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基于事件的性能分析
通过收集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事件进行工作,每个调用都会触发,输出数据量大,精度高
def profiler(frame, event, arg):
print 'PROFILER: %r %r' % (event, arg)
sys.setprofile(profiler) # 此后的所有调用都会触发函数
统计式性能分析
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对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进行抽样统计,掌握目标程序在每个函数上消耗的时间
优点:
分析的数据更少
对性能造成的影响更小
如statprof
沉重的I/O操作,比如读取和分析大文件,长时间执行数据库查询,调用外部服务(比如HTTP请求),等等。
出现了内存泄漏,消耗了所有的内存,导致后面的程序没有内存来正常执行。
未经优化的代码被频繁地执行。
密集的操作在可以缓存时没有缓存,占用了大量资源。
常数时间
如字典查找
线性时间
遍历序列
对数时间
随着输入数量的增加,对数函数开始增长很快,然后慢慢减速
如二分查找
线性对数时间
如一些高级排序法
阶乘时间
暴力破解法
平分时间
冒泡排序,遍历二维数组,插入排序
# 运行包括最好情况、正常情况和最差情况,也与输入数据有关
建立回归测试套件,预处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可视化
统计每个函数消耗的CPU时间。同时它还提供了其他细节,比如函数被调用的次数。
只测量CPU时间,并不关心内存消耗和其他与内存相关的信息统计
import cProfile
cProfile.run('fib_seq(2)')
15 function calls (11 primitive calls) in 0.000 seconds # 11个原生调用
ncalls tottime percall cumtime percall filename:lineno(function)
1 0.000 0.000 0.000 0.000 <string>:1(<module>)
5/3 0.000 0.000 0.000 0.000 test1.py:14(fib)
ncalls 表示函数调用的次数,两个数值时,总调用次数/原生调用的次数,数值过大时表示bug或者需内联函数扩展的位置(即不回调函数,而是直接写)
tottime是函数内部消耗的总时间,不包括调用其他函数的时间
percall是tottime除以ncalls,表示一个函数每次调用的平均消耗时间
cumtime是之前所有子函数消耗时间的累计和(也包含递归调用时间),可以整体式识别性能,如算法选择错误
另一个percall是用cumtime除以原生调用的数量,表示到该函数调用时,每个原生调用的平均消耗时间
filename:lineno(function)显示了被分析函数所在的文件名、行号、函数名。
对源代码干扰更少,不需要增加任何代码,运行脚本时需要添加参数
python -m cProfile your_script.py -o your_script.profile
测试时,会影响实际性能
代码内部时钟有一个精度范围,小于该精度的测量会测不出来
run(command, filename=None, sort=-1) 内部执行exec(command, __main__.__dict__, __main__.__dict__) runctx(command, globals, locals, filename=None) # 能在函数内运行,能识别内部导入的模块 内部执行exec(command, globals, locals) Profile(timer=None, timeunit=0.0,subcalls=True,builtins=True)方 返回类的其他方法: enable():表示开始收集性能分析数据。 disable():表示停止收集性能分析数据。 create_stats():表示停止收集数据,并为已收集的数据创建stats对象。 print_stats(sort=-1):创建一个stats对象,打印分析结果。 dump_stats(filename):把当前性能分析的内容写进一个文件。 run(cmd):和之前介绍过的run函数相同。 runctx(cmd, globals, locals):和之前介绍过的runctx函数相同。 runcall(func, *args, **kwargs):收集被调用函数func的性能分析信息。 示例: prof = cProfile.Profile() prof.enable() xx prof.create_stats() prof.print_stats()
pstats模块为开发者提供了Stats类,可以读取和操作stats文件
strip_dirs():删除报告中所有函数文件名的路径信息。这个方法会改变stats实例内部的顺序
add(*filenames):这个方法将文件名对应的文件的信息加载到当前的stats对象中
dump_stats(filename):就像cProfile.Profile类,这个方法把加载到Stats类的数据保存为一个文件。
sort_stats(*keys):依次对所有项目进行排序,从而调整stats对象的
reverse_order():这个方法会逆反原来参数的排序方法
print_stats(*restrictions):这个方法是把信息打印到STDOUT。
print_callers(*restrictions)显示程序执行过程中调用的每个函数的调用次数、总时间和累计时间,以及文件名、行号和函数名的组合。
