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没有劳动精神、没有奋斗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人,不值得赞赏,也不值得给予机会和配置资源。公司的机会和资源,应该向奋斗者靠拢;光荣和梦想,只能寄托在奋斗者身上。没有一批又一批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劳动者和奋斗者走到一起来、拧成一股绳、并肩奋战、相互激励,顽强的精神何能雄起,伟大的企业何以诞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和君人,应该是光荣的劳动者、顽强的奋斗者的代名词。本刊首次推出封面人物,这份殊荣献给奋斗者!
01单其武的和君前史
1980年2月3日,农业大县安徽省定远县的一个小村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单氏家里,诞生了一个娃娃,取名叫做单其武。单家世代农耕,父亲单正国,母亲何俊兰,都不识字,家里很穷。小其武小学四年级时,为了要一毛钱的零花钱,结果要钱不成,反而被母亲打了一顿,跑到村子旁边的学校边上坐了一中午,饭也没有的吃。不过跟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小其武的童年过得非常快乐,父母都不识字,在孩子的上学方面就一句话,只要学习好,砸锅卖铁也会继续供养,如果学不好,趁早回家干活,因此学习上从没有人管过,课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弹玻璃球、滚铁圈、摔纸片、捉迷藏、捉蟋蟀等游戏中度过的,最好玩的是夏天晚上村子里几十个小孩经常吃完晚饭后趁着皎洁月光在村子里的晒谷场疯玩,等到各自父母喊名字回家时才会逐渐散去。
在中国的1980年代早期,类似这样的农村家庭、这样的农村娃娃,不计其数。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时代提供给他们的也就二条出路:第一,上大学;第二,去打工。结果众所周知,多数人成了社会最底层的民工,少数人成了人生多一道曙光的那个年代的大学生。
其武成绩比较好,以全县第二名的分数考进了重点高中,但高考发挥不太理想,第二志愿上了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跟很多懵懵懂懂的大学生一样,University变成了“由你玩四年”,整个大学就那样稀里糊涂地走过,究竟学到了什么,自己也说不明白。大学生活结束时,惟一值得庆幸的是,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金融专业。二年的研究生生活,除了拿到了一张硕士文凭,自己的知识土壤和精神田园,依然是一片荒芜和萧条。读研生活依然是浑浑噩噩的虚度而过,那时的功底之薄弱、见识之浅陋、能力之欠缺,后来想起,虚度了二年光阴的Master,几乎象是恶梦一样的Monster。
农村娃娃,寒门弱子,没有背景,没有见识,没有能力,没有经验,没有亮丽的简历,没有谁会来关心一下下和照应半点点儿,单其武,一个气质朴实得土气十足、头脑简单得愣不拉唧的普普通通毕业生,就这样,怀揣着自己惟一的资本——本硕文凭二张纸,走出校园,挤入铺天盖地、左冲右突、滚滚洪流似的求职大军,象一只脆弱的小纸船,顺江而下、出海飘荡。他的求职命运及其后续的职业艰难,就此拉开泣血序幕。2004年,单其武硕士毕业,求职屡遭拒绝,走投无路,前途一片黑暗。自尊心的伤害、自信心的打击、生存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充斥着整个生活。“那时候全靠女朋友支撑着我,她一直不离不弃温暖着我”,他后来回忆道。在屡败屡求、战战兢兢的谋职过程中,终于,单其武的锲而不舍与一腔热血打动了一家小型证券公司,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入职投行部。一年左右,公司震荡和变局,单其武被迫离职。
02初入和君
单其武与和君的结缘,始于王明夫投资银行私塾。2003年,和君董事长王明夫开私塾、招弟子,免费义学。象一阵乍起的风吹落了一片正想要的树叶,掉到了他的眼前,单其武立即动手申请入学私塾。因为单其武和王明夫同校(人大)、同院(财金学院)、同专业(金融),所以他顺利通过了简历筛选环节。面试的时候,王明夫很快就测出他功底实在太差,差到以至于怀疑他是否真是人大金融系的,而其他方面也普通得几乎找不到任何亮点,简直可以说是毫无长物、一无是处。于是当场out了。单其武万分诚恳、几经求情,那种傻劲、坦白与憨厚,那种眼神中的渴望与真诚,那种俨然是人生惟一一次转机般的绝望与期待,最终打动了王明夫。王明夫不断感觉眼前这个年青人,似曾相识。这不就是1980年代那个从赣南山村里走出来的、狗都不太愿意搭理他的、名字叫做王明夫的年青人吗?录取了吧,没准20年后,他是又一个王明夫呢。某日,和君办公所在地远大中心的大堂,单其武拦住王明夫求入学。王明夫略带勉强、略带感慨、略带无奈,心里开始认了这样一个弟子。对私塾已经录取的那些北大清华的状元级Superstar来说,私塾顶多是个加分和增色,而对单其武这样的普通学生,私塾没准是一次命运的转机。于是,单其武正式成了私塾一届弟子。
