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寒冬”下的金三银四跳槽季来了,帮你客观分析一下局面

“寒冬”下的金三银四跳槽季来了,帮你客观分析一下局面

如果第二次看到我的文章,欢迎文末扫码订阅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哟~  >

本文长度为5723字,建议阅读15分钟。

坚持原创,每一篇都是用心之作~

 

 

这是一篇以程序员视角写的文章,但是内容是互联网行业通用的。

 

文章虽然有点长,但是这里的读者大部分还是互联网行业的,所以我认为值得你看完,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嗅觉比较灵敏的人在17年就感受到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气息在明显减弱。直到17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喊互联网寒冬潮来了。

 

到目前来看,势头好像越演越烈,还没有见顶的迹象。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想还是肯定有不少人,想找找机会。毕竟想着,危机危机,危中带机嘛。

 

 

真实的大环境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过去的互联网20多年,是一个开疆辟土的野蛮生长期,各方诸侯为了在一大片蓝海中抢占更多的地盘,竞争可谓激烈。

 

所谓,竞争会带来局部溢价。竞争本事是个非理性的事情,因为此时有很大原因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性远大于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性。

 

所以这会导致,越靠近核心链路的资源投入超配。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比如在学生时代拼读书成绩,那么一个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肯定是超配的。为了成绩比其他人更好,可以投入很多成本进去,时间、金钱等等。

 

 

程序员这个群体就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开始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完整体现了这个趋势。

▲截图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可以看到这几年间,从业人员的涨幅,那可是所有行业的No1。而且,在2003年以前,这个群体还只是被划分在了“其他”里面。

 

 

为什么涨那么快呢?正如前面所说,因为这行相对其他行业是有溢价的,而人又是逐利的,自然就越来越多的人向这个方向而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程序员目前的薪资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被“外部因素”干预是属于比较大的,包括运营,产品经理等这些互联网新起的岗位都是如此。

 

当然了,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导致的,一个愿意来到这个行业一个愿意要你。

 

 

但是我们要想一下,在寒冬之下,这个供需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想告诉大家的一个信息是,如果放眼到整个中国社会来看,其实互联网行业并没进入什么寒冬。至少说对我们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影响并算不上寒冬。

 

可能你会问,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喊寒冬呢?瞎喊也不可能这么多人啊。

 

没错,但是感官只是我们对身边所见的局部信息的一种结果认定,并且不代表全局。

 

假如我们的视野仅限于传统的虚拟经济产业的话,目前的确进入到了一个转折点。出现了明显的瓶颈,甚至是负增长。从51job公布的招聘需求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截图来源于51job

 

但是,放眼于整个中国社会来看,国家正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在供给侧的很多传统实体企业都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对我们老互联网人来说其实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大陆。

 

所以,从整体来看,我们每一位互联网人不但没进入寒冬,反而获得了很多如20年前一样的新机会。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的20年相当于重新建立了一个平行世界,而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则是让旧世界变的更好。

 

艾瑞咨询恰巧在这周一(2019.2.18)发布了一份最新的互联网就业相关报告(文末附下载连接),可以看到传统行业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度情况。

 

▲截图来源于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

 

另外,从总量上来说,18年几个过去长期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头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有明显增长的。

 

▲截图来源于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

 

当然,毕竟这是年度数据,不排除有些纯线上的企业反应比较迟钝,在下半年才对招聘踩了刹车。所以,今年纯线上的行业对人才需求数涨幅可能相比18年会缩小一些。

 

从18年的季度变化中也能预见这点。WED指标进入到一个平台区,变化开始变小。这份数据同样新鲜,来源于上周六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同样文末附下载连接)。

 

▲截图来源于BOSS直聘《2019人才资本趋势报告》

 

但是从JMPI指标来看,整个行业的蛋糕还是在快速扩大的,并无瓶颈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岗位在不同地区的供需情况差异还是比较大。如果对于选择去哪个城市工作还存在纠结的可以参考一下(数值越小,代表市场竞争越小)。

 

▲截图来源于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

  

好了,其他的大家在文末下载这2份报告自己看吧,包括薪资什么的。

 

 

该如何准备跳槽

了解清楚大环境之后,如果你选择跳槽的话可以继续看下去。暂时没这打算的也可以先收藏一下,后续再来翻~

 

准备跳槽,主要要做3件事:找公司、写简历,备面试

 

 

找公司

大公司、小公司的选择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般来说公司越大知名度越大,意味着他的“品牌效应”越明显,可以给你的履历加分,相当于给自己带个buff。

 

不过,一个公司当下的规模大小仅代表他过去的成果,并不等于未来也是这样。大公司轰然倒下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一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必然也是依赖着背后的一个大环境。所以,业务所面向的市场是一个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也是格外重要的。

 

通过这2个维度,一个公司可以划分到4个区间之一。

 

 

右上和左下两个部分,大家的认知都一样,就不多说了。关于另外2块怎么选呢?

 

针对大部分人,Z哥给你的普适性建议需要你先扪心自问搞清楚2个问题。

  1. 对自己当下所具备的能力是否拥有自信?