print_callees(*restrictions)方法打印一列调用其他函数的函数。
prof = cProfile.Profile()
prof.enable() # 开始性能分析
运行函数()
prof.create_stats()
p=pstats.Stats(prof) # stats接收cProfile.Profile()的实例参数
p.print_stats(10,1.0,'.*.py.*') # p.print_callers()
stats.strip_dirs().sort_stats('cumulative').print_stats()
获取每个函数的调用次数和总调用次数。
是确定性分析,即基于事件的性能分析器的另一种说法
一行一行地分析函数性能,而不是像cProfile那样做确定性性能分析。
pip install line_profiler
失败可以尝试whl安装
弥补cProfile和类似性能分析器的不足(主要关注函数调用消耗的CPU时间),
能发现发生在函数的某一行中的问题
和cProfile.Profile一样,也提供了run、runctx、runcall、enable和disable方法。
但是最后两个函数在嵌入模块统计性能时并不安全,使用时要当心。
示例:
prof = line_profiler.LineProfiler(test) # 把函数传递到性能分析器中
prof.enable() # 开始性能分析
test()
prof.disable() # 停止性能分析
prof.print_stats(sys.stdout) # 打印性能分析结果
安装后自带。
kernprof会创建一个性能分析器实例,并把名字添加到__builtins__命名空间的profile中
使用:
@profile
def func(n):
然后命令行启动:kernprof -l -v script_to_profile.py # -v属性立刻输出结果在命令行
注意事项:
时间问题,在性能分析函数调用另一个函数时,没有把每一行消耗的时间增加到总时间上:
列表综合(list comprehension)表达式的Hit比它们实际消耗的要多很多
函数结果缓存
lambda函数多次调用时事先创建函数
多余的变量声明和查询
dict和defaultdict类
字符串连接+比c语言%快
通过pyprof2calltree这个工具把cProfile的输出结果转换成KCacheGrind可以读取的形式。
pip install pyprof2calltree
sudo apt-get install kcachegrind
pyprof2calltree -o [output-file-name] -i input-file.prof
-k:如果想立即运行KCacheGrind,就可以加上这个参数。
-r:如果还没有性能分析数据,可以用这个参数直接分析Python脚本文件生成最终结果。
convert:会输出性能分析结果文件
visualize:直接启动KCacheGrind显示结果
示例:
from xml.etree import ElementTree
from cProfile import Profile
import pstats
xml_content = '<a>\n' + '\t<b/><c><d>text</d></c>\n' * 100 + '</a>'
profiler = Profile() # 实例化
profiler.runctx("ElementTree.fromstring(xml_content)", locals(), globals()) # 执行脚本
from pyprof2calltree import convert, visualize # 导入
stats = pstats.Stats(profiler) # 获取stat
visualize(stats) # 运行kcachegrind
结果分析
2.Self列:只包含函数本身消耗的时间,不包括它调用的函数需要的时间。
KCacheGrind也适用于C和C++开发者,而RunSnakeRun是专门为Python开发者定制的。
无需像KCacheGrind一样借助pyprof2calltree,本身读取和解释分析结果,只要设置好文件路径就行。
pip install wxpython
pip install SquareMap RunSnakeRun
python -m cProfile -o test.prof inverted-index.py
runsnake test.prof
把函数、输入参数和返回值全部都保存起来,在函数下次被调用时直接使用存储的结果
默认参数(default argument)可以在函数创建时就确定输入值,而不用在运行阶段才确定输入。
注:函数的接口容易造成混乱。
普通for循环产生的指令集更长。
列表综合产生的指令集就像是for循环指令集的真子集,主要的差异是数值被增加到列表中的方式不同。
在for循环里,数值是一个一个增加的,用到三个指令;列表综合只用了一个简单且已经经过优化的指令
# 适合:列表推导式能替代for循环生成列表
# 如果列表的数量大,就用生成器
生成器:
只能遍历一次
可以接入Windows系统上的kernel32.dll和msvcrt.dll动态链接库,以及Linux系统上的libc.so.6库。
使用:
将关键代码写成c语言,编译成一个库,然后导入Python当作模块使用。
有时,系统的库文件已经写好了c函数,只需加载一个系统库就行
由于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每当我们要做任何改变字符串内容的操作时,其实都是创建了一个带有新内容的新字符串,我们的变量会指向新创建的字符串。
因此,处理字符串时必须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