从证券公司被迫离职,单其武稍稍泊岸的小纸船再次被甩入求职大军的滚滚洪流、茫茫人海。去哪儿呢?去哪儿都难啊。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和君自然就是心底亮起来的一盏灯,一个可以投靠的家。2005年底,单其武找到私塾同学解浩然,解浩然团队接纳了他。于是,这个自称投资银行发烧友的年轻人开始了他懵懵懂懂的咨询生活。
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山东某国企的企业文化咨询。单其武抵达客户那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正好项目组的诊断报告初稿刚出来,项目经理便安排他通读报告、把错别字挑出来。这就是单其武咨询岗位上的第一个工作任务、第一个工作夜晚。读完报告、挑完错别字,已经是夜里一点多钟了。
在参与后续的企业文化大纲撰写中,单其武的专业功底之弱、文字功夫之差,暴露无遗,写的东西基本上不能用。这个文化项目退出后,他进到一个地产公司的组织人力资源项目上。尽管他不遗余力、吃苦耐劳,但工作结果一直令人失望。原本指望他拿出的结果能够起到作用,却是基本用不上,反而耽误事。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向解浩然抱怨说:你招来的这个人,专业基础太差,我真的是没法带,他连分段落都分不清楚,没法用。
一天晚上临睡前,团队领导找他谈话,要将他原本不高的基本工资降低25%。自尊而又要强的单其武脑子轰的一下空白了,不知如何是好、如何以对。是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眼泪哗哗地流,一夜无眠。
短板原理说,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板。当一个人没有专业功底、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文字功夫、没有资源背景,视野窄、见识少,专业能力和处世能力双重欠缺,投机取巧、左右逢迎不会,人情练达、工于应酬更是挨不上边,你说这样的一个人,究竟什么是短板?那时候的单其武,面对无所逃遁的生存压力和挑战,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哪里是短板的问题,简直就是缺桶底。他戏称自己是无专业功底、无工作经验、无市场能力的“三无”人员。
今天的悲惨状况和处境,是过往岁月里自我虚度、迷失和荒废的必然结果。知耻而后勇,单其武深知只有自己才能再造自己、拯救自己、发展自己,于是痛定思痛、奋然挺立。他,开始发狠了。
03恶补知识基础夯实专业功底
一切的起步,从自我管理开始。私塾时候先生就反复强调的不可一日不读书、不可一周不锻炼,终于变成了单其武的生活习惯。他早起晚睡、锻炼身体,常年坚持11点睡、6点起床、跑步一小时,上班的公交路上读电子书,几年如一日,日复一日不间断。
“其武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去跑步”,与其武出差住同屋的同事郭旭林说,“他给我算了一个账,很多人都是8点钟起床。如果你6点起床的话,每天就比别人多了两个小时,而且是完全没有人打扰的两个小时。这段时间,你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他有过敏性咳嗽的顽疾,冬天不能接触户外寒冷空气,他就在室内进行锻炼,比如俯卧撑、太极功操等。
做项目忙,不做项目更忙,只要有时间他就在读书、看资料、听视频课程。他自己说,加入和君的头三年,就把和君历史上的所有资料和讲座录像看了个遍。长期近身相处的同事陈志强说,几年时间内,单其武根据“管理咨询+投资银行”的知识结构,读完了将近300本经管法书籍,相关的讲座和培训,现场的和视频的,听了300多场。妻子说:他这几年读了很多书,走路读,坐公交地铁读,陪我逛街读,下班回家还读。现在我们家除了书架上,客厅,沙发甚至走道上都是他的书。在没有Iphone的时候,每次去机场都会买上几本书,有了Iphone之后,那更是没闲着了,一有空就拿出手机看书读资料。
时间管理和利用,单其武简直是榨干用净了每一分钟。
人生无处不学习。在家里他基本上就是把电脑和书打开,边看书边思考,即使陪老婆出去逛街挑选衣服时,他也经常在旁边思考自己的问题。在西安的一个IPO项目上,客户正在请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单其武为了学习审计相关知识,没事就向客户的财务总监请教相关审计知识,同时全程跟着审计公司的工作过程,对照着审计书,一边看书一边看他们如何审计。审计项目组是广东人,喜用粤语交流,其武听不懂,于是经常“讨好”他们,让他们用普通话讨论问题。同时也努力和审计项目经理搞好关系,不停地提问。就这样,经过几个投行项目后,一般的财务问题已经难不倒单其武了。
有一次单其武准备给妻子买个礼物,打电话给团队里的女同事张睿,让她参谋一下。张睿说:“商量好送粉底后,我就接着问他妻子的脸型、肤色、喜欢什么颜色、浓淡这些问题,以建议他选择更合适的品种。一分钟后其武又给我打回来电话。我以为他关于粉底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谁知道他却说,你刚才问的这些问题和做尽职调查是异曲同工,接着愣是和我讲了十几分钟应该如何改进尽职调查的想法。”
