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目录
设备驱动要远比字符设备驱动复杂得多,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又对应不同的驱动子系统,本章学习一下块设备相关驱动概念,不涉及到具体的存储设备。使用开发板板载 RAM 模拟一个块设备,学习块设备驱动框架的使用
块设备是针对存储设备的,比如 SD 卡、 EMMC、 NAND Flash、 Nor Flash、 SPI Flash、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因此块设备驱动其实就是这些存储设备驱动
块设备驱动相比字符设备驱动的主要区别如下:
①、块设备只能以块为单位进行读写访问,块是 linux 虚拟文件系统(VFS)基本的数据传输单位。字符设备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的,不需要缓冲。
②、块设备在结构上是可以进行随机访问的,对于这些设备的读写都是按块进行的,块设备使用缓冲区来暂时存放数据,等到条件成熟以后在一次性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块设备中。这么做的目的为了提高块设备寿命,大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有些硬盘或者 NAND Flash就会标明擦除次数(flash 的特性,写之前要先擦除),比如擦除 100000 次等。因此,为了提高块设备寿命而引入了缓冲区,数据先写入到缓冲区中,等满足一定条件后再一次性写入到真正的物理存储设备中,这样就减少了对块设备的擦除次数,提高了块设备寿命
字符设备是顺序的数据流设备,字符设备是按照字节进行读写访问的。字符设备不需要缓冲区,对于字符设备的访问都是实时的,而且也不需要按照固定的块大小进行访问。
块设备结构的不同其 I/O 算法也会不同,比如对于 EMMC、 SD 卡、 NAND Flash 这类没有
任何机械设备的存储设备就可以任意读写任何的扇区(块设备物理存储单元)。但是对于机械硬盘这样带有磁头的设备,读取不同的盘面或者磁道里面的数据,磁头都需要进行移动,因此对于机械硬盘而言,将那些杂乱的访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可以有效提高磁盘性能, linux 里面针对不同的存储设备实现了不同的 I/O 调度算法
linux 内 核 使 用 block_device 表 示 块 设 备 , block_device 为 一 个 结 构 体 , 定 义 在
include/linux/fs.h 文件中,结构体部分内容如下:
struct block_device {
dev_t bd_dev;
int bd_openers;
struct inode *bd_inode;
struct super_block *bd_super;
struct mutex bd_mutex;
struct list_head bd_inodes;
void * bd_claiming;
void * bd_holder;
int bd_holders;
bool bd_write_holder;...........
struct gendisk *bd_disk;
.........}
bd_disk 成员变量,此成员变量为gendisk 结构体指针类型。内核使用 block_device 来表示一个具体的块设备对象,比如一个硬盘或者分区,如果是硬盘的话 bd_disk 就指向通用磁盘结构 gendisk
和字符设备驱动一样,我们需要向内核注册新的块设备、申请设备号,块设备注册函数为register_blkdev,函数原型如下:
int register_blkdev(unsigned int major, const char *name)
major: 主设备号。
name: 块设备名字。
返回值: 如果参数 major 在 1~255 之间的话表示自定义主设备号,那么返回 0 表示注册成
功,如果返回负值的话表示注册失败。如果 major 为 0 的话表示由系统自动分配主设备号,那么返回值就是系统分配的主设备号(1~255),如果返回负值那就表示注册失败。
和字符设备驱动一样,如果不使用某个块设备了,那么就需要注销掉,函数为unregister_blkdev,函数原型如下:
void unregister_blkdev(unsigned int major, const char *name)
major: 要注销的块设备主设备号。
name: 要注销的块设备名字。
返回值: 无
linux 内核使用 gendisk 来描述一个磁盘设备,这是一个结构体,定义在 include/linux/genhd.h
结构体部分如下
struct gendisk {
1 int major;
2 int first_minor;
3 int minors;
...........4 struct disk_part_tbl __rcu *part_tbl;
........5 const struct block_device_operations *fops;
6 struct request_queue *queue;}
1、major 为磁盘设备的主设备号
2、first_minor 为磁盘的第一个次设备号
3、minors 为磁盘的次设备号数量,也就是磁盘的分区数量,这些分区的主设备号一样, 次设备号不同
4、part_tbl 为磁盘对应的分区表,为结构体 disk_part_tbl 类型, disk_part_tbl 的核心是一个 hd_struct 结构体指针数组,此数组每一项都对应一个分区信息
5、fops 为块设备操作集,为 block_device_operations 结构体类型。和字符设备操作集 file_operations 一样
6、queue 为磁盘对应的请求队列,所以针对该磁盘设备的请求都放到此队列中,驱动程序需要处理此队列中的所有请求
编写块的设备驱动的时候需要分配并初始化一个 gendisk
和字符设备的 file _operations 一样,块设备也有操作集,为结构体 block_device_operations,
此结构体定义在 include/linux/blkdev.h 中,结构体部分内容如下:
1 struct block_device_operations {
2 int (*open) (struct block_device *, fmode_t);
3 void (*release) (struct gendisk *, fmode_t);
4 int (*rw_page)(struct block_device *, sector_t, struct page *,int rw);
5 int (*ioctl) (struct block_device *, fmode_t, unsigned,unsigned long);
6 int (*compat_ioctl) (struct block_device *, fmode_t, unsigned,unsigned long);
..........
