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传播行为、事务回滚、分布式事务(CAP理论和BASE理论)

传播行为、事务回滚、分布式事务(CAP理论和BASE理论)

1、事务回顾

事务:逻辑上的一组操作,组成这组操作的各个逻辑单元,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四大特征:ACID
并发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隔离级别:RU(Read Uncommitted)、RC(Read Committed)、RR(Repeatable Read)、SI(Serializable)

2、传播行为:

  • 同一个service中的两个事务方法,传播行为不起作用,因为没有通过代理对象进行调用进而事务注解没起作用,导致传播行为无效。
    required:如果已存在事务则加入,否则新建
    requires_new:挂起当前事务,新建事务

3、事务回滚

  • 所有的受检异常都不回滚(编译时异常 FileInputStream sleep)
  • 所有的不受检异常都回滚(运行时异常 1/0)
  • 自定义回滚策略:rollbackFor、rollbackForClassName
               noRollbackFor、noRollbackForClassName

4、分布式事务

4.1、分布式事务理论

  • 逻辑上的一组操作,组成这组操作的各个逻辑单元在不同的服务、服务器上,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 场景:工程 数据库
     不同工程 不同数据库
     不同工程 相同数据库
     相同工程 不同数据库
  • 产生分布式事务因素:程序异常、网络问题、服务器故障等

4.1.1、CAP理论

4.1.1.1、CAP理论的基本概念

CAP理论是分布式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Eric Brewer教授在2000年提出,并在2003年由MIT的Gilbert和Lynch正式证明。CAP理论指出,在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个特性不能同时成立,即在设计分布式系统时,通常需要在这三个特性之间做出权衡。

  • 一致性(Consistency):在分布式系统中,可能会在多个节点同时发生读写操作,在同一时刻所有节点拥有相同的值。
    1. 强一致性:时刻都一致
    2. 弱一致性:数据的同步有延迟
    3. 最终一致性:弱一致性的特殊情况
  • 可用性(Availability):系统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刻都能够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即使部分节点或网络出现故障,系统也应该能够继续提供服务。
  •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布式系统必须能够容忍网络分区,即在网络分区发生时,系统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不会因为某个分区或节点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

实际应用中无法同时满足CAP,要么满足AP(SpringCloud Mysql Redis),要么满足CP。
CAP理论是分布式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Eric Brewer教授在2000年提出,并在2003年由MIT的Gilbert和Lynch正式证明。CAP理论指出,在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个特性不能同时成立,即在设计分布式系统时,通常需要在这三个特性之间做出权衡。

4.1.1.2、CAP理论的权衡

由于CAP理论指出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满足这三个特性,因此在设计系统时通常需要在它们之间做出权衡。常见的权衡方案包括:

  • CA(一致性+可用性):放弃分区容错性。这种方案适用于小规模、集中式系统,如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然而,在分布式系统中,网络分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少见。
  • CP(一致性+分区容错性):放弃可用性。这种方案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的系统,如金融交易系统。在这种方案中,当网络分区发生时,系统会暂停服务直到网络恢复,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AP(可用性+分区容错性):放弃一致性。这种方案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如社交网络等。在这种方案中,系统会在网络分区发生时继续提供服务,但可能返回不一致的数据。
4.1.1.3、CAP理论的应用场景

CAP理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分布式系统支持的领域。例如:

  • 金融系统:由于金融交易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因此通常会选择CP方案,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
  • 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对系统可用性的要求很高,因此通常会选择AP方案,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同时接受一定程度的数据不一致性。
  • 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需要同时处理大量用户的请求和数据,因此需要在CAP之间做出权衡,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的需求。
4.1.1.4、CAP理论的启示

CAP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分布式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权衡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特性。没有一种方案能够同时满足所有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同时,CAP理论也促进了分布式系统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更多优秀分布式系统的出现。

4.1.2、BASE理论的基本概念

  •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保证核心业务的可用性,允许部分不可用,不影响整体的可用性
  • 软状态(Soft State):又称中间状态,由旧状态到新状态之间,可能存在一定时间内的数据一致性。
  • 最终一致性(Eventually Consistent):不一致状态不可能一直维持,数据最终要保持一致。

保证核心业务可用,允许中间状态的出现,只要数据最终一致。

4.1.3、BASE理论与CAP理论的关系

  • BASE理论是对CAP理论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CAP理论指出,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三个特性,而BASE理论则通过放宽一致性要求(采用最终一致性),来换取更高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 BASE理论更适用于大规模、高并发的分布式系统,如大型互联网应用、NoSQL数据库等。

综上所述,BASE理论为分布式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强调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高可用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的重要性,并通过放宽一致性要求来换取这些目标。

5、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 2PC:
     2代表两个阶段
     P:代表第一个阶段,Prepare准备阶段
     C:代表第二个阶段,Commit提交阶段
     ♣关系型数据库有基于2PC的XA协议:主流的关系型数据都实现了该协议。
     缺点:
      1.免费开源的数据库支持不够完善。
      2.需要多次网络通信,所以效率不高

  • TCC(Try-Confirm-Cancel)事务:编程式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TCC事务分为三个阶段:Try、Confirm、Canel。
    Try阶段:预检资源并锁定资源,尝试执行,完成所有业务检查(一致性),预留必须业务资源(准隔离性)。
    Confirm阶段:执行业务操作,确认执行真正执行业务,不作任何业务检查,只使用Try阶段预留的业务资源,Confirm操作要求具备幂等设计,Confirm失败后需要进行重试。
    Cancel阶段:取消事务或者补偿性事务,取消执行,释放Try阶段预留的业务资源。
     缺点:
      1.代码量大
      2.业务逻辑复杂的情况下,很难把握补偿点
      3.幂等性很难保证

  • MQ(本地消息表)最终一致性:
    本地消息表的核心思想是将分布式事务拆分成本地事务进行处理。消息生产方需要额外建一个消息表,并记录消息发送状态。消息表和业务数据要在一个事务里提交,消息会经过消息队列发送到消息的消费方。
    特点:
     避免了分布式事务,实现了最终一致性。
     消息表会耦合到业务系统中,处理逻辑较为复杂。
    性能:MQ > TCC > 2PC
    可靠性:2PC > TCC > MQ
    简易:2PC > MQ > TC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Li_阴宅/article/detail/990147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