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java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园互助跑腿平台 uniapp 小程序_java实现打车小程序

java实现打车小程序

本文以实际运用为开发背景,运用软件工程原理和开发方法,它主要是采用java语言技术和mysql数据库来完成对系统的设计。整个开发过程首先对校园达达互助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得出校园达达互助平台主要功能。接着对校园达达互助平台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小程序功能设计、小程序总体结构设计、小程序数据结构设计和小程序安全设计等:详细设计主要包括校园达达互助平台数据库访问的实现,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模块实现关键代码等。最后对校园达达互助平台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校园达达互助平台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的校园达达互助平台维护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今后开发类似校园达达互助平台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校园达达互助平台开发使系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促使校园达达互助平台变的更加系统化、有序化。系统界面较友好,易于操作。

请添加图片描述
环境需要
1.运行环境:微信开发者工具,最好是java jdk 1.8,这是目前最稳定的JDK也是被使用最多的JDK版本。
2.IDE环境:IDEA,Eclipse都可以。推荐IDEA;
3.tomcat环境:Tomcat7/Tomcat8/Tomcat9版本均可
4.硬件环境:windows 7/8/10 1G内存以上;或者 Mac OS;
5.数据库:MySql 5.7版本或以上版本;
6.是否Maven项目:是;
技术栈
后端:Spring+SpringMVC+Mybatis+Springboot
小程序端:uni-app+微信开发者工具混合开发模式
请添加图片描述


/**
 * 登录相关
 */
("users")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private TokenService tokenService;

	/**
	 * 登录
	 */
	
	(value = "/login")
	public R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captcha,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UserEntity user = userService.selectOne(new EntityWrapper<UserEntity>().eq("username", username));
		if(user==null || !user.getPassword().equals(password)) {
			return R.error("账号或密码不正确");
		}
		String token = tokenService.generateToken(user.getId(),username, "users", user.getRole());
		return R.ok().put("token", token);
	}
	
	/**
	 * 注册
	 */
	
	(value = "/register")
	public R register( UserEntity user){
//    	ValidatorUtils.validateEntity(user);
    	if(userService.selectOne(new EntityWrapper<UserEntity>().eq("username", user.getUsername())) !=null) {
    		return R.error("用户已存在");
    	}
        userService.insert(user);
        return R.ok();
    }

	/**
	 * 退出
	 */
	(value = "logout")
	public R logou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request.getSession().invalidate();
		return R.ok("退出成功");
	}
	
	/**
     * 密码重置
     */
    
	(value = "/resetPass")
    public R resetPass(String usernam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UserEntity user = userService.selectOne(new EntityWrapper<UserEntity>().eq("username", username));
    	if(user==null) {
    		return R.error("账号不存在");
    	}
    	user.setPassword("123456");
        userService.update(user,null);
        return R.ok("密码已重置为:123456");
    }
	
	/**
     * 列表
     */
    ("/page")
    public R page( Map<String, Object> params,UserEntity user){
        EntityWrapper<UserEntity> ew = new EntityWrapper<UserEntity>();
    	PageUtils page = userService.queryPage(params, MPUtil.sort(MPUtil.between(MPUtil.allLike(ew, user), params), params));
        return R.ok().put("data", page);
    }

	/**
     * 列表
     */
    ("/list")
    public R list( UserEntity user){
       	EntityWrapper<UserEntity> ew = new EntityWrapper<UserEntity>();
      	ew.allEq(MPUtil.allEQMapPre( user, "user")); 
        return R.ok().put("data", userService.selectListView(ew));
    }

    /**
     * 信息
     */
    ("/info/{id}")
    public R info(("id") String id){
        UserEntity user = userService.selectById(id);
        return R.ok().put("data", user);
    }
    
    /**
     * 获取用户的session用户信息
     */
    ("/session")
    public R getCurrUser(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Long id = (Long)request.getSession().getAttribute("userId");
        UserEntity user = userService.selectById(id);
        return R.ok().put("data", user);
    }

    /**
     * 保存
     */
    ("/save")
    public R save( UserEntity user){
//    	ValidatorUtils.validateEntity(user);
    	if(userService.selectOne(new EntityWrapper<UserEntity>().eq("username", user.getUsername())) !=null) {
    		return R.error("用户已存在");
    	}
        userService.insert(user);
        return R.ok();
    }

    /**
     * 修改
     */
    ("/update")
    public R update( UserEntity user){
//        ValidatorUtils.validateEntity(user);
        userService.updateById(user);//全部更新
        return R.ok();
    }

    /**
     * 删除
     */
    ("/delete")
    public R delete( Long[] ids){
        userService.deleteBatchIds(Arrays.asList(ids));
        return R.ok();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请添加图片描述
校园达达互助平台所要实现的功能分析,对于现在网络方便,校园达达互助平台要实现管理员、学生、兼职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查看自己所需数据信息,这样既能节省管理的时间,不用再像传统的方式,如果用户想要进行交流信息,必须双方见面进行沟通交流所需的信息,由于很多用户时间的原因,没有办法进行见面沟通交流,真的很难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所以校园达达互助平台的开发不仅仅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提高用户的使用率。所以校园达达互助平台必须要更快捷、有效、长期地为用户或潜在用户传递信息。建立一个校园达达互助平台更好的交流平台,提高系统对用户交流后的信息服务的效率。此系统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所提出的问题,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相应的服务,为校园达达互助平台提供了快捷的途径。

请添加图片描述
请添加图片描述
校园达达互助平台主要是为了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更方便快捷的满足用户,更好存储所有数据信息及快速方便的检索功能,对校园达达互助平台的各个模块是通过许多今天的发达校园达达互助平台做出合理的分析来确定考虑用户的可操作性,遵循开发的系统优化的原则,经过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校园达达互助平台在系统的安卓手机上可以运行,主要实现了管理员后端:首页、个人中心、学生管理、兼职者管理、快递物品管理、物品代送管理、订单配送管理、服务评价管理、系统管理,兼职者前端:首页、快递物品、我的,学生前端:首页、快递物品、我的等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和管理。

请添加图片描述

目录
1 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课题研究现状 1
1.3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2
1.4本文研究内容 2
2 系统开发环境 4
2.1 使用工具简介 4
2.2 环境配置 4
2.3 B/S结构简介 4
2.4 MySQL数据库 5
2.5 框架介绍 5
3 系统分析 6
3.1系统可行性分析 6
3.1.1经济可行性 6
3.1.2技术可行性 6
3.1.3运行可行性 6
3.2系统现状分析 6
3.3功能需求分析 7
3.4系统设计规则与运行环境 8
3.5系统流程分析 8
3.5.1操作流程 8
3.5.2添加信息流程 9
3.5.3删除信息流程 10
4 系统设计 11
4.1系统设计主要功能 11
4.2数据库设计 11
4.2.1数据库设计规范 11
4.2.2 E/R图 11
4.2.3数据表 12
5 系统实现 25
5.1系统功能模块 25
5.2后台模块 27
5.2.1管理员功能模块 27
5.2.2用户功能模块 30
6 系统测试 33
6.1功能测试 33
6.2可用性测试 33
6.3性能测试 34
6.4测试结果分析 34
7结 论 35
参考文献 36
致 谢 37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不正经/article/detail/39719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