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八大排序算法_选择排序是谁发明的

选择排序是谁发明的

八大排序算法

分类

  1. 内部排序

    指将需要处理的所有数据都加载到==内存存储器(内存)==中进行排序

  2. 外部排序

    数据量过大,无法全部加载到内存中,需要借助==外部存储(文件等)==进行排序

  3. 常见的排序算法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2)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可能会出现在b的后面;

3)内排序: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

4)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大,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而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

5)时间复杂度: 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6)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7)n: 数据规模

8)k: “桶”的个数

9)In-place: 不占用额外内存

10)Out-place: 占用额外内存

冒泡排序(BubbleSort)

介绍

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

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移向后部,就象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解过程:

  1. 一共进行数组大小-1次大循环
  2. 每一趟排序的次数在逐渐的减少
  3. 如果我们发现在某趟排序中,没有发生一次排序,可以提前结束冒泡排序,进行优化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temp = 0;
     	//优化,判断某趟排序中是否发生排序,默认为false
        boolean flag;
   		//循环数组大小-1次
        for (int i = arr.length-1; i>0 ; i--) {
            flag = false;
            for (int j = 0; j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进行排序,将flag置为true,继续循环
                    flag = true;
                }
            }
            if (!flag) {
                break;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分析

    元素比较的次数为︰
    (N-1)+(N-2)+(N-3)+…+2+1=((N-1)+1)*(N-1)/2=N2/2-N/2;

    元素交换的次数为︰
    (N-1)+(N-2)+(N-3)+…+2+1=((N-1)+1)*(N-1)/2=N2/2-N/2;

    总执行次数为︰
    (N2/2 - N/2) + (N2/2 - N/2)=N2-N;
    按照大O推导法则,保留函数中的最高阶项那么最终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 空间复杂度分析 O(1).

选择排序(SelectSort)

介绍

选择式排序也属于内部排序法,是从欲排序的数据中,按指定的规则选出某一元素,再依规定交换位置后达到排序的目的。

思想

选择排序(select sorting)也是一种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第一次从arr[0] ~ 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0]交换,第二次从arr[1] ~ 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1]交换,第三次从arr[2] ~ 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2]交换,…,第i次从arr[i-1] ~ 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i-1]交换,…, 第n-1次从arr[n-2] ~ 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n-2]交换,总共通过n-1次,得到一个按排序码从小到大排列的有序序列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

  1. 选择排序一共有 数组大小 - 1 轮排序

  2. 每1轮排序,又是一个循环

    2.1先假定当前这个数是最小数

    2.2 然后和后面的每个数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有比当前数更小的数,就重新确定最小数,并得到下标

    2.3 当遍历到数组的最后时,就得到本轮最小数和下标

    2.4 交换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rr){
        int min,minIndex;
        for (int i = 0; i <arr.length-1; i++) {
            min=arr[i];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1; j < arr.length; j++) {
                if (min > arr[j]){
                    min = arr[j];
                    minIndex = j;
                }
            }
            //下标不相等,说明发生了交换
            if (minIndex!=i) {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min;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选择排序使用了双层for循环,其中外层循环完成了数据交换,内层循环完成了数据比较,所以我们分别统计数据交换次数和数据比较次数︰
    数据比较次数︰
    (N-1)+(N-2)+(N-3)+…+2+1=((N-1)+1)*(N-1)/2=N2-N/2;

    数据交换次数︰
    N-1
    时间复杂度:

    ​ N个2/2-N/2+ (N-1 ) =N2/2+N/2-1;
    根据大O推导法则,保留最高阶项,去除常数因子,时间复杂度为O(N2);

  • 空间复杂度O(1)

插入排序(InsertSort)