是的,他就像是一往情深的痴恋一样,整天都陷在了学习、思考和寻找工作改进方法的状态中。对一个好学上进的人来说,和君是天然的学习宝库。和君的书目单、和君的历史项目资料、和君论坛、和君案例、和君商学院、和君年会五一十一大培训、和君专业委员会例会、高手云集的和君同事、种类丰富的和君客户,以及来自于客户、来自于项目、来自于同事的无数个真实而鲜活问题、信息和现象,无不成为了单其武的学习机会和资料。
六年过去了,单其武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是一个这样的构成:300本经管法书+300场培训+200份招股说明书+100个案例阅读。如今的单其武,在知识基础和专业功底的木桶上,不单拥有了一个厚厚实实的桶底和弥补了一个又一个短板,而且在“管理咨询+投资银行”的综合知识结构和服务能力方面,堪作和君咨询师的标杆、可当和君后来者的导师。
曾经有一年,他带头组织公司范围内的“咨询师知识与技能培训”,深受欢迎、贡献突出,荣获了和君集团当年度的“思想和知识重要贡献奖”。想来真是一种戏剧性的反差,当年因知识匮乏和功底浅薄而窘迫不已的单其武,竟然几年以后在高手云集的和君赢得了思想和知识方面的杰出贡献奖。这戏剧性的变化背后,饱含着单其武彻底再造自己的多少辛酸和汗水啊。
李嘉诚说,很多人的状况不理想或人生失败,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上的失败造成的。是的,过往自我管理上的迷失,造成了严重的虚度和荒废;后来的自新与再造,也始于自我管理上的觉醒和发狠。解浩然说,在自强不息、勤奋好学、时间利用、起居作息、生活习惯、锻炼身体、遵守规则、无私分享、成人达己、善待他人和客户等方面,单其武堪称是和君人自我管理的典范。
04项目历练是硬道理
Enjoy Money,更Enjoy Improvement。单其武做项目,从来不挑肥拣瘦,项目来了该上就上,个人收入放后考虑。一开始他和陈志强在解浩然李书玲团队做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的项目,一年后解浩然跟单其武陈志强说:根据你们的个人特点和状况,你们应该去跟王丰学习,更有利于你们的成长。解浩然去找王丰商量,嘱咐这两个人什么特点、缺啥、应该怎么带,王丰欣然接纳了。于是,单其武陈志强转入王丰团队,从此主要从事战略和投行项目。
干中看、干中学,向客户学习、受同事指导、在项目中成长,成了单其武的主战场。
他早期参与的陕鼓企业文化咨询项目,客户陕鼓集团是一个地处西北落后地区的老国企,十年前只是一亿产值的小企业,跨跃发展成为了今天一百多亿产值的中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它的发展变革历程具有标杆意义和研究价值。这样的三线国企振兴是怎样做到的呢?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支撑了陕鼓的蜕变、新生和起飞?它的经验和做法体现了企业生存和管理的什么规律和普适价值?单其武每天晚饭后,就在陕鼓厂区来回散步,不断思考在陕鼓观察到的各种管理现象和问题。想的多了,晚上躺在床上满脑子里都还全是陕鼓问题,每难入眠,常至深夜二三点。项目组同事告诉他用电脑听录音可催眠,把电脑设成自动关机。当时最流行的是于丹的论语讲座,于是整个陕鼓项目期间,夜夜于丹陪入眠。一边是来自眼前企业的鲜活问题,一边是来自遥远论语的修身养性,穿越而又互补,事后想来,咨询生活自有美意。
潮宏基项目,令单其武在咨询生涯里首次被电击般地开窍。当时,林天海解浩然王丰牵头的和君联合团队,为潮宏基珠宝提供战略规划、上市相关工作、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等一揽子服务。在企业诊断环节,单其武执笔撰写企业诊断报告初稿。但面对各种现象、问题、信息和数据,如何解读、如何分析、如何识别问题、如何发现解决线索,单其武不得要领、不知所以,一脑子茫然,急得晚上睡不着觉。痛苦万分、绞尽脑汁写出的诊断报告初稿,被项目组领导全盘否定了。 “当时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痛苦得想跳楼”,单其武回忆着,“当时自己没概念,很多观点都是自己想当然想出来的,没有对事实的分析,还认为是自洽的。”
后来,王丰在项目组内部交流会上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培训,题目叫做《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什么意思?在大多数咨询服务里,都需要面临一系列事实问题的回答。比如面对潮宏基珠宝这样一家客户,你需要回答的是珠宝行业增长趋势如何?市场规模有多大?世界上珠宝企业的商业模式有哪几种?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有哪些?产品、促销、渠道等哪个因素对销售业绩影响最大?等等,都是事实问题,需要客观的甚至是定量的回答,由不得你臆想和武断。咨询师赢得客户信任和尊重的基础步骤就是能够用事实说话。通过展示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来让客户信服。所以,收集、获取、分析和展示事实,是一个咨询师第一步要学会的基本功。