细节:
str = str1+str2+str3用C语言字符串的变量内插法更好,str = "%s%s%s"%(str1,str2,str3)
或者用locals函数创建子字符串:
document = "%(title)s%(introduction)s%(main_piece)s%(conclusion)s" % locals()
用set或dict比list好
大都是经过优化的C语言写成,如内置数据类型,数组(array)、迭代工具(itertools)、队列(collections.deque)
内置函数operator.add比lambda x, y: x+y好
在pop(0)和insert(0,v)操作时比list更好
内置函数代码,虽然可能会损害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便利性
list1.sort(cmp=lambda a, b: cmp(a[1], b[1]))
list2.sort(key=lambda a: a[1])
while 1得到了优化,跳转一次就能完成,而while True并没有,因此需要跳转好几次才能完成。
多元赋值(multiple assignments)很慢但变量交换时,它比普通方法要快
因为我们不需要使用临时变量和赋值过程
在比较三个变量时,不要用 x<y 和 y<z,可以用 x<y<z。
使用常规的类(class)方法创建存储数据的简单对象时,实例中会有一个字典存储属性。这个存储对属性少的对象来说是一种浪费
分析程序运行并对那些频繁执行的部分生成本机机器码,通常可以接近C 代码的速度
下载压缩包,解压后添加系统环境变量
wget https://bitbucket.org/pypy/pypy/downloads/pypy2.7-v7.0.0-linux64.tar.bz2
tar xf pypy2.7-v7.0.0-linux64.tar.bz2
mv pypy2.7-v7.0.0-linux64/ pypy2.7-7
ln -s ~/data/pypy2.7-7/bin/pypy /usr/bin/
pypy -m ensurepip安装未带pip的安装包
pypy -m pip install xx
开较少uid的进程,运行完该范围就关闭进程,重新开启进程,尝试过,速度貌似提升不明显,有可能瓶颈不在计算上
原因:可能在于pypy的优化理念与cpython不一样,例如字符串+拼接在pypy很慢
os.environ['PYPY_GC_MAX'] = "1GB"
os.environ['PYPY_GC_MAX'] = "0.5GB"
os.environ['PYPY_GC_GROWTH'] = "1.2"
JIT可以分析函数热度,即判断哪个函数比其他函数“更热”(hotter,执行次数更多),从而做出优化
# 可能会比直接内联要更快,所以反复调用函数的代码可以利用JIT优化
JIT会实时优化代码
想把大量的字符串连接成一个对象,用cStringIO模块
# 执行下面操作时通过sys模块JIT会禁用
_getframe:这个方法会从callstack返回一个frame对象,也可以接受一个从callstack发出的带深度参数的callstack对象作为参数。
这么做性能损失非常大,非万不得已最好别用,比如系统调试的时候
exc_info:这个方法会返回一个三元素的元组,提供待处理异常的相关信息。三个元素分别是type、value和traceback,具体解释如下。
type:待处理的异常类型。
value:异常参数。
traceback:跟踪traceback对象,当异常被抛出时,里面会封装一个callstack对象。
settrace:这个方法可以设置跟踪函数。它能让你从Python内部跟踪Python代码。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个方法也是万不得已时才用,因为它在执行时会禁止JIT。
直接将Python代码编译成C语言(CPython不会这么做)
其实是一个转换器,可以简单看成一个软件,它可以把源代码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用Python代码调用原生C/C++
用静态类型声明把Python代码优化成C语言的性能
静态类型是Cython这个翻译器产生优化的C语言代码的主要特征,可以把Python的动态特性转变成静态且更快的代码(有时候可以达到几个数量级)。
坏处是变得更啰嗦
pip install cython
将代码中变量和参数改成C语言类型,然后用cython编译成.c文件,然后变成.o
由于表达式计算范围(evaluation scope)的限定有问题,因此不能在生成器表达式内部使用可迭代对象
在处理生成器表达式内部使用可迭代对象时,Cython会在生成器内部计算可迭代对象。而CPython是在生成器外部计算。
CPython的生成器具有一些属性可以让用户查看。但是Cython的生成器的这类属性还不够全面。
字节字符串比较是通过指针实现的,并不是字符串的真实值
能够(通过装饰器)控制Python解释器把函数转变成机器码 只是针对数组操作进行优化,它非常适合配合NumPy使用 安装: pip install numba 作用: 即时代码生成(On-the-fly code generation) CPU和GPU原生代码生成 与具有NumPy依赖的Python科学计算软件配合使用 使用: 使用@jit装饰器。加上它就表示要用Numba的JIT编译器对函数进行优化。 1.函数接收类型 @jit(int32(int32, int32)) 2.没有GIL @jit(nogil=True),用多线程运行Python代码 3.无python模式 @jit(nopython=True) 只有一部分函数和方法可以使用。