7 int (*getgeo)(struct block_device *, struct hd_geometry *);
.........
8 struct module *owner;}
block_device_operations 结构体里面的操作集函数和字符设备的 file_operations操作集基本类似,但是块设备的操作集函数比较少
2、open 函数用于打开指定的块设备
3、 release 函数用于关闭(释放)指定的块设备。
4 、 rw_page 函数用于读写指定的页。
5 、 ioctl 函数用于块设备的 I/O 控制。
6 、 compat_ioctl 函数和 ioctl 函数一样,都是用于块设备的 I/O 控制。区别在于在 64位系统上, 64位应用程序的 ioctl 会调用 compat_iotl 函数。在 32 位系统上运行的APP调用的就是 ioctl
7 、 getgeo 函数用于获取磁盘信息,包括磁头、柱面和扇区等信息。
8 、 owner 表示此结构体属于哪个模块,一般直接设置为 THIS_MODULE
内核将对块设备的读写都发送到请求队列 request_queue 中,request_queue,这是一个结构体,定义在文件 include/linux/blkdev.h 中, request_queue 中是大量的request(请求结构体),而request 又包含了 bio, bio 保存了读写相关数据,比如从块设备的哪个地址开始读取、读取的数据长度,读取到哪里,如果是写的话还包括要写入的数据等。
首先需要申请并初始化一个 request_queue,然后在初始化 gendisk 的时候将这个
request_queue 地址赋值给 gendisk 的 queue 成员变量,当卸载块设备驱动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删除掉前面申请到的 request_queue,完成了请求队列的申请已经请求处理函数的绑定,这个一般用于像机械
硬盘这样的存储设备,需要 I/O 调度器来优化数据读写过程。但是对于 EMMC、 SD 卡这样的
非机械设备,可以进行完全随机访问,所以就不需要复杂的 I/O 调度器了。对于非机械设备我
们可以先申请 request_queue,然后将申请到的 request_queue 与“制造请求”函数绑定在一起。
每个 request 里面里面会有多个 bio, bio 保存着最终要读写的数据、地址等信息。上层应用程序对于块设备的读写会被构造成一个或多个 bio 结构, bio 结构描述了要读写的起始扇区、要
读写的扇区数量、是读取还是写入、页偏移、数据长度等等信息。上层会将 bio 提交给 I/O 调度
器, I/O 调度器会将这些 bio 构造成 request 结构,而一个物理存储设备对应一个request_queue,request_queue 里面顺序存放着一系列的 request。新产生的 bio 可能被合并到 request_queue 里现有的 request 中,也可能产生新的 request,然后插入到 request_queue 中合适的位置,这一切都是由 I/O 调度器来完成的。
bio 是个结构体,定义在 include/linux/blk_types.h 中,结构体部分内容如下:
struct bio {
struct bio *bi_next; /* 请求队列的下一个 bio */
struct block_device *bi_bdev; /* 指向块设备 */
unsigned long bi_flags; /* bio 状态等信息 */
unsigned long bi_rw; /* I/O 操作,读或写 */
struct bvec_iter bi_iter; /* I/O 操作,读或写 */.........
