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NAT(网络地址转换)_nat地址

nat地址

目录

NAT概述

NAT的工作原理

NAT的功能与优缺点

NAT的实现方式

NAT的术语与转换表

PAT概述、作用、类型​​​​​​​


NAT概述

NAT又称为网络地址转换,用于实现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之间的访问

私有网络地址和公有网络地址

公网地址是指互联网上全球唯一的IP地址。

私网地址是指内部网络和主机的IP地址,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规定将下列的IP地址保留用作私网地址,不在internet上被分配,可在一个单位或者公司内部使用。RFC191B中规定私有地址如下:

  1. A类私有地址:10.0.0.0~10.255.255.255
  2. B类私有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3. C类私有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一个公网地址对应多个私网地址

NAT的工作原理 

  • NAT用来将内网地址和端口号转换成合法的公网地址和端口号,建立一个会话,与公网的主机进行通讯
  • NAT外部的主机无法主动跟位于NAT内部的主机通讯,NAT内部主机想要通讯,必须主动和公网的一个IP通讯,理由器负责建立一个映射关系,从而实现数据转发。

NAT的功能

NAT不仅能解决掉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的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侵入,隐藏并保护好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1. 宽带分享:这是NAT主机的最大功能
  2. 安全防护:NAT之内的PC联接到internet时,它所显示的IP是公网的IP,所以客户端的PC就具有一定的安全,外界进行Portscan(端口扫描)的时候,就侦测不到客户端的PC

优点:节省公有合法IP、处理地址重叠,增强灵活性和安全性

缺点:延迟增大,配置和维护的复杂性,不支持某些应用,比如(VPN

NAT的实现方式

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多路复用

静态NAT:静态NAT实现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的一对一转换。有多少个私网地址就需要配置多少个公网地址。静态NAT不能节约公网地址,但是可以起到隐藏内部网络的作用。

内部网络向外部网络发送报文时,静态NAT将报文的源IP地址替换为对应的公网地址;外部网路向内部网络发送响应报文时,静态NAT将报文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相应的私网地址。

动态NAT:多个私有地址对应多个公网IP地址,基于地址池一对一映射

  1. 配置外部网口和内部网口的IP地址
  2. 定义合法IP地址池
  3. 定义访问控制列表
  4. 在外网口上设置动态IP地址转换

ACL:access List访问控制列表

ACL两种作用

  • 用来对数据包做访问控制(丢弃或者放行)
  • 结合其他协议,用来匹配范围

ACL工作原理:当数据包从接口经过时,由于接口启用了ACL,因此路由器会对报文进行检查,然后做出相应处理

ACL种类

基于ACL(2000-2999):只能匹配源IP地址

高级ACL(3000-3999):可以匹配源IP、目标IP、源端口、目标端口等三层和四层字段和协议

二层ACL(4000-4999):根据数据包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802.1Q优先级、二层协议类型等二层信息制定规则

ACL(访问控制列表)的应用原则

基于ACL,尽量靠近目的地点

高级ACL,尽量在靠近源的地方(可以保护宽带和其他资源)

应用规则

  1. 一个接口的同意方向,只能调用一个ACL
  2. 一个ACL里面可以有多个rule,按照规则从小到大排序,从上往下依次执行
  3. 数据包一旦被某个rule匹配,就不在继续向下匹配
  4. 用来做数据包访问控制时,默认隐含放过所有(华为设备)

NAT的术语与转换表

NAT包含四类地址

小结:数据包从内网到外网时,会转换源IP地址,由私网地址转换成公网地址

数据包从外网到内网时,会转换目的的IP地址,由公网地址转换成私网地址

PAT(端口多路复用)

PAT又称为NAPT,他实现一个公网地址和多个私网地址之间的映射,因此可以节约公网地址。PAT基本原理是将不同私网地址的报文的源IP转换为一个公网地址,但是他们被转换该地址的不同端口号,因此任能共享同一地址。

PAT有以下作用

1、改变数据包的IP地址和端口号

2、能够大量节约公网IP地址

PAT的类型

1、动态PAT,包括NAPT和Easy ip

2、静态PAT,包括NAT  Server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不正经/article/detail/16617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