回过头来看单其武执笔的潮宏基诊断报告初稿,它为什么没有价值,为什么要全盘推翻?因为它更多的是个人想当然的观点和臆断,而对客户真正有价值的“事实”太少,不是用事实说话。
项目上,王丰现身说法地展示了如何用事实说话、让客户认可甚至惊喜。
比如中国的钻戒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这个数据对珠宝企业制订经营目标、投放方向、经营计划、竞争策略等,很重要。但各种方式都找不到确切的现成数据。那怎么办?没有现成的数据,我们自己来测算。于是,王丰指导项目组按这样的逻辑来推算:从民政部门找到每年结婚登记的人数——根据调研和经验,估算买结婚钻戒的人在结婚总人数中的占比,得出一年大概有多少人结婚会买结婚钻戒——调研潮宏基的一线柜员,从各地的一线柜员那里了解结婚钻戒的平均售价,推测出中国结婚钻戒大致的一年销售额——然后从潮宏基的经营记录中了解结婚钻戒销售占所有钻戒销售的大致占比,结婚钻戒的年销售额除以这个占比,就是中国钻戒市场的总体规模。
和君项目组根据这个逻辑推算出来的数据告诉潮宏基的时候,潮宏基很惊讶,这跟它们多年来一直心里感觉的钻戒市场规模相当接近。潮宏基一直有感觉,但找不到事实依据,所以一直心里没底儿,不敢下论断。和君项目组的测算,令潮宏基不单得到了数据,印证了感觉,还学到了方法。
用事实说话的培训和做法,让单其武电击般地顿悟。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和君关于社会科学,尤其是管理咨询工作的思维逻辑和研究方法。不了解事实,观点就可能是臆想;不基于事实,结论每每是武断;不围绕事实,争论往往是无聊;不提供事实,服务或许就是糊弄。用事实说话,才有说服力、才能令客户信服。提供基于事实的分析和方案,才能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既然这样,学习的方向不就豁然开朗了吗?从此以后,细心观察经济事实和管理事实,日积月累地占据大量的甚至是海量的事实数据,成了单其武的生活习惯。单其武后来说,当年的潮宏基项目,算是完成了我的咨询启蒙。
潮宏基项目,是和君咨询的标杆项目之一。和君项目组发起写作的《潮宏基的黄金管理法则》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后,导致了哈佛商业评论在南方一带的迅速脱销。和君咨询的系列服务,为潮宏基厘清战略思维、明确成长计划、优化管理体系、清晰企业文化、推动上市和估值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助益。潮宏基后来成功上市,一举成为中国珠宝行业遥遥领先的领袖级公司。
深圳某黄金企业的公司治理和上市筹划,西安某地产集团的借壳上市,这两个项目的经历,让单其武在投行业务方面实现了实操性的奠基,看书学来的相关知识得到了激活和应用。这两个项目,和君咨询都是以上市总协调人的身份帮助客户进行战略规划、上市评估、规范化梳理,并代表客户接洽和选择券商、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制定重组方案和上市计划。一个是IPO筹划,一个是借壳上市,和君统筹安排和协调券商律所会计师所的工作,这是多么全面和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啊。
幸运地,单其武在这两个项目里,都担任驻场项目经理,在杨大林和王丰的指导下,现场负责项目的执行。两个客户虽然实力很强,但属于野蛮生长的待规范状态,上市工作牵涉到大量的财务、法律、税收等专业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敏感多雷。尤其是那个借壳上市项目,难度特大、局面极复杂,涉及到了拟上市业务及资产的重组和规范、通过股权拍卖方式收购ST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本身的破产重整、定向增发和重大资产注入等一系列复杂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联合客户和其他中介机构一起完成。过程之中不能有任何马虎,因为任何一个疏忽或错误都可能给客户带来重大损失甚至会给上市工作判处死刑。
这对经验欠缺的单其武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巨大的压力,单其武镇定心细,慢慢地摸索到了解决之道,他称之为“问题逐个击破法”:他每天先找出和界定问题,然后再把大问题层层分解成小问题,每个问题问询经验和能力对口的团队领导和投行界朋友,没日没夜地查看相关资料和知识,于是整个大工程就演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小问题,逐个击破、迎刃而解。单其武回忆道,对每一个专业问题,他__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错误。他后来把这个土办法总结成了他的投行业务24字诀:以问题为导向,以逻辑为线索,以法律为基础,以操作为终点。
