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Linux 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用户系统,不同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限。
为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Linux 系统对不同的用户访问同一文件(包括目录文件)的权限做了不同的规定。
在 Linux 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两个命令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用户与权限:
下图中通过 chown 来授权用户,通过 chmod 为用户设置可以开门的权限。
在 Linux 中我们可以使用 ll 或者 ls –l 命令来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的用户和组,如:
[root@www /]# ls -l
total 64
dr-xr-xr-x 2 root root 4096 Dec 14 2012 bin
dr-xr-xr-x 4 root root 4096 Apr 19 2012 boot
……
实例中,bin 文件的第一个属性用 d 表示。d 在 Linux 中代表该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
在 Linux 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接下来的字符中,以三个为一组,且均为 rwx 的三个参数的组合。其中, r 代表可读(read)、 w 代表可写(write)、 x 代表可执行(execute)。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如果没有权限,就会出现减号 - 而已。
每个文件的属性由左边第一部分的 10 个字符来确定(如下图)。
从左至右用 0-9 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 0 位确定文件类型,第 1-3 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其中,第 1、4、7 位表示读权限,如果用 r 字符表示,则有读权限,如果用 - 字符表示,则没有读权限;
第 2、5、8 位表示写权限,如果用 w 字符表示,则有写权限,如果用 - 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第 3、6、9 位表示可执行权限,如果用 x 字符表示,则有执行权限,如果用 - 字符表示,则没有执行权限。
[root@www /]# ls -l
total 64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Feb 15 14:46 cron
drwxr-xr-x 3 mysql mysql 4096 Apr 21 2014 mysql
……
对于文件来说,它都有一个特定的所有者,也就是对该文件具有所有权的用户。
同时,在Linux系统中,用户是按组分类的,一个用户属于一个或多个组。
文件所有者以外的用户又可以分为文件所属组的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
因此,Linux系统按文件所有者、文件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来规定了不同的文件访问权限。
在以上实例中,mysql 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属主和属组都为 mysql,属主有可读、可写、可执行的权限;与属主同组的其他用户有可读和可执行的权限;其他用户也有可读和可执行的权限。
对于 root 用户来说,一般情况下,文件的权限对其不起作用。
语法:
chgrp [-R] 属组名 文件名
参数选项
语法:
chown [–R] 所有者 文件名
chown [-R] 所有者:属组名 文件名
进入 /root 目录(~)将install.log的拥有者改为bin这个账号:
[root@www ~] cd ~
[root@www ~]# chown bin install.log
[root@www ~]# ls -l
-rw-r--r-- 1 bin users 68495 Jun 25 08:53 install.log
将install.log的拥有者与群组改回为root:
[root@www ~]# chown root:root install.log
[root@www ~]# ls -l
-rw-r--r-- 1 root root 68495 Jun 25 08:53 install.log
Linux文件属性有两种设置方法,一种是数字,一种是符号。
Linux 文件的基本权限就有九个,分别是 owner/group/others(拥有者/组/其他) 三种身份各有自己的 read/write/execute 权限。
先复习一下刚刚上面提到的数据:文件的权限字符为: -rwxrwxrwx , 这九个权限是三个三个一组的!其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各权限的分数对照表如下:
每种身份(owner/group/others)各自的三个权限(r/w/x)分数是需要累加的,例如当权限为: -rwxrwx— 分数则是:
所以等一下我们设定权限的变更时,该文件的权限数字就是 770。变更权限的指令 chmod 的语法是这样的:
chmod [-R] xyz 文件或目录
选项与参数:
举例来说,如果要将 .bashrc 这个文件所有的权限都设定启用,那么命令如下:
[root@www ~]# ls -al .bashrc
-rw-r--r-- 1 root root 395 Jul 4 11:45 .bashrc
[root@www ~]# chmod 777 .bashrc
[root@www ~]# ls -al .bashrc
-rwxrwxrwx 1 root root 395 Jul 4 11:45 .bashrc
那如果要将权限变成 -rwxr-xr– 呢?那么权限的分数就成为 [4+2+1][4+0+1][4+0+0]=754。
还有一个改变权限的方法,从之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就九个权限分别是:
