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蚁群算法详解-解决TSP问题_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的基本流程

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的基本流程


前言

科研项目中要遇到蚁群 遗传 协同进化 粒子群等一些系列非确定性算法
所以总结一篇自己的学习笔记


一、蚁群算法是什么?

蚁群算法是模仿蚁群的寻食行为,在所有路径中,蚂蚁会随机挑选一个路径前进,等所有路径走完后会留下信息素,随着蚂蚁的增多,信息素的浓度与蚂蚁的数量和路径的长短成正比,蚂蚁更倾向于最短路径前进,此算法具有好的正反馈机制和自组织性。由原理描述可以看出良好的正反馈机制只限于后期,前期由于信息缺乏影响反馈机制的速度。

算法步骤

1、初始化(各个参数): 在计算之初需要对相关的参数进行初始化,如蚂蚁数量m、信息素因子α、启发函数因子β、信息素挥发因子ρ、信息素常数Q、最大迭代次数t等等。

2、构建解空间: 将各个蚂蚁随机地放置于不同的出发点,对每个蚂蚁k(k=1,2,……,m),计算其下一个待访问的城市,直到所有蚂蚁访问完所有的城市。

3、更新信息素: 计算各个蚂蚁经过的路径长度L,记录当前迭代次数中的最优解(最短路径)。同时,对各个城市连接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进行更新。

4、判断是否终止: 若迭代次数小于最大迭代次数则迭代次数加一,清空蚂蚁经过路径的记录表,并返回步骤二;否则终止计算,输出最优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基本原理

根据信息素来进行判断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来源于自然界蚂蚁觅食的最短路径原理,蚂蚁在寻找食物源时,能在其走过的路径上释放一种蚂蚁特有的分泌物–信息素,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其他蚂蚁能够察觉到并由此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当一些路径上通过的蚂蚁越来越多时,其留下的信息素也越来越多,以致信息素强度增大,所以蚂蚁选择选该路径的概率也越高,从而更增加了该路径的信息素强度,这种选择过程被称为蚂蚁的自催化行为。**由于其原理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因此,也可将蚂蚁王国理解为所谓的增强型学习系统。

三、数学模型

1、算法中的参数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构建路径

我们知道蚂蚁是根据信息素的浓度来判断所走的路线的,但是事实上,不是说哪条路的信息素浓度高蚂蚁就一定走哪条路,而是走信息素浓度高的路线的概率比较高。那么首先我们就需要知道蚂蚁选择走每个城市的概率,然后通过轮盘赌法(相当于转盘)确定蚂蚁所选择的城市。

轮盘赌

轮盘赌算法来自轮盘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某个概率 = 某个因子 除以 所有因子之和
比如一等奖的因子是10,所有因子之和是 100,则一等奖的概率是 10%
学会了轮盘赌算法,让我们回到蚁群算法。
那么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计算出蚂蚁去下个目的地的因子。因为蚂蚁走过的路上会留下信息素,信息素越高,选择这条路的概率越高,所以假定 因子 = 信息素。在这里,信息素就是一种变量,会在后续的反向传播环节中进行校准。
但是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当第一次迭代完成后,走过的路上留下了信息素,没走过的路上没有信息素,导致之后的蚂蚁会更偏向于之前已经走过的路,而之前已经走过的路不一定是最优路线。
因此我们需要给因子再加一个参数,因为我们的问题是求最短路径,所以我们把两点之间的距离引入进来。从贪心的角度来说,两点之间距离越短,则选择这条路线的概率越大,所以我们乘上距离的倒数。
现在,因子 = 信息素 X (距离的倒数)
因子在受到多个参数影响后,我们希望能够调整各个参数的权重,在之前的人工神经网络中,我们是通过乘法的形式把权重和参数结合,即:
但是在这里我们已经使用了乘法,所以在处理权重时,我们可以使用指数,即:
因子信息素距离
这边使用 alpha 和 beta 分别代表 信息素 和 距离 的权重,这两个值属于常量,调参时可以灵活调整。
在求得每段路程的因子之后,每只蚂蚁使用轮盘赌算法去选择它要去的下个节点,遍历的时候顺便计算走过的路程,毕竟我们要求的就是最短路径。

蚂蚁k 从i到j的概率公式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距离的倒数
蚂蚁选择城市的概率主要由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AllinToyou/article/detail/470892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