沃森生物的公司治理和战略规划,是合伙人吴清功主持的项目,单其武被借调去担任项目经理。单其武说:“在这个项目里,吴清功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现身说法,为我的职业成长和职业生涯注入了两个十分重要和珍贵的品质。第一是吴老师的敬业和一切为客户考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项目刚开始时吴老师亲自带着我们项目组进行访谈调研,几乎每天访谈到深夜,回到宾馆后再组织大家讨论。由于客户高管有熬夜的习惯,为了方便客户,吴老师带着项目组对客户高管访谈到夜里2、3点是常事。吴老师把一切为客户考虑做到了极致,访谈时间安排、吃、住、行、工作计划、会谈形式等任何跟客户相关的细节,都是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和安排的。这种感觉你不亲自跟着走一圈,你是感受不到的。这个项目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成熟了一轮,开始懂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我知道,懂这两样东西,比懂专业,对我的一生还重要。”
第二是吴老师按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对沃森生物的企业诊断,化繁为简、抽丝剥茧,现象--问题--成因--症结--解决方案,层层推导,纲举目张,评价中肯,方案切实,令人豁然开朗,让客户对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单其武回忆道:“当时印象非常深刻,在诊断报告汇报结束后,客户会议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一些老员工甚至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因为大家对公司感情很深,但这几年一直不顺,一直没搞清楚问题症结所在。经过这么一剖析,一切豁然开朗。”会后,客户董秘兼资深律师在吃饭时对和君项目组说,这是他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的报告之一了。这个项目,解决了沃森多年来的关键瓶颈,实现了拨乱反正,为公司后来的快速发展和成功上市奠定了基础。这个项目之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成为了单其武的思维方式。
一个个项目,就是一个个成长的台阶。单其武已在和君工作六年多,累计参与了将近20个项目,平均每年大约3个项目。项目类型横跨战略咨询、组织流程、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企业重组、资本运作、IPO、借壳上市、营销咨询、股权激励、公司治理。就在这样的一个看似杂乱无章、没有专业聚焦的放养式野蛮生长中,单其武终于长成了有着“管理咨询+投资银行”复合式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高级咨询师。如今的单其武,终于有了自主取舍的资本和能力,他放弃一切与自己目标关系不大的客户和项目,专门聚焦于以上市和股东价值为工作目标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和资本运作。他的服务能力已经有口皆碑,他的客户满意度已经100%续单。最近两年,他主持的几乎所有项目,客户都出高薪希望能把他留下。
妻子于英芝说:“在和君六年了,每年都能感受到他的成长,特别是这两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回家需要不断给他打气加油,现在更多的是分享他的喜悦和成就。经常能听到‘我今天把某某模块打通了’,‘我对某某模块有了更系统的思考’,‘这个对客户一定很有价值’等”。
05诱惑与离职风波
单其武的和君式知识结构、能力、水准和作风,不经意间散发到了业界,引起了更广泛的认可。当年显得高不可攀的那些金融豪门,纷纷向单其武伸出了橄榄枝。2011年初,某大型证券公司要求单其武到它的并购部任职,就在同一时段,又有某著名PE机构希望单其武跳槽去它那里。这些单位,是当年单其武多么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去处啊。如今,它们求来了。单其武不禁心动。回首六年和君路,埋头发狠,千辛万苦;当年没有桶底、走投无路的“三无”人员,如今总算一雪前辱,有了机会被盛情邀入投行豪门,一圆当年梦。离职和君的念头就此萌动。
事情进展到妻子已经开始为他参谋选择去哪家了。“我要先跟丰哥和先生说一下,征得他们的同意,”单其武这样说,平静中掩饰不住兴奋。六年奋斗,青春梦回,扬眉吐气,人之常情。
不料先生一反他素来宽厚、成人之美的态度。当单其武说明券商和PE那边的新职情况,以及准备近期从和君离职的打算时,先生第一反应是感觉很意外、很受伤,他按捺住心中的怒火,貌似平静地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不走,就按目前的状态,你在和君一年能挣多少钱?N十万有吗?