struct bio_vec *bi_io_vec; /* bio_vec 列表 */
.........}
bvec_iter 结构体类型的成员变量,bio_vec 结构体指针类型的成员变量。
bvec_iter 结构体描述了要操作的设备扇区等信息,结构体内容如下:
1 struct bvec_iter {
2 sector_t bi_sector; /* I/O 请求的设备起始扇区(512 字节) */
3 unsigned int bi_size; /* 剩余的 I/O 数量 */
4 unsigned int bi_idx; /* blv_vec 中当前索引 */
5 unsigned int bi_bvec_done; /* 当前 bvec 中已经处理完成的字节数 */
};
bio_vec 结构体描述了内容如下:
1 struct bio_vec {
2 struct page *bv_page; /* 页 */
3 unsigned int bv_len; /* 长度 */
4 unsigned int bv_offset; /* 偏移 */
};
可以看出 bio_vec 就是“page,offset,len”组合, page 指定了所在的物理页, offset 表示所处页的偏移地址, len 就是数据长度
RAMDISK_SIZE 就是模拟块设备的大小,这里设置为 2MB,也 就 是 说 本 实 验 中 的 虚 拟 块 设 备 大 小 为 2MB 。 RAMDISK_NAME 为 本 实 验 名 字 ,RADMISK_MINOR 是本实验此设备号数量,注意不是次设备号,此设备号数量决定了本块设备的磁盘分区数量
41行, gendisk,描述一个磁盘设备
42行,请求队列
43行,自旋锁
这个和字符设备的几乎一样
54行,blk_rq_pos 获取到的是扇区地址,左移 9 位转换为字节地址,从请求中获取要操作的块设备扇区地址
55行,使用 blk_rq_cur_bytes 函数获取请求要操作的数据长度
56行,使用 bio_data 函数获取请求中 bio 保存的数据
58-61行,调用 rq_data_dir 函数判断当前是读还是写,如果是写的话就将 bio 中的数据拷贝到 ramdisk 指定地址(扇区),如果是读的话就从ramdisk 中的指定地址(扇区)读取数据放到 bio 中
71行,首先使用 blk_fetch_request 函数获取请求队列中第一个请求
72行,while 循环依次处理完请求队列中的每个请求
77行,使用__blk_end_request_cur 函数检查是否为最后一个请求,如果不是的话就继续获取下个,直至整个请求队列处理完成。
116行,使用一块内存模拟真实的块设备,因此这里先使用 kzalloc 函数申请用于 ramdisk 实验的内存,大小为 2MB。
123行,使用 register_blkdev 函数向内核注册一个块设备,返回值就是注册成功的块设备主设备号。这里我们让内核自动分配一个主设备号,因此 register_blkdev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0。
131行,使用 alloc_disk 分配一个 gendisk
138行,初始化一个自旋锁, blk_init_queue 函数在分配并初始化请求队列的时候需要用到一次自旋锁
140行,使用 blk_init_queue 函数分配并初始化一个请求队列,请求处理函数为
ramdisk_request_fn,具体的块设备读写操作就在此函数中完成
146-151行,初始化131行申请到的 gendisk,依次是主设备号,起始次设备号,操作函数,私有数据,请求队列和名字
152行,使用 set_capacity 函数设置本块设备容量大小,注意这里的大小是扇区数,不是字节数,一个扇区是 512 字节
153行,gendisk 初始化完成以后就可以使用 add_disk 函数将 gendisk 添加到内核中,也就是向内核添加一个磁盘设备
在卸载块设备驱动的时候需要将前面申请的内容都释放掉。
使用 put_disk 和 del_gendis 函数释放前面申请的 gendisk;
blk_cleanup_queue 函数消除前面申请的请求队列;
使用 unregister_blkdev 函数注销前面注册的块设备;
最后调用 kfree 来释放掉申请的内存。
fdisk -l
ramdisk 已经识别出来了,大小为 2MB,但是同时也提示/dev/ramdisk没有分区表,因为我们还没有格式化/dev/ramdisk
mkfs.vfat /dev/ramdisk
mount /dev/ramdisk /tmp
挂载成功以后就可以通过/tmp 来访问 ramdisk 这个磁盘了
卸载重新加载进入
此函数用户获取磁盘信息,信息保存在参数 geo 中,为结构体 hd_geometry 类型,如下:
1 struct hd_geometry {
2 unsigned char heads; /* 磁头 */
3 unsigned char sectors; /*一个磁道上的扇区数量 */
4 unsigned short cylinders; /* 柱面 */
5 unsigned long start;
};
设置 ramdisk 有 2 个磁头(head)、一共有 32 个柱面(cylinderr)。 知道磁盘总容量、磁头数、柱面数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磁道上有多少个扇区了
加载查看
fdisk -l
- #include <linux/module.h>
- #include <linux/kernel.h>
- #include <linux/init.h>
- #include <linux/fs.h>
- #include <linux/uaccess.h>