  2. 从长远来看,自己有没有强烈的意愿追求一些个人成就。选择安逸还是激情?

 

ok,第一个问题答案如果是「那必须的」,同时自己没有大公司的工作履历,那么建议你先选择「低风险低潜力」的大公司。不管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为什么呢?为了先获得一个buff,这个好比你打游戏里获得的buff一样,越早获得,给你带来的「加成时长」越长,总的收益越大。

 

个人英雄主义毕竟还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要面对现实。

 

那么哪些公司属于这个范畴呢?传统行业中的大企业、部分细分行业(行业规模中小型)里的头部企业。

 

这些企业相比bat、tmd之类企业入职难度自然会低一些,只要大家全力以赴去准备,希望还是很大的。

 

 

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没自信」,那么直接进入第二个问题的选择。

 

 

如果第二个问题选择的是「激情」,那么当你在大公司见过2、3年的世面之后就可以跳出来了,去选择那些「高风险高潜力」的公司拼一把。这个时候,你不但眼界比大多数人广,还有实际的“大企业品牌背书”,会让你在小公司中颇受青睐。

 

相当于钻石段位的人去黄金段位找人组队,抢着要的人肯定多的是。当然了,薪资一般就要不到大公司那么高了,但是你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更大。

 

如果第二个问题选择的是「安逸」,那么就好好呆在大企业吧。但要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开始培养自己的副业,任何可以增加你被动收入的副业,而不是靠一份时间换一份钱的那种

 

 

好了,接下来专门聊聊第一题答案是「没自信」的。

 

说句实话,一般来说,没自信的话,第二题基本上也是选择安逸的多。如果真的突然自己顿悟了,下定决心准备“重新做人”,充满激情的,参照上面的「自信+激情」发展路线。区别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将你“逝去的能力”追回来。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没自信 + 安逸了。这部分小伙伴的出路在哪里呢?

 

首先,出路不在这个四象限里直接体现。

 

有句话说,“钱多事少离家近“最多只能满足其二,选择了「安逸」意味着选择了“事少”,那就剩下“钱多”和“离家近”二选一了。

 

只要选择公司的时候,确保他的主营业务不是「夕阳行业」就行

 

说真的,现在闷声发财的公司真的不少,只是社会上的关注点都在那些明星公司上,但是小团体发点小财,也是很滋润的日子。

 

这里Z哥不太建议你选择热点行业的公司,为什么呢?还是如前面所说,在风口上,资源是会溢出的。但溢出不是一个可持续的事情,迟早是要需要还的。万一还不上,公司就没了。如此反而变得更动荡了,不安逸了。

 

当然了,你认为自己运气特别好或者眼光特别好,那可以忽略这点。

 

不过Z哥觉得,人活着,找点激情的事情做,生活才有意义啊!哪怕就其中几年都行,所以尽量不要让你自己走到「没自信 + 安逸」的地步吧。

 

 

至此,可以选好一些符合目标的公司,接下来就是准备简历了。

 

 

写简历

面试这个事我自己做过4年多时间,看过上千封简历。大多数人写简历的风格是尽可能多的陈列自己大大小小的“伟绩”上去。

 

但是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在简历方面,多 ≠ 好

 

写简历要秉持「少即是多」的原则,这个和做PPT一样,如何更快更深入的给人留下印象,才是本质目的。

 

想象一下,摆在你面前的有20篇作文,10分钟内找3篇认为最好的出来。这个就是做简历筛选的hr或者面试官的视角。

 

 

「少即是多」的第一层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描述的太完美。因为只要是个外人都知道这是在吹牛,只是很多时候自己容易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里去写简历。

 

那么该怎么把握呢?建议按照你的工作年限来把握内容的侧重点。

 

比如3年以下的话多突出自己的「可塑性」强。

 

3年~6年多突出自己的深度能力或者广度能力。不要再写什么学习能力强、积极主动什么的了,反而显得很初级。

 

6年以上多以塑造自己是某方面小V的人设来写。

 

这个只是Z哥给你的建议和思路,具体内容因人而异,自己把握。

 

 

「少即是多」另外一层意思是,「独特性」。别人没有,你有的。或者很少人有的。

 

比如程序员的话,可以把自己的github地址写上去,也可以特别强调一下star数比较高的项目。如果平时有自己写东西的习惯的话,可以将自己的博客、公众号等信息写上去,并且将效果好的几篇内容做一下概述。尽可能突出这些「独特性」的价值。

 

最差最差,这些独特的东西能够帮你“抢占”简历筛选者的时间,让你获得简历筛选者更多的「印象空间」。

 

 

那么具体的文字性内容我应该怎么写呢?比如项目经历、个人github上的项目、以及自己写的文章。

 

Z哥给你一个技巧是用「两点一线」去写具体内容。因为,「线性思维」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最好理解的。

 

给一件事定义一个起点,就是它开始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再给他定义一个终点,最终通过你的努力它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在中间补充你做的具体事情。

 

 

尽量将起点和终点描述的「可衡量」、「易懂。因为「终点」 - 「起点」 = 「价值」,你要让更多的人能看明白才行。不要写一堆专业术语,可能恰巧这位hr对这块并不是很专业,无法快速理解就跳过去了。