单其武说:那应该没问题了。
先生说:如果一直还像前几年那样,收入那么低,我也就不留你了,且不说圆梦,就是奔钱去也应该,你这几年过得太穷、太苦,先生心疼你。现在情况不同了,你在和君熬了这么多年,总算熬出点能耐,一年能挣N十万收入,虽然不发达,但过个富裕的小康生活应该没问题了,你就别走了。和君事业需要你。按这势头,再搞二年,你的个人能力和收入应该还能上一个大台阶,安全感更有保障。
先生当场没有失态发火,话说得很平静。实际上,回首从私塾到和君的一幕幕情景,凭当时的气头上,先生差点就怒不可遏地说了:“在和君正迫切需要项目经理人才的这个阶段,就是王明夫要辞职,你单其武也没有资格提出来辞职!!!”
单其武明显感受到了先生的心情不悦和不同意辞职。为难和痛苦重重袭来。他给先生写了封邮件,坦诚叙说了自己离职的背景、考虑和愿望,希望得到先生的理解和支持。
先生终究没有压住怒火,带着激烈情绪和怒气,回复了一封长长的邮件,大意有三:一,在你投靠无门的时候,私塾和和君接纳了你,在你啥都不会、起不了多少作用的时候和君同事没有放弃你,不断地给你做项目的机会、带着你一步步地往前走,在你专业能力和认识水平一窍不通的时候,和君同事培训你指导你帮助你。现在你能力长成了,能够起作用做贡献了,能够单飞了,你不顾和君事业的需要、不顾团队发展的需要,不顾先生及其他同事的感受,说离职就离职,于情于理,道义何在?二,和君事业气候初成,你个人的能力也已初步确立,在和君平台和机制下,你个人的收入前景和事业发展已经曙光闪耀、足可期待,这种时候你抛弃知根知底、人情温暖的自己家园,跳槽去陌生的别人家里重新建立工作环境和营造发展条件,简直就是糊涂。和君当然有和君的问题和难处,但去哪里没有问题和难处呢?没有了和君的这些问题和难处,就会出现券商或PE那里的那些问题和难处。一遇问题和难处,就换路走、就跳槽,这样能最终走向你要的成功吗?你究竟有没有想明白,成功如何才能真正到来?三,人各有志、各走各路,缘分已尽、该散则散,如果你决意要去,先生不拦你。但我要是不把火发出来,会憋死的。你去吧,祝福你远走高飞、前途大好!