- #include <linux/io.h>
- #include <linux/cdev.h>
- #include <linux/device.h>
- #include <linux/of.h>
- #include <linux/of_address.h>
- #include <linux/of_irq.h>
- #include <linux/slab.h>
- #include <linux/of_address.h>
- #include <linux/of_gpio.h>
- #include <linux/atomic.h>
- #include <linux/timer.h>
- #include <linux/jiffies.h>
- #include <linux/string.h>
- #include <linux/irq.h>
- #include <linux/interrupt.h>
- #include <linux/input.h>
- #include <linux/i2c.h>
- #include <linux/delay.h>
- #include <asm/unaligned.h>
- #include <linux/input/touchscreen.h>
- #include <linux/input/mt.h>
- #include <linux/blkdev.h>
- #include <linux/hdreg.h>
-
- /*定义磁盘大小,内存模拟*/
- #define RAMDISK_SIZE (2 * 1024 *1024) /*2MB*/
- #define RAMDISK_NAME "ramdisk" /*名字*/
- #define RAMDISK_MINOR 3 /*3个分区*/
-
-
- /*ramdisk设备结构体*/
- struct ramdisk_dev
- {
- int major;
- unsigned char *ramdiskbuf; /*ramdisk内存空间,模拟磁盘空间*/
- struct gendisk *gendisk;
- struct request_queue *queue;
- spinlock_t lock;
-
- };
-
- struct ramdisk_dev ramdisk;
- /*数据处理过程*/
- static void ramdisk_transfer(struct request *req)
- {
- /* 数据传输三要素:源、目的、长度:
- * 内存地址,块设备地址,长度
- */
- unsigned long start = blk_rq_pos(req) << 9;
- unsigned long len = blk_rq_cur_bytes(req);
- void *buffer = bio_data(req->bio);
-
- if(rq_data_dir(req) == READ)
- memcpy(buffer,ramdisk.ramdiskbuf +start,len);
- else
- memcpy(ramdisk.ramdiskbuf +start,buffer ,len);
-
- };
-
-
- /*请求函数*/
- void ramdisk_request_fn(struct request_queue *q)
- {
- int err=0;
- struct request *req;
- req = blk_fetch_request(q);
- while (req)
- {
- /*处理request,即具体的数据读写操作*/
- ramdisk_transfer(req);
-
- if (!__blk_end_request_cur(req, err))
- req = blk_fetch_request(q);
- }
-
- }
-
- int ramdisk_open(struct block_device *dev, fmode_t mode)
- {
- printk("ramdisk open\r\n");
- return 0;
- }
- void ramdisk_release(struct gendisk *disk, fmode_t mode)
- {
- printk("ramdisk release\r\n");
- }
- /*获取磁盘信息*/
- int ramdisk_getgeo(struct block_device *dev, struct hd_geometry *geo)
- {
- printk("ramdisk_getgeo\r\n");
- geo->heads = 2;/*磁头*/
- geo->cylinders = 32;/*柱面、磁道*/
- geo->sectors = RAMDISK_SIZE/(2 * 32 * 512);/*一个磁道里面的扇区数量*/
- return 0;
- }
- /*块设备操作集*/
- static const struct block_device_operations ramdisk_fops =
- {
- .owner = THIS_MODULE,
- .open = ramdisk_open,
- .release = ramdisk_release,
- .getgeo = ramdisk_getgeo,
- };
-
- /*驱动入口函数*/
- static int __init ramdisk_init(void)
- {
- int ret = 0;
- printk("ramdisk_init\r\n");
- /*申请内存*/
- ramdisk.ramdiskbuf = kzalloc(RAMDISK_SIZE, GFP_KERNEL);
- if(ramdisk.ramdiskbuf == NULL)
- {
- ret = -EINVAL;