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 u, g, o 来代表三种身份的权限。
此外, a 则代表 all,即全部的身份。读写的权限可以写成 r, w, x,也就是可以使用下表的方式来看:
chmod | u g o a | +(加入) -(除去) =(设定) | r w x | 文件或目录 |
---|
如果我们需要将文件权限设置为 -rwxr-xr– ,可以使用 chmod u=rwx,g=rx,o=r 文件名 来设定:
# touch test1 // 创建 test1 文件
# ls -al test1 // 查看 test1 默认权限
-rw-r--r-- 1 root root 0 Nov 15 10:32 test1
# chmod u=rwx,g=rx,o=r test1 // 修改 test1 权限
# ls -al test1
-rwxr-xr-- 1 root root 0 Nov 15 10:32 test1
而如果是要将权限去掉而不改变其他已存在的权限呢?例如要拿掉全部人的可执行权限,则:
# chmod a-x test1
# ls -al test1
-rw-r--r-- 1 root root 0 Nov 15 10:32 test1
我们知道 Linux 的目录结构为树状结构,最顶级的目录为根目录 /。
其他目录通过挂载可以将它们添加到树中,通过解除挂载可以移除它们。
在开始本教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几个常见的处理目录的命令吧:
你可以使用 man [命令] 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在Linux系统当中, ls 命令可能是最常被运行的。
语法:
[root@www ~]# ls [-aAdfFhilnrRSt] 目录名称
[root@www ~]# ls [--color={never,auto,always}] 目录名称
[root@www ~]# ls [--full-time]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将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列出来(含属性与隐藏档)
[root@www ~]# ls -al ~
cd是Change Directory的缩写,这是用来变换工作目录的命令。
语法:
cd [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使用 mkdir 命令创建 runoob 目录
[root@www ~]# mkdir runoob
#使用绝对路径切换到 runoob 目录
[root@www ~]# cd /root/runoob/
#使用相对路径切换到 runoob 目录
[root@www ~]# cd ./runoob/
# 表示回到自己的家目录,亦即是 /root 这个目录
[root@www runoob]# cd ~
# 表示去到目前的上一级目录,亦即是 /root 的上一级目录的意思;
[root@www ~]# cd ..
接下来大家多操作几次应该就可以很好的理解 cd 命令的。
pwd 是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的缩写,也就是显示目前所在目录的命令。
[root@www ~]# pwd [-P]
选项与参数:
实例:单纯显示出目前的工作目录:
[root@www ~]# pwd
/root <== 显示出目录啦~
实例显示出实际的工作目录,而非链接档本身的目录名而已。
[root@www ~]# cd /var/mail <==注意,/var/mail是一个链接档
[root@www mail]# pwd
/var/mail <==列出目前的工作目录
[root@www mail]# pwd -P
/var/spool/mail <==怎么回事?有没有加 -P 差很多~
[root@www mail]# ls -ld /var/mai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Sep 4 17:54 /var/mail -> spool/mail
# 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为啥了吧?因为 /var/mail 是链接档,链接到 /var/spool/mail
# 所以,加上 pwd -P 的选项后,会不以链接档的数据显示,而是显示正确的完整路径啊!
如果想要创建新的目录的话,那么就使用mkdir (make directory)吧。
语法:
mkdir [-m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实例:请到/tmp底下尝试创建数个新目录看看:
[root@www ~]# cd /tmp
[root@www tmp]# mkdir test <==创建一名为 test 的新目录
[root@www tmp]# mkdir test1/test2/test3/test4
mkdir: cannot create directory `test1/test2/test3/test4':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没办法直接创建此目录啊!
[root@www tmp]# mk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加了这个 -p 的选项,可以自行帮你创建多层目录!
实例:创建权限为 rwx–x–x 的目录。
[root@www tmp]# mkdir -m 711 test2
[root@www tmp]# ls -l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0 test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3 test1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上面的权限部分,如果没有加上 -m 来强制配置属性,系统会使用默认属性。
如果我们使用 -m ,如上例我们给予 -m 711 来给予新的目录 drwx–x–x 的权限。
语法:
rmdir [-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删除 runoob 目录
[root@www tmp]# rmdir runoob/
将 mkdir 实例中创建的目录(/tmp 底下)删除掉!