介绍

插入式排序属于内部排序法,是对于欲排序的元素以插入的方式找寻该元素的适当位置,以达到排序的目的。

思想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把n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n-1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把它的排序码依次与有序表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Sort(int[] arr) {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int insertVal = arr[i];
            //有序列表最后的下标
            int insertIndex = i - 1;  
            //从后往前进行比较,如果待插入的值小则迁移,并使比较的元素后移
            while (insertIndex>=0 && insertVal<arr[insertIndex]){
                arr[insertIndex+1] =arr[insertIndex];
                insertIndex--;
            }
            arr[insertIndex+1] =insertVal;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分析

    插入排序使用了双层for循环,其中内层循环的循环体是真正完成排序的代码,所以,我们分析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分析一下内层循环体的执行次数即可。
    最坏情况,也就是待排序的数组元素为{12,10,6,5,4,3,2,1},那么︰
    比较的次数为∶
    (N-1)+(N-2)+(N-3)+…+2+1=((N-1)+1)*(N-1)/2=N2/2-N/2;

    元素后移的次数为︰
    (N-1)+(N-2)+(N-3)+…+2+1=((N-1)+1)*(N-1)/2=N2/2-N/2;

    总执行次数为∶
    (N2/2-N/2)+(N2/2-N/2)=N2-N;
    按照大O推导法则,保留函数中的最高阶项那么最终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 空间复杂度分析O(1)

希尔排序(ShellSort)

介绍

希尔排序是希尔(Donald Shell)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希尔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它是简单插入排序经过改进之后的一个更高效的版本,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思想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交换法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temp = 0;
        //分组(即增量)
        for (int gap = arr.length/2;gap>0;gap/=2){
            //使用直接插入排序
            for (int i = gap; i <arr.length; i++) {
                //对元素进行排序
                for (int j = i-gap; j >= 0; j-=gap) {
                    if (arr[j]>arr[j+gap]){
                        temp = arr[j+gap];
                        arr[j+gap] = arr[j];
                        arr[j] = temp;
                    }
                }
            }
        }
    }
    
    //移动法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2(int[] arr){
        int temp = 0;
        for (int gap = arr.length/2; gap >0 ; gap/=2) {
            for (int i = gap; i < arr.length; i++) {
                int j = i;
                temp = arr[i];
                if (arr[j]<arr[j-gap]){
                    while (j-gap>=0 && temp<arr[j-gap]){
                        arr[j] = arr[j-gap];
                        j-=gap;
                    }
                    arr[j] = temp;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复杂度分析

快速排序(QuickSort)

介绍

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思想

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int left,int right){
        int l = left;
        int r = right;

        int pivot = arr[(left+right)/2];
        int temp = 0;
        while (l<r){
            while (arr[l]<pivot){
                l++;
            }
            while (arr[r]>pivot){
                r--;
            }
            //已完成,说明左边已经完全小于中值,右边完全大于中值
            if (l>=r){
                break;
            }
            temp = arr[l];
            arr[l] = arr[r];
            arr[r] = temp;

            //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此函数,如出现与将陷入死循环
            if(arr[l] == pivot){
                r--;
            }
            if (arr[r] == pivot){
                l++;
            }
        }
        //如果r == l(即同时指向中值)  必须r--;l++,否则出现栈溢出
        if (l == r) {
            l++;
            r--;
        }
        //向左递归
        if (left < r){
            quickSort(arr,left,r);
        }
        if (right > l){
            quickSort(arr,l,righ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复杂度分析

快速排序的一次切分从两头开始交替搜索,直到left与right重合,因此,一次切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但整个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切分的次数相关

  •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情况:每次切分选择的基准数字刚好将当前序列等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把数组的切分看做是一个树,那么上图就是它的最优情况的图示,共切分了logn次,所以,最优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 1
  • 最坏情况∶每一次切分选择的基准数字是当前序列中最大数或者最小数,这使得每次切分都会有一个子组,那么总共就得切分n次,所以,最坏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平均情况:每一次切分选择的基准数字不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也不是中值,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 空间复杂度 O(logn)

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的区别:

