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前言: 本结构设计系列文章均来自于本人日常笔记所写,因知乎更新不便,在此仅贴出文字部分,实时更新还请移步有道云笔记链接。
有道云笔记链接:
有道云笔记note.youdao.com注意事项
地库子项:
1.消防车荷载是否组合:可以通过点选消防车荷载处的梁板配筋查看工况。
2.桩刚度
3.基床系数
4.高层基础是否勾选楼层荷载折减。
5.抗浮水位。
6.基础板面荷载中的恒活,地库外墙范围外的筏板覆土恒载。
7.基础模型中的筏板混凝土等级。
其他地上部分子项:
1.悬挑梁,梁布置修改等处的点铰复查。
2.修改楼层组装或其他类似修改后,核查混凝土等级。
3.楼层信息里的钢筋等级。
4.板配筋时,楼板钢筋等级。是否采用高强钢筋。
楼板最小配筋率。
楼板的支座条件。
5.周期回代
双拼户型
±0以上及指标:单塔模型
±0、±0以下及基础:双塔模型
总信息
保护层厚度:砼规 8.2.1
最大适用高度:抗规 6.1.1 装规 6.1.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
环境类别:混规 3.5.2
结构安全等级:可靠性 3.2.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其安全等级宜规定为一级;丙类建筑,其安全等级宜规定为二级;丁类建筑,其安全等级宜规定为三级。
重要性系数:砼规 3.3.2: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钢规3.3.1条文说明:对设计寿命为25年的结构构件取0.95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不变。该参数为地震作用、风荷载计算时的 X 正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系下 X 轴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单位为度。取值时取0°和>15°的斜交方向
查看WZQ.OUT中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当大于15°时回填入参数栏中。可在”地震信息“中选择”程序自动考虑最不利水平地震作用“
嵌固端所在层号:软件默认嵌固层号=地下室层数,如果在基础顶嵌固,则该参数填 (YJK取0,PKPM取1),如果修改了地下室层号,应注意确认嵌固端所在层号是否需要修改。地下室顶板面嵌固(一层全埋地下室)参数填 (YJK取1,PKPM取2)
根据《抗规》6.1.14的规定,以及《高规》5.3.7的规定,当首层的Ratx和Raty小于0.5时,地下室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Ratx=Ki/Ki-1 (剪切刚度之比)
试算时,将嵌固部位设在基础底板上,且扣除地下n层的回填土约束,若算出地下1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为2倍,则可将嵌固部位设在地下室顶板,此时回填土约束层数为 -n
裙房层数:地面裙房层数+地下室层数
模拟施工加载3: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 第 n 层加载时,按只有 1~n 层模型生成结构
刚度并计算,与施工模拟 1 相比更接近于施工过程。
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 :有限元方式适用于无梁楼盖、厚板转换层等结构,可在上部结构计算结果中同时得出板的配筋,在等值线菜单下查看弹性板的各种内力和配筋结果 (有限元方式仅适用于定义为弹性板 3 或者弹性板 6 的楼板,不适合弹性膜或者刚性板的计算)
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采用弹性板时勾选
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 :这种计算模型比按照中和轴互相连接的模型得出的梁的负弯矩更小,正弯矩加大并承受一定的拉力 ,当梁高较高(1m)时,可考虑采用弹性板和该选项
采用弹性板计算时,也应该勾选该项
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地基规5.3.12,多塔大底盘结构基础考虑
考虑P-△效应:首次分析暂不选择,经计算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再选择此项,重新进行分析。通常混凝土结构不考虑,高层钢结构宜考虑。在WMASS.OUT文件中查看,考虑后水平位移增大5%~10%,且呈两头小中间大分布
高规 5.4.1 5.4.2 混规 5.3.4 抗规 3.6.3
计算吊车荷载:布置移动荷载或吊车荷载时,均需点选此项
折减系数
周期折减系数:《高规》 4.3.17 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可取 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 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 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 0.8~1.0;短肢剪力墙结构取0.8~0.9
结构类型 朱抗 3.6.6填充墙较多填充墙较少框架结构0.6~0.70.7~0.8框架-抗震墙结构0.7~0.80.8~0.9框架-核心筒结构0.8~0.90.9~1.0抗震墙结构0.8~1.01.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 :《高规》 5.2.1 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 0.5。” 程序默认取值0.7,非地震设计不考虑折减。抗规 6.2.13-2 高规 5.2.1
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 :对于按框架梁建模的连梁(杆单元),当跨高比小于输入的数值时,软件自动将该梁转换为壳元模型计算,并进行更细的网格划分。(默认数值为4)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软件在计算梁抗弯刚度时,只按照建模时输入的梁的截面尺寸及材料信息计算。而实际情况是,对于现浇楼板,在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因此软件采用此系数来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贡献。 叠合梁体系中,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8。高规5.2.2 更多参见《结构笔记》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0.8~0.9 一般取0.85 高规 5.2.3-2 砼规 5.4.1 5.4.3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高规》 5.1.8 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内力计算中,当楼面活荷载大于 4kN/m2 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结构内力的增大;当整体计算中未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应适当增大楼面梁的计算弯矩。 ”该放大系数通常可取为 1.1~1.3,活载大时选用较大数值。除工业厂房外,一般活载不大于4kN/m2,该系数取为1
