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_incmse

incmse

最近看ESR算法和3000fps算法,遇到随机森林的概念,现总结了一下。

优点:

1. 在数据集上表现良好

2. 在当前的很多数据集上,相对其他算法有着很大的优势

3. 它能够处理很高维度(feature很多)的数据,并且不用做特征选择

4. 在训练完后,它能够给出哪些feature比较重要

5. 在创建随机森林的时候,对generlization error使用的是无偏估计

6. 训练速度快

7. 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检测到feature间的互相影响

8. 容易做成并行化方法

9. 实现比较简单

10.  避免过拟合现象。

 

随机森林顾名思义,是用随机的方式建立一个森林,森林里面有很多的决策树组成,随机森林的每一棵决策树之间是没有关联的。在得到森林之后,当有一个新的输入样本进入的时候,就让森林中的每一棵决策树分别进行一下判断,看看这个样本应该属于哪一类(对于分类算法),然后看看哪一类被选择最多,就预测这个样本为那一类。

在建立每一棵决策树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 采样与完全分裂。首先是两个随机采样的过程,random forest对输入的数据要进行行、列的采样。对于行采样,采用有放回的方式,也就是在采样得到的样本集合中,可能有重复的样本。假设输入样本为N个,那 么采样的样本也为N个。这样使得在训练的时候,每一棵树的输入样本都不是全部的样本,使得相对不容易出现over-fitting。然后进行列采样,从M 个feature中,选择m个(m << M)。之后就是对采样之后的数据使用完全分裂的方式建立出决策树,这样决策树的某一个叶子节点要么是无法继续分裂的,要么里面的所有样本的都是指向的同一 个分类。一般很多的决策树算法都一个重要的步骤 - 剪枝,但是这里不这样干,由于之前的两个随机采样的过程保证了随机性,所以就算不剪枝,也不会出现over-fitting。

按这种算法得到的随机森林中的每一棵都是很弱的,但是大家组合起来就很厉害了。我觉得可以这样比喻随机森林算法:每一棵决策树就是一个精通于某一个窄领域 的专家(因为我们从M个feature中选择m让每一棵决策树进行学习),这样在随机森林中就有了很多个精通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输入数据),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最终由各个专家,投票得到结果。

在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由许多的决策树组成,因为这些决策树的形成采用了随机的方法,因此也叫做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中的树之间是没有关联的。当测试数据进入随机森林时,其实就是让每一颗决策树进行分类,最后取所有决策树中分类结果最多的那类为最终的结果。因此随机森林是一个包含多个决策树的分类器,并且其输出的类别是由个别树输出的类别的众数而定。随机森林既可以处理属性为离散值的量,比如ID3算法,也可以处理属性为连续值的量,比如C4.5算法。另外,随机森林还可以用来进行无监督学习聚类和异常点检测。

    随机森林由决策树组成,决策树实际上是将空间用超平面进行划分的一种方法,每次分割的时候,都将当前的空间一分为二,比如说下面的决策树(其属性的值都是连续的实数):

当可以生成好决策树后,就比较容易生成随机森林了。下面是随机森林的构造过程:

  1. 假如有N个样本,则有放回的随机选择N个样本(每次随机选择一个样本,然后返回继续选择)。这选择好了的N个样本用来训练一个决策树,作为决策树根节点处的样本。

  2. 当每个样本有M个属性时,在决策树的每个节点需要分裂时,随机从这M个属性中选取出m个属性,满足条件m << M。然后从这m个属性中采用某种策略(比如说信息增益)来选择1个属性作为该节点的分裂属性。

  3. 决策树形成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要按照步骤2来分裂(很容易理解,如果下一次该节点选出来的那一个属性是刚刚其父节点分裂时用过的属性,则该节点已经达到了叶子节点,无须继续分裂了)。一直到不能够再分裂为止。注意整个决策树形成过程中没有进行剪枝。

  4. 按照步骤1~3建立大量的决策树,这样就构成了随机森林了。

  从上面的步骤可以看出,随机森林的随机性体现在每棵树的训练样本是随机的,树中每个节点的分类属性也是随机选择的。有了这2个随机的保证,随机森林就不会产生过拟合的现象了。

 

  随机森林有2个参数需要人为控制,一个是森林中树的数量,一般建议取很大。另一个是m的大小,推荐m的值为M的均方根。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weixin_40725706/article/detail/131380
推荐阅读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