快速排序是另外一种分治的排序算法,它将一个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将两部分独立的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是互补的∶归并排序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分别排序,并将有序的子数组归并从而将整个数组排序,而快速排序的方式则是当两个数组都有序时,整个数组自然就有序了。在归并排序中,一个数组被等分为两半,归并调用发生在处理整个数组之前,在快速排序中,切分数组的位置取决于数组的内容,递归调用发生在处理整个数组之后

归并排序(MergeSort)

介绍

归并排序是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分(divide)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治(conquer)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可以看到这种结构很像一棵完全二叉树,此次的归并排序采用递归去实现。分阶段可以理解为就是递归拆分子序列的过程。

再来看看阶段,我们需要将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比如上图中的最后一次合并,要将[4,5,7,8]和[1,2,3,6]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为最终序列[1,2,3,4,5,6,7,8],来看下实现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分+合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rr,int left,int right,int[] temp){
        if (left<right){
            int mid = (left + right)/2; //中间索引
            //向左递归分解
            mergeSort(arr,left,mid,temp);
            mergeSort(arr,mid+1,right,temp);
            merge(arr,left,mid,right,temp);
        }
    }


    /**
     * @param arr   排序的原始数组
     * @param left  左边有序序列的初始索引
     * @param mid   中间索引
     * @param right 右边索引
     * @param temp  做中转的数组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int[] temp) {
        int i = left;   //初始化i,左边有序序列的初始索引
        int j = mid + 1;   //初始化j,右边有序序列的初始索引
        int t = 0;      //指向temp数组的当前索引

        //(一)
        //先把左右两边(有序)的数据按照规则填充到temp数组
        //直到左右两边的有序序列,有一边处理完毕为止
        while (i <= mid && j <= right) {
            if (arr[i] <= arr[j]) {
                temp[t] = arr[i];
                i++;
            } else {
                temp[t] = arr[j];
                j++;
            }
            t++;
        }
        //(二)
        //把有剩余数据一边的数据一次全部填充到temp
        while (i <= mid) {
            temp[t] = arr[i];
            i++;
            t++;
        }
        while (j <= right) {
            temp[t] = arr[j];
            j++;
            t++;
        }

        //(三)
        //将temp数组的元素拷贝到arr
        //注意,并不是每次都拷贝所有
        t = 0;
        int tempLeft = left;
        //第一次合并templeft = 0,right=1 //templeft=2 right=3 //templeft=0,right=3
        //最后一次   templeft=0,right=7
        System.out.println("tempLeft="+tempLeft+"  right="+right);
        while (tempLeft<=right){
            arr[tempLeft] = temp[t];
            t++;

            tempLeft++;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树状图来描述归并,如果一个数组有8个元素,那么它将每次除以2找最小的子数组,共拆log8次,值为3,所以树共有3层,那么自顶向下第k层有2k个子数组,每个数组的长度为2(3-k),归并最多需要2(3-k)次比较。因此每层的比较次数为2k2(3-k)=23,那么3层总共为3 23

假设元素的个数为n,那么使用归并排序拆分的次数为log2(n).所以共log2(n)层,那么使用log2(n)替换上面 3* 23中的3这个层数,最终得出的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log2(n)* 2(log2(n))=log2(n)*n,根据大O推导法则,忽略底数,最终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 空间复杂度 O(n)

基数排序(桶排序)(RedixSort)

介绍

  1. 基数排序(radix sort)属于“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又称“桶子法”(bucket sort)或bin sort,顾名思义,它是通过键值的各个位的值,将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达到排序的作用
  2. 基数排序法是效率高的稳定性排序法
  3. 基数排序(Radix Sort)是**桶排序**的扩展
  4. 基数排序是1887年赫尔曼·何乐礼发明的。它是这样实现的: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

说明:

  1. 基数排序是对传统桶排序的扩展,速度很快.
  2. 基数排序是经典的空间换时间的方式,占用内存很大, 当对海量数据排序时,容易造成 OutOfMemoryError
  3. 基数排序时稳定的。[注:假定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的关键字的记录,若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即在原序列中,r[i]=r[j],且r[i]在r[j]之前,而在排序后的序列中,r[i]仍在r[j]之前,则称这种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否则称为不稳定的]
  4. 有负数的数组,我们不用基数排序来进行排序

