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Python文件缓冲机制_python copy_from 缓冲区大小设置

python copy_from 缓冲区大小设置

buffer

默认缓冲是4字节(B)即 4096

磁盘的读写

在了解缓冲之前现有了解磁盘这类的块设备读写原理,磁盘的读写是按照块来的,例如说 一个块的存储空间大小为4096B,那么写入1B和写入4096B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都需要进行一次I/O,这么看来 当我们的文件写入 小于块的空间大小时候 就会进行多次的I/O操作,我们都知道I/O操作会耗费性能,所以伟大的科学家们就想了一个办法,设置一个缓冲区,当缓冲区里面达到块大小的时候才进行I/O操作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入。
Python缓冲区的分类

  1. 全缓冲
  2. 行缓冲
  3. 无缓冲

什么是全缓冲?

我们设置缓冲区的大小,例如设置成 1024B,当达到这个大小的时候就会调用flush()函数,进行一次I/O操作,这种模式适用于大量数据的批量写入,减少磁盘写入次数,提高效率。

file = open('example.txt', 'w', buffering=4096)  # 使用4KB缓冲
  • 1

什么是行缓冲?

每次遇到换行符(“\n”)的时候就调用flush()函数,进行一次I/O操作;适用于以行为单位进行数据写入,确保每一行数据都能及时刷新到磁盘

file = open('example.txt', 'w', buffering=1)  # 行缓冲模式
  • 1

什么是无缓冲?

有数据进来就进行I/O操作,确保实时数据写入。

file = open('example.txt', 'w', buffering=0)  # 无缓冲模式
  • 1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小林熬夜学编程/article/detail/258998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