- goto ramalloc_fail;
- }
- /*注册块设备*/
- ramdisk.major = register_blkdev(0,RAMDISK_NAME);
- if(ramdisk.major < 0)
- {
- ret = -EINVAL;
- goto ramdisk_register_blkdev_fail;;
- }
- printk("ramdisk major = %d\r\n",ramdisk.major);
- /*申请gendisk*/
- ramdisk.gendisk = alloc_disk(RAMDISK_MINOR);
- if(!ramdisk.gendisk)
- {
- ret = -EINVAL;
- goto gendisk_alloc_fail;
- }
- /*初始化自旋锁*/
- spin_lock_init(&ramdisk.lock);
- /*申请并初始化请求队列*/
- ramdisk.queue = blk_init_queue(ramdisk_request_fn,&ramdisk.lock);
- if(!ramdisk.queue) {
- ret = -EINVAL;
- goto blk_init_queue_fail;
- }
- /*初始化*/
- ramdisk.gendisk->major = ramdisk.major;/*主设备号*/
- ramdisk.gendisk->first_minor = 0;
- ramdisk.gendisk->fops = &ramdisk_fops;
- ramdisk.gendisk->private_data = &ramdisk;
- ramdisk.gendisk->queue = ramdisk.queue;
- sprintf(ramdisk.gendisk->disk_name,RAMDISK_NAME);
- set_capacity(ramdisk.gendisk,RAMDISK_SIZE/512);
- add_disk(ramdisk.gendisk);
-
- return 0;
-
- blk_init_queue_fail:
- put_disk(ramdisk.gendisk);
- gendisk_alloc_fail:
- unregister_blkdev(ramdisk.major,RAMDISK_NAME);
- ramdisk_register_blkdev_fail:
- kfree(ramdisk.ramdiskbuf);
- ramalloc_fail:
- return ret;
- }
-
- /*驱动出口函数*/
- static void __exit ramdisk_exit(void)
- {
- printk("ramdisk exit\r\n");
- del_gendisk(ramdisk.gendisk);
- put_disk(ramdisk.gendisk);
- blk_cleanup_queue(ramdisk.queue);
- unregister_blkdev(ramdisk.major,RAMDISK_NAME);
- kfree(ramdisk.ramdiskbuf);
- }
-
- module_init(ramdisk_init);
- module_exit(ramdisk_exit);
- MODULE_LICENSE("GPL");
- MODULE_AUTHOR("ba che kai qi lai");
代码如下
- static void ramdisk_make_request(struct request_queue *q,struct bio *bio)
- {
- int offset;
- struct bio_vec bvec;
- struct bvec_iter iter;
- unsigned long len=0;
- /*要操作的磁盘扇区偏移,改为字节地址*/
- offset = bio->bi_iter.bi_sector << 9;
- /*循环处理每个段*/
- bio_for_each_segment(bvec,bio,iter)
- {
- char *ptr = page_address(bvec.bv_page) + bvec.bv_offset;
- len = bvec.bv_len;
-
- if(bio_data_dir(bio) == READ)
- memcpy(ptr,ramdisk.ramdiskbuf +offset,len);
- else
- memcpy(ramdisk.ramdiskbuf +offset,ptr ,len);
-
- offset += len;
- }
- set_bit(BIO_UPTODATE,&bio->bi_flags);
- bio_endio(bio,0);
- }
91行,直接读取 bio 的 bi_iter 成员变量的 bi_sector 来获取要操作的设备地址(扇区)
93行,使用 bio_for_each_segment 函数循环获取 bio 中的每个段,然后对其每个段进行处理
95行,根据 bio_vec 中页地址以及偏移地址转换为真正的数据起始地址
96行,获取要出来的数据长度,也就是 bio_vec 的 bv_len 成员变量
98-101行,要操作的块设备起始地址知道了,数据的存放地址以及长度也知道,接下来就是根据读写操作将数据从块设备中读出来,或者将数据写入到块设备中
103行,处理完一个后继续往后处理
106行,调用 bio_endio 函数,结束 bio
168行,,使用 blk_alloc_queue 函数申请一个请求队列
175行,调用制造请求函数
测试方法和上面一样,参考上面的测试即可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