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15下 / 17下)
信息的传输模型(16下)
信息是有价值的一种客观存在。信息技术主要为解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而不断繁荣发展。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1)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2)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3)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18上1)
(4) 编码器: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如压缩编码器、量化器、调制器)
(5) 译码器: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如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等)(19上1)
(6) 噪声:干扰(16下1 / 18上1)
注:① 量化器:数据压缩
② 数模转换器:将二进制数字量形式的离散信号转换成以标准量(或参考量)为基准的模拟量的转换器,简称DAC
信息的质量属性(17上 / 18上)
记忆口诀:“靠经验精完安及”
(1)精确性 (percision / veracity / accuracy)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完整性 (integrity)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可靠性 (reliability / dependability)
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4)及时性 (timeliness / promptness)
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昨天的天气信息不论怎样精确、完整,对指导明天的穿衣并无帮助,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信息的价值为零
(5)经济性 (economy)
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可验证性 (verifiability)
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安全性 (Security / safety)
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法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补充: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或者事件确定的状态,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特点(17下1)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10方面: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步走战略
(1)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3)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包括建设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等内容。(18年下)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大概考两分选择题,不会考案例)
所有满足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好的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都属于信息系统服务的范畴。(15年下)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条件(2012年修订版)》规定:
(1)一级资质:企业主业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以下称系统集成),近三年的系统集成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70%
(2)二级资质:企业主业是系统集成,近三年的系统集成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3)三级资质:企业主业是系统集成,近三年的系统集成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
信息系统的审计流程 (18年下)
基于风险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审计的步骤
(1)编制组织使用的信息系统清单并对其进行分类
(2)决定哪些系统影响关键功能和资产
(3)评估哪些风险影响这些系统及对商业运作的冲击
(4)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对系统分级,决定审计优先值、资源、进度和频率。审计者可以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开列出一年之中要进行的审计项目
补充资料:
ITIL(IT基础架构库)“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服务级别管理”的几个定义需要掌握。事件管理时偶然事件;问题管理时经常性事件;服务级别管理时确保服务提供方面通过定义、签订和管理服务级别协议,满足服务需求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服务台是IT部门和IT服务用户之间的单一联系点。它通过提供一个集中和专职的服务联系点促进了组织业务流程与服务管理基础架构集成。服务台的主要目标是协调客户(用户)和IT部门之间的联系,为IT服务运作提供支持,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1年下)
序号 | 类型 | 主要设施 |
---|---|---|
1 | 战略导向型 | 建设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大型低速风洞、海底科学观测网、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 |
2 | 应用支撑型 | 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 |
3 | 前瞻引领型 | 建设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高海拔宇宙观测站、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 |
4 | 民生改善型 | 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 |
(最难的一个章节,只考选择题,分值约10分)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09年下8 /17年上12 /19年下10 /21年下)
(1) 立项阶段
即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根据用户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然后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SRS)并确定立项。
(2) 开发阶段
以立项阶段所做的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总体规划。之后,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等工作实现并交付系统。
(3) 运维阶段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进入运维阶段。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维护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系统的运行维护可以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等类型。
(4) 消亡阶段
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废弃重建的情况。对此,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就应该注意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由此而花费的成本。
常用的开发方法 (09年下)
(1) 结构化方法
应用最为广泛。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按顺序完成。每个阶段和主要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特点: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缺点: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
(瀑布模型,上一个过程的输出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2) 原型法 (20年)
在无法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并不要求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分析,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特点:其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原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
原型又可以分为抛弃型和进化型原型两种
(3) 面向对象法(Object Oriented,OO)
用对象表示客观事物,对象是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以达到复用的目的。其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既能反映需求对应的问题域,也能被计算机系统对应的求解域所接受。
在系统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依据需要将多种开发方法进行组合应用,最终完成系统开发的全部任务。
系统方案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各部分的详细设计两个方面(重点背诵)
(1) 系统总体设计
① 系统的总体架构方案设计
② 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③ 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
④ 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
(2) 系统详细设计
① 代码设计
② 数据库设计
③ 人/机界面设计
④ 处理过程设计
对整个系统的分解,既需要进行纵向分解,也需要对同一逻辑层分块,进行横向分解。系统的选型主要取决于系统架构。
在系统设计中进行设备、DBMS及技术选型时,不只要考虑系统的功能要求,还要考虑到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软件需求是针对待解决问题的特性的描述。所定义的需求必须可以被验证。在资源有限时,可以通过优先级对需求进行权衡。
软件需求分析的作用(考到好多次)
(1)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2)发现系统的边界
(3)详细描述出系统需求(14年上13 /15年下14 /17年下14)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