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随着近几年IT信息化技术应用变化快速发展,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系统也日趋完善,各种学习平台、教学、办公、管理平台都运行在数据中心,一旦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将影响到全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近年来报道的个别企业已经发生了数据中心故障的案例,更说明数据的安全性显得极其重要。
现在高校数据中心具有如下这些特点:应用平台种类多,数据分布分散;虚拟化技术应用已经比较多,备份数据量大。面对这些情况,如何解决好数据保护问题,也需要用心研究。
现状及存在问题
1.传统的数据保护技术手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根据用户实际的应用情况,按照不同的应用类型,在不同服务器上安装应用的备份客户端,统一将数据备份到备份介质。
第二种:虚拟化容灾保护技术。针对性的对虚拟化平台进行容灾保护,如采用SRM、Veeam等虚拟化复制技术。
第三种:存储的容灾保护。方法一:采用底层存储复制技术,以实现生产存储的本地或异地容灾。方法二:采用存储虚拟化网管技术,实现生产存储的双镜像。
第四种:CDP保护技术。CDP(ContinuousData Protection),中文名称为持续数据保护。持续数据保护是一套技术手段,它可以捕获或跟踪数据的变化,并将其独立存放在生产数据之外,以确保数据可以恢复到过去的任意时间点。持续数据保护系统可以基于块、文件或应用实现,可以为恢复对象提供足够细的恢复粒度,实现几乎无限多的恢复时间点。
在被保护服务器内安装CDP客户端,再配合CDP硬件存储,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整体保护。
高校在运用这些数据保护技术时,往往会有一种误区,当数据中心某种对象需要保护时,便采用针对某种对象的灾备技术,如虚拟化保护,就采用虚拟化容灾保护技术;数据库保护,采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存储保护,就采用存储复制技术,为了保护而保护,整个数据中心便存在很多套容灾备份产品,其结果就是:由于灾备产品种类多,在前期的产品选型,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需要管理人员跟进,学习更多的灾备软件支持;各个产品之间没有关联,形成灾备孤岛。
2.传统的应对思路面临的问题
RTO:最大可容许业务中断时间。灾难发生后,从IT系统宕机导致应用停顿之刻开始,到IT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部门运作之时,此两点之间的时间段。
RPO:最大可容许数据丢失量。从系统和业务数据而言,在IT系统宕机之前最多能够忍受的数据丢失量。
不论是何种数据保护技术,都有其优势和缺陷。
第一种:传统数据备份。虽成本低,可应对物理故障和逻辑故障,但是RTO和RPO以天为单位。很多恢复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需要恢复人员对应用系统比较熟悉。
第二种:虚拟化容灾技术。可以实现RTO和RPO都是分钟甚至秒级别的虚拟机容灾保护,但是其只能局限在虚拟化服务器保护,无法对物理服务器进行保护。
第三种:存储容灾技术。可应对物理错误,但无法应对逻辑错误,尤其是无法应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层面的故障,投资比较大。如果采用存储虚拟化网关模式,可以达到数据镜像模式,但无法应对逻辑错误,同时还需要改变原有的架构。对已有数据的生产环境,有很大的架构变化风险。
第四种:CDP技术。可以实现RTO和RPO为秒级的数据保护,而且旁路模式,对系统影响小,可以实现镜像、快照、CDP和备份四层保护。但其成本相对备份高。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值得重视,均为前沿产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多智时代,在此为你推荐几篇优质好文: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