梁扭矩折减系数 0.4 高规 5.2.4
风荷载信息
地面粗糙度:《荷载规范》8.2.1: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荷载规范》8.1.2 附录E.5 长沙 0.35kN/m2 常德 0.40 衡阳
《高规》 4.2.2 条规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60m),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 1.1倍采用。对于该条规定,软件通过“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用放大系数”来考虑,不需且不能在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上乘以放大系数。
考虑顺风向风振影响: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高耸结构需考虑顺风向风振影响
结构阻尼比:钢结构(抗规8.2.2)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05(抗规5.1.5) 预应力结构(砼规11.8.1)
结构 X 向、 Y 向基本周期: 软件按《荷载规范》简化公式附录F.2 计算基本周期并作为默认值,设计人员可将计算后结构基本周期填入重新计算以得到更准确的风荷载计算结果。
三种取值:(1)荷载规范 附录E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2)高规 3.2.6;(3)将计算后结构基本周期回填入重新计算以得到更准确的风荷载计算结果。
基本周期用于计算风振系数。风振系数β中的的脉动增大系数ξ与周期有关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高规》 4.2.2 条规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 1.1倍采用”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房屋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一般需考虑,取1.1倍
舒适度验算:房高不小于150m时,应作舒适度验算,按10年一遇基本风压取值,阻尼比取0.02
风载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根据建筑平面形状多层按荷载规范》取值,高层按《高规》取值
高宽比H/B不大于4时,取1.3(0.8与-0.5);高宽比H/B大于4时,取1.4 (高规4.2.3)
超高层:取1.54(0.88与-0.66)
考虑横向风振:该选项用来控制风荷载计算时是否按 2012《荷载规范》 8.5 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
荷规8.5.1条文说明:一般而言,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高宽比大于5的高层建筑可出现较为明显的横风向风振效应
设缝多塔:应定义风荷载遮挡边
地震信息
结构规则性信息:抗规 3.4 高规 3.4 3.5
场地类别:抗规 4.1.6 根据地勘中计算深度(min{覆盖层厚度,15m})内各图层剪切波速平均值和覆盖层厚度判定,覆盖层厚度参考抗规 4.1.4
地震影响系数:抗规5.1.4
特征周期:抗规 5.1.4
设防烈度、基本地震加速度:抗规 附录A 1.0.4 1.0.5 3.2.4 3.3.2 3.3.3
长沙 6度 0.05g 第一组 岳阳楼区 7度 0.10g 第一组
抗震等级:抗规 6.1.2 高规3.9.3 3.9.4 装规 6.1.3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区分为A级和B级。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1-1的规定,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1-2的规定。
注:①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②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③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④高度不超过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抗震墙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2,一般居民建筑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1 标准设防类(丙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乙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大型商业:一个区段内商业建筑面积大于1.7万平米或营业面积大于7000平米(抗震设防分类标准6.0.5条文解释)
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00人时(大体人均面积为10平米/人)宜划分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分类标准6.0.11条)
3 特殊设防类(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丁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振型数:抗规5.2.2条文说明: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