提供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数据结构和分析工具。
这是一种用Python子集为科学计算设计的运行时编译器。它非常适合处理科学计算问题。
只支持一小部分Python和NumPy组合的数据类型
限制:
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Python的数字、元组、列表和NumPy的数组。
Parakeet会自动对数据类型执行向上转换,就是说,无论何时遇到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都会被强制向上转换成统一类型。
Parakeet里面不能捕捉和处理异常,这是因为Parakeet是用SSA结构展示程序的
数组传播(array broadcasting,NumPy的特性)是通过对数组参数类型显式地映射操作实现的。
这种实现方式的限制是它不能实现多维数组传播(比如8×2×3和7×2数组)。
只实现了一小部分Python和NumPy的内置函数。
列表综合表达式作为数组综合表达式处理。
使用:
在函数上使用一个装饰器,from parakeet import jit
from guppy import hpy
h = hpy()
heap = h.heap() # 显示内存占用最多的类型
byrcs = h.heap().byrcs # 稍微具体的信息
python3.4后版本引入
示例:
tracemalloc.start(25)
snapshot = tracemalloc.take_snapshot()
top_stats = snapshot.statistics('lineno')
for stat in top_stats[:10]:
print(stat)
方法:
tracemalloc.start(25) # Store 25 frames
tracemalloc.take_snapshot()
snapshot.statistics('lineno')
snapshot2.compare_to(snapshot1, 'lineno')
stat.traceback.format()
tracemalloc.clear_traces() # Clear traces of memory blocks allocated by Python.
gc.enable(); gc.disable(); gc.isenabled() 开启gc(默认情况下是开启的);关闭gc;判断gc是否开启 gc.collect(generation=None) 执行一次垃圾回收,不管gc是否处于开启状态都能使用。专门针对循环引用(正常的垃圾回收机制不适用) 没参数进行完全回收 gc.set_threshold(t0, t1, t2); gc.get_threshold() 设置垃圾回收阈值; 获得当前的垃圾回收阈值,gc.set_threshold(0)也有禁用gc的效果 gc.get_objects() 返回所有被垃圾回收器(collector)管理的对象。这个函数非常基础!只要python解释器运行起来,就有大量的对象被collector管理, 因此,该函数的调用比较耗时! gc.get_referents(*obj) 返回obj对象直接指向的对象 gc.get_referrers(*obj) 返回所有直接指向obj的对象 gc.set_debug(flags) 进行检测,打印log # gc.set_debug(gc.DEBUG_COLLECTABLE | gc.DEBUG_UNCOLLECTABLE | gc.DEBUG_SAVEALL)
调用了gc的这几个函数:gc.get_objects(), gc.get_referents(), gc.get_referers(),然后构造出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 def count(typename) 返回该类型对象的数目,其实就是通过gc.get_objects()拿到所用的对象,然后统计指定类型的数目。 def by_type(typename) 返回该类型的对象列表。线上项目,可以用这个函数很方便找到一个单例对象 def show_most_common_types(limits = 10) 打印实例最多的前N(limits)个对象,这个函数非常有用。该函数能发现可以用slots进行内存优化的对象 def show_growth() 统计自上次调用以来增加得最多的对象,这个函数非常有利于发现潜在的内存泄露。 函数内部调用了gc.collect(),因此即使有循环引用也不会对判断造成影响。 def show_backrefs() 生产一张有关objs的引用图,看出对象为什么不释放,后面会利用这个API来查内存泄露。 层数限制(max_depth)、宽度限制(too_many)、输出格式控制(filename output)、节点过滤(filter, extra_ignore) def find_backref_chain(obj, predicate, max_depth=20, extra_ignore=()): 找到一条指向obj对象的最短路径,且路径的头部节点需要满足predicate函数 (返回值为True) 可以快捷、清晰指出对象的被引用的情况 def show_chain(): 将find_backref_chain 找到的路径画出来, 该函数事实上调用show_backrefs,只是排除了所有不在路径中的节点。
pip install memory_profiler
from memory_profiler import profile
为函数添加装饰器@profile(precision=6)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