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麦克伦尼 著
美国知名的逻辑学教授,从事教学多年,曾先后任教于圣母大学和肯塔基大学。现居住于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
美国著名的逻辑学教授麦克伦尼推出的著作。本书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
一本比较有趣的书,喜欢书中讲到的分类,道理,跟生活是如此之近。就好像昨天和朋友的聊天话语被作者拿来分析一番。吓到我了。赞。
正文格式的缩进全没了。在印象笔记中还有。粘贴过来就全没了。真心不知道如何在 14 寸的显示器上编辑好。无力了。
成为优秀咨询顾问有五本必读图书:1、《简单的逻辑学》; 2、《销售的革命》; 3、《引爆点》; 4、《影响力》; 5、《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
书有五部分:
一,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有 10 点,
1,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
找出相似事物的特殊性
观察是知识的来源
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
2,确认事实,主观事实与客观事实。如何确认事实?
3,观念与其对象;
定义: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
判断观念正确与否
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
4,留意观念的本源;
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5,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客观存在的事物
(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
(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观念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简单观念:对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
复杂观念: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
错误观念:对客观事物做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应。它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做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6,将观念付诸语言
表达相应的观念: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
表达正确明晰的相应观念
7,有效沟通
语言和逻辑密不可分,这一表示尚存争议,但是只要我们试图与别人就某个观念进行沟通,语言就是不可或缺的。
有效沟通最基本的准备
①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匹配度越高,沟通越清晰有效。
②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
有效沟通基本原则
①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②说完整的句子
③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④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⑤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9.避免闪避式语言
①委婉表达:委婉表达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
②欺骗听众
③扭曲使用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语言的力量
10.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
本体真相
逻辑真相
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基本原理是不能被证明的。
①同一律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现实世界是由不计其数的个体所组成,并且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②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基本思想)。
解释: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中间状态。如:我们所说的“变化中” 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在事物的内部变化。
③充足理由律
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一个事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
(1)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
(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
④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即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这个原理可以被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
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3.万物终有其根源
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5.区分原因
6.定义术语
在逻辑论述中,避免语义不清和模棱两可最有效的方法。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
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
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性。
如,亚里士多德定义人为“理性的动物”
7.直言命题
8.普遍命题
三,伦证:逻辑学的语言
1.建立一个论证(最简单的论证)
2.从全称到特称
3.从特称到全称
4.断言
5.否定命题
6.比较
四,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1.怀疑论
怀疑论
一是将怀疑永久化,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极端怀疑论者
宣称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
作者的反驳:世界上如果没有真相,就无法对上述命题加以判断,因为这个结论根本就是无根之花
中度怀疑论者
勉强承认这个世界上或许有真相存在,但是他坚持,即使真相存在,人类也没有能力探知它。
作者的反驳:真相如果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能通过实践去检验,那它还是不存在的。
选择性怀疑
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将怀疑作为一种适当的、必要的态度
2.逃避性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者
他宣称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对某个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及。他仅仅是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真相都所知甚少。
诚实的不可知论者
我们对某个事物所知有限,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那就应该尊重事实,承认自己的无知。
逃避性不可知论者
将某些可以解决的无知同样视为是不可逾越的。
这样的无知是懒惰和漠视的结果。
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偏见:在深入了解事物并对其做认真分析之前,已经做了自己的判断。
玩世不恭者
习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事物做出悲观的预计
辩白
①要辩论的问题是荒谬的
②他的对手很愚蠢
③辩论本身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带来的问题
内在的不合理
阻碍了人们探究真相的可能性
将悲观的预测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盲目乐观者
带来的问题
扭曲的美丽现状之外
给我们带来未来的无尽失望
这两种人他们眼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一个自己想当然认为的世界。
4.眼界狭窄
一个眼界狭窄的人他拒绝某些选择仅仅是因为这些选择偏离了他的预先设想,所以他认为不值得去探寻。
有时候,过于开放地接受一切的态度在理性思维上可能会错得更离谱。
合理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事上都无原则地接受。
5.情感和论证
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
人类天生是情感动物,把我们的情感完全剥离出来——即便是短暂的——并进行纯粹理性的论证是不现实的。
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所以不要试图将情感完全排除在外。
促使人们做出合理论证的是智力因素,是思想和它们彼此的关联,情感暗示并不能左右它。