 

补充中间做的具体事情也很有讲究,不要什么都写。仔细看对方的招聘需求,做到投其所好。除此之外的就不要写了,可以用一个词“等等”或者“其他”带过。

 

潜在意思是,一份简历尽量不要海投。你随意的对待他人,他人自然也会随意的对待你

 

对了,包括自己的一些荣誉也是,不要列一堆。列几个重点,最好是与对方招聘需求相关的就行。

 

 

写简历有2个硬伤一定要避免

 

一是不能出现错别字,因为这会给你建立一个“粗心”的人设。

 

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一些错别字检测工具(避免打广告,大家自己网上搜吧,借助word之类的也行)来避免。

 

第二个是如果你是通过邮箱投递简历的话,切记,尽量要通用的文件格式,比如pdf之类的。这样可以避免在不同的电脑端打开出现变形(想象一下你好不容易投给心仪企业的简历,对方hr打开是乱码。。)。

 

 

简历搞定了就等面试通知了。

 

 

备面试

不管是电话面试还是现场面试,本质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将你对自己的认知输出给面试官的过程

 

就像将水从一个杯子倒往另一个杯子里。这里的“水”包括技术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最终,面试官会根据他的水杯里接收到的水位判断你是否符合要求。

 

那么怎么做就很好理解了,要么在固定时间内让信息的传输量更大。要么想办法拉长交谈时间,争取更多的信息输出机会。

 

但是我们要搞清楚,掌握信息、拥有“水”的人是你自己。所以,自己一定要尽量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的等着面试官提问。

 

 

另外,你对面试官来说是陌生的,他对你是否有初步的了解,取决于他有没有看你的简历,还有你的简历写的如何。

 

所以,很多时候面试的开局是让你自我介绍,或者让你自己说一个最体现自己能力的项目经历。

 

这时候大部分小伙伴会以流水账的形式啪啦啪啦一顿说。

 

Z哥认为这个开头很关键,抢得主动权就靠这个了。不管你啪啦啪啦说什么,在结尾或者中间要着重反复突出1到2点核心点,以此引导面试官的提问方向。

 

只要突出的核心点是对方招聘需求中的东西,会被接下去提问的概率非常大。

 

然后就将自己准备好的最拿手的东西讲出来就好了。

 

 

可能你会问,如果面试官不按这个套路出牌,直接根据简历发问怎么办呢?或者途中话锋一转换了一个我不熟悉的话题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保持不卑不亢,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模糊不清的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蒙,不知道就不知道。但是可以多输出一些自己的思路,哪怕不知道怎么实现也没关系。

 

记住,原则上来说,思路比具体的方式更有价值,更重要,因为它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更具延展性。

 

 

当然了,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间接引导到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去。这需要你抓住机会在结尾处做一下补充语句,以引导后续的交流方向。

 

毕竟招聘需求所要求的项有很多,对面试官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抽样一部分内容来验证。

 

所以只要你的引导方向在清单范围内,我觉得一般不太会刻意刁难你,故意避开你熟悉的领域。

 

当然了,你也不要表现的“用力过猛”,体现你在刻意引导提问方向。

 

 

整个面试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应该都会花在一些细枝末节上面。不过,对面试官来说,他的最终诉求无非就是2个:

  1. 你说的这个事情,或者你简历里写的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

  2. 你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这类问题的能力到底在什么程度。

 

所以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怎么解决的,而不要只是说做了什么。what并不能体现你的能力,只有多说how和why才是体现你能力的地方。

 

 

特别特别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不少小伙伴喜欢用大量的内容阐述背后的工作环境,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啊,这个是其中的什么子业务啊。

 

这些其实对面试官来说是不太感冒的,要避免。我们讲述环境信息的尺度把握在能说清楚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就够了

 

 

总结

总结一下,本文Z哥先带你分析了下当前的就业大环境。并且在找公司、写简历、备面试上给你一些参考建议。

 

找公司的核心就是,对自己要有深刻实际的认识,然后通过四象限来筛选公司。找到匹配自己规划的目标公司,

 

写简历的核心就是,突出独特性,并且投其所好。避免错别字,避免用非通用的文件格式。

 

备面试的核心就是,掌握信息输出的主动权,通过多讲述how和why,体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陈列成绩”。

 

好了,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附上3份相关的市场报告,希望能帮大家更多的了解当下的大环境。在我微信后台回复关键字:「19就业」获取。

 

 


 

相关文章:

 


 

作者:Zachary

出处:https://www.cnblogs.com/Zachary-Fan/p/jobhunting.html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右侧的「大拇指」。

 

这样可以给我一点反馈。: )

 

谢谢你的举手之劳。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个人微信号:Zachary-ZF)。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思考

如果你是初级程序员,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又或者做程序员多年,陷入了一些瓶颈想拓宽一下视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技术」,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果你是运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束手无策。又或者想了解主流的运营策略,以丰富自己的“仓库”。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跨界架构师」,回复「运营」,送你一份我长期收集和整理的思维导图。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丑西瓜9/article/detail/637478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