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人脸识别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包括摄像头,算法,算力,工程部署等统一配合,才能获取到一个比较好的体验。笔者就曾经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对进来图像非常模糊的照片做人脸识别功能,直呼”臣妾做不到啊“。
那我们首先就需要看看,什么的图片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体验?
精度:脸部亮度,人脸角度,清晰度,人脸光照均匀,人脸大小,人脸遮挡等;
时间效率:摄像头的帧率,抓拍机的抓拍速度等。
这些因素各自受什么影响呢?我尝试归结如下:
Item | 摄像头 | 工程部署 | 算法提升 | 人员配合 |
脸部亮度 | 中等相关,宽动态能力 | 强相关,现场补光 | 脸部光线补偿 | |
人脸角度 | 中等相关,抓拍机的识别能力 | 强相关,摄像头安装的高度,角度 | 强相关,强配合或是弱配合皆可 | |
清晰度 | 强相关,快门速度 | 中等相关,亮度调整 | ||
人脸光照均匀 | 弱相关,可以通过曝光等来降低阴阳脸的情况 | 强相关,现场光线 | ||
人脸大小 | 强相关,摄像头的对焦能力,抓拍机设定等 | 弱相关 | ||
人脸遮挡 | 无关 | 无关 | 强相关 |
从上面的表格来看,输出的图片质量本质上与现场的部署和摄像头的品质是有强相关的,在某些现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摄像头的能力做一些修复。当然,算法侧也有一些能力对低质量的图片做增强,这就需要算法,算力的支撑,同时对于最终识别精度的影响也是一个未知的评估。所以,我一直有个观点:一个完整的系统,一半靠算法,一半靠工程,最终提高识别精度有两个法宝,一是靠补灯,二是靠摄像头。
那么哪些摄像头的指标是可以看的呢?
1) 快门速度
家里有小朋友的摄影爱好者都大概了解,让一个小朋友安静地给你照片有多难。同样,对于一个运动中的物体/人员,抓拍是一个技术活。正常走路的情况下,建议将抓拍速度定位在1/100~1/150s,这样既可以保证图片的运动模糊可以接受,又可以有比较长的曝光时间,让照片能够较好地获取到曝光值。
2 光圈大小
光圈大小决定了照片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运动中物体获取到的光线就越足,图片质量就相对会好些。
3 宽动态
宽动态是指局部曝光调整的能力,一般用db值来表示,比如说在亮背景的情况下,从画面中闪入一个人脸,这个时候人脸的亮度和背景的亮度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摄像头如何可以快速调整曝光值,让人脸部画面正常曝光。有两个维度考量:1)宽动态的能力,一般情况下60db左右可以满足正常的逆光要求,如果能够达到100db的话,就意味着可以直接应用在户外咯;2)宽动态的时间,是指从开始进行宽动态调整到调整完成整个画面稳定的时间。时间越快,体验越好,比如我之前有遇到一款产品,直接需要4s以上的时间,造成整个产品和用户的体验就变得很差。
4 抓拍速度
是指从人脸在画面中出现(满足最新size的需求)到送出到ftp的时间。抓拍速度直接影响到的是用户的体验,比如说我们利用抓拍机做迎宾服务。如果从人脸出现到送出ftp需要2s时间的话,人早就从系统中走出,也就起不到迎宾的效果。
正常情况下,100~200ms是可以接受的。
5 抓拍张数
抓拍张数的配置,是指我一次可以抓拍多少张图片。
6 抓拍最小人脸
需要获取到大人脸size,有几种方式,1)将焦距调远,在比较远的地方就能够抓取到人脸,这个时候人脸的size也会比较大,2)持续抓拍,配置抓拍机,只有当检测到最小人脸满足要求,才开始往抓拍服务器送图片。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按赞。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