先生的激愤一下子激醒了单其武,他这才意识到此时离职、于情于理、确不应该。如果没有了人情温暖和人性光辉,人生成功又有什么意义?私塾时候就熟知的这个价值观,此时此刻突然变得十分具象和有力。单其武最终选择了留下。“我是先生与和君一手培养起来的,一直汲取和君营养而成长,现在应该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了”,这是他选择留下的理由。
06敢做栋梁为承重,积极投身团队建设和发展
选择了留下的单其武,毅然将跳槽的念头连根拔除,不再念想。他深明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只有团队好自己个人才能好的道理,迅速地投身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中。他看到团队领导王丰越来越忙,于是主动承担起团队运营中的繁琐事务,让合伙人从日常繁琐和烦心事务中解脱出来,推动团队骨干成员进行分工与合作。
在合伙人王丰的领导下,单其武与陈志强并肩承重,实际上扮演着团队日常运营的枢纽角色,很好地分担了合伙人的压力,让王丰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单其武目光坚定,任劳任怨,他信和君的梦想,并自觉自愿地用这个梦想去点燃别人,上至合伙人,下至实习生。他去各大内外资咨询公司主动扫人,去各大高校去找最优秀的苗子,严格选拔,然后用心去带,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大量时间配置在不给自己带来一分钱即时回报的内部培训上。自愿担任团队所有项目的项目总监,日常性地过问所有项目进展,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逐个回复。他还以开放的心态去和各个团队拥抱,和郭旭林团队融合了后,又不断联络公司其他团队,推动团队联建和协同,主动分享,不计较一时得失。尽管目前他的个人收入还不算高,但安贫乐道,无怨无悔。
去年一年,他个人为带队伍而作的内部培训超过40场次,同时不断创新团队成员的学习方式,要求大家每天通过邮件形式将一天的工作总结发给团队所有成员,这样团队所有成员在做自己项目的同时也可以学习讨论其他项目,相当于同时在做几个项目,成长速度大大加快。有一段时间内,每隔一两天单其武就通过QQ指导大家的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大家成长。为什么对团队培训这么重视?他是这么回答的:“我刚来和君时,公司人手不足,培训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学习和摸索,花了很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我自己开了点窍、有了些经验,我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节省他们的时间、减少他们的迷茫,为他们的成长能起到一些作用,就挺好。”
离职未成的单其武,爆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主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巨大热情,忘我地投身到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之中,浑身散发出初恋般的热情、传递出宗教般的意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得领导、同事和客户的认可。
多年来一直指导单其武学习与成长、领导单其武工作的团队带头人王丰说:“‘怎么会这样呢?我就不信了,一定能改变的!’这是我们和其武言谈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__每每说这句话的时候,其武的声音总会提高那么几度,让我总感受到一种力量扑面而来。这几年与其武一路同行,正是这种从不相信到相信、从改变到坚守、从学习到创造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共同成长。其武是我们的好同事、好兄弟、好榜样!”
团队成员用这样的文字来表述对单其武的感受:“其武是一个特点非常鲜明的人,他勤奋、无私、豁达、纯粹、自信、有无限活力、激情四射、心中充满大爱……他勤奋,看过了几百本书、几百份招股书、数不清的案例;他无私,几乎把全部心力都用在了项目和团队发展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我们的战略;他豁达,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是去理解对方、不苛责、向内求;他纯粹,追求完美并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百分之百的客户满意度足以证明;他自信,足够深厚的底蕴和一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信念足以支撑那份强大的自信,有他做后盾不会觉得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搞不定的项目,有他在很心安;他无限活力、激情四射,和他交谈过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点,我们团队成员也一直被这份激情感染和激励着。只有心中充满大爱的人,才能如此让我们由衷的感动和钦佩,才能如此让我们真心的‘我相信’,才能聚起这样一群人!我们最想和他说的话就是:团队需要你,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我们要并肩战斗!”
北大硕士毕业后就去了摩根大通(香港)工作的郭旭林,从外资豪门辞职转投国内市场,他在加盟和君后进入其武所在的王丰团队,他说:“其武应该是我在和君里面了解最多的一个人。我对和君的认识、对和君很多人的了解,都是从其武那里来的。他是非常典型的和君人——有理想、沉住气、踏实干,我看他是和君一个个优秀同仁的成长缩影。”
已经离职一年多的团队老同事张睿听说其武要上封面人物,特地打电话回来讲述她眼中的其武故事。她说,其武非常愿意带人,而且是倾囊相授,但是他并没有好为人师那种感觉,是一种与我们共同学习提高的心态。
团队年轻同事张巍薇说:“其武是有责任感的,认为对我们的成长负有责任。对团队成员的成长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他觉得自己花了6年的时间成长起来,一路走来坎坎坷坷,经受了长期的内心煎熬和折磨,所以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尽可能少走弯路,他把咨询知识、经验倾囊相授,一有时间就给大家做培训,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讲,他在团队内部讲如何做产业研究、公司分析、战略规划等咨询所涉及的多个知识模块不下10遍,倾注的耐心和期待让我们感动!他只恨不能把那些东西都装进我们的脑袋。他相信这一套咨询知识一定会对我们有价值,所以就坚持对我们进行培训。他每次给我们讲课、谈话都是在耗费真气一般,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
