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图论】树链剖分

【图论】树链剖分

本篇博客参考:

基本概念

首先,树链剖分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棵树分成很多条链,然后利用数据结构(线段树、树状数组)维护链上的信息

下面是一些定义:

  • 重子结点:父亲结点的所有儿子结点中子树结点数目最多的结点称为重子结点
  • 轻子结点:父亲结点的所有儿子中除了重子结点的其他结点称为轻子结点

如果某个结点是叶子结点,那么它既没有重子结点也没有轻子结点

  • 重边:父亲结点和重子结点连成的边
  • 轻边:父亲结点和轻子结点连成的边
  • 重链:多条重边连接成的链
  • 轻链:多条轻边连接成的链

落单的点也当做重链,那整棵树就会被分成若干条重链,类似这样:(图源Oi Wik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是一些变量声明:

  • fa[u] 结点 u 的父亲结点
  • dep[u] 结点 u 的深度
  • sz[u] 以结点 u 为根的子树的结点个数
  • son[u] 结点 u 的重儿子
  • top[u] 结点 u 所在链的顶端结点
  • dfn[u] 结点 u 在 dfs 中的执行顺序,同时也是树链剖分后的新编号,可以理解为dfs序的映射
  • id[u] dfn 标号 u 对应的结点编号,有 id[dfn[u]] == u

树链剖分的一些性质

  • 重链开头的结点不一定是重子结点(因为每一个非叶子结点不管是重子结点还是轻子结点都有重边)
  • 剖分时重链优先遍历,最后的 dfs 序中(也就是 dfn 数组),重链的 dfs 序时连续的,按 dfs 序排序后的序列就是剖分后的链
  • 时间复杂度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代码实现

接下来需要实现树链剖分,也就是把每个结点划到一条链里,这通常是由两边 dfs 来实现的

第一遍 dfs

目的:处理 fa[u] dep[u] sz[u] son[u]

void dfs1(int u, int father, int depth) // u: 当前结点  fa: 父结点  depth: 当前深度
{
	fa[u] = father; // 更新当前结点父结点
	dep[u] = depth; // 更新当前结点深度
	sz[u] = 1; // 子树大小初始化为1
	for (int i = 0; i < g[u].size(); i ++ )
	{
		int j = g[u][i]; // 子结点编号
		if (j == father) continue;
		dfs1(j, u, depth + 1);
		sz[u] += sz[j]; // 用子结点的sz更新父结点的sz
		if (sz[j] > sz[son[u]]) son[u] = j; // 更新重子结点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第二遍 dfs

目的:处理 top[u] dfn[u] id[u]

void dfs2(int u, int tt) // u: 当前结点  tt: 重链顶端结点
{
	top[u] = tt; // 更新当前结点所在重链顶端
	dfn[u] = ++ cnt; // 更新dfs序
	id[cnt] = u; // 更新dfs序的映射
	if (!son[u]) return; // 叶子结点 直接退出
	// 优先遍历重子结点 目的是保证链上各个结点的dfs序连续
	// 当前结点的重子结点和当前结点在同一条链上 所以链的顶端都是tt
	dfs2(son[u], tt); 
	for (int i = 0; i < g[u].size(); i ++ )
	{
		int j = g[u][i]; // 子结点编号
		if (j == son[u] || j == fa[u]) continue; // 遇到重子结点或者父结点就跳过
		dfs2(j, j); // j点位于轻链顶端 它的top必然是本身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常见应用

两遍 dfs 之后,就已经完成了树链剖分的操作,但是由于本人举一反三能力缺失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所以后面再放几个常见的使用情况

路径维护:求树上两点路径权值和

这里做的是一个类似LCA的操作,如果两个结点不在同一条链上,就让深度更大的结点往上跳(每次只能跳一个结点,避免两个结点一起跳导致擦肩而过)直到跳到同一条链上,因为同一条链上的点 dfs 序是相邻的,所以可以直接在这条链上用数据结构计算权值和(下面的代码用的是线段树

int sum(int x, int y) // xy表示待求的两点路径权值和
{
	int ans = 0;
	int tx = top[x], ty = top[y]; // tx ty分别表示x和y所在重链的顶端结点
	while (tx != ty) // 让x和y跳到同一条链上
	{
		if (dep[x] >= dep[y]) // x比y更深 让x先跳
		{
			ans += query(dfn[tx], dfn[x]); // query是线段树的区间求和函数
			x = fa[tx], tx = top[x]; // 让x跳到原先链顶端的父结点 更新tx
		}
		else
		{	
			ans += query(dfn[ty], dfn[y]); // query是线段树的区间求和函数
			y = fa[ty], ty = top[y]; // 让y跳到原先链顶端的父结点 更新ty
		}
	}
	// 循环结束 x和y终于到了同一条链 但是二者不一定是同一个结点 所以还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贡献
	if (dfn[x] <= dfn[y]) ans += query(dfn[x], dfn[y]);
	else ans += query(dfn[y], dfn[x]);
	return ans;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路径维护:改变两点最短路径上的所有点的权值

和上面的求最短路径权值和很像,都是先让两个点跳到同一条链上再进行计算

void update(int x, int y, int c) // 把x与y的最短路上所有点的权值都加上c
{
	int tx = top[x], ty = top[y];
	while (tx != ty)
	{
		if (dep[tx] >= dep[ty])
		{
			modify(dfn[tx], dfn[x], c); // modify是线段树区间修改的函数
			x = fa[tx], tx = top[x]; // 让x跳到原先链顶端的父结点 更新tx
		}
		else
		{
			modify(dfn[ty], dfn[y], c); // modify是线段树区间修改的函数
			y = fa[ty], ty = top[y]; // 让y跳到原先链顶端的父结点 更新ty
		}
	}
	// 循环结束 x和y终于到了同一条链 但是二者不一定是同一个结点 所以还需要对两点之间的结点进行修改
	if (dfn[x] <= dfn[y]) modify(dfn[x], dfn[y], c);
	else modify(dfn[y], dfn[x], c);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求最近公共祖先

思路就是,如果两个点不在一条重链上,那就不断让深度大的结点往上跳,直到跳到同一条链上,那么深度较小的点就是LCA

int lca(int u, int v) // 求u和v的lca
{
	while (top[u] != top[v]) // 如果u和v不在同一条链上就一直让深度大的点往上跳
	{
		if (dep[top[u]] > dep[top[v]]) u = fa[top[u]];
		else v = fa[top[v]];
	}
	return dep[u] > dep[v] ? v : u; // 深度小的结点就是lca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从前慢现在也慢/article/detail/243509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