[root@www tmp]# ls -l <==看看有多少目录存在?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0 test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3 test1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root@www tmp]# rmdir test <==可直接删除掉,没问题
[root@www tmp]# rmdir test1 <==因为尚有内容,所以无法删除!
rmdir: `test1': Directory not empty
[root@www tmp]# rmdir -p test1/test2/test3/test4
[root@www tmp]# ls -l <==您看看,底下的输出中test与test1不见了!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利用 -p 这个选项,立刻就可以将 test1/test2/test3/test4 一次删除。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 rmdir 仅能删除空的目录,你可以使用 rm 命令来删除非空目录。
cp 即拷贝文件和目录。
语法:
[root@www ~]# cp [-adfilprsu] 来源档(source) 目标档(destination)
[root@www ~]# cp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用 root 身份,将 root 目录下的 .bashrc 复制到 /tmp 下,并命名为 bashrc
[root@www ~]# cp ~/.bashrc /tmp/bashrc
[root@www ~]# cp -i ~/.bashrc /tmp/bashrc
cp: overwrite `/tmp/bashrc'? n <==n不覆盖,y为覆盖
语法:
rm [-fir] 文件或目录
选项与参数:
将刚刚在 cp 的实例中创建的 bashrc 删除掉!
[root@www tmp]# rm -i bashrc
rm: remove regular file `bashrc'? y
如果加上 -i 的选项就会主动询问喔,避免你删除到错误的档名!
语法:
[root@www ~]# mv [-fiu] source destination
[root@www ~]# mv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复制一文件,创建一目录,将文件移动到目录中
[root@www ~]# cd /tmp
[root@www tmp]# cp ~/.bashrc bashrc
[root@www tmp]# mkdir mvtest
[root@www tmp]# mv bashrc mvtest
将某个文件移动到某个目录去,就是这样做!
将刚刚的目录名称更名为 mvtest2
[root@www tmp]# mv mvtest mvtest2
Linux系统中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文件的内容:
你可以使用 *man [命令]*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语法:
cat [-AbEnTv]
选项与参数:
检看 /etc/issue 这个文件的内容:
[root@www ~]# cat /etc/issue
CentOS release 6.4 (Final)
Kernel \r on an \m
tac与cat命令刚好相反,文件内容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如:
[root@www ~]# tac /etc/issue
Kernel \r on an \m
CentOS release 6.4 (Final)
显示行号
语法:
nl [-bnw] 文件
选项与参数:
实例一:用 nl 列出 /etc/issue 的内容
[root@www ~]# nl /etc/issue
1 CentOS release 6.4 (Final)
2 Kernel \r on an \m
一页一页翻动
[root@www ~]# more /etc/man_db.config
#
#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from man.conf.in by the
# configure script.
#
# man.conf from man-1.6d
....(中间省略)....
--More--(28%) <== 重点在这一行喔!你的光标也会在这里等待你的命令
在 more 这个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你有几个按键可以按的:
一页一页翻动,以下实例输出/etc/man.config文件的内容:
[root@www ~]# less /etc/man.config
#
#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from man.conf.in by the
# configure script.
#
# man.conf from man-1.6d
....(中间省略)....
: <== 这里可以等待你输入命令!