一直与单其武并肩战斗的老同事陈志强说:单其武很象《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作为农民的孩子,他的内心很纯净,简单、诚实、忠厚、直率、执着,容不得沙子。他是和君文化的信徒,走到哪里都给客户和朋友讲和君文化,他的经典说法是‘和君文化是第一竞争力,和我们有缘的企业和企业家跟我们的文化多是一样的,就像一家人’。他是三度修炼文化的践行者,一点点积蓄底蕴,一点点向上突破,虽然成长有这样那样的痛苦,虽然有过或多或少的迷茫、彷徨和痛苦,但是他终究走过来了,而且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希望,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这就是单其武,一个在和君里成长进步获得生命能量的普通而又真实的和君人。”
07命自我立,自强不息
单其武,和君的一名高级咨询师,是怎样炼成的?深知其武六年风雨和君路的同事说:“6年时间+ 常年的朝六晚十一+ 300本经管法书+300场培训或讲座+200份招股说明书+100个案例阅读+20个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项目+解浩然李书玲郝继涛王丰杨大林陈志强吴清功等N多和君同事的指引和切磋+来自于客户的无数问题和难题……就是单其武的成长秘笈。”
同事凭印象说的这些数据是否完全属实、有多少出入,未做考证,勿需较真。但它确实是和君人再造自我、走向成才的良好指南。
王明夫说:100本经管法书+100个商业案例+300份招股说明书或上市公司年报+100场对路的培训或讲座+20个项目历练+和君同事的指导或切磋+来自于客户的无数个鲜活问题和难题+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锻炼身体,这一定是足可造就出色经管人才的一个简明易行的成长地图。王明夫强调,借助于和君平台和文化生态,谁能按照这张地图的指引去做,谁就必然成功在望。问题是,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都吃得了走向成功的那种艰辛和苦难。不是看不破,而是苦不过。
单其武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他回忆一路走来的风雨岁月,自言自语道:“应该是我深信不疑地接受了‘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这个理念;另外就是被客户层出不穷的一个又一个管理问题所激发造成的。我选择了坚持。”
莲花初绽,动人心魄,观者如云。岂知绚烂芳华的背后是长久的寂寞等待。
是个和君人,都知道“人生如莲”的道理,也烂熟“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的理念。多数人把这些道理和理念当作一个说法、视为一段文学,张口就来、随念随忘,而单其武却把它们当作了人生的法宝、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六年前一个没有桶底的“三无”人员,六年后变成了知识综合、功底厚实、能力出色的高级咨询师。六年前在求职大军的滚滚洪流中孤苦无靠、屡遭拒绝、不得泊岸的一只脆弱不堪的小纸船,六年后变成了“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职场冲锋艇。在团队里,他是骨干、是顶梁柱;在客户那里,他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主攻手,是所到之处企业都愿以万分诚意和诱人高薪而劝留的抢手人才。
命自我立,人生的处境和变化,想来真是令人感慨。本硕六年,年少不识愁滋味的迷失、虚度和荒废,可以让一个人陷入前途黑暗、走投无路、孤苦无靠的深渊,最终于己于家庭不能自立,于国于社会无多少用处。知耻而后勇的六年奋斗,又可以令一个人脱胎换骨、奋然挺立,最终把人生推上自尊自强、翩翩起舞的精彩舞台,于己于家庭可自立自富,于国于社会可贡献力量。人生奋斗的苦难与辉煌、成本与收益、窘迫与精彩,尽在其中,意味无穷。
人生几度六七载?你今天的处境和状况,是你过往六年怎样度过的结果和得分,而非你今天所作所为的表现和报酬。六年后的你将是什么处境和状况,取决于你今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希望自己六年后变成怎么样,必须从今天开始就着手那样做,日复一日、日积月累,历若干年,功到自然成。
和君文化读本《心有理想、春暖花开》说得好: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水滴石穿,而不能依靠激情燃烧或轰轰烈烈的拼搏和冲刺。真正的事业远行者,应该回到生活常态和朴实无华上来,把对理想的追求、志向的落地、底蕴的蓄积、胸襟气度的养成等等,转变成为一种天长日久、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态。然后,成功就会在不远处或远处等你。单其武在和君的六七年,似乎是这段话的一个朴实而有力的注脚。
妻子于英芝说:“单其武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只要他认为是对他人有价值或者他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他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做。我们在一起快十年了,每年都能感受到他的成长,从痛苦的挣扎到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到全身心地享受现在的工作,他在和君这样一方净土上生根发芽,而我能见证这个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单其武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相信我们这样坚持五到十年,一定能做成一些事情。妻子于英芝说:“我也相信!希望他出差少点,注意身体,永远保持谦卑和朴实”。
先生说:“我第一就是希望他能在和君平台上挣到点钱,早日富裕起来,另外是一定要劳逸结合、保重身体,不能只顾工作、不顾生活和家庭。哪天我能够看到其武真正富裕了、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那就是我含笑不语、欣慰无限的幸福时光。”(完)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