾加上这三行,ip填写自己规划的ip即可,zookeeper服务默认的端口号为2888和3888,也可将/etc/hosts文件添加主机和ip映射,将此处的ip写成主机名称。
        说明: 2888原子广播端口,3888选举端口 zookeeper有几个节点,就配置几个server。 如下文件,这里我使用的是主机名。  建议填写主机名。
(2) myid
到之前配置的zookeeper数据文件所在目录下生成一个文件叫myid,其中写上一个数字表明当前机器是哪一个编号的机器。
  1. vim myid
  2. 1
注意:文件名称必须是myid,文件内容只需要一个数字即服务器列表中当前服务器的编号。
 
3.拷贝
将以上Zookeeper文件夹远程拷贝到另外两台服务器中:
  1. scp -r zookeeper-3.4.7 root@yun02
  2. scp -r zookeeper-3.4.7 root@yun03
然后修改另外两台服务器中的myid文件中的id即可。
  1. #yun02
  2. vim myid
  3. 2
  4. #yun03
  5. vim myid
  6. 3
4、启动zookeeper
启动zookeeper的各种命令操作如下:
  1. #Mac OS命令如下
  2. #启动ZK服务:bin/zkServer.sh start
  3. #停止ZK服务:bin/zkServer.sh stop
  4. #重启ZK服务:bin/zkServer.sh restart
  5. #查看ZK服务状态:bin/zkServer.sh status
  6. #Windows命令如下
  7. #启动ZK服务:bin/zkServer.cmd
Zookeeper集群需要每台挨个启动。 可以使用jps命令查看线程。 启动集群的时候,集群数量启动没有超过一半,状态会有错误提示, 当集群启动数量超过一半就会自动转为正常状态,并且此台使集群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服务器会成为leader角色 ,集群中其他服务器的角色为fllower。Zookeeper集群搭建完成。
查看节点的角色
  1. CoderX-MacBook-Pro:software xiaochangjiang$ ./zookeeper-3.4.11_2/bin/zkServer.sh status
  2.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3. Using config: /Users/xiaochangjiang/Documents/software/zookeeper-3.4.11_2/bin/../conf/zoo.cfg
  4. Mode: follower
  5. CoderX-MacBook-Pro:software xiaochangjiang$ ./zookeeper-3.4.11_1/bin/zkServer.sh status
  6.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7. Using config: /Users/xiaochangjiang/Documents/software/zookeeper-3.4.11_1/bin/../conf/zoo.cfg
  8. Mode: leader
  9. CoderX-MacBook-Pro:software xiaochangjiang$ ./zookeeper-3.4.11_3/bin/zkServer.sh status
  10.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11. Using config: /Users/xiaochangjiang/Documents/software/zookeeper-3.4.11_3/bin/../conf/zoo.cfg
  12. Mode: follower
zoo.config参数说明
tickTime:Zookeeper服务器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间隔时间,即每隔tickTime时间,就发送一次心跳检测。
 
dataDir:Zookeeper服务保存数据的位置,默认也是其存放写入数据的日志文件的位置。
 
clientPort:Zookeeper会监听这个端口,来知道客户端链接到它,也就是客户端连接Zookeeper服务器的端口。
 
initLimit: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Zookeeper接受客户端(这里所说的客户端不是用户连接Zookeeper服务器的客户端,而是Zookeeper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Leader的Follower服务器)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当已经超过5个心跳的时间(也就是 tickTime)长度后Zookeeper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总的时间长度就是5*2000=10秒。
 
syncLimit:这个配置项标识 Leader与 Follower 之间发送消息,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tickTime的时间长度,总的时间长度就是2*2000=4秒。
 
server.A=B:C:D:其中 A 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B 是这个服务器的 ip 地址;C 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D 表示的是如果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由于 B 都是一样,所以不同的Zookeeper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
 
扩展:除了修改 zoo.cfg 配置文件,集群模式下还要配置一个文件 myid,这个文件在 dataDir 目录下,这个文件里面就有一个数据就是 A 的值,Zookeeper 启动时会读取这个文件,拿到里面的数据与 zoo.cfg 里面的配置信息比较从而判断到底是那个 server。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AllinToyou/article/detail/459044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