一个结论并不因为我们觉得美好就可以被接受,我们接受它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正确的,必须接受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的一个简单的基本原则: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6.推理的原因
推理本身无善恶。它的目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我们一直在贯彻一种观点
逻辑并不仅仅是正确的推理过程。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起点本身是扭曲的(即不反映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那么即使推理做到了和他的思维保持一致,同样是不合逻辑的。
要始终牢记这一点: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的。
除了探寻真相,任何其他的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这个结论中体现的理想非常高尚,虽然人类的奋斗史并不总是如此高尚。但是理想终究是理想,永远值得追求。
理想的辩论,输赢并不是真正的目的,从正反双方的努力中,发现所辩论事物中蕴含的真相才是最终目的。
7.论证不是争吵
论证
理性探讨,发现真相
争吵
击败你的对手
有许多人,虽然他们愿意和你争吵,但却不愿意或者没能力和你进行论证。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和这种人进行争论。
8.真诚的局限性
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真诚不能讲谬误变成真相。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9.常识
逻辑,生于常识,但又高于常识。
常识是对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敏锐洞悉。
它是被亚里士多德定义的“理性的动物”所共享的普遍意识。
五,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谬误
形式谬误
1.否定前件(条件论证)
有效形式
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
无效形式
否定前件
A→B。- A。所以- B。
结论并不具备必然性。结论可能正确,但不确定。
肯定后件
2.肯定后件(条件论证)
A→B。B。所以,A.
结论并不具备必然性。结论可能正确,但不确定。
3.中项不周延
或称,牵连犯罪
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
非形式谬误
4.偷换概念
多义词或多义字。
潜在问题是模糊不清。
5.窃取论题
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6.虚假假设
判定虚假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
经验之谈:尽可能少用假设。
7.稻草人谬误
“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
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当中,如果你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8.误用传统
传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可以被视为一套日积月累的先例总和。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实际上,传统的生命力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
9.以暴易暴
两个错误带来的仍旧是两个错误的命题。
在决定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时,我们关注的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10.民主谬误
如果大多数人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在情感方面,民主谬误是很有说服力的。
如许多历史事件所证明的,当民众黑白不分的时候,为坚持真理而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11.对人不对事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
如果论证的目的仅仅是获胜,对人不对事谬误将会有效地发挥作用。
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听众视听的能力。
12.压制理性
用粗暴的强制而不是理性来说服他人。
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13.滥用专家意见
我们不仅仅要得到专家的意见,还要得到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无需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做出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4.质的量化
我们通常用数量来表示质量,通过它可以带来可见的实践效益,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它的限制。
从严格意义上讲,质量根本不可以被量化。
试图将不需要量化的事物进行量化是对它们的亵渎。
15.以出身论英雄
谬误: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
16.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
用纯粹的数量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7.简化主义
这种谬误发生在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
18.分类错误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而没有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我们散漫的态度。
19.混淆视听
①它直接诉诸于情感,而不是推理
②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20.以笑饰非
当不能对某个论证做出合理反应时,我们会用这种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
花点时间说明为什么论证是失败的,同样好过简单地嘲笑论证本身。
21.以泪掩过
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感爆炸来博取听众同情,模糊论题。
论证经常遭遇情感方面的问题。
控制情感:强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维是成反比的。一旦情感超过一定界限,引导论证正确进行的机会就随之归零。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够加以反对的论证,并不能因此而证明其为真。
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 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
23.两难陷阱
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的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24.以先后论因果
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之前,这并不足以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
25.情感误导
当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
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所讨论问题的严重扭曲。
26.功利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
但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
27.避免结论
结论是必然要达到的。
论证——人类推理的语言学称谓——是以目标为导向的。
如果我们做论证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那是将论证的庸俗化。
认识到有些问题目前在我们认识能力的范围以外,暂时无法解决是一回事。
但是接受这样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的结论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这是在用推理来破坏推理的内在目的
28.简化推理
有时我们受简单化的趋势,黑白不分,那是因为生活的复杂性淹没了我们。
但是,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的简单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同样是不合逻辑的反应。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
愤世嫉俗者的表现
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
不要告诉听众他们想听到的,要告诉他们真实的。
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东西
不要对他们假言欺骗,要实话实说。
听众不能立刻欣赏你的坦白,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历练之后,他们会发现,他们必须面对的只能是现实。
学习谬误
①它将使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敏锐我们的神经,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遵循正确的路径;
②在我们面对错误推理时,它将保护我们不受误导。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