less运行时可以输入的命令有:
取出文件前面几行
语法:
head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
[root@www ~]# head /etc/man.config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前面 10 行!若要显示前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www ~]# head -n 20 /etc/man.config
取出文件后面几行
语法:
tail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
[root@www ~]# tail /etc/man.config
#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最后的十行!若要显示最后的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www ~]# tail -n 20 /etc/man.config
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
每个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各自的口令。
用户在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就能够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
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用户账号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用户账号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添加用户账号就是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账号,然后为新账号分配用户号、用户组、主目录和登录Shell等资源。刚添加的账号是被锁定的,无法使用。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参数说明:
选项:
用户名:
指定新账号的登录名。
# useradd –d /home/sam -m sam
此命令创建了一个用户sam,其中-d和-m选项用来为登录名sam产生一个主目录 /home/sam(/home为默认的用户主目录所在的父目录)。
# useradd -s /bin/sh user –G adm,root gem
此命令新建了一个用户gem,该用户的登录Shell是 /bin/sh
,它属于group用户组,同时又属于adm和root用户组,其中group用户组是其主组。
这里可能新建组:#groupadd group及groupadd adm
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etc/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文件如/etc/shadow, /etc/group等。
Linux提供了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userconf,它可以用来对用户账号进行统一管理。
如果一个用户的账号不再使用,可以从系统中删除。删除用户账号就是要将/etc/passwd等系统文件中的该用户记录删除,必要时还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账号使用userdel
命令,其格式如下:
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常用的选项是 -r,它的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例如:
# userdel -r sam
此命令删除用户sam在系统文件中(主要是/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的记录,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如用户号、主目录、用户组、登录Shell等。
修改已有用户的信息使用usermod
命令,其格式如下: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常用的选项包括-c, -d, -m, -g, -G, -s, -u以及-o等
,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
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
另外,有些系统可以使用选项:-l 新用户名
这个选项指定一个新的账号,即将原来的用户名改为新的用户名。
例如:
# usermod -s /bin/ksh -d /home/z –g developer sam
此命令将用户sam的登录Shell修改为ksh,主目录改为/home/z,用户组改为developer。
用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户口令的管理。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但是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即使是指定空口令。
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的Shell命令是passwd
。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命令的格式为: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可使用的选项:
如果默认用户名,则修改当前用户的口令。
例如,假设当前用户是sam,则下面的命令修改该用户自己的口令:
$ passwd
Old password:******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如果是超级用户,可以用下列形式指定任何用户的口令:
# passwd sam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口令时,passwd命令会先询问原口令,验证后再要求用户输入两遍新口令,如果两次输入的口令一致,则将这个口令指定给用户;而超级用户为用户指定口令时,就不需要知道原口令。
为了系统安全起见,用户应该选择比较复杂的口令,例如最好使用8位长的口令,口令中包含有大写、小写字母和数字,并且应该与姓名、生日等不相同。
为用户指定空口令时,执行下列形式的命令:
# passwd -d sam
此命令将用户 sam 的口令删除,这样用户 sam 下一次登录时,系统就不再允许该用户登录了。
passwd 命令还可以用 -l(lock) 选项锁定某一用户,使其不能登录,例如:
# passwd -l sam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
可以使用的选项有:
# groupadd group1
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1,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
# groupadd -g 101 group2
此命令向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2,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
groupdel 用户组
# groupdel group1
此命令从系统中删除组group1。
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常用的选项有:
# groupmod -g 102 group2
此命令将组group2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
# groupmod –g 10000 -n group3 group2
此命令将组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0,组名修改为group3。
用户可以在登录后,使用命令newgrp切换到其他用户组,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例如:
$ newgrp root
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组,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类似于用户账号的管理,用户组的管理也可以通过集成的系统管理工具来完成。
完成用户管理的工作有许多种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有关的系统文件进行修改。
与用户和用户组相关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些系统文件中,这些文件包括/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文件的内容。
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etc/passwd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它的内容类似下面的例子:
# cat /etc/passwd
root:x:0:0:Superuser:/:
daemon:x:1:1:System daemons:/etc:
bin:x:2:2:Owner of system commands:/bin:
sys:x:3:3:Owner of system files:/usr/sys:
adm:x:4:4:System accounting:/usr/adm:
uucp:x:5:5:UUCP administrator:/usr/lib/uucp:
auth:x:7:21:Authentication administrator:/tcb/files/auth:
cron:x:9:16:Cron daemon:/usr/spool/cron:
listen:x:37:4:Network daemon:/usr/net/nls:
lp:x:71:18:Printer administrator:/usr/spool/lp:
sam:x:200:50:Sam san:/home/sam:/bin/sh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etc/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