一般取3的倍数,多塔结构振型数n≥塔楼数量×9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提高(或降低)一级 :该参数用来设置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相对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的提高(或降低),主要用于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不同的情况,如:
(1)《抗规》 3.3.2 条:“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2)《抗规》 3.3.3 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0.30g 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 8 度(0.20g)和 9 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如果场地类别和设防烈度满足条件(1),软件会自动勾选抗震构造措施的“降低一级”;
如果场地类别和设防烈度满足条件(2),软件会自动勾选抗震构造措施的“提高一级”。
在 wpj*.out 文本文件中会分别输出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结构阻尼比:
类型高度小震大震出处一般结构0.05≤0.07高规3.11.3 条文钢结构偏心支撑框架部分倾覆力矩>0.5总倾覆力矩H≤50m0.0450.05抗规8.2.250<H<200m0.035H≥200m0.025其他H≤50m0.0450<H<200m0.03H≥200m0.02混合结构0.040.05高规11.3.5烟囱砼烟囱、砖烟囱0.05烟囱规5.5.1-2钢烟囱无内衬0.01有内衬0.02玻璃钢烟囱0.035预应力砼结构预应力框架结构0.030.05砼规11.8.3仅梁或板采用预应力的框架-剪力墙结构0.050.07
偶然偏心:任何高层结构应考虑,《高规》 4.3.3 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双向地震:《抗规》 5.1.1-3 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
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1.35<位移比<1.5)
明显不对称不规则结构的判定位移比<1.2 规则结构
1.2<位移比<1.5 不规则结构(B级1.3)
1.35<位移比<1.5 明显不规则结构(B级1.4)
位移比>1.5 严重不规则结构(不允许)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位移比其余参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版本》
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但应与单向地震作用考虑偶然偏心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取不利的情况进行设计。程序允许同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此时仅对无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EY)进行双向地震作用计算,而对有偏心地震作用效应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并不改变内力组合数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抗规》 5.1.1 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大于 15 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异形柱规4.2.4:7度(0.15g)及8度(0.20g)时尚应对与主轴成 45方向的异形柱进行补充验算
4组,-45,30,45,60
最大适用高度:高规 3.3.1
活荷信息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荷规5.1.2:对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幼儿园应考虑;对单独裙房部分不考虑折减;对底层为商业,活载应按规范要求活载除以折减系数后输入计算
程序中进行的基础的活荷载折减只是传到底层最大组合内力(WDCNL.OUT 文件)中,并没有传给 JCCAD,因为 JCCAD 读取的是 SATWE 计算后各工况的标准值。如果需要考虑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则应到 JCCAD 的“荷载参数”中输入相应折减系数。注意:《荷规》中活载折减仅适用于民用建筑,对工业建筑则不应折减。
活荷载不利布置:多高层均应考虑
调整信息
扭转效应明显:《抗规》 5.2.5 条文说明中指出:扭转效应明显与否一般可由考虑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判断,例如前三个振型中,二个水平方向的振型参与系数为同一个量级,即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
《高规》 4.3.12 条文说明中指出:表 4.3.12 中所说的扭转效应明显的结构,是指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楼层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 1.2 倍的结构。
自动根据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调整钢筋到非薄弱
自动对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放大调整
如果用户同时勾选了参数“自动对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放大调整”和“自动根据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调整钢筋到非薄弱”,则软件优先进行增加柱、墙钢筋的调整,如果可以调整到非薄弱层的水平,则不会再把该层判定为受剪承载力薄弱层,也就不会再进行楼层内力放大 1.25 的调整。
托墙梁:梁上托剪力墙,刚度放大100左右
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条。首次分析一般不调整。高规 10.2.17