思想

将所有待比较数值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 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基数排序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radixSort(int[] arr) {
        //1、得到数组中最大数的位数
        int max = arr[0];
        for (int l = 0; l < arr.length; l++) {
            if (arr[l] > max){
                max = arr[l];
            }
        }
        //等到最大数是几位数
        int maxLength = (max + "").length();

        //定义一个二维数组,表示10个桶,每个桶就是一个一维数组
        //说明
        //1、二维数组包含10个一维数组
        //2、为了防止在放入数的时候,数据溢出,则每个一维数组(桶),大小定义为arr.length
        //3、明确,基数排序是使用空间换取时间的经典算法
        int[][] bucket = new int[10][arr.length];

        //为了记住每个桶中,实际存放了多少个数据,我们定义一个一维数组来记录每个桶依次放入的数据个数
        //比如bucketElementCounts[0],记录的就是bucket【0】桶的放入数据个数
        int[] bucketElementCounts = new int[10];


        for (int l = 0,n=1; l < maxLength; l++,n *= 10)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i++) {
            //取出每个元素的个位的值
            int digitOfElement = arr[i] / n % 10;
            //放入到对应的桶中
            bucket[digitOfElement][bucketElementCounts[digitOfElement]] = arr[i];
            bucketElementCounts[digitOfElement]++;
        }

        int index = 0;
        for (int j = 0; j < bucketElementCounts.length; j++) {
            if (bucketElementCounts[j]!=0){
                for (int k = 0;k < bucketElementCounts[j]; k++) {
                    arr[index++] = bucket[j][k];
                }
            }
            //第一轮处理后,需要将每个bucketElementCounts[k]=0!!!!
            bucketElementCounts[j] = 0;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n*k)
  • 空间复杂度 O(n+k)

堆排序(HeapSort)

介绍

  1. 堆排序是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

  2.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 注意 : 没有要求结点的左孩子的值和右孩子的值的大小关系。

  3. 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思想

  1.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
  2. 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
  3. 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
  4. 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5. 可以看到在构建大顶堆的过程中,元素的个数逐渐减少,最后就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nt temp = 0;
        //将无序序列构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完成大顶堆或小顶堆4
        for (int i = arr.length / 2 - 1; i >= 0; i--) {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和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for (int j = arr.length - 1; j > 0; j--) {
            temp = arr[j];
            arr[j] = arr[0];
            arr[0] = temp;
            adjustHeap(arr,0,j);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 功能:完成将以i对应的非叶子节点的树调成大顶堆
     * 举例:int[] arr = {4,6,8,5,9};  =>i=1 =>adjustHeap =>得到{4,9,8,5,6}
     * 如果我们再次调整adjustHeap传入的是i=0 =》得到{4,9,8,5,6} => {9,6,8,5,4}
     *
     * @param arr    待调整的数组
     * @param i      表示非叶子节点在数组中的索引
     * @param length 表示对多少个元素进行调整,length是在逐渐的减少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 int i, int length) {

        //先取出当前节点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int temp = arr[i];

        //开始调整
        //说明 当for循环结束时,我们已经将以i为父节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最顶(局部)
        //1、 k=i*2+1     k是i节点的左子节点
        for (int k = i * 2 + 1; k < length; k = k * 2 + 1) {
            //找出较大的子节点
            if (k + 1 < length && arr[k] < arr[k + 1]) {
                //k指向右子节点
                k++;
            }
            //判断较大子节点与父节点的大小
            if (arr[k] > temp) {
                arr[i] = arr[k];
                //i指向k,继续循环比较
                i = k;
            } else {
                break;
            }
        }
        
        //将temp值放在调整后的位置
        arr[i] = temp;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nlogn)
  • 空间复杂度 O(1)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不正经/article/detail/164028?site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