(1).每层框支柱数目≤10根,当底部框支层为1~2层时,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去结构基底剪力的2%;当底部框支层≥3层时,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结构基底剪力的3%。
(2).每层框支柱数目>10根,当底部框支层为1~2层时,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至少取结构基底剪力的20%;当底部框支层≥3层时,每层框支柱结构基底剪力的30%。
设计信息
最小剪重比地震内力调整:勾选 《抗规》 5.2.5 条条文说明中指出:“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 3.5s 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中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是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尚无法对此作出估计。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提出了对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规定了不同烈度下的剪力系数,当不满足时,需改变结构布置或调整结构总剪力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使之满足要求。
当剪重比过小时,应首先考虑优化结构设计方案,调整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
0.2Q0(0.2V0)调整(适用于框剪、框筒结构):抗6.2.13 高8.1.4:人为放大框架受到的剪力,保证框架的强度储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调整层数。调整起始层号,当有地下室时宜从地下一层顶板开始调整;调整终止层号,应设在剪力墙到达的层号;当有塔楼时,宜算到不包括塔楼在内的顶层为止,或者填写SATINPUT.02Q文件实现人工指定各层的调整系数。 对于转换层框支柱,《高规》10.2.7条规定了地震剪力调整方法。SATWE只需在特殊构件中选定框支柱,程序会自动进行框支柱的地震剪力调整,不需再进行0.2Q0调整
指定薄弱层层号 :软件根据上下层刚度比判断薄弱层,并自动进行地震作用调整,但对于竖向不规则的楼层不能自动判断为薄弱层,需要设计人员手工指定。 可用逗号或空格分隔楼层号 (对应于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
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倍数:《高规》 5.2.3-4 规定:“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 50%”
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抗规》第 6.2.13-3 一般勾选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高规 6.3.3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选择此项,多层建筑不选择此项。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高规 5.3.4,对于异形柱结构宜选择此项;对于矩形柱结构可将其作为安全储备而不选择。
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按框架结构采用:《高规》 8.1.3.3 条规定:“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的 50%但不大于 8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
《高规》8.1.3.4 条规定:“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8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
构件设计信息
柱配筋计算原则:1.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 2.按双偏压计算,调整个别偏大的配筋 3.考虑双向地震,采用单偏压计算
材料信息
一般软件设置的间距为:梁箍筋100、板钢筋1000、柱箍筋100、墙分布筋200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抗规6.4.3、高规7.2.17: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
一般墙体厚度≤200mm时,取0.31%
地下室信息
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值) :该参数可以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表 5.7.5 的灌注桩项来取值。一般可取3
外墙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采用结构计算墙厚外 附加保护层来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关于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50mm 的要求。
特殊构件定义
连梁分缝:《抗规》 6.4.7 条:跨高比较小的高连梁,可设水平缝形成双连梁、多连梁或采取其它加强受剪承载力的构造。
分缝连梁就是对连梁中部全长设置 1 道或几道水平缝,点取本菜单后要求用户输入连梁分缝数量,如 1 或 2,然后点取需设缝的连梁。分缝连梁抗弯刚度及受力大大减少,可有效避免连梁超筋或大大减少连梁配筋。
交叉配筋: 《砼规》 11.7.10 条: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连梁,当跨高比不大于 2.5 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配置斜向交叉钢筋。
短肢剪力墙:对于三个及以上墙肢相连的剪力墙,如折线型墙、 Z 型墙的腹板墙肢等,软件不自动判
断为短肢剪力墙,需手动定义。
柱计算长度系数:地下室的越层柱应查明或手动修改
建模信息
考虑悬挑板对边梁的附加扭矩:一般不勾选,PKPM:当悬挑板相临的梁的另一侧存在楼板时,不导扭矩;当另一侧无楼板时,则导算扭矩。PKPM 考虑边梁内外楼板荷载的相互平衡。有限元分析表明:增加悬挑板厚梁扭